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程导论 论文
“机器人技术”课题论文

机器人的价值及发展在现代,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机器人,人们对机器人的研究愈加深刻,与机器人相关的领域不断扩增。
机器人足球仿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
自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蒸汽机、电、信息三次工业革命,三次大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现在的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以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诞生到现在,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相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不仅工业机器人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先进的机器人系统在非制造业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机器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高成就,涉及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是对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一个国家或公司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通用性,用于传输材料、零件、工具,也可以用来操作人员,以执行不同的任务与一个特殊的系统可以改变和可编程。
机器人的目的是由各种各样的被创造出来的,所以它也有其他的主要是在不同的姿势和不同的表达,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或到简单的设计。
该机器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以及复杂的机器。
执行器是一个机器人机构,机器人手臂一般采用空间开链的一部分,这是众所周知的关节的关节运动,关节的数量通常是等于机器人的自由度的大小。
从仿生学的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相关部分称为基、腰、臂、腕、手和步行等。
驱动装置是由执行机构的运动机构,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命令信号,与电源组件,使机器人的一系列行动。
输入值是电信号,输出值是线性位移和角位移。
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大多是电驱动装置,当然也有使用液压、气动等驱动的机器人。
该检测装置的运动和工作运行的实时检测机器人在机器人中的作用,根据反馈的实际需要的控制系统,其配置信息相比,使执行机构的调整指令,以确保与规定的要求相符的机器人的动作。
机器人概论论文(共5篇)

机器人概论论文(共5篇)第一篇:机器人概论论文论机器人摘要:简要回顾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今世界机器人技术。
并预测了今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机器人,机器人技术,发展机器人的诞生与发展1920年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剧情是这样的:罗萨姆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产品推向市场,让它去充当劳动力,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劳动。
后来,罗萨姆公司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在工厂和家务劳动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
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农奴)写成了“Robot”(机器人)。
这也是人类社会首次使用“机器人”这一概念。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诞生,推动了现代机器人的发展。
50年代是机器人的萌芽期,其概念是“一个空间机构组成的机械臂,一个可重复编程动作的机器”。
1954年美国戴沃尔发表了“通用重复型机器人”的专利论文,首次提出“工业机器人”的概念;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数控工业机器人原型;1959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6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进入成长期,机器人开始向实用化发展,并被用于焊接和喷涂作业中。
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进入实用化时代。
日本虽起步较晚,但结合国情,面向中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使用机器人的措施,其机器人拥有量很快超过了美国,一举成为“机器人王国”。
80年代,机器人发展成为具有各种移动机构、通过传感器控制的机器。
工业机器人进入普及时代,开始在汽车、电子等行业得到大量使用,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为满足人们个性化的要求,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趋于小批量、多品种。
90年代初期,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与需求进入了高潮期:1990年世界上新装备机器人81000台,1991年新装备76 000台。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5篇范文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摘要:人机工程学作为工业设计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工业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能够为工业设计提供人机关系方面的原则理论,完善工业设计的设计依据。
同时,由于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应用,也促进了人机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本文简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工程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应用1人机工程学发展概述1.1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使机械系统或者人机环境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类的形态以及生理、心理的特点,保证人们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安全、舒适并且高效地进行各种活动。
人机工程学涉及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着重研究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人机整体的工作能力。
人机工程学从人学会制造工具开始就已经存在,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项独立学科出现只是20世纪的事情。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适应机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人机匹配,通过对人进行各种训练使人达到使用机器的水平。
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成立了人机工程学学会,标志着人机工程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在此阶段由于机械越来越复杂,对人进行严格训练也很难使人们达到适应机器的水平,因此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机器适应人的研究当中。
第三阶段,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阶段,人们将人、机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并将许多新兴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等应用到了研究之中,着眼于为人类创造更舒适、安全并且高效的工作环境。
进入21世纪,人机工程学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更是被各个国家视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1.2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正式对人机工程学进行研究。
机器人研究论文

绪论经过一学期的机械工程导论课程学习,从对机械概念模糊无知到对机械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机械的无所不在和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老师在课上授予我的知识和其对机械的经验总结,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机械领域的兴趣和方向。
这次对机器人的研究更是让我被机械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机器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尤其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有的人每天就只管拧同一个部位的一个螺母,有的人整天就是接一个线头,就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演示的那样,人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异化,各种职业病开始产生。
于是人们强烈希望用某种机器代替自己工作。
于是人们研制出了机器人,代替人完成那些枯燥、单调、危险的工作。
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这便表明了人们发明机器人最初的目的仅仅是去干一些比较单一简单的工作。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功能有了更大的需求,1911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
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
但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从此以后人们开始真正考虑机器人的智能化,怎样利用机器人将人们从劳动中更大程度的解放出来。
但是人们却开始担心机器人会不会脱离人的控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危害。
此时艾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且确保人类不受伤害;∙第二法则:在不违背第一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现在“三定律”成为机械伦理学的基础,这便说明了机器人智能化还是有一定的潜在危机可能,但是机器人的研究还是一直处于快速发展当中,所以机器人智能化,普及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工业机器人专业导论论文

工业机器人的论述学院班级: 07级机电工程学院微电01班姓名: 林荣珍学号: 3107000319指导老师: 阎秋生教授摘要 :在使用工业机器人的背景下,阐述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并论述其组成,特点,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综述其发展趋势.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前景良好一. 引言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品,在许多生产领域对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及改善工人作业条件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劳动条件恶劣,又要求高精度,长时间,大规模作业的场合使用工业机器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 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它由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
三. 组成(1)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度指挥机构。
一般为微型机、微处理器有32位、64位等,如奔腾系列CPU以及其他类型CPU。
(2)示教盒示教机器人的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以及所有人机交互操作,拥有自己独立的CPU以及存储单元,与主计算机之间以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3)操作面板由各种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灯构成,只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4)硬盘和软盘存储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外围存储器。
(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
(6)打印机接口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
(7)传感器接口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8)轴控制器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9)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如手爪变位器等。
(10)通信接口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11)网络接口四. 特点工业机器人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导论论文

机器人导论论文对机器人的初步认知及机器人在深海勘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问世以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对机器人的定义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主要是机器人不断地向前发展,新的机型及新的功能不断涌现,并且机器人也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
我记得机器人一词最早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许多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机器人的定义多种多样:1.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对工业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装备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的,能够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2.美国国家标准局对机器人的定义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3.法国的埃斯皮奥将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学是指设计能根据传感器信息实现预先规划好的作业系统,并以此系统的使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4.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
”5.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也许人们会问为什么要发展机器人呢?对我来说机器人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为了提高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让机器人替人们干那些人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喷漆、重物搬运等;有些工作要求质量很高,人难以长时间胜任,比如汽车焊接、精密装配等;有些工作人无法身临其境,比如火山探险、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有些工作不适合人去干,比如一些恶劣的环境、一些枯燥单调的重复性劳作等,这些都是机器人大显身手的地方。
关于机器人的论文6篇

关于机器人的论文三:我发明的机器人
我的发明
我发明的机器人
我想发明一个机器人,一个老师机器人。因为我们的老师实在是太辛苦了,所以我想发明一个机器人帮助老师工作。老师把讲课的内容输入到机器人的电脑里,机器人就可以帮老师讲课了。机器人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调,它朗读课文的声音可好听了。
关于机器人的论文6篇
关于机器人的论文一:关于机器人的作文 机器人艾莉娜
关于机器人的作文 机器人艾莉娜
我要发明的机器人名字叫艾莉娜,她跟我一样高,身体白白的,胖胖的,摸起来像一个圆鼓鼓的气球。艾莉娜的头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还有一张小小的嘴,最重要的是艾莉娜的声音不像其它机器人那样生硬,而是非常柔和,这样她就能和我们更加亲近了!
每天早上艾莉娜叫我起床,然后就会去做特制的营养早餐,她会做丰富多样的早餐。“啊,好香呀!”“谢谢主人夸奖,您快一点用餐吧,不然凉了吃进去对身体不好的。”吃完了早餐,艾莉娜就送我去学校。下午,艾莉娜跟平常一样接我回家。她就像保镖一样保护着我,这样我的爸爸妈妈就不用担心我的安全了。回到家之后,
她会做一个奶油小布丁,这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吃完布丁后,她就会督促我去写作业。“这题怎么写啊”“主人应该先算这......”看!艾莉娜正在耐心地教我呢!是等我的作业写完了,艾莉娜就会出几道刚才我不会的类似的题目考考我。晚上我睡觉时它还会讲好听的故事给我听呢!她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成长。
我吃着机器人做的饭菜,感觉特别开心。没想到这些曾经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场景,今天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真是太喜爱这家机器人餐厅了!
评语:通过对机器人餐厅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机器人餐厅的喜爱。结构清晰,文笔简洁流畅,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真实,从好奇到失望,从激动到喜爱,通过作者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描绘出了机器人餐厅的特色。
工业机器人论文8000字

工业机器人论文8000字一、机电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一)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在定程度上可替代人的劳动,对于高辐射、高噪声污染、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工作场合来说,工业机器人是个理想的选择。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较低,只能通过预设的程序进行简单的重复动作,无法应对多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使其可通过对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并反馈给动作单元,从而进行些适应性的工作,这种机器人虽然智能化程度较低,但已经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得以成功应用。
在机电体化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第三代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可以通过强大的传感原件收集信息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类似于人脑的判断,因此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独立作业,但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际应用。
(二)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是通过台中央计算机对负责现场测控的多台计算机进行控制和指挥,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和安全性,使其成为当前大型机电体化系统的主流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层级可分为两级,三级或更多级,通过中央计算机完成对现场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管理和操作控制等,同时,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分布式控制系统还可以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在线最优化、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等功能,成为一种集测、控、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具有功能丰富、可靠性高、操作方便、低故障率、便于维护和可扩展等优点,因此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二、机电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一)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就是使工业机器人或数控机床模拟人脑的智力,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具备定的推理判断、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可大幅提升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甚至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对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可预见机电体化技术将向着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是否面临机器人的挑战?为什么?如何迎接这一挑战?
摘要:机器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技术的发展前沿,自50年代末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近50余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在人类生活领域不断的扩大,国际上正重新认识机器人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挑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挑战着“人”和“机”的又一次革命。
人类创造了机器人,那么它也应遵守人的命令,在人的控制之下更好的为人类而服务。
关键字:快速发展挑战遵守
一、引言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指出:“机器人学的进步和应用是20世纪自动控制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是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
二、机器人对人的挑战,是基于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来说的,它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我们人类的生活: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的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1952年数控机床的诞生。
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控制、机械零件的研究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1962年美国A M F公司推出“V E R S T R A N”机器人,U N I M A T I O N 公司推出的“U N I M A T E”机器人,成为工业机器人产品最早的实用机型,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
1965年,MIT的Robots演示了第一个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970年以后,机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
在工业机器人飞速发展的同时,在非制造业领域对“机”与环境交互作用更加复杂、控制更加困难、具有智能化的特种机器人技术应用的研究和开发也非常活跃。
目前,随着控制系统等其他学科的迅速发展,具有感知、思维、决策功能对环境有较强的自适应性的智能机器人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①。
日本的机器人学创始人,已故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先生曾仿照微型控制,并预言“微型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②后来,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
例如,隔墙探人技术(最新的3型“生命卫士”,能在无混杂信号的环境中探测到500米距离处的人)、微型无人机勘察技术、远程遥控机器人技术、夜视技术、装甲防护技术(可以防护装甲车受到火箭弹的后面攻击)、遥控机器人用于手术③。
它们从外观上远远脱离了工业机器人的形状,其智能和功能也大大超出了工业机器人的范围。
更先进的是正在研发的分子大小的纳米机器人,他就像一个搬运工一样,能到达人类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它可以直接将药物送到病害部位,不但可以减小药量而且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携带小型仪器的机器人能够到达病处,准确检查病情的发生、发展情况。
特别是像胃肠镜,极大的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理查德·费恩曼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有争议和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演讲中提出:将来人类有可能建造一种分子大小的微型机器,可以把分子甚至单个的原子作为建筑构件在非常细小的空间构建物质,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在最底层。
④
至今,像美国无人机、水下潜器、月球车甚巡航导弹、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舰船制造、某些家电产品、化工等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中的点焊、弧焊、喷漆、切割、电子装配及物流系统的搬运、包装、码垛等机器人应有尽有。
机器人能干人不能干的工作,达到人达不到的质量与速度,它不知疲劳,不闹情绪。
可是另一方面,由于机器人的问世,使一部分工人失去了原来的工作。
与此同时,它还不断的挑战着人类的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
机器人在将来是否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是
否会出现机器人餐食人类。
就像机器人一词最早出自于一部小说中一样,他是否会出现像电影中那样践踏和攻击人类的现象那!
三、发展机器人可以提高综合国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可以提高国防实力;发展机器人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机器人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正如家用机器人生产厂商i R o b o t的最高行政长官科林·安格尔说:“我认为,完全有理由想像,10年之后每个家庭都将拥有一台机器人。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停下手来,但我们更应该坚持我们人类的原则和机器人的纲领:
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不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特种机器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都存在一个与人相处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能伤害人。
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
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完善机器人的系统,减少事故的发生。
使机器人安全、可靠地完成了人类交给它的各项任务,越来越高的为人类服务。
注:
①张铁谢存禧编《机器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②【日】白井良明编著《机器人工程》科学出版社
2001年2月
③”Telerobot Control for Microsurgery,”NASA Tech Briefs, October 1997,p.46
④理查德·费恩曼《在物质底层有大量的空间》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