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车上导游词
江西婺源的导游词

江西婺源的导游词江西婺源的导游词1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
我们今日将去看看“中国最秀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
在唐代开元20xx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
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
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
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
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
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
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
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
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
从读书好的气氛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高校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有名医学家程门雪......。
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消失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
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5篇

江西婺源景区的导游词范文一、婺源老街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西省婺源市,我是今天的向导。
我首先要介绍的是这里最著名的景区之一——婺源老街。
婺源老街位于市中心,是一条古老而有活力的步行街。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传统的木雕作品、千年古井等多姿多彩的景点。
此外,您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茶叶、手工面、豆腐干等美食小吃,让您在这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氛围的老街中感受到浓浓的乡土风情。
二、宏村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宏村,这是中国南方最著名最具历史价值的村庄之一。
宏村的古建筑群坐落在一片青山绿水之间,景色优美。
这里的明清古建筑保持了完整的走向,整齐的瓦屋、古井、门楼、碑刻等,处处透露出浓郁的南国文化。
这里的村民们非常友善,您可以参观他们的家庭,了解当地的生活风俗和文化传统,品尝他们自家制作的精美小吃和当地的丰富农产品。
三、江岭风景区江岭是一片原始森林和纯净的山间水系,坐落于婺源和黄山的交界处。
这里被称为“江西的雨林”,拥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瀑布、峡谷、石洞等景观。
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到清新的山水风光,同时还可以体验一些野外游乐项目,如生存挑战、徒步旅行、滑草、溯溪等。
四、思溪廊桥景区思溪廊桥景区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区,位于清源山下的溪谷之间,拥有着美丽的水景、灵秀的山峦和古色古香的村落。
这里的古桥廊道从山脚一直贯穿到山顶,总长约为16公里,是一个适合徒步与观光的好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传统的水乡美食,如竹鱼、桂花糕、臭豆腐等。
五、江湾景区作为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区之一,江湾景区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还充满了人文气息。
景区内有着大片的杉木林、彩虹谷、宝岩山等著名的景点,还古村落、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让游客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同时,更好地领略到婺源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以上就是我为您介绍的江西婺源景点,每个景点独具特色、别有风情,相信您一定会喜欢这里的美丽和人文。
祝您愉快!。
江西婺源导游词三篇

江西婺源导游词三篇江西婺源导游词(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彷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是宋代知名理学家王夫之赞美家乡婺源县的诗词。
婺源县是江西一个具备久远历史时间的古县,在历史上属安徽省所管。
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宋代知名理学家王夫之的故居和我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乡。
这儿民风纯朴,笔风兴盛,风景名胜遍及全乡。
有维持极致的明代古代建筑,有山水田园式的气氛和风景。
这儿山明水秀,松竹绵延,飞檐斗拱的古建筑蜿蜒曲折于绿水青山中间:或伴山,若隐若现于老树青林中间;或傍水,倒影于溪池山泉以上;与逐层田园、萦绕云雾缭绕交相辉映,风景如画。
四季风景各呈千古,尤其是秋春两个季节,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漫山遍野的红枫叶宛如一簇簇火焰百花争艳。
置身那样的风景当中,使你觉得到神清气爽和留连忘返。
婺源县以群山之毓秀,土地资源之富饶,物产丰富之丰富多彩,贤俊之广众而而出名。
县地区横纵满布、碧而清亮的河溪深涧与乱石险峰、古树普洱茶亭、桥廊驿道融雄壮豁达大度与纤柔秀丽于一体。
著名旅游景点有大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山洞群,东北地区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间的福山区和中西部的大游山玩水,南朝至今便是著名的景点。
苏轼、黄庭坚、宗泽、戚继光、王夫之等在这里留有了许多赞扬的诗词。
“两水夹明境,双桥落七色彩虹”,因袭唐诗宋词而而出名的宋朝古迹彩虹大桥,是婺源县桥廊的代表作品。
这儿四周青山如黛,桥底下绿水长流,桥的两侧有廊亭,廊亭的两侧有石桌石凳,在这儿或饮茶弈棋,或访问风景,使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自在和平静。
离县里西北30公里上下的文公山有王夫之返乡祭扫时亲自种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迄今逾800多年,涨势仍然充沛,古杉之巨,为中国所少见。
绿色生态优美环境的鸳鸯湖,成群结队成双的鸳鸯戏水,如花束盛开于湖水当中,亲密无间。
婺源县不但风景唯美,更颇具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年来具有书乡之誉。
这儿地灵人杰,知名人士人才济济,一门九举人,六部四尚书,足见其笔风之盛。
江西婺源导游词

江西婺源导游词江西婺源是一个美丽的小城镇,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其灿烂的历史和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作为一名导游,希望能够为大家介绍江西婺源的风景和历史文化。
一、自然风光婺源的自然景观十分优美,其自然云雾与溪流交织,雾气缭绕,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充满诗意的森林,峡谷,山顶村庄和瀑布。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江西婺源的三清山,这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包括古代的庙宇和古老的亭台。
二、文化遗产在江西婺源,您可以欣赏到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古老的城镇,婺源曾经是唐朝和宋朝的重要贸易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江西婺源的古村落。
这些古村落多为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现今仍保留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例如古代的宅院和庙宇。
三、美食文化在江西婺源,您可以尝到很多美食。
这里的美食以家常菜为主,以本地特产为原料,味道非常独特。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婺源臭豆腐,这是一种非常有名的当地小吃,非常值得一尝。
四、休闲娱乐在江西婺源,您可以找到许多休闲娱乐场所。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江西婺源的温泉。
这里的温泉非常有名,水质纯净,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的疲劳和压力。
除此之外,您还可以去参加一些体育和野外活动,例如徒步旅行和山地自行车。
总的来说,江西婺源是一个非常美丽和独特的地方。
它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无论您是想寻找历史和文化,还是享受自然和休闲,江西婺源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婺源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婺源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婺源的导游词1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现在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名叫××,大家可以叫我小×。
希望这次畅游揽胜,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
婺源的“婺”字使用的地方太少了,不好读,又不好写。
在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记住它。
如今,旅游兴起,“婺源”光彩灿烂,在人们的生活里,它有着重要的位臵。
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的绿色明珠,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江南山区县。
东临古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旅游胜地黄山。
南接道教三清山。
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16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总人口36万。
婺源是传统的绿茶产地,被称为“茶乡”。
旅游兴起,因境内山川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历史悠久,商州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
唐开元28年(740年)建县,原址是在清华镇,后迁至玄高镇,也是现在的紫阳镇。
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
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这里文风鼎盛。
名人辈出,自古有“书乡”美誉。
是中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自宋至清,全县中进士有550余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留下的着作3100部,其中有172部选入“四库全书”。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紫阳镇,是婺源县城的所在地。
紫阳镇原名是玄高镇,它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风景秀丽,又称为蚺城。
紫阳,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别号。
朱熹的祖居就在县城的老街上,至今还留下有虹井传说,据《婺源县志》记载:宋绍圣四年1097年朱熹的父亲朱松出生的时候,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到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的时候,一道紫气贯井而出,故而得名“虹井”,大家都觉得紫气东来是非常吉祥的兆头,所以朱熹也将紫阳作为自己的别号,而且在朱熹死后的第九年也就是嘉定二年1209,皇帝赐朱熹的谥号为文公,嘉定五年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列为国学,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下诏,赐朱熹故里婺源为“文公阙里”,所以朱熹虽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将婺源做为自己的祖籍地,朱熹一生中两次专程回婺源祭扫祖墓。
5篇介绍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doc

5篇介绍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编制:______________版本:______________修订: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5篇介绍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
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
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
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
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
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
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l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
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
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婺源县的导游词

婺源县的导游词婺源县的导游词(优选3篇)作为一名值得信赖的导游员工作人员,很必须精心策划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备很强的应用性,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十分普遍。
导游词该怎么写呢?下列是我帮大伙儿梳理的婺源县的导游词(优选3篇),仅作参考,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
婺源县的导游词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彷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是宋代着名理学家王夫之赞美家乡婺源县的诗词。
婺源县是江西一个具备久远历史时间的古县,在历史上属安徽省所管。
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宋代着名理学家王夫之的故居和我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乡。
这儿民风纯朴,笔风兴盛,风景名胜遍及全乡。
有维持极致的明代古代建筑,有山水田园式的气氛和风景。
这儿山明水秀,松竹绵延,飞檐斗拱的古建筑蜿蜒曲折于绿水青山中间:或伴山,若隐若现于老树青林中间;或傍水,倒影于溪池山泉以上;与逐层田园、萦绕云雾缭绕交相辉映,风景如画。
四季风景各呈千古,尤其是秋春两个季节,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漫山遍野的红枫叶宛如一簇簇火焰百花争艳。
置身那样的风景当中,使你觉得到神清气爽和留连忘返。
婺源县以群山之毓秀,土地资源之富饶,物产丰富之丰富多彩,贤俊之广众而着称。
县地区横纵满布、碧而清亮的河溪深涧与乱石险峰、古树普洱茶亭、桥廊驿道融雄壮豁达大度与纤柔秀丽于一体。
着名旅游景点有大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山洞群,东北地区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间的福山区和中西部的大游山玩水,南朝至今便是著名的景点。
苏轼、黄庭坚、宗泽、戚继光、王夫之等在这里留有了许多赞扬的诗词。
“两水夹明境,双桥落七色彩虹”,因袭唐诗宋词而而出名的宋朝古迹彩虹大桥,是婺源县桥廊的代表作品。
这儿四周青山如黛,桥底下绿水长流,桥的两侧有廊亭,廊亭的两侧有石桌石凳,在这儿或饮茶弈棋,或访问风景,使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自在和平静。
离县里西北30公里上下的文公山有王夫之返乡祭扫时亲自种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迄今逾800多年,涨势仍然充沛,古杉之巨,为中国所少见。
江西婺源导游词

江西婺源导游词江西省婺源县位于中国大陆江南的安徽省和浙江省之间,婺源得名于婺水和源头两个汉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和古村落。
婺源县面积3479.42平方公里,是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在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导游将为您带来一场身临其境的文化之旅,让您了解更多关于婺源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首先,我们来到婺源最著名的景点——江岭。
江岭是一个古老的革命重地,拥有充满艺术气息的自然林海、草山、云海和风景。
漫步在充满自然气息的森林中,您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唱,欣赏到奇特的花卉和树木。
同时,江岭还有丰富泉水资源和多个水景区,包括向阳、龙池、三岔、黄龙、九谷等景点。
岭上及悬崖之上有现存明代祠堂,因某些地区还有始修于两汉的老桥、墓葬而使江岭更具特色。
其次,我们来到婺源最受欢迎的人文景点——村落群。
婺源的村落群被誉为“中国最后的自然人文村庄”和“中国四大原生态生态文化村庄群”,拥有35个古村落,分别分布在浙江、安徽两省境内,涵盖了浙江省徽州地区和安徽省南部丘陵地区的农业社区。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江村、李坑和思溪三个村庄。
这些村庄保存着花园式、围屋式或排屋式建筑、少女塔、碾床、石板路、古树等人文景观,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魅力。
最后,我们来到婺源的自然保护区——龙坑。
龙坑位于婺源县北部,毗邻竹篁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南部的珍稀植物、动物、鸟类丰富之地,被誉为“中国南方的绿色宝藏”。
龙坑最著名的景点当属“徽州金戈银枪”和“白石楼”,这些景点是婺源县和安徽省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走进这里,您会感受到广阔而神秘的山林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之美。
总的来说,江西婺源的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是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还是自然风光都值得一游。
我们相信,在这个文化之旅中,您将探索到更多的奥秘和视觉盛宴。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婺源导游词黄英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前往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的故乡——婺源旅游观光!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希望通过畅游览胜,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
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程城衢洲,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部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
全县总面积3900平方公里,辖11个建制镇和15个乡,人口33万。
县城就设在紫阳镇。
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踞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
县名婺源,则是因为“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县境内有一条河流称为婺水,它的意思就是“婺水的源头”。
县境内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小县。
婺源古时属于“吴楚分源”之界。
自唐代建县以后,文分风昌盛,先后养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清代经学家江永、近代铁路工程大师詹天佑等一代名流。
从宋到清,全县考取进士550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
那么我们今天去婺源参观游览的主要是当地有名的古村落及徽派建筑,说到这里我们各位团友可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要用安徽的“徽”字来命名呢?这是因为在唐朝建县的时候婺源本属江西所有,但后来的改朝换代中曾被划到安徽,不过近代又重新划回了江西。
地方虽然是划回来了,但不管是婺源本地人还是外省的游客还是习惯性的把这些建筑和生活习惯称为徽派建筑和徽派文化。
我们要参观的这些徽派建筑的特点非常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但任何一幢宅子都遵守一个基本的风格“粉墙黛瓦,飞檐戗角”。
白色的墙,黑色的瓦,两边是高高的封火墙,又称为“马头墙”。
而这些宅子的主人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当官的”,徽州自古读书人多,地方穷就必须读书。
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后多数为官者会在家乡建起官邸光宗耀祖。
另一种就是商人。
因为本地多山地少田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
男人到了十二、三岁很多会外出谋生、经商。
因婺源盛行朱子之礼,自古多名人。
他们从小接受着文化、道德的熏陶,在外经商非常讲究诚信,兢兢业业,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
他们发财以后,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修建房屋,并把自己多年梦想融入到房屋的建设当中。
但在古时候,商人的身份很低,俗话说“人分三教九流”,商人连九流也算不上,所以他们的房屋就是建得豪华气派,与当官的房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从大门口就可以让人一眼分辨出主任的身份、地位。
这些我们都留到景点里再一一讲解。
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我们各位团友了。
前面说婺源自古官吏多,那么谁做的官最大呢?这个人是我们各位团友非常非常熟悉,经常从电视中看到的人——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
你们一定会很奇怪得想:江泽民不是江苏扬州人吗?这个话题还得从江泽民的爷爷的爷爷说起。
当时他的这位祖先考取功名后,到扬州走马上任就一直留在扬州没有回来了。
但在2001年5月29日,江泽民千里迢迢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婺源,视察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并且去了江湾,看望了许多江氏本家亲戚。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黄英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第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车程大概十来分钟。
现在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10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
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
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
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
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
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
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
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
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
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
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
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
,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
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
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
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
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
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
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
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
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
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
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
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
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
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任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
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
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
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
——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
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
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
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
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
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
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
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
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
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
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
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石墩为龙角。
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
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
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铜绿坊:“铜绿坊”建于清代中叶,主人李聘如是在安徽芜湖经营铜绿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称他的故居为“铜绿坊”。
铜绿坊仿官厅建筑风格,在大门后另外设置了一座仪门,当地称“中堂门”,平时中堂门关闭不开,常人一般从两侧出入,如有达官贵人光临,则打开中堂门迎接。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铜绿”。
“铜绿”的化学名称叫“缄式碳酸铜”,是一种有毒的绿色晶体,可做杀虫剂。
古代制取铜绿的方法很特别,用糯米蒸成饭,裹在铜上,时间一长,饭霉烂,剥下来铜的表面上就生成铜绿,然后刮下来在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元素制成。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着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
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6、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
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
,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
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
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
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7、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
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似。
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
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
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
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8、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