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的意思
悬梁刺股-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的寓意-悬梁刺股的意思

悬梁刺股-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的寓意-悬梁刺
股的意思
【成语】悬梁刺股
【拼音】xuán liáng cì gǔ
【简拼】xlcg
【近义词】悬头刺股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例子】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
【英文翻译】tie one's hair on the house beam and jab one's side with an awl to keep oneself awake
【成语故事】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
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产生年代】古代【常用程度】常用。
悬梁刺股意思解释简单

悬梁刺股:勤奋和毅力的象征1. 任务名称解释悬梁刺股是一个古代成语,形容人们为了学习或实现目标而付出极大努力的精神状态。
其中,“悬梁”指的是在房梁上悬挂,而“刺股”则是指用尖锐的东西刺自己的大腿。
这个成语原本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廉颇和蔺相如为了学习军事而忍受艰辛。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任何人为了追求目标而付出不懈努力的状态。
2. 内容主体2.1 悬梁刺股的背景与含义在古代中国,通过考试取得功名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
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教育体制限制,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因此,那些希望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就源自于这样的背景。
悬梁是指把一个简易的悬挂装置安装在房梁上,然后将自己的腿绑在上面。
而刺股则是指用尖锐的东西刺自己的大腿。
这种行为表明了一个人为了学习而付出的极大努力和毅力。
2.2 悬梁刺股与勤奋悬梁刺股体现了勤奋和毅力的精神。
当一个人对于追求知识或实现目标充满热情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努力。
这种勤奋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包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如成语所描述的那样,只有通过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2.3 悬梁刺股与毅力除了勤奋,毅力也是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品质。
当面临困难或挫折时,一个有毅力的人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轻易放弃。
悬梁刺股所表达的毅力是一种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和持久奋斗的态度。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一个有毅力的人都会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2.4 悬梁刺股的现代意义尽管现代社会与古代存在许多差异,但悬梁刺股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付出更多努力和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追求个人成长,都需要具备勤奋和毅力。
同时,“悬梁刺股”也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_悬梁刺股的故事_悬梁刺股的意思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_悬梁刺股的故事_悬梁刺股的意思文言文《悬梁刺股》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
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刺股是用来形容刻苦学习、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成语典故。
【故事】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
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
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
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
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
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
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
【评价】“悬梁”之事据说是发生在汉朝,而“刺股”,就出在苏秦在秦国受冷落之后闭门读书的一年间。
想想日后苏秦在六国之间蹦来窜去,最后落得被刺客要了性命的下场,他的确算是一个十足的英雄,但这,“悬梁刺股”的故事,能作为佳话流传千古,一定是他没有想到的了。
透过苏秦“刺股”之外的动因,可以感受到他苦心钻营的利禄之心。
褒贬不容我定言或评说,而此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亦是彼彼可见的。
若苏秦或张仪,抱着做事的决心,而不是为了贪图自己一时的荣华,那段历史想必可以改写,譬如说,秦国早日一统天下,或者说,六国一直可与秦国抗衡?其实历史并不是由人格高尚的人谱写的,天使和魔鬼共同主宰着这个世界,众多平庸的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或者埋头过着自己眼前的日子。
伟人也好,恶人也罢,有时透过表象去深究其内因,足以摧毁我们一orG直固守的价值观。
《三字经》历史典故:悬梁刺股

《三字经》历史典故:悬梁刺股悬梁刺股是指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
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
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
《三字经》: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孙敬悬梁孙敬是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角人物(另一个主角人物为刺股的东周纵横家苏秦。
)汉代孙敬为了刻苦学习,用绳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梁上,以防瞌睡。
一旦自己读书觉得疲倦想睡觉,系在梁上的头发就会被拉痛,提醒自己坚持学习。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后为当世大儒。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孙敬到洛阳,在太学左右一小屋安置其母,然后入学,编杨柳简以为经。
见《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李善注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
后因用作苦学的典故。
苏秦刺股苏秦是战国时期洛阳人。
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
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
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
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
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
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
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
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
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
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
悬梁刺股的意思的含义

悬梁刺股的意思的含义悬梁刺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意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甘愿挨饿受冻,不辞辛劳,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个成语的背后蕴含着一种非常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
首先,悬梁刺股的意思可以解读为追求目标的坚韧和毅力。
悬梁刺股的故事源自中国战国时期,有个名叫郑国光的人,他为了学习而迁居到了千里之外的齐国。
为了确保自己学习的效果,他选择住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屋子里,把书悬挂在梁上以便随时可以阅读。
他为了避免目光离开书籍,甚至刺破自己的大腿来提醒自己不可松懈。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事业的追求中,都是非常宝贵的。
其次,悬梁刺股的意味也可以理解为超越个人利益,为公众利益而奋斗。
古代医学家华佗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伟大医术大师,患有恶性肿瘤的董世贵来请他治疗,但由于董世贵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所以华佗告诉他只有三个月的寿命。
然而,当时正值乱世,曹操十分需要华佗的医术,于是董世贵求华佗延长他的寿命,好让他能在关键之时继续为国家贡献。
华佗考虑到国家的利益,以及自己实在不能为董世贵做什么,就为他们一年的时间,但后来,董世贵的病情却好转起来。
华佗最后以自己的性命,完成了董世贵的治疗,而他自己也丧命于此,显示出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悬梁刺股的意味还可以解读为对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念。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著名的文人墨客对艺术达到了极致。
他们以悬梁刺股的痴心态度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陆游,他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他曾因文学狂热舍弃官职多次,他甚至还以悬梁刺股来显示对文学的敬重和执着。
有许多文人学士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从而置身逆境,坚持“悬梁刺股”般的努力,以实现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总之,悬梁刺股的意思的含义非常丰富,既有追求目标的坚韧和毅力,又有为公众利益而奋斗,更有对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念。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崇尚的高尚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悬梁刺股意思和故事

悬梁刺股意思和故事
悬梁刺股意思是:
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悬梁刺股的故事是: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地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这样以来,如果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疼。
另外,战国时的苏秦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发愤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他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读书,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后来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悬梁刺股的意思和典故

悬梁刺股的意思和典故
悬梁刺股是指在屋梁上悬挂一根绳索或铁钩,将自己的腿穿上,然后再以大针刺穿股间,作为自我惩罚和警戒的一种行为。
这一行为源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故事《左传》中的鲍叔牙。
据《左传》记载,鲍叔牙曾在齐国赵简子死后为他立碑,碑写了一首诗:“神灵有灵,克配克因,赵简子殁,余嘉其名,故作是碑,以哀齐王。
此碑虽小,神灵弗测,立在东郭,使齐使得。
”然而赵国太子叛变,鲍叔牙被迫背弃应死之约,受到了巨大的罚款惩罚。
为了自我惩罚,鲍叔牙于是在自家房屋悬起梁木,刺穿自己的股间以表忏悔之意。
这种行为后来被历史上的人们称为“悬梁刺股”,成为了一种行为标准,用于表示忏悔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
拓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悬梁刺股被视为一种自我惩罚的重要方式,是一种慎独、恪守道德和立身品德的表现方式。
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形象也被不断地运用到文化和艺术中,比如小说、戏剧、电影等等,成为了文学、艺术和文化领域中不可避免的元素之一。
在现代社
会中,“悬梁刺股”也衍生出了多种意义,例如比喻极端自虐的行为、比喻某人刻苦自励、厉行自律的精神等等。
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

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
悬梁刺股,意思是“头悬梁,锥刺股”,头指头发,头发挂在房梁上;股指大腿,用锥子刺大腿。
1.头悬梁
东汉时候,有个政治家叫孙敬,他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可以一整天一整天地在家闭门读书,不出去玩也不见朋友。
可是,人总要睡觉的,孙敬读书读到半夜,免不了犯困容易打盹,为了不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他就想出一个办法。
孙敬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坐端正后将另一头固定在自己头发上,这样只要他一低头,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扯痛头皮。
每当他打瞌睡垂下头,马上就会因为疼痛清醒过来,继续读书。
就这样坚持很多年,孙敬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锥刺股
战国时候有个名叫苏秦的人,他也是个政治家,与孙敬不同的是,他年轻的时候读书不怎么用功,学问不高,所以虽然具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世人重视。
于是苏秦就决定发愤图强,努力读书。
他也像孙敬一样夜以继日地读书,但到了晚上人总是容易犯困,他就想到个法子,准备好一把尖锥,只要想打盹的时候就用它在大腿上扎一下,突然的痛感令他瞬间清醒,又可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样刻苦一段时间后,苏秦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后来终于成了闻名天下的政治家。
悬梁刺股这一历史典故表现了孙敬、苏秦好学勤读的刻苦精神,
表明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的道理,用以激励人发奋读书学习。
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决心,目标明确。
要肯吃苦,肯努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梁刺股的意思
【拼音】: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释】:1、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接龙】:悬梁刺股——股掌之上——上智下愚——愚夫愚妇——妇人醇酒——酒酣耳热——热血沸腾——腾焰飞芒——芒然自失——失精落彩——彩云易散——散言碎语
【近义词】:悬头刺股、映雪读书、凿壁偷光
【反义词】:无心向学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成语典故】: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
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