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
生活中的化学作文

生活中的化学作文
《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我们的日常饮食、生活用品,还
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和身体的组织,都离不开化学的存在。
首先,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就充满了化学物质。
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脂肪等都是化学物质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身体需要这些化学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此外,食物的烹饪过程也涉及到化学反应,比如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变性,使得食物口感更好。
其次,我们使用的生活用品也包含了许多化学成分。
洗发水、洗衣粉、香皂等
清洁用品都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去除污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清洁卫生。
另外,空气中的化学成分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空气中的氧气是我们呼
吸的必需气体,而二氧化碳则是我们呼出的废气。
此外,空气中还含有各种有害气体,比如一氧化碳、臭氧等,这些化学物质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最后,我们的身体本身也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
细胞、组织、器官等都是
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化学物质构成的。
我们的身体需要这些化学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
总的来说,化学无处不在,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活中的化学 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中的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稿子一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生活中的化学这个超有趣的话题。
你知道吗?咱们每天早上起床刷牙用的牙膏,里面就有化学的小秘密。
那些能让牙齿白白、口气清新的成分,可都是化学的功劳呢。
还有做饭的时候,盐和醋的反应能让菜变得更美味。
比如说炒鸡蛋的时候加点醋,鸡蛋会变得更加蓬松,这都是化学在发挥作用呀。
再说说洗衣服吧,各种洗衣液、洗衣粉能把污渍洗掉,也是因为里面的化学成分在努力工作。
就连我们平时喝的饮料,什么汽水啊,里面的二氧化碳让我们喝起来有那种刺激的感觉,这也是化学带来的奇妙体验。
化妆品也是哟,那些能让我们变美的口红、眼影,它们的颜色和持久度,都离不开化学的魔法。
生活中的化学真的无处不在,是不是很神奇呀?
稿子二
哈喽呀!咱们今天好好唠唠生活中的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你想想看,每次下雨过后,空气是不是特别清新?这是因为雨水和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咱们用的手机,电池能充电放电,这也是化学原理在帮忙呢。
女孩子喜欢的美甲,那些漂亮的颜色和持久的效果,都是化学制剂的功劳。
还有啊,家里的消毒水,能杀死细菌病毒,保护咱们的健康,这也是化学的厉害之处。
吃的药也是化学的成果,能帮咱们赶走病痛。
甚至是我们戴的眼镜,镜片的材质和镀膜,都有化学的参与。
生活中的化学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发挥着作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化学特别有意思?。
高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探究

高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探究高中化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和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应用。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溶液、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材料的应用等方面。
首先,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常见的食物烹饪过程中,就存在许多化学反应。
例如,当我们做饭时,用火使得食材发生燃烧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而烘焙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发生酶解反应,产生可溶性糊精,提高食品质地。
此外,饮料中的碳酸气体在开瓶时释放出来,也是因为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其次,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有着特殊的化学性质。
例如,金属的导电性是由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形成电流。
这也是为什么手机、电灯等电子设备需要使用金属导体的原因。
此外,一些物质的溶解性也是其特殊化学性质的体现。
例如,盐在水中能够溶解,形成盐溶液。
而油则不溶于水,这是因为油和水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力不足以克服彼此之间的互斥力。
溶液是化学中非常常见的概念,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
例如,我们每天都要喝水,而其实喝的是水的溶液。
另外,我们平时使用的清洗剂、洗衣粉等也都是溶液。
而溶解和结晶则是溶液中的重要过程。
当我们在咖啡中加入糖后,糖分子会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物,这就是溶解过程。
而当我们把咖啡放置一段时间后,水会逐渐蒸发,糖则会重新形成晶体,这就是结晶过程。
酸碱中和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涉及到许多化学知识。
例如,当我们使用肥皂洗手时,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相混合,产生酸碱中和反应,中和产物为盐和水。
此外,胃液的酸碱中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消化食物。
同时,酸碱性物质的判断也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
例如,我们可以用红色石蕊试纸来判断某种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煮沸鸡蛋时,鸡蛋表面的铁离子被氧化,形成黑色的物质。
【化学】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模板

【关键字】化学结题报告课题编号:课题名称: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组长:课题成员:指导教师:目的: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并通过此次研究,提高我们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化学服务于生活。
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联系课本进行知识迁移。
过程:(1)小组讨论并明确分工(2)做开题报告(3)查阅资料,进行研究(4)分析结果(5)总结,做结题报告正文:一、开启化学之门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
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
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密切相关。
常规性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提高这些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这些技术的革新中,离不开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工作者的努力。
在开发新能源中,化学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如核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都离不开特殊材料的研制。
二、进入化学之门1.实用的新能源——电池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是我国首创的,可用作水标志灯已研制成功。
还有特种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晶体硅和非晶体硅为材料制成的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这种电池的前景最为广阔,因为它没有污染,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电力总耗量的20%~30%将由太阳能电池提供。
主要用于航天领域的氢氧燃烧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电解质溶液一般为40%的KOH溶液。
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理论的学科,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将化学与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学科。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物质,而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正是化学所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1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生活中有许多与物质变化相关的例子,如饮食、燃烧、腐败、蒸发等。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反应中气体的生成、颜色的变化、能量的释放等现象,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
1.2 生活中的物质分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别,如食品的质量检测、水质的检测等。
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1.3 生活中的化学工艺生活中许多物质的制备和应用都离不开化学工艺的支持,如食品加工、药品生产、塑料制造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学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可以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生活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将化学与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通过生活化学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和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1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生活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设计、实际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和应用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生活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生活中的化学高中教案

生活中的化学高中教案课程:化学年级:高中课时: 2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巧3. 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学内容: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介绍2.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步骤和原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内容(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简单的汇报。
2.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提出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背后的化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探究化学在生活中的更多案例,并做简要的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内容。
二、学习内容(15分钟)1. 实验操作:进行另一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案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交流经验。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实验操作:学生再次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尝试不同比例的试剂。
2. 记录分析: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比例试剂对反应的影响。
四、总结讨论(10分钟)1. 总结反应规律:学生讨论不同试剂比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
2. 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编写实验报告,总结这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结果和规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加深入理解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中化学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高中化学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化学,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学科,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到使用的各种物品,再到身体的新陈代谢,化学无处不在。
先来说说我们的饮食。
当我们烹饪食物时,化学变化就悄然发生了。
比如,煮鸡蛋的时候,蛋清从液体变成了固体,这是蛋白质受热变性的结果。
还有,面包在烘焙过程中会变得蓬松,这是因为发酵粉中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
再看我们厨房中的调味料,醋(主要成分是乙酸)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气泡,这是酸碱中和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
而我们常用的铁锅炒菜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这是因为在烹饪过程中铁会有少量溶解在食物中。
除了饮食,清洁用品也离不开化学。
洗衣粉、洗洁精能够去除油污,是因为它们含有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油污更容易被水冲走。
漂白剂能够去除衣物上的污渍和颜色,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能破坏有机色素的结构。
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制品,也是化学的产物。
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稳定性,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生活用品,如塑料袋、塑料瓶等。
然而,这些塑料制品的不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为它们很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化妆品也是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之一。
口红中的色素、面霜中的保湿成分、洗发水的去污和调理成分,都需要通过化学合成或提取得到。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在健康方面,化学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物的研发和制造就是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比如阿司匹林,它可以缓解疼痛、降低体温和预防心脏病,其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
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也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如呼吸作用,将食物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在能源领域,化学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依靠化学反应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例如,常见的干电池中,锌和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而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其充放电过程也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出。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 食物中的化学2. 生活中的材料化学3. 环境中的化学第二章:化学与健康1. 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2. 食品安全与化学3. 药物与化学第三章:生活中的化学实验1. 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2. 常见的生活用品制作实验3. 家庭小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第四章:化学与能源1. 生活中的能源类型2.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3. 节能与环保第五章:化学与生活用品1. 日用品中的化学2. 化妆品与化学3. 化学与衣物护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生活用品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理论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实验设计等方面提出创新性想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活中的化学》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网站、视频等5. 生活用品:食品、日用品等六、教学策略1.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组长:经过了一学期的研究学习,本小组完成了对生活中的化学研究。
具体分工如下:
:生活中的化学试验
:网上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
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
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
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
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
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
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
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
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
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
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
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
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
过几天就成熟了。
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
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4.洗衣粉是怎样把衣服洗干净的
洗衣粉的成分是合成洗涤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烷基磺酸钠等,从它的分子结构上看,可以分成两部分,如图1:一部分是非极性的憎水基CH3-(CH2)n-,它具有亲油的性质,另一部分是极性的亲水基-SO3Na它易溶于水。
在洗涤过程中,憎水基CH3-(CH2)n-部分就插入污垢中的油脂中,而亲水基-SO3Na部分伸在油污的外面,如图2:这样油污就被包围起来。
再经磨擦、振动,大的油污就被分散成小的油珠,从而脱离衣物。
5.鬼火是怎么回事
你见过“鬼火”吗?夏日的晚上,当你走在一片坟地边的时候,常常会看见坟地周围有明灭可见的蓝莹莹的“鬼火”,加上远处猫头鹰的叫声,显得阴森可怖。
更有人说这是阎罗王出巡的鬼灯笼……其实不然,人类与动物尸体中含有很多磷,腐烂后生成了磷化氢,磷化氢在空气中能自燃放火,就形成了“鬼火”。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造出“鬼火”,先在烧瓶里加入白磷与浓的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玻璃管口就冒出磷化氢气泡,这时把窗户用黑布遮上,就会看到从玻璃管口冒出一个个浅蓝色的亮圈,在空中游荡,宛如“鬼火”。
6.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为什么出现锈斑
家用炒菜铁锅等生活中的铁制品,都是铁的合金,里面混有一定量的碳元素。
当用水清洗放置时,洗去了表面的油脂,且在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水,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这就有了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条件——电解质溶液。
这样就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Fe-C原电池。
作负极的铁发生反应Fe-2 e- = Fe2+,在正极C的表面发生反应2 H2O + O2 + 4e- = 4OH-。
生成的Fe2+和OH-又发生反应生成Fe(OH)2,而Fe(OH)2又极易被O2 氧化为Fe(OH)3:4Fe(OH)2 + 2 H2O + O2 = 4Fe(OH)3,最后Fe(OH)3失水,生成Fe2O3·n H2O即为红色锈斑。
7.怎样除去煤饼燃烧时呛人的煤味
煤饼燃烧时呛人的煤味是含硫煤在燃烧时产生了有毒气体SO2,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如果在煤中加入石灰,则燃烧时产生的SO2与石灰Ca(OH)2发生反应Ca(OH)2 + SO2 = CaSO3 + H2O ;生成的CaSO3又和O2发生反应:2CaSO3 + O2 = 2CaSO4。
生成CaSO4,从而消除了有害气体SO2的排放,也就闻不到“煤味”了。
8.“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是怎么回事
原来,豆浆是蛋白质分散在水中的胶体,卤水中有MgCl2等电解质,当将卤水加入煮沸后的豆浆中时,MgCl2电离的带电离子与蛋白质胶体粒子吸附的电荷发生中和,减小了胶体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而使之发生聚沉,聚沉后部分胶体粒子和水凝聚在一起形成豆腐花,再压制成型就成了蛋白质和水凝胶——豆腐了。
9.馒头为什么松软而且多孔
在做馒头前首先要“发面”,就是将面“引子”或酵母粉同面粉、水和成面团,里面的酵母菌遇到潮湿的面团,迅速繁殖。
它们把面粉里的部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和二氧化碳还有有机酸乳酸等。
等面“发”好以后,再加上纯碱制成馒头,上蒸笼去蒸,原来面团中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与纯碱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后膨胀起来,最后从面团里跑出来,馒头里就留下了无数的小洞洞,馒头蒸熟了,也就变得又大又松了。
10.打开汽水瓶为什么冒气泡
汽水是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甜味剂、食用色素等按一定比例混溶于水中而制得的。
小苏打和柠檬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瓶子已塞紧,二氧化碳被迫溶解在水中,当瓶塞打开后,压强变小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便从水中逸出,也就是我们见到的气泡翻腾的原因。
11.为什么炸油条要用明矾
明矾的化学式为2KAl(SO4)2·12H2O,在炸油条时与小苏打(NaHCO3)按照一定的比例一并和入面团中用作膨松剂,高温油炸的过程中由于Al3+和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油条膨发。
反应方程式如下:6NaHCO3 + 2KAl(SO4)2= 3Na2SO4 + K2SO4 + 2Al(OH)3↓+6CO2↑。
如果在食物中经常摄入过多的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容易影响脑细胞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
但是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以保护胃壁粘膜。
12.为什么用草木灰洗盘子特别干净
过去人们在洗刷锅盖、油缸、盘子时,往往先抓一把草木灰搓一搓,然后用清水漂洗,洗过后特别干净。
原来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它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而氢氧根离子与油脂(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发生皂化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从而洗去油污。
13.鲁迅先生是怎样阅读方志敏同志的“无字信”的
1935年方志敏同志从狱中巧妙地躲开了愚蠢的看守,托人捎给鲁迅先生一封“无字信”。
聪明的鲁迅先生收到后找来一盆加了几滴碘酒的清水,然后把这封“无字信”放入水中,顺利地阅读了信的内容。
原来,这封信是方志敏同志趁吃饭时悄悄地用米汤写成的,米汤中有淀粉,淀粉遇碘单质会变蓝色,而鲁迅先生加的碘酒中就有碘单质,因此,就会显出蓝色的字迹来了。
以上是我们身边化学中的点滴,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做个有心人,用化学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把化学用到生活中去,使化学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