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1单元)程大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

1.山中访友

1.《山中访友》题目特点: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以联想与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的凝聚,是文章的文眼,同时令读者浮想联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文表面描写的是拜访好友,实际拜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落花落叶、石头、悬崖等自然景物。

2.课文词句讲解: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香的气息。早晨,好清爽!”:“撞了个满怀”创设了拟人化的情境,形象写出作者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微风的美好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微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作者“走进门”后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访友”之行充满了愉悦之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了访友之行在初夏的一个早晨。(拟人)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三个“不”字说明作者访友的轻松自在;“就”是“仅仅、只”的意思,说明作者访友带的只是“满怀的好心情”。这几个词突出作者访友的美好心境。(品词)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两句话抓住了老桥的外形特点和作用,赞美老桥历经沧桑,仍然挺立在涧水上,为人默默奉献的高尚精神。连用三个“你”,以第二人称称呼古桥,增加亲切感,拉近作者与老桥之间的距离感,增强抒情的感染力。表达对古桥的尊敬和敬仰之情。(拟人|第二人称)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鸟儿不是在鸣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拟人)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中旋转、流淌。”:这是作者的联想,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与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作者与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感受到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联想)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作者用反问句强调山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朋友,体现“我”以自然为友的自豪和愉悦之情。(反问)

“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雷阵雨来得迅猛,来得豪迈的情景,真是声势巨大,震撼心魄。(比喻)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山中访友,本应是令人惬意之事,然而突降的雷雨却扫了雅致,着实令人有些失望。可作者却偏偏沉浸陶醉于这雨雾之中,认为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而反问句的使用,更加流露出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喜爱和感恩。(比喻|反问)

“雨停了。幽谷中传出几声狗吠,云岭中掠过一群归鸟。”:“幽谷”指幽深的山谷;幽谷里的“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的“一群归鸟”,以动衬静,让傍晚的幽谷显得更加寂静,间接说明作者在山中畅游了一天,表达作者对山中的“朋友”的依恋与欣赏。(品词)

“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开头是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结尾是“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在前后照应中,我们既体会到了作者访友的愉快,又感受到作者与山里的“朋友”的深情厚谊。(前后照应)

3.重点难点句段讲解: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德高望重”多用于形容受尊敬的老者。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老桥的古老,而且突出了老桥默默无闻为人民大众无偿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比喻)

(2)第5自然段(重点):运用排比句式,真切地写出了“我”的修辞手法,一一夸奖了山里的“朋友”:山泉如明镜般的透亮;溪流欢快似吟诵诗篇;瀑布气势雄浑如男高音;悬崖是智慧的化身;白云洁白宁静;云雀畅谈飞翔所见所闻。这样,把“我”和山里的“朋友”之间的那种深情厚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第二人称的运用,则拉近作者与“朋友”之间的距离,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感情真切饱满,仿佛自己真的在与朋友打招呼,语气亲切自然。(3)第六自然段(重点):“它们”指落花和落叶;“捡”、“捧”、“拾”、“数”等一系列动作写出“我”对和落花和落叶的珍视和喜爱。落花和落叶走向泥土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别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是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便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即使是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大自然轮回的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作者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到“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在用心感受。

4.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索山中的朋友,并与他们互诉心声。在作者眼里,山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一花一树皆是自己的挚友。深刻表达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2段:点明作者山中访友的时间、地点、心情;

3~7段:作者山中访友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山里的朋友的深厚感情。

8:作者在傍晚时告别了山里的朋友,踏着月色尽兴而归。

2.山雨

1.课文词句讲解: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突然”说明山雨来得快,快得出乎意料;“湿润”说明山风凉爽、惬意;“轻盈”说明云雾轻快、可爱;“悄悄”说明山雨来得无声无息。湿润的山风和轻盈的云雾暗示作者对即将来临的山雨的喜爱之情。写出山雨来临时的特点,突出雨的轻快和可爱。(品词)“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很远”指横向(前后左右)距离较远,“很高”指纵向(上下)距离较长。可见山雨的声音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与下文呼应。(呼应)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这句是第6自然段的总起句,暗示下文要具体描绘雨给山林带来的色彩美。

“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先写晴天时山林色彩丰富,再写雨中山林一片嫩绿。在鲜明对比中,形象地说明雨改变了山林的色彩。(对比)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将雨中这自然之绿与画家笔下的人为之绿进行对比,人为之绿呆板缺失生气;而雨中山林之绿却生动灵秀,相对比之下,显得雨中山林之绿更富有魅力,令作者无比喜爱。(对比)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风“屏住了呼吸”,鸟儿“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这种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笔下的景物充满生机,极具人性化的色彩。(拟人)

“丁——东——丁——东……”: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续,这连续不断的“丁——东”是山雨留下的。(省略号)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山雨的余韵”形象地说明了山雨虽然停了,但它留下的音韵还在,它的美还在。(品词)2,重点难点句段讲解:

第4自然段(重点):与文章开头照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来得突然。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雨来时的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声的歌谣”,突出雨来临时的一种逐渐清晰、朦胧的音韵美,表达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照应|比喻)

第5自然段(重点):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山雨的动态美景。突出了雨至山林时声音的丰富,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不仅增强文章的美感,而且表达作者对山雨浓浓的爱。(联想|想象)

4.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山雨来得突然,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来;山雨下得美妙,似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的小曲,使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雨后的山林变得十分幽静,只听见雨珠滴落的丁冬声。作者以独特的感受、清新的笔调、神奇的想象和联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山林雨景图。令人深深感受到山雨所带来的独特的音韵美和色彩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浓浓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