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研究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研究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研究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1-6-7 14:38:21 来源:游憩中国网作者:天创智业提供浏览次数:342次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大、发展规模大、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包括保护完好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宿、土风十足的手工艺品和不可多得的物产、风味餐馆、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一)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农村的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2、突出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种类多样,但是同时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带来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相近。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进行横向资源类比分析,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突出优势,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三是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等方面的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优势。

3、强化特色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强化特色,一是突出原汁原昧的乡村特色,避免乡村城镇化和商业化。突出原汁原昧的乡村特色,就是强调乡村旅游文化性和原生性。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服务设施设计防止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使建筑物富丽堂皇,不仅与乡村旅游内涵相脱离,而且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

日常餐饮提供和旅游项目设计要贴近农家生活,满足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消费需求,创办专项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观光、特色休闲、特色商品、特色娱乐、特色种养业等,防止盲目追求高档;二是忌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乡村旅游规划需要对乡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选择合适的旅游项目,切忌照抄他人的成功模式,生搬硬套。强化特色,就是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研究乡村旅游市场,研究本土特色、挖掘本土特色、突出本土特色,用本土特色赢得市场。

4、多元化

乡村具有丰富和多元的旅游资源。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走出吃饭、打牌、钓鱼等单一单调的千篇一律的旅游活动项目,要多元开发形成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品果游、赏花游、采摘游、特色村落、农业观光园区、休闲农庄、乡村俱乐部等多层次产品结构和业态的旅游产品结构,给游客提供丰富的多元的在乡村旅游活动。

5、参与性

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就在于游客的体验参与。游客从城市来到乡村,在旅游观赏青山秀水之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果园中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感受着硕果累累的丰收喜悦。乡村旅游规划,要提供给旅游者采摘、捕捞、耕耘、栽种、推磨等乡村劳作机会,让旅游者体会农事的艰辛的同时,获得健身娱情。乡村旅游需要发展和建设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让游客能充分体验和参与乡村民风民俗、乡村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在乡村参与游泳、摸鱼、捉泥鳅、钓龙虾、荡排等乡村娱乐活动,实现了娱乐、取乐和消闲的目的;在乡村品尝各色水果蔬菜,获得视觉、味觉、触觉和

听觉上全方位的体验。此外,让旅游者在观赏乡村生态景观的同时,了解乡村系统内部结构的依存关系,使旅游者能通过参与乡村实践,体会和认识乡村最真实质朴的风俗文化。

6、保护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旅游,盲目旅游的开发就会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不但乡村旅游不能产生应有效益,而且还会破坏生态环境。越是保护完好的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就越大,在参与国内外旅游竞争的优势就越突出。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与城市生活区别开,保持旅游吸引力。由于保持传统特色的乡村往往经济欠发达,因此,政府还需要在规划、产品组织、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要遵循规划原则之外,还要坚持“一保留、两坚持、三不”的规划理念,“一保留”,保留乡村历史文脉,传承乡村建筑文化,彰显乡村文化底蕴。“两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山体、河流、水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坚持本土特色,依山就势,体现乡村特色,凸显田园风光,避免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三不”,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

科学的规划原则与规划理念,就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完美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注重乡村旅游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能够发展旅游,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各地的发展经验来看,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有三类乡村,一是紧靠中心城市,汽车车程在两个小时之内的城郊乡村;二是紧靠现有景区的乡村;三是具有旅游资源良好的古村落、农村风貌、高科技农业、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以及果业、花卉等特色农业发展或自然、生态比较好的乡村。总结中外乡村旅游模式,可以分为五种:

1、村落民居旅游模式

村落民居旅游模式是依托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的村落民居建筑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

展模式。村落民居建筑按发展特点分为古代与现代两类,村落民居旅游模式也相应分为古民居旅游与新民居旅游两种。

古民居旅游。我国的民居住宅造型风格多样,汉族斗拱挑檐建筑、陕北窑洞、徽州民居、客家围屋、苗族吊脚楼、黎族船屋、傈族“百脚落地”草屋、侗族外廊式木楼等都极具观赏旅游价值。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城村,山西的皇城相府和王家大院,河南的寨卜昌民居和康百万庄园,都属于村落古民居旅游发展模式。

新民居旅游。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按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新农村村落民居,也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刘庄,山东临沂蒙阴的桃花峪村、八达峪村等,都属于农村新民居旅游发展模式。山东临沂蒙阴的桃花峪村、八达峪村利用建设新型的民宅,开展修学旅游和观光旅游。桃花峪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在政府的指导下,村民自筹资金建设家庭旅馆,吸引游客观光和学生修学旅游。八达峪村在

政府管理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置换,使农民分散建房,每户4-6亩土地,连片开发,形成房前房后种植桃树,庭院内养殖长毛兔,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和洽谈生意。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以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充分突出和展示乡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工艺游艺、体育竞技、信仰崇拜等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可以整理规划为民俗节庆,如游春、庙会、歌会等;乡村手工制作民俗,如开发乡村流传已久的打铁铺、弹棉铺、竹刻、根雕等传统作坊;乡村体育,如河南温县陈家沟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开发“太极之旅”等旅游项目,让游客感受乡村特有的文化风情。

3、生态旅游模式

乡村生态旅游模式以田园、草原、森林、渔港等生态环境和各种乡村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模式以稻作的梯田、放牧的草原、狩猎的森林与扬帆的渔港为特色,把乡村生态与乡村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旅游与休闲结合起来,开发梯田游、草原游、竹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蕉乡游、果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

4、现代农业旅游模式

建设现代高新技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代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未来趋向。山东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沂南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临沂罗庄飞龙花卉,形成乡村旅游的现代农业科技游模式。主要做法是,引进国内外种植高新技术和品种,使园区内的果木、花

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园内一般分为育苗区、栽培区、温室区,果木、花卉特色种植区。

5、综合旅游模式

综合旅游模式是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多元开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如上海崇明前卫村的乡村游,游客可以体验农家推磨、纺纱、踏车、踩高跷等生产生活乐趣;可以观看“抛球择婿”旧时婚礼习俗;可以在水产观光基地观看长江口盛产的各种鱼类和滩涂生产的各种小动物;可以在树林深处的家禽园用网捕捉活鸡等。又如,辽宁鞍山唐家房镇的“乡村绿色家园之旅”,可以住在东北典型的农家院里,吃山村传统饮食,大锅贴饼子、“笨鸡”炖蘑菇、水豆腐、土豆大茄子、山鸡等尽是纯绿色食品;可以出门上山,欣赏漫山遍野的丰收美景,亲手采摘水果及无名野果。牧业旅游可美化草场、畜群,建设蒙古包餐厅接待设施,按照当地民族习惯接待游客,开展乘驼、骑马、狩猎、摔跤、赛马等旅游服务项目;渔业旅游可突出水乡特色,在湖泊周围营造绿色林带,在浅水区植荷种菱,配合烟波浩渺、渔帆点点的湖面,形成动人的水乡美景,游客可以荡舟湖上,或撒网捕鱼,或悠然垂钓,或采莲摘菱。.综合旅游模式的发展可以构建成更具现代旅游度假意义的乡村俱乐部,提供设施完备的乡村综合旅游度假康体消闲中心。

随着旅游业多元趋势的发展,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与选择也趋向多元化,乡村旅游发展又呈现出休息娱乐、收获品尝、运动养生、观光审美、学习体验等五种旅游类型趋向。休息娱乐型乡村旅游以休息娱乐为主,趋向于“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竹乡乐”、“湖乡乐”、“花乡乐”、“樵乡乐”等旅游模式;收获品尝型乡村旅游以特色乡

村餐饮美食为目的,以采摘垂钓等为主,趋向于“采摘游”、“果园游”“垂钓世界”、“美食村”等旅游模式;运动养生型乡村旅游以乡村山野及水体运动、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等为主,趋向于“乡村运动俱乐部”、“温泉别墅”等旅游模式;观光审美型乡村旅游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村落名胜等的观光旅游为主要内容,趋向于现代农村观光、科技农业观光、古村落民居观光、名胜观光等旅游模式;学习体验型乡村旅游以学校或家长等安排的有目的的旅游与考察、写生、实习等为主,以学生远足、夏令营等为旅游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成长的五种旅游模式,需要从旅游资源出发,以市场导向为原则进行规划,将具有客源优势的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列为第一模式,以农家游、渔家游等作为核心产品;将依托旅游目的地客源辐射为优势,具有村寨特色或风景特色的乡村旅游列为第二模式,以特色风景观光、农事活动观光、村落文化观光为核心旅游产品。

旅游模式是旅游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发展模式会随之推进,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消费观念都将影响旅游发展模式的设计,休闲度假、现代农村观光、休学体验等旅游产品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三)乡村旅游类型

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其发展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地逐渐出现了具有各自不同形态的乡村旅游类型,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典型借鉴意义。

1、农家乐类型

农家乐是以农家为主要旅游资源,以农村其它资源为辅助旅游资源,策划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农家乐”旅游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作为主要发展载体,重点突出一个“农”字。农家乐类型除了山东类型外,还有成都“农家乐”、湖南“农家乐”值得关注。

成都“农家乐”。成都的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代表,主要以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农、林、牧、渔业自然资源和乡村人文资源吸引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及购物等旅游服务。

湖南“农家乐”。湖南“农家乐”的发展都最大程度地保持和突出“农家乐”旅游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益阳市相继开发的“竹乡农家乐”、“湖乡农家乐”、“花乡农家乐”、“渔乡农家乐”、“樵乡农家乐”等系列“农家乐”旅游产品,特别是开发“竹乡农家乐”时,围绕“竹”字,挖掘特色,突出“做客竹乡农家,亲近美好自然”的主题,吃的是竹宴,用的是竹家具,观的是竹海,集中展示了江南竹乡的农家风貌。常德的“农家乐”旅游让游客吃的是有地方特色农家风味餐,住的是青瓦木屋农家房舍,玩的是乡村民间文艺节目,买的是农家的风味土特产品及手工艺品等。

湖南“农家乐”旅游发展基本上有两种形式和格局,一种是“客栈型农家乐”,主要位于城郊结合部和一些主要景区(点)附近,为游客提供食宿。另一种是“度假型农家乐”,在满足游客吃住的基础上,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农家休闲娱乐活动。两种“农家乐”旅游形式都在湖南都得到了较好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如武陵源“客栈型农家乐”的“家庭旅馆村”,占地35亩,规划建房120户,共有床位1800余个,总投资达2171万元,休闲娱乐项目全,综合效益好,受到游客的青睐。

湖南“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得益于原汁原昧的农家特色,得益于本土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农村的一山一水,一村一街,甚至温泉、花木、瓜果都是特色。在湖泊水域较广的地区,可开展“水乡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欣赏水生植物、野营、野餐和四季垂钓等。高科技农业对现代旅游者有着较大吸引力,让游客亲眼观看现代化农业栽培技术,亲自体验高科技生产手段,亲手收获绿色农产品,亲自喂养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等,在休闲中得到教育。

在全国乡村旅游中,“农家乐”各地不尽相同。在成都郊区,不少“农家乐”的接待户都同时做着盆景、苗木和花卉的生意,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和聚会的环境和餐饮,其中,棋牌几乎家家都有。而在长沙郊区的“农家乐”,虽然同样提供环境和餐饮,也有棋牌,由于长沙郊区水面较多,多数“农家乐”都把钓鱼作为主要的娱乐活动。北京郊区怀柔“农家乐”,虽然也有钓鱼,但是除了大型垂钓场外,不少虹鳟鱼、罗鲱鱼的垂钓地,钓鱼却只是虚幌一下。珠三角的番禺、中山等地的农家乐,尽管也有餐饮和垂钓等等,而最让旅游者心旷神怡的,却多是一望无际的农事天地。

农家乐的基本特点,一是“农”的特征,置身于“农”的环境中,居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观农家景。二是“家”的感受,家人聚会,家常菜,家庭消费水平,家庭化休闲,大众化消费。三是“乐”的体验,农事体验,学习识别农作物,欣赏珍禽、畜禽养殖,参加犁地、摘菜、采果、推磨等。“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效载体,只要深入分析本土的乡村旅游资源,“农家乐”旅游就一定能在特色和创新上取得突破。

2、民俗村类型

民俗文化村的建设模式分为实地村落和模拟村落两种。实地村落,或称“原生型民俗村寨”,是在民族地区选择较为典型的天然村落对民俗文化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展现一个活生生的民族生活现状。实践证明,这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民俗文化村模式。模拟村落,是把某一地某些民族的文化生活现状以模拟的形式,保存或重建加以展示,属于主题公园类型。模拟民俗村往往建在城市周围,以弥补城市旅游资源的缺乏,为开拓客源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保护民俗文化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但不代表民俗旅游发展的方向。

北京的乡村旅游以原生型民俗村为特色,迄至2004年12月为止,北京全市已有316个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接待,其中市级“民俗村”70个,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已发展到了13819户,其中市级“乡村民俗接待旅游户”5537户。2005年9月,北京市第三批又批准了40个市级民俗旅游村和1582个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北京市级“民俗村”已达到110个,市级“乡村民俗接待旅游户”已达到7119户。

3、田园风光类型

田园风光,是广袤田垄与峰林山峦相连、田秀山青、山环水绕、河映山村的美妙景色。田园风光游是乡村旅游区别于都市旅游最大的韵味。有于不同地域地质地貌的差异,田园风光又表现出江南田园风光、平原田园风光、山林田园风光、水乡田园风光、梯田田园风光,热带田园风光等不同特点。

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不同地域地质地貌差异下形成不同的田园风光类型,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江苏无锡江阴华西村从江南田园风光旅游起步,推出了牛车水、人车水、钓鱼、扳鱼等江南传统农事,让游客亲历,每天都吸引了2000~3000人,甚至5000~10000

人的游客;福建泉州具有林茂、山雄、水秀、石怪、树奇、峰险、壑幽等自然风景特色,果林、竹林、森林茂密,古树参天,翠竹如帘,奇岩怪石,开辟了山林田园风光游线;在太湖,利用连接区内众多的湖荡小岛,田园、村庄、桑林、鱼塘,开展旅游、垂钓、观鱼、赏花、品茶、野营等水乡田园风光游;在广西桂林龙胜,利用层层迭迭的梯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开展梯田田园风光游;海南岛热带作物丰富,植被繁茂,四季常青,自然景色宜人,相隐其间的自然村落,形成了海南特有的热带田园风光游。

田园风光游还可围绕某一观光主体形成特色,如曾有旅行社推出跨青海、江西、贵州、云南四省的油菜花田园风光游,选择了青海门源县油菜花、江西婺源油菜花、贵州安顺油菜花旅游节、云南曲靖市罗平县油菜花等各具韵味的油菜花田园景色组成一个观花的旅游主题,别具一格。

从旅游组织方式,田园风光游可以徒步游、自行车游和自驾车游。广西阳朔推出了一条从县城出发分别至大榕树—月亮山—勇村—白沙—世外桃源—福利—兴坪等多地的自行车

田园风光游项目,欣赏诗境般的田园景色,在路边观赏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在江岸观村民鸬鹚捕鱼,拜访明清古民居,漫步老寨,登山远眺,农家做客,很受自助旅游者的欢迎。

4、古村落类型

我国在明清两朝曾有一个乡村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给后世留下了拥有大量传统民居的古村落,形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我国乡村旅游古村落类型中,以皖赣古村落旅游具有典型性。

皖赣古村落乡村旅游的代表是江西上饶婺源和安徽黄山黟县。黟县的西递、宏村是乡村旅游中村民聚居地旅游发展的范式。拥有20年旅游发展历史的黟县,特色是浓郁的乡村聚居文明。黟县的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地处皖浙赣交界的婺源素有“书乡”的美誉,条条小街仍印着徽商创业的足迹,幢幢明清古建仍透出村庄往日的繁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的婺源,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等媒体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中,“婺源古村落群”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2005年11月,乡村旅游的两个集会引人注目,一个是在江西上饶婺源举行“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一个是在安徽黄山黟县召开“中国乡村旅游论坛”。两个节会议的举办,目的都是促进以乡村聚居地为中心的乡村旅游的发展。

5、果木园林类型

果木园林类型以山东果木园林旅游为突出。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山东临沂、枣庄两市近年来广泛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大面积种植果木经济林,在枣庄峰城区出现了万亩石榴园、山亭区的万亩梨园和万亩枣园,临沂郯城县出现了万亩板栗园和万亩银杏园,费县出现了万亩梨园,还出现了一些远近闻名的葡萄村、银杏村、苹果村、梨村等。为了发挥果木园林的综合效益,利用果木园林发展了乡村观光旅游,在园内设置游览线路,建设的各种景点或小品点缀,增强园林观光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在不同季节推出踏青、赏花、采果等不同的旅游项目。枣庄市峄城区以万亩石榴园发展乡村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全国已有很高的知名度,为乡村发展果木与旅游结合的乡村果园观光旅游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

6、观光农场类型

在观光农场的乡村旅游类型中以台湾观光农场为成熟。台湾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观光农场。1978年,台湾苗栗县大湖草莓园偶然开辟观光农场开始了台湾乡村旅游,使旅游业和农业开始实现产业间的结合。从1980年起,台北市政府分别在台北市近郊进行辅导观光农场的建设。台湾观光农场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等多种形态,两年间,观光农场就达到280多公顷,数年间就遍布全岛。观光农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休闲度假环境,回避喧闹,一种家庭式度假,一种朋友聚会。让游客真正进入休闲休假生活。每一个观光农场度假休闲旅游项目各不相同,多以农场种养种植的农作物或饲养的家畜为特色。

以观光农场为代表的产业观光区,已成为台湾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农场的开辟既为旅客提供了参与性极强的旅游产品,又在产业结合的基础上缩小了农产品交易的中间环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乡村旅游经营管理

我国的乡村至今在广大区域仍采用传统劳作工艺进行传统产业生产,经济发展滞后,交通设施薄弱,开发资金短缺,旅游人才稀少。因此,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中,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经营发展模式。

1、景区带动型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如云南石林县的五棵树村、宁蒗县泸沽湖的落水村、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罗平县多依河景区的周边乡村均属这种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通过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及社区经济发展;二是减少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压力,迅速扩大和提升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配套服务;三是带动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

2、乡村组织型模式

乡村组织型模式是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通达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由乡村农民自行组织或通过乡政府、办事处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如云南昆明市团结乡、丽江市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昆明市福保文化村、玉溪市大营街等。

乡村组织型模式的条件与意义,一是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毗邻旅游市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乡政府、办事处统一规划、开发和建设主要旅游吸引物,引导和组织农民户建设接待设施,开展旅游接待服务;三是推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乡村环境改善,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带动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等。

3、公司+农户型模式

公司+农户型模式是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如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引进武夷山旅游集团公司进行投资和管理,形成农民入股的“公司+农户型模式”。又如云南丽江市引进昆明鼎业集团对束河古镇进行保护、开发和经营,腾冲县引进柏联集团对和顺镇进行整体保护、改造和经营,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投资对五个傣族村寨进行整体开发、包装和经营等。

公司+农户型模式的特点,一是通过以公司为主导进行整体开发和经营,解决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短缺问题;二是发挥公司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核心旅游资源,配套服务接待设施,加强对外宣传促销,促进乡村旅游迅速健康发展;三是引导和帮助村民改善环境条件,开展配套接待服务活动,促进村民收入的增加;四是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质量,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4、综合开发型模式

综合开发型模式,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引导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如云南罗平县发挥数万亩油菜花的田园风光优势,通过开发九龙瀑布、多依河景区景点和鲁布革电站旅游,带动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迅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香格里拉县以宁静

的森林、洁净的湖泊、辽阔的牧场、独特的藏族风情为特色,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当地村民产业旅游开发和接待服务,形成了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香格里拉”乡村生态旅游胜地。

综合开发型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政府引导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开发,加快了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步伐;二是区分公共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共性基础设施,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建设经营项目,尽快形成旅游的配套服务接待设施;三是引导和指导农民,积极参与和开展相应的旅游接待服务,带动地方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四是依托绚丽的民族文化,组织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旅游节庆活动,在吸引和招徕大量游客的同时,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五)乡村旅游规划方向

乡村旅游规划是与乡村社会发展紧密相联系,不仅要反映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向,反映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向,也要反映乡村社会发展的趋势。

1、规划乡村意境

乡村旅游规划就是规划乡村意境。乡村意境规划以自然情趣、诗化田园、草原牧歌、蓝色海湾为灵魂,挖掘乡村文化所承载的人与自然和谐、政治秩序与自然规律和谐的思想,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物化到乡村旅游规划之中。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保留自然和谐的乡村意境,呈现出田园聚落、草原分散式的居民点体系布局和农业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观体系布局,呈现河流、湖泊、湿地等乡村典型的景观要素。乡村旅游规划应保持乡村生态的多样性,达到自然循环的稳定性,实现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乡村旅游规划在细部处理上,

应充分挖掘田畴、林盘、农舍、篱笆、沟渠、湿地、河塘、牛羊、船帆、水磨、水车等众多乡村景观要素,从多层面、多角度共同维护乡村生态的自然环境,保留传统的劳作技术,保护人与自然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优美独特乡村风光,营造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2、反映传统与现代乡村的多元化发展

根据乡村旅游特点,统筹规划发展乡村观光和休闲乡村。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乡村各业的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独特的乡村旅游项目,把旅游产品贯穿在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环境质量,高价值效益的“三高”乡村生产中,使传统粗放型乡村转变为集精致性、系统性、集约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现代乡村。

3、营造和谐、自然、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是整个乡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体现,是乡村社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能力的综合标志。以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保证乡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保证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保证人居环境的功能设施建设的便捷性和全面性,以营造出和谐、自然、优美的乡村整体人文景观生态系统。

4、提供乡村体验式旅游模式

乡村旅游的目标人群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规划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最惬意的乡村体验式旅游模式,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让游客真正体验乡村生活与生产,感受“乡村农

夫”“乡村牧民”“乡村渔夫”生活。

5、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的成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在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旅游村各项功能建设。具体做到“四化”,基础设施城市化,完善旅游村内外道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清洁能源、公共厕所、景区点指示牌等;配套设施现代化,开通农村宽带网、有线电视、卫生服务站等;农村景观生态化,保护原生态植被,按照景观标准改造农房等;交通便利化,开通大中城市直达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公交线路。

二、乡镇旅游规划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镇的作用越来越大。具有旅游交通区位优势或拥有现实的或潜在旅游资源的古老乡镇,旅游能给居民带来极大益处,旅游业足以作为乡镇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乡镇自然生态和文物古迹保护计划的实施。

乡镇在城市旅游系统中,具有特定的位置与特点,乡镇旅游规划需要应势发展,构建特色乡镇旅游业。乡镇在社会关系上,混合着乡镇居民的生活和民俗风情,可以开发乡镇民俗风情旅游;乡镇位于城市的周边,拥有山水、滑雪、海滩、沙漠、温泉等特殊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具有特点的山水旅游镇、滑雪旅游镇、温泉旅游镇、海滨旅游镇;乡镇往往

处在大中城市的往来地带,在提供过境旅馆餐馆购物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及旅游服务的发展中,形成度假旅游镇。

乡镇旅游规划通常要解决一些特有的问题,一是规划范围界线的划分,规划范围界线划分宜结合村镇行政区划、山脉、河流、道路等地物地貌,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二是濒临水面、森林、雪山的旅游乡镇的旅游交通,要为旅客开拓自然景观视域,改善进入自然景点的通道,研究利用狭窄而曲折的街道;三是历史文化乡镇保护,在历史文化乡镇,旅游规划保护的历史遗存总体特征和文化风情,不是只对单独的建筑物进行保护,应通过相互调整,使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到城镇总体规划或中心区改建规划的整体之中。

乡镇旅游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乡镇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确定乡镇旅游发展目标;确定旅游设施、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人员培训规划;确定可能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潜在客源市场和相关因素,客源市场分析一般应重要考虑过境旅游及度假旅游者对设施和服务的需求;乡镇资金及其他要素的综合平衡。

乡镇旅游规划的图纸一般包括旅游资源分布图、旅游区位图、旅游发展规划图、旅游道路规划图、基础设施规划图。

乡村旅游平时作业一(电大)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务平时作业1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文本编制一般分哪几个结构()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背景篇 b. 现状篇 c. 规划篇 d. 构思篇 e. 保障篇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村旅游发展规划整个规划内容以背景篇和现状篇为基础,以构思 篇和规划篇为主体,以保障篇为补充,脉络清晰,层次合理。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背景篇, 现状篇, 规划篇, 构思篇, 保障篇题目2 标记题目 题干 乡村旅游与社区乡村经济联动发展的最终目标均是为了( ) 选择一项: a. 丰获农业资源 b. 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c. 社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d. 产生效益,扩大影响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乡村旅游与社区乡村经济联动发展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社区政 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效益的全面提升,不是单纯的旅游或经济 的发展。 正确答案是:产生效益,扩大影响 题目3 标记题目 题干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b. 有利于实现均衡发展 c. 有利于促进农村就业 d.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淡季时可以农业生产为主, 旺季时转为以旅游接待服务为主,从而克服了传统旅游业的季节差异问 题。发展乡村旅游,可充分发挥农业本身的观光旅游等功能,促进农业

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目 标。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有利于实现均衡发展, 有利于促进农村就业,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题目4 标记题目 题干 差距分析评价模型中的差距五是指() 选择一项: a. 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期望与管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之间的差异 b. 管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和服务质量规范标准之间的差异 c. 服务质量规范标准和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之间产生的差距 d. 旅游者的服务期望与服务感受之间的差距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游客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与游客服务期望之间的差距就是差距五, 它反映了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当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期望与管 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之间的差异到差距四累加的差距越大,差距五也就 会越大,游客的满意度也就越低。 正确答案是:旅游者的服务期望与服务感受之间的差距 题目5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研究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1-6-7 14:38:21 来源:游憩中国网作者:天创智业提供浏览次数:342次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大、发展规模大、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包括保护完好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宿、土风十足的手工艺品和不可多得的物产、风味餐馆、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一)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农村的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2、突出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种类多样,但是同时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带来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相近。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进行横向资源类比分析,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突出优势,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三是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等方面的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优势。 3、强化特色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强化特色,一是突出原汁原昧的乡村特色,避免乡村城镇化和商业化。突出原汁原昧的乡村特色,就是强调乡村旅游文化性和原生性。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服务设施设计防止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使建筑物富丽堂皇,不仅与乡村旅游内涵相脱离,而且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两篇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两篇 篇一: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研究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大、发展规模大、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包括保护完好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宿、土风十足的手工艺品和不可多得的物产、风味餐馆、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一)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2、突出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种类多样,但是同时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带来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相近。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进行横向资源类比分析,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突出优势,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

黟县乡村旅游规划文本A3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确定为“城乡和谐游”,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撑。 黟县旅游总体上属于乡村旅游的范畴。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 ?乡村性 乡村旅游的空间、活动、规模以及社会结构和文化都具有乡村的特点。 ?文化性 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保留地,具有“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的独特性,不仅契合了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和愿望,而且在当今城市国际化、信息化和飞速发展的激流中,乡村传统文化愈发显示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归宿。 ?生态性 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纯朴的民俗文化,使乡村保持着人与自然的真实接触,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和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精神需求。 ?体验性 乡村旅游是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乡村旅游适合于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绿色度假”是乡村旅游的核心。 基于以上认识本次规划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 ?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旅游业发展对于黟县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的重要作用; ?从旅游业发展现状、资源与市场、区域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客观评估黟县 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机遇与挑战; ?摸清家底,客观分析评价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 ?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分析、判断和预测黟县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 ?结合大黄山旅游圈和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的发展,明确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位、目标、 发展战略与发展思路,确定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形象; ?合理进行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明确各片区的功能定位; ?按照资源——市场双重导向原则确定黟县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体系; ?策划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 ?制定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的地营销推广战略和具体措施; ?从旅游大产业的发展观出发,提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提升规划; ?围绕战略目标,制定规划实施的五年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二、规划理念 2.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实事求是地从乡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不脱离发展阶段,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促进黟县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2.2以科学实证的方法调研细分市场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需求是旅游地发展的真正驱动力。必须依靠实证的科学方法,对客源结构及其旅游行为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为选择和开拓旅游目标市场,改进旅游地产品的适合性和适度性,提高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超赞 全国村庄试点规划方案文本

第一章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2006年“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按照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4月25日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 菱湖镇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与之同时城市建设与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矛盾,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加以解决,适应新城的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本次规划按照上述三方面的文件精神,“以新型社区为载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基础,进行编制。 第二章村庄概述 2.1 村庄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条件概况 (1)地理位置 射中村位于菱湖镇西南8公 里处,与吴兴区东林镇相连,村 域面积5.5平方公里。 (2)人口和户数 截至2011年年底,射中村现 有人口3276人,876户。 (3)自然村分布 主要分布在18个自然村。编号自然村户 数 人口人均 用地 总用 地 01 莲花塘52 205 129.68 2.66 02 三关田36 134 122.34 1.64 03 顾介墩13 49 145.76 0.71 04 谈介墩83 289 125.63 3.63 05 任司埭41 158 129.98 2.05 06 西村47 188 127.54 2.39 07 二保17 67 143.45 0.96 08 石村47 171 128.87 2.20 09 打龙埭35 134 130.51 1.75 10 东至14 50 140.29 0.70 11 南至50 177 124.69 2.21 12 北至20 73 139.53 1.02 13 施家湾36 138 131.08 1.81 14 洋下浜142 571 120.21 6.86 15 马介田77 268 123.56 3.31 16 错天浜14 50 141.29 0.71 17 丁介浜33 128 131.69 1.69 18 香田湾119 426 121.03 5.16 总计876 3276 119.26 39.07 (4)村庄历史沿革 射中村是一个江南水乡古村,亦名石村,又名宝溪。清《归安县志》记载“旧有集市,名射中集市”,相传上古时代后羿于射日,故名射村。村前有一潭,名箭潭,传为箭落之处,昔日村有“十桥十庙”,著名的有三国吴狮子吼寺、西晋开化院、梁朝苑寺、宋东岳宫等。 (5)现状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 2011年射中村农民人均收入15200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351元。村庄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产业包括蚕桑和渔业,现有特种水产养植户450户,另有350户常年在上海、

旅游开发与规划--l 成都市龙泉驿区乡村旅游

成都市龙泉驿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管窥 旅游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阳产业。而其中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而且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的部分内容是我们专业我们小组的科技立项所研究的内容。“乡村旅游”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国外的研究学界,其英文为“rural routism”,还可以用agro-tourism和farm tourism等等来翻译,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不少专家学者都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问题,他们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根据Gilb和Tung(1990)的定义: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而我国的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虽然乡村旅游概念的认定不尽相但主要都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其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物,二者缺一不可。而作为乡村旅游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乡村旅游,作为新的旅游休闲模式,引领着中国休闲旅游的新潮流。而说到成都的乡村旅游,就不能不提到这种旅游的“开山功臣”——农家乐。1987年,农家乐旅游形态首先出现在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徐家大院。穿竹林、走石径、过小桥、观花木盆景、吃农家饭菜,每人一天花费一二十元,就可休闲娱乐一天。人们把这种以农家庭院为载体的旅游形式叫“农家乐”。 乡村游和其他传统旅游方式不同,讲究的是亲身体验,接近自然。而且多数是自助短程游,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旅游方式和游玩内容。农家乐的游客通常是周末早上出城,到成都周边找到一处农舍,三五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边娱乐边聊天。时近中午,农舍主人利用当地的瓜果鱼肉弄出一桌热气腾腾的菜

乡村旅游规划范文

乡村旅游规划范文 1.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越,省道211线、岳汝高速和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穿境而过。镇区中心距离长沙、株洲、浏阳市区和黄花机场、武广南站车程均在半小时左右,处于长株潭融城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承接长株潭经济辐射的“第一站”。随着南横线和**连接线的修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完全具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潜力。 2.资源丰富,风光旖旎 跃龙互通口——金牌车田屋场——浏阳河风光带(**段)——游船百步滩,做客渔业社——漫步万亩油茶林——章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钟佛寺宗教文化旅游综合区 1.金牌车田屋场:“享隋唐千年古樟福地,游大美浏阳河第一湾,品明朝百年古井清泉,感浏河明珠淳朴民风。”浏阳河流入长沙的第一道湾环绕车田,这里土地肥沃、果木飘香、安静祥和,素有“小桃花源”之称。“浏阳河第一湾”、“千年古樟”、“百年古井”,这是一个充满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幸福屋场。

2.浏阳河风光带:600余米的浏阳河风光带一期已建成,集亲水 平台、钓鱼台、老码头、传统水车、吊桥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从建成至今,已经吸引了周边不少乡镇的居民来此游玩。 3.百步滩、渔业社:百步滩长约600米,最宽处200余米,四面 环水,零星还散布着几处小岛,其实就是几棵长于水中的大树,挡住了河里的泥沙,慢慢堆积,也就成了小岛。乘船上洲,洲上有成片的橘林,秋收季节,满目的果实,橙色甚是喜人。现如今,还增添了烧烤、钓鱼等场所,浏阳市、长沙市多家媒体曾多次对其进行报道,也就有了“浏阳河上的橘子洲”一说。 游经浏阳河上百步洲时,还可拜访下曾经的渔业社,这里曾有浏 阳唯一的专业渔业社——湘淮渔业社,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渔业社后来解散了,但现在还有零星的渔船停靠在浏阳河沿岸,一舟、一篙、一网,水乡人家的乐趣,是周末不错的选择! 4.万亩油茶精品走廊:万亩油茶林,只等君来识。万亩油茶产业 精品走廊包括了油茶高接换冠示范基地、现代油菜加工企业金霞油茶、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在建)、低产林改造示范区、绿海油都土桥林场观景台。来这里,你不仅仅震撼于成片成山的油茶,还可亲身体验采摘茶籽的乐趣、土榨茶油的方法,以及农家乐里用油茶烹饪的美味。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1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前言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快餐式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游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近年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正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旅游热点,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而乡村生态游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发展起来的。人们回归自然,走进乡村,感受乡村休闲与宁静的生活意识愈加强烈,乡村生态游呈旺盛发展势态。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

游空间大、发展规模大、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包括保护完好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宿、土风十足的手工艺品和不可多得的物产、风味餐馆、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一)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

新农村规划设计文本(范本)

总目录 第一部分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1) 1规划编制背景及必要性 (1) 2编制目标 (2) 3编制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3) 4规划任务 (3) 5编制原则 (3) 第二章村庄现状概况与总体规划 (4) 1村庄现状 (4) 2村庄总体规划 (6) 第三章道路交通和用地竖向控制 (11) 1道路交通组织 (11) 2用地竖向规划 (12) 3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2) 4清洁能源利用 (14) 5环卫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防灾规划 (15) 1消防规划 (15) 2防洪规划 (15) 3防震规划 (15) 4避难疏散 (16) 第五章保障措施 (16) 第六章附表 (17) 第二部分附件 一、村民意见反馈及签到表 二、政府修改意见 第三部分图纸 一、现状图 二、规划总平面图 三、道路竖向规划图 四、设施布置图(公用工程设施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编制背景及必要性 1.1规划宏观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的发展观点“美丽中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为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决定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2月在全区开展“美丽·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要求达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努力使我区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住:超五星级湖景别墅 玩: 游乐城、欢乐岛主题乐园 赏: 农家五绝表演 娱: 度假村KTV、原始部落、瀑布游泳池、药浴温泉 购:特色购物一条街,汇聚东西南北地区各种驰名特产 案例三: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 位于湛江市东海岸的破头区龙头莫村,结合滨海垂钓、美食的炭理疗美容保健休闲度假的旅游景点。分炭乐区、旅业区、旅游餐饮区、炭烧烤区、垂钓区和炭文化展示区等6个功能区。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主要是以高温度烧炭过程炭窑余留的远红外线、负离子、纯氧热能对人体有益的物理作用,刺激皮肤出汗,促进人体和细胞新陈代谢,打通人体经络,

云照村乡村旅游规划文本

云照村乡村旅游规划(文本) 概况 云照村位于锦屏县中西部高山区,距县城 46 公里,海拔800—1000米,在村的后山,也就是云照风景最美的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地势为平地和起伏相连的小山,最高的地带是一块比较平的,海拔高有一眼望三地的优势,黎平、天柱、湖南靖州等周边县群山远景尽收眼底,村里有300多户居民,1500多人口,均为苗族。云照村有四条分别从四个方向进来,交通便利。而且有千年参天大树。风景更是优美。 规划范围 项目区位于云照村,西自沙优,东到云照油山尽头,南自云照最高点坡的噶、北至云照村大寨、包括山体、参天大树区、农田区域,规划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规划重点在坡的噶区域和大寨。 规划原则 规划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特色原则、生态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文化原则、居民利益协调原则、精品支撑原则、阶段式滚动开发原则、区域网络原则、产业联动原则。 旅游区性质 以“苗族文化和当地风光”为开发理念,以特色苗族文化、休闲度假为主题,以云照特有的风光,与设施、人居和谐的田园风光为载体的旅游度假区。集苗族服饰、银饰展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运动、康体、美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满足于现在浮华的生活节奏想要放松的一个休闲度假旅游区。 旅游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分析 一、综合服务区 1、云照文化背景分析 云照村全部是苗族,历史悠久。原先当地祖先是明朝由于躲避战争而逃到这里定居,《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所以现在村里都只是保存有苗衣服饰、银饰,当地还保存着许多以前的耕作的农具,因此可以设置一个展览当地文化的一个展览馆(云照文化区) 2、云照建筑分析 在建筑上,云照都是木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1知识讲解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1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前言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快餐式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游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近年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正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旅游热点,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而乡村生态游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发展起来的。人们回归自然,走进乡村,感受乡村休闲与宁静的生活意识愈加强烈,乡村生态游呈旺盛发展势态。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大、发展规模大、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包括保护完好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宿、土风十足的手工艺品和不可多得的物产、风味餐馆、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一)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2、突出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种类多样,但是同时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带来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相近。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进行横向资源类比分析,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突出优势,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三是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等方面的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优势。 3、强化特色

基于特色农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科学 基于特色农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迅速推进,城镇生活空间日趋缩小,生活环境日益单调,以致需要利用假日到农村去休闲旅游。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实现亲近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愿望。农业旅游正是以绿色消费为内容,模式因地制宜、多种多样从多方面吸引不同需求的游客。国际上早有不同模式的农业旅游出现。日本的城里人利用周末到农村度假、观光,休闲农业就发展起来;欧洲农村有不少农场主兼营旅馆、餐厅、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供旅游者休闲享受。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以获得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享用安全食品。以色列农村,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条件。使其在农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这是政府引导、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 1 0年来在我国沿海沿江、大中城市郊区以及著名旅游景区附近,观光休闲旅游农业有了迅速发展。如广东省就有4 0多个农业旅游点。广州市仅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客 4 0 0多万人次,收入上亿元。北京市在近郊区发展农业科技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园、瓜菜采摘园等体验休闲农业;上海市旅游农业有崇明岛绿色农业休闲游、浦东孙桥等现代农业科技园及设施农业、南汇滨海园艺场、松江园艺观光、金山农副产品龙头企业观光等。四川省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点有 5000家以上;其他一些省市区也都在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事业。 在这个趋势下,宁波市宁海县的曹家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依靠原有的特色农业,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旅游来使曹家村的特色农业发展有更大的发挥余地,通过特色农业来发展曹家村的旅游经济,也通过旅游创收来使曹家村的特色农业得到全面发展,实现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助型良性发展。所以本次研究主要是为曹家村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规划,选择适合曹家村并且有一定领先性的旅游发展模式,为曹家村的特色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农村的旅游发展模式提供参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分析比较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评价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2、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关系研究 根据研究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状况,研究适合当地情况的、具有一定领先性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曹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根据前述成果,作出曹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念规划,包括旅游定位、特色项目、功能区规划、骨干游线规划、基本发展策略、建设期限安排等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范文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湖北省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现状及前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总体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功能分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片区重点项目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旅游容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旅游产品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专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开发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投资概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效益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1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前言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快餐式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游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近年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正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旅游热点,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而乡村生态游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发展起来的。人们回归自然,走进乡村,感受乡村休闲与宁静的生活意识愈加强烈,乡村生态游呈旺盛发展势态。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 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 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大、发展规模大、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包括保护完好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宿、土风十足的手工艺品和不 可多得的物产、风味餐馆、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一)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 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 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了基础。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 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 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 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 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2、突出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种类多样,但是同时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带来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相近。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进行横向资源类比分析,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突出优势,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 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三是要突出体现

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 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2014.08

6.2特色农业片区——伊家村 位于桓台县北部的荆家镇,北邻后刘村,南至田庄镇,东起东刘村,西至前刘村,距离县城约 12公里,镇区约2.1公里,村庄现有耕地约2700亩。现有户籍人口1800人,580户,其中常住人口约1200人。 主要的对外联系道路有两条,位于村庄北部的为荆夏路,位于村庄南部的为起马路,路面平整,通行顺畅。现有索镇至五庄公交车经过荆夏路,20分钟一班。 策划思路 依托马踏湖景观资源及自身的村庄特色,遵循自然、童趣、原生态的理念,以“绿野仙踪”童话为背景,打造亲子体验类节目的拍摄基地及乡村亲子影视体验基地。 形象定位 绿野仙踪,亲子乐园 功能定位 田园观光、农业体验、休闲度假、影视拍摄、主题住宿。 市场定位 济南、滨州、潍坊、临沂、莱芜等周边城市家庭市场、青少年市场、亲子休闲市场、科普体验市场等。 6.2.1 现状分析 6.2.2 思路及定位

总平面图 功能结构分析图 1 2 3 4 5 6 9 7 8 10 11 12 食宿商业区 入口综合服务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翡翠国”滨水游憩区 “北国”魔幻游乐区 “东国”花境狂欢区 “西国”丛林探险区 “南国”农业体验区 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区 艺术酒店度假区 旅游后勤保障区 村庄建设区 农业景观展示区 6.2特色农业片区——伊家村 6.2.3 规划图

入口综合服务区 6.2.4旅游产品列表 1、入口广场 2、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3、“绿野仙踪”剧场 4、“明日之星”影视培训中心 5、拍摄工作室 “翡翠国”滨水游憩区 6、滨水露营地 7、翡翠码头 8、DIY礼品屋 9、瞭望塔 “北国”魔幻游乐区 10、稻草艺术园 11、边境沙漠 12、沙画艺术厅 13、魔术表演广场 14、虚拟扮演场 15、童话美食广场 16、“绿野仙踪”儿童主题餐厅 17、婴幼儿亲子活动中心 18、儿童室内活动中心“东国”花境狂欢区 19、馨香广场 20、空中花园 21、“绿野仙踪”木偶巡演广场 22、亲子水路 23、缤纷花田 24、巨石阵 “西国”丛林探险区 25、盘丝绳阵 26、蜘蛛围猎场 27、水果丛林探险 28、水果吧 “南国”农业体验区 29、空中走廊 30、魔幻战场 31、热气球基地 32、风动雕塑农场 33、立体农业展示区 34、开心农场 35、麦田怪圈 0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6.2特色农业片区——伊家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