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思考题老的重点

合集下载

育种思考题

育种思考题

一:1 、什么是遗传资源、育种资源和遗传多样性?(1)、遗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组合,也称基因资源(2)、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是根据育种目标调查、收集及保存的资源。

(3)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2、遗传多样性通常是指物种内不同群体(又称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表示物种内基因的丰富程度以及基因的变异状况。

3、遗传资源的重要性(1)、育种(种质)资源是创育良种(新品种)的物质基础(2)、育种资源则是保存该物种原有遗传基础的前提;(3)、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拯救濒临毁灭的树种资源,已迫在眉睫4、育种资源收集、保存的方式及特点?①就地保存:是指在自然生境内的保存,保存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保持和恢复有生存力的种群。

也称原地保存。

优点: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使物种得以进化②异地保存:是指把收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适宜的地区栽种,也叫迁地保存。

③离体保存(设施保存):采用低温密封保存种子、根茎和花粉等二:1、在选择外来树种中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重视拟引进树种在原产地的性状表现:1、生长性状表现2、木材性状3、种子的利用价值(2)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主要生态条件的相似性(3)树种的历史生态条件(4)树种的适应能力和种内变异性2、引种实践规律与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实践规律:(1)、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理种源不能向大陆性气候区调运。

大陆气候区的种子向海洋性气候区调运略微安全。

2)气候条件一致、气温和降雨的波动不大的地区向气温、降雨波动大的地区不能调运3)高纬度、高海拔树种不宜移栽到低纬度、低海拔那里,反之亦然。

但高纬度、低海拔与低纬度、高海拔间相互引种,成功的机率较大。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及部分答案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产中有什么作⽤?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栽培作物适应于⼀定的⾃然⽣态和⽣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致的⽣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态类型。

(品种属性:⽣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提⾼单位⾯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作物种植⾯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育种⽬标的制订及实现⽬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选择的理论与⽅法;⼈⼯创新变异的途径、⽅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的途径与⽅法⽬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及种⼦⽣产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抗病、⾍、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平; 盲⽬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进⼀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深⼊开展育种理论与⽅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种⼦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单位⾯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标(breeding objective):在⼀定⾃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绪方理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扮演什么角色?品种的概念是指一种生态类型,其中栽培作物适应某些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并区别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

(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区域及时性。

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交品种、综合品种、无性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保持稳定的产量和产品质量;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密切相关?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课程?作物育种是研究培育和培育优良作物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是研究繁殖规律。

培育新品种,实现良种化;培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的主要内容?制定育种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选定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和变异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育种方法有哪些?作物育种不同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强对不利环境(抗病、抗虫、抗草害、抗旱、抗寒、抗碱等)的抵抗力。

)。

特点:合成许多优秀基因;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失明;育种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和方法研究3.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之间的合作。

种子产业化5.调查和了解优良作物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一章作物繁殖方法和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新品种的选育应具有优良特性,即对选育品种的生物学和经济特性有具体要求。

生物量:作物整个生长期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的有机质总量(有机质90% ~ 95%,矿物质5% ~ 10%)。

育种学老师给的思考题答案

育种学老师给的思考题答案

绪论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答: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答:特点—人工进化的科学;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实践性强。

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3、简述作物品种的属性和作用。

答:属性:生产资料,更多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品种必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等特点,可进行再生产;经济类型,作物品种属于某一植物分类学的种或亚种,但不同于变种,是经济上类别;地区性时间性,由于地区间生态、经济、栽培等条件的不同以及各条件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而作物品种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作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轻自然灾害;扩大栽种地区;有利改革耕作制度;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自花授粉作物:又名自交作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又名异交作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常异花授粉作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自交系品种:从突变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群体品种:广泛的遗传基础基因型多样性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2、各类作物的遗传特点(看作业)3、自交的遗传效应:(一)纯合基因型(二)性状分离(三)自交衰退交的遗传效应:(一)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二)增强后代的生活力二、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汇总稿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汇总稿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1.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品种: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3.优良品种: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特性或综合经济性符合市场要求,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4.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成为种质资源5.实生选种: 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6.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7.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8.多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9.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

10.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11.雌性系: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12.自交系:自交系是有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13.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称作苗期标记性状。

14.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是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15.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16.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

17.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类型之间的杂交。

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18.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系与其它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动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动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动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动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答案动物模型:将动物个体本身的加性遗传效应(即育种值)作为随即效应的模型。

个体育种值:个体加性效应的高低反映了它在育种中的贡献,因此也将这部分效应称为育种值。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来对育种值进行估计,所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级进杂交:选择改良品种的优良公畜与被改良品种的母畜交配,所得杂种又与改良品种的优良公畜交配,如此连续几代将杂种母畜与改良品种的优良公畜回交,直至改良品种得到根本改造。

家系内选择: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有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在每个家系中选择超过家系均值最多的个体留种。

近交衰退:主要指隐形有害纯合子出现的概率增加。

近交系数:一个个体同一基因座上两个基因同源相同的概率。

留种率:被选留种个体数与参加性能测定的个体数之比品种:是经人类选育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三元杂交:用两个群杂交,所生杂种母畜在于第三个种群杂交,所得第二代用作商品。

生产性能测定:指确定家畜个体在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上表型值的育种措施。

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地区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的总和,即野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种间多样性和种内遗传多样性三个不同水平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品均年龄。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某性状的观测值与根据双亲的普遍配合力所预测的值的离差遗传力: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或者育种值方差)与表型方差的比值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杂交育种:从品种间杂交产生的后代中发现新的有益变异后者新的组合,通过育种措施吧这些有益的变异和有益的组合固定下来,从而培育新的家畜品种。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绪方理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扮演什么角色?品种的概念是指一种生态类型,其中栽培作物适应某些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并区别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

(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区域及时性。

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交品种、综合品种、无性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保持稳定的产量和产品质量;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密切相关?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课程?作物育种是研究培育和培育优良作物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是研究繁殖规律。

培育新品种,实现良种化;培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的主要内容制定育种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选定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和变异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育种方法有哪些作物育种不同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强对不利环境(抗病、抗虫、抗草害、抗旱、抗寒、抗碱等)的抵抗力。

)。

特点:合成许多优秀基因;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失明;育种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和方法研究3.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之间的合作。

种子产业化5.调查和了解优良作物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一章作物繁殖方法和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新品种的选育应具有优良特性,即对选育品种的生物学和经济特性有具体要求。

生物量:作物整个生长期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的有机质总量(有机质90% ~ 95%,矿物质5% ~ 10%)。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汇总稿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汇总稿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1.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品种: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3•优良品种: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特性或综合经济性符合市场要求,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4.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成为种质资源5.实生选种: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6.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7.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8•多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9.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

10.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11.雌性系: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12.自交系:自交系是有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13.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称作苗期标记性状。

14.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是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15.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16.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

17.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类型之间的杂交。

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18.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系与其它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作物育种学: 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 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 群体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及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 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名词解释: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自花授粉作物: 又名自交作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 又名异交作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常异花授粉作物: 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自交系品种: 从突变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 F1植株群体。

群体品种: 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 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 无性系品种: 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得强优势组合。

③利用雄性不育。

C 、 群体品种:a 、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D 、 无性系品种:a 、有性杂交+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 b 、禾U 用芽变。

3、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遗传效应: 1.纯合基因型; 2.性状分离; 3.自交衰退 异交遗传效应: 1.形成杂合基因型; 2. 增强后代的生活力第二章 种质资源1.名词解释:种质资源,作物起源中心种质资源:广义上指: 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称为种质 资源。

狭义上指: 用于选育新品种的材料,也称育种的原始材料。

作物起源中心: 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而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 栽培类型的地区。

异质性。

2、说明各类作物的遗传结构和育种特点。

( 1)遗传结构:自交系品种; 杂交系品种;A 、B 、 个体内基因性纯合,个体间一致。

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C 、 群体品种; 无性系品种:D 、 (2)育种特点:A 、 自交系品种:群体中选。

B 、 杂交系品种: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异质性。

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间一致。

1、自交 +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自交系间杂交种优势最强。

① 连续自交选择获得自交系。

2、从变异丰富的大自交系间杂交配b 、使用群体品种能够保3.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对搜集种质资源有何重要意义 ?① 、 指导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② 、起源中心与抗源中心一致,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并存于起源中心。

因此,可在起源中心得到抗性 材料与恢复基因; ③ 、 指导引种,避免毁灭性灾害。

4.按育种实用价值分种质资源有哪几个主要类型?按实用价值分: 1、 地方品种; 2、 主栽品种; 3、 近缘野生种; 4、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1 、 考察搜集; 2、 征集; 3、 交换; 4、 转引 1、 种植保存; 2、 贮藏保存; 3、 试管保存; 4、 基因文库技术1、名词解释: 育种目标: 是对新品种的具体要求。

经济系数: 又名收获指数 (Harvest index )HI ,是指经济产量 (economics yield ) 与生物学产量 (biomass ) 之比,它反映了品种的同化物质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也是探明品种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何要求(育种目标)?1 、 高产;2 、 优质; 3、 稳产; 4、 生育期适宜; 5、 适应农业机械化3、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一、 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二、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三、 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四、 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4、请指出禾谷类、十字花科和豆科、棉花的产量构成要素。

1. 禾谷类作物=每亩穗数X 穗粒数X 粒重;2. 棉花=每亩株数X 单株铃数X 铃重X 衣分;3. 大豆油菜=每亩株数X 株夹数X 夹粒数X 粒重。

5、如何实现高产的育种策略?(一) 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 (二) 合理的源库关系; (三) 合理株型; (四) 经济系数; (五) 高光效。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1、名词解释:引种,气候相似论,引种:广义: 泛指从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 各种种质资源。

狭义: 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 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气候相似论: 基本要点: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 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2、水稻南种北引生育期有何变化,引什么样的品种好 ?生育期有何变化 : 水稻属于高温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时,日照由短变长;温度由高变低;生育期 由早变迟;5.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各有哪几种方法 ? 搜集方法: 保存方法:第三章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经济系数、是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所要育成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4、杂种后代处理的系谱法、 混合法、 衍生系统法、 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一、系谱法:所引品种: ①引早熟种; ②引早稻作中稻或晚稻; ③晚稻引种距离不宜太大 , 引早熟种。

4、作物群体内自然变异的原因。

( 1) 自然异交引起基因重组; ( 2) 自然变异; ( 3) 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

5、选择育种的概念。

直接从自然变异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6、单株选择与混合选择在方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方法:( 1)单株选择: 即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种一小区(行), 根据个小区植株的变现来鉴定上年当选的个体优劣, 并根据此淘汰不良个体的后代。

即从品种群体种选择目标性状基本相似的个体,混合加以繁殖,与愿品种进行( 2 )混合选择:比较,从而培育新的品种。

效果:( 1)单株选择:( 2 )混合选择: 选择效果好,得到纯和的系统,但工作量大,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选择特点不如单株选择,但可保持群体异质性和遗传多样性,避免繁殖引起生 活力衰退,因此,混合育种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改良,增加群体内优 良基因或基因型的频率。

7、说明纯系育种、 混合选择育种、 集团混合选择育种、 改良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纯系( 系统) 育种程序:( 1) 优良变异个体的选择; (2) 株行比较试验; (3) 品系比较试验; (4)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5) 品种审定与推广。

混合选择育种的程序:( 1) 从原始品种群体中进行混合选择、混合脱粒、混合选择; 种比较; ( 3) 繁殖和推广。

2)与原始品集团混合选择:( 1)从原始群体品种中,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个体,按照类型混合脱粒,组成集团 ( 2) 与原始品种比较, ( 3) 优者繁殖推广。

改良混合选择:( 1) 从原始品种中,选择个体,分别鉴定,选优系混合 优者繁殖推广。

; (2)与原品种比较 ; (3)1、 2、第五章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概念。

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亲本选配的原则。

原则:(一) 双亲优点多,缺点少,优缺点互补;(二) 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优良品种;(三) 杂交亲本间在生态型和系统来源上有差异; (四) 亲本的配合力要高。

单交、复交 ( 三交、双交、四交 ) 、回交的概念和符号。

( 1)单交: 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以 A*B 或 A/B 表示; ( 2)复交: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a 、 三交:b 、 双交: * (C*D )表示)。

c 、四交:3、三个品种间的杂交,以( A*B ) *B 表示; 两个单交杂种再杂交(三个品种双交用( 四个亲本先后杂交,用 { ( A*B*C ) }*D( 3)回交 :双亲杂交 F1 与亲本之一再杂交的方式,(A*C ) * ( B*C )表示,四个品种双交用(表示。

A*B ) *A 表示;A*B )单籽粒传法及集团混合法的程序 ( 或概念 )概念: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时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进而进行连续性的单株选择,直到选得优良而又整齐一致的系统,进入产量比较试验。

程序:亲本选配,配置组合一-点播,组合编号,淘汰不好组合,去除假杂种、杂株、劣株;分 》按组合点播品,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和脱粒7F2中选择单株点播种或株行;选出按系统把中选单株播成系统,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 进行产量试验—7边实验边选择—7稳定品系、进行生产试验、繁殖种子、示范推能较早集中精力于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 便于研究。

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 ( 2) 工作繁重。

2)与系谱法比,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不易丢失。

( 2)单株难选,因对单株的上下代历史关系不清 ( 3)选育年限较长。

F 2,复交F i 选),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单株成系。

2. 派生系统混合种收:由中选的一个单株所繁衍的后代群体称为派生系统,即在第一次分离世代进行一次 单株选择,翌季建立株系,以后各代将该株系混收混种形成派生系统。

3. 淘汰不良派生系统:测产,考察综合性状;保留优良派生系统:在系内不选单株,只淘汰劣株混收,下年混种。

4. 系统内选单株成系:在优良的派生系统性状趋于稳定时(F 5~F 8) ,选择优良单株来年种成株系; 5. 选拔优系升级。

四、单籽粒传法:程序:从F 2开始每株收一粒种子,混合种植,至 F 5~F 6时选择大量单株种成株系,再选择优良株系 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优点:① 早期世代节省人力、物力; ②便于室温和异地加代; 缺点:(与系谱法比)① 对家系选择机会少,缺乏系统观察,单株选不准; 由于只经一次选择,必须保留较多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③缺乏系内选择。

五、集团混合法程序: 1、 在 F2 就遗传力强的性状(如成熟期、株高等)进行选择,按不同性状归类集团; 以后按集团混合种植; 3、 至高代在各集团中选株建系; 4、选择优良株系升级。

特点: 具有混合法保持丰富的变异类型的优点,又减少了不同类型间的相互干扰。

5、杂交育种程序的各个圃的工作内容一、 原始材料圃:种植: 国内外收集来的原始材料;任务: 进行观察和研究,以备作杂交亲本;二、 亲本圃:种植: 从原始材料圃选出的杂交亲本; 任务: 分期播种,加大株行距等便于杂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