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评报
用读者评报验证版面“卖点”——《安徽日报农村版》探索提升报纸服务有效性的尝试

不要期望 每一位读 者对每 一个版面 内容
趣的 “ 卖点”。 作 为党报在农 村宣传 延伸
报农 村版 》 尝试 把版面 “ 卖点”引入到对 都感兴趣 , 但 每一个版 面都要有读者感兴 的《 安徽 日报农村 版 》, 其读 者群体 较为
特殊 : 搞种植业 的不一定看 “ 养殖版”, 搞 养殖业 的不一 定关心 “ 种植 版”, 而 作为 乡村医生 、 中小学 教师 的读者又可能对种
的 ,我们 经常 地调 整 改 进 读 者 评 报 办 法 ,
怎么评等 。 这个 机制 的建立是一 本报读 者评报机 制主要包 括两个 方 谁 来评 、 面: 一是年度大 型读者 问卷调查 , 二是读 员年度奖金和月度奖金挂钩。 建立读者评 报机制 , 主要是 为了引导采编人员树立读
其结果分别与采编人 社 申请注册 “ 好报 友”牌商标 , 国家工商 者评报员月度评报 ,
长 的路 要 走 。 四、 用 读 者 评 报 的 方 式 来衡 量报 纸 的 版面 , 并 引导 编 辑 用 心 办报 , 提 升报 纸 服
者意识 , 把握读者需 求 , 提高报纸 服务 的
针 对性 和 有 效 性 。
本报读者评报 已经坚持 了多年 , 从效 果来 看总体上是成功 的, 对 提升 报纸质量 发挥 了重要作 用 。 我认为 , 它 比常见 的媒 体 内部评 报 、专家评报机制是一个进步。 打一个 比方 , 报 社如 同一 家饭店 , 采编人 员如同厨 师 , 过去 , 厨师做 的菜好不好 , 都
的, 是地道 的 “ 平面媒体 ”。 没有 “ 卖点 ” 的版 面也 必然是 “ 不合 格 ”的版 面。 我们
பைடு நூலகம்
商”的办报人要 让不 同职业 、 不 同地域 、 不同年龄层 次的读 者在一叠报 纸之 中找 到他们感兴趣 的内容。读者千差万别 , 报 纸只有一张 。 我们将 这种不 同身份 、 不 同 层次读者 的共 同兴趣 点的集合称 为版面
怎样看报评报读报

怎样读报看报评报报纸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从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世界新闻,生活常识和娱乐新闻。
有了报纸,我们便可以“坐在家中看世界”。
看报纸,要读懂内涵。
我们要“三读三到”。
“三读”是指一共要读三遍。
第一遍,要读的粗略一些,但要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事;第二遍,要逐字逐句的读,认真“咀嚼”一遍,读懂具体思想;第三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细读,一定要慢,这一遍要读懂内涵。
“三到”是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是眼要一字一句的看,不可正在想语文,眼在看数学;手到是眼要看着,手也要指着,以免读错段,理解错意思;“三到”属心到最重要。
眼到手到,可心若不到,也是枉然。
心到,就是心里别无杂事,一心只读书,而且还不可只读,要心里明白它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知识,见解,真正得把它读懂了,才算“三到”。
可是,看过报纸之后,有许多东西很快就忘了,我们怎样记住它呢?第一,做成剪报。
剪报是一种手工报纸的形式,它主要是将我们需要的东西剪下来,分类,再用胶水,双面胶等粘上。
报纸一般都是分版面的,我们可以将一块或几块新闻剪下,再按大小分布均匀。
底纸要一样大小,再用订书机摞好装订。
不过,剪报很容易损坏,最好底纸用硬一点的纸板来代替,而且一定要保护好。
第二,背或摘抄。
从报纸上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有兴趣的,如果能背过的话,尽量背过,背不过可以专门选一个本,作为摘抄本,选一些重要的字句摘抄下来。
相比前者,我更推荐后者,因为如果背,有可能会忘或记不全,而后者更能保存得长久,还可以锻炼文笔。
那么,如果我们与报纸上的观点不同,那么我们怎样评论呢?首先,选题要准确,一定要三观正(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其次,在选题准备的基础上,构建框架,不能想一句说一句,要有结构层次的来讲。
第三,也是重中之重,内容上要论据站得住脚,古今中外都可以讲,要“借别人之口,言自己之论”这个有一定的含金量,同时,想要做评论书报内容,必须自己的眼界够宽够犀利够透彻,一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是非结合,多个方面来讲。
报纸短评的格式及范文

报纸短评的格式及范文英文回答:A newspaper editorial is a concise and opinionated piece of writing that expresses the views of a newspaper or magazine on a current issue. It is typically published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on the front page or editorial page of the publication.Editorials are typically written by senior editors or staff writers, and they often reflect the overall editorial policy of the publication. They are intended to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 shape the debate on important issues, and hold those in power accountable.The format of a newspaper editorial typical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elements:Headline: The headline is a concise and attention-grabbing title for the editorial. It should accuratelyreflect the main argument of the piece.Opening paragraph: The opening paragraph introduces the topic of the editorial and provides the reader with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issue.Body paragraphs: The body paragraphs present the newspaper's arguments and opinions on the issue. They may include evidence, examples, and analysis to support the editorial's position.Conclusion: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editorial and restates the newspaper's position. It may also call for action or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address the issue.Here is an example of a newspaper editorial:Headline: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Opening paragraph: 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a successful society. It provides individuals with theknowledge,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theyneed to succeed in life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communities.Body paragraphs: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global economy, a well-educated workforce is essential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prosperity. Education also promotes social mobility, reduces inequality, and improves overall well-being.Conclusion: Investing in education is an investment in our future. We must prioritize education in our nationaland local budgets and ensure that all students have accessto quality education regardless of their background or circumstances.中文回答:报纸短评的格式。
读书报告评分表

读书报告会评分标准说明:1.本次活动规定时间为每人限定15分钟。
2.第5项“进度适中”扣分标准:超过规定时间1分钟扣0.1分,超过规定时间2分钟扣0.2分。
不足规定时间1分钟扣0.1分,不足规定时间2分钟扣0.2分。
3.请各选手认真对照评分标准准备材料。
篇二:读书报告、讨论文稿评分标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读书活动报告、讨论文稿方案及评分标准一、活动的性质、目的和形式本环节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必修内容。
采用读书报告、讨论文稿的形式,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充分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深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数据分析、人际交往表达、调查报告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二、基本要求1、利用长假或周末时间,结合课程内容开展读书活动或讨论活动,针对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开展,并完成读书报告、讨论文稿。
2、分组进行,每组学生4-6人。
3、读书活动可以参考老师所列书目范围,或学生列出书目,报经任课老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讨论活动围绕本门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自选题目,原则上越小越好且具有可操作性,报经任课老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三、读书活动报告、讨论文稿的基本要求:1、读书活动或讨论活动必须有活动方案,一页就可,作为考核对应材料。
2、统一使用学校的作业纸,打印稿,字数不少于3000字;本学期第14周上交给任课教师,逾期拒收。
2、没有提交读书活动报告、讨论文稿,或者文稿涉及抄袭或胡编乱造的,成绩视为“0”分。
本学期本门课程计0分。
附件:1 评分标准一类文:27—30分1.清楚,完整,比较简炼地概括主要内容。
2.结构清楚,读与感的结合点明确。
3.能围绕感点具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何阅读报纸

走近报纸宣化县双语学校郭蕊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读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3.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课前准备:《张家口晚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等报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最近看的课外读物(学生介绍)师:大家看的书真丰富。
其实,除了这些读物外,还有一种读物,它可以天天和我们见面,它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各种报纸)板书:报纸报纸是一种常见的读物,它把每天发生的大到世界,小到我们身边的事及时地传达给我们,是我们了解时事,关注生活的纽带。
老师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请大家读读看。
(多媒体出示新闻)师;读完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互动)是呀,这事儿发生在离我们很远的石家庄,可我们通过报纸就能很快地知道。
大家愿意和报纸做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吧!(板书:走近)二、了解报纸让学生了解报纸的刊头刊号、种类等。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自己手中的报纸。
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做介绍。
三、指导读报、评报方法师: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认识了报纸以后,看看你桌上的报纸,有没有什么好文章想和大家分享?(学生找文章,指名读。
)师:你选择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师:同学们,听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指名说)(指导:借读得好的学生说出读报方法,提醒学生运用“泛读精读法”板书读报:泛读精读)刚才你们谈自己的想法,这是在评论报纸,评报要注意抓住重点、全面看待问题。
(板书评报:抓住重点、全面看待)师:这几位同学说得太好了,你能不能像他们一样,把你找到的文章和同座读一读、说一说呢?(同座读、说)四、选择合适的报纸原来读报纸也很有趣,那你知道哪些报纸适合咱们小学生阅读?(学生说,师总结:读报要选择适合自己看的报纸,同一份报纸上的内容也要有选择地看。
板书选报:精挑细选)五、阐明读报、评报的意义今天老师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订报、读报、用报活动方案

订报、读报、用报活动方案订报、读报、用报活动方案为培养广大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进一步扩展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的总体部署,从2012年秋开始我校深入开展“教师心灵建设推进书香校园”订报、读报、用报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理念为指导,认真实施大力开展校园读报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快乐成长创建理想的乐园,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舞台,为家长社会提供学习资源。
通过建立以学校、班级、个人、家庭为主的订报、读报、用报的网络体系,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让报刊真正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打造书香校园氛围,激发学生读书读报的兴趣,在读书读报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放眼世界,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使整个校园成为书香气息芬芳馥郁,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让每一个孩子从进校的第一天起,爱上读书报,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二、订报办法 1、公费订阅通过学校经费订阅各种党报党刊、学习报刊、教育报刊等,存放在各个办公室、师生阅览室等公用设施供师生阅读。
2、私订公助每个教师订阅相应的党报党刊和必要的教育报刊,学校按各自订阅的报刊的百分之七十比例补助。
3、学生个人和家庭自愿订阅鼓励学生个人和家庭订阅党报党刊和各种学习报刊,根据各班学生个人和家庭订阅的报刊类别,授予“__书香中队”(英语、环保、科普、音乐、漫画、语文、数学、体育等)、“书香家庭”、“书香学子”“书香辅导员”的称号。
4、鼓励社会贤达人士捐赠给学生通过鼓励社会贤达人士,爱心人士给每一个班级订阅主要的党报党刊,以“一对一”(一位贤达人士定期长期每年赞助每个班级)的形式订阅报刊,并聘请爱心人士为校外辅导员、家长学校委员。
口语交际《讲报评报》

口语交际《讲报评报》导读:讲报、评报——《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讲报、评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二”中的口语交际内容。
这与第一组的语文实践活动紧密相承,通过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讲报、评报等系列活动与予学生启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看法的能力。
设计理念:1、创设交际的真实情景。
虚假的情景脱离了学生生活,即使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但无奈在学生心中没有相关体验,激不起半点涟漪,又怎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呢?因此,语文教学的外延应是生活的外延,在真实的情景中才可以挖掘出学生真正的思维,才可以促进学生真正的思考。
2、平等对话,开放互动的体现。
作为当代教师,处于终身学习当中,迅速地适应变化是现代人的基本功,因此要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交融,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实实在在地“放下架子”,师生平等对话,才能和学生互动起来。
3、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和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统一。
在活动中,学生既要敢于表达、学会表达,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这一小小的习惯,既是做合格公民和学习知识的需要,还体现了这两种教育价值观的整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有一个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看法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的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和老师都准备一张设计好的手抄报并准备好解说词。
2、在教室或走廊布置和张贴手抄报。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现在商品展、摄像展、电影展、书画展……比比皆是,今天我们也要举办一次属于我们的展览——手抄报展。
不同的是我们自己设计作品,自己当一回解说员,你们说好吗?(设计意图:一堂口语交际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交际欲,与语文教师的“导”有直接关系。
话题一出,不导则矣,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
因此,导语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二、设置情景,师生互动。
读书报告评价

读书报告评价作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读书报告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读书报告,学生可以不仅可以加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批判思维能力。
然而,如何评价一个读书报告的优劣却是一道颇具挑战的难题。
首先,一个优秀的读书报告应该具备深度思考和独立见解。
毫无疑问,通过读书报告,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解读。
而优秀的读书报告不仅要对书中表面上的事件和情节进行描述,还需要深入挖掘书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可能需要学生通过对书中的细节、文学手法等进行分析,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批判能力,不仅回答问题,更加可以加深对书中主题和思想的理解。
其次,一个优秀的读书报告应该遵循一定的结构和逻辑。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读书报告,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引言、主体和结论。
引言部分应该包含对书籍的基本情况,作者介绍,主题或问题的阐述。
主体部分则是对书中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展开,如情节、人物、语言、主题等等。
结论部分需要对书籍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谈谈对书籍的观点和感想,也可以探讨书籍对个人的影响和启示。
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读书报告,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把握报告的重点,也可以更好地展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组织能力。
此外,一个优秀的读书报告应该注重语言表达和文风的优美。
无论是学术性的读书报告,还是以个人观点为主的读后感,都要尽力做到语言清晰、流畅,避免过多的口语化和简单的文字表达。
另外,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或文学语言,可以给读书报告增添一些文学的色彩,让读者更加愉悦地阅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尊重自己的风格和思维特点,不必完全模仿他人的风格,而是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来培养自己的文风。
最后,一个优秀的读书报告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和独特性。
众所周知,读书报告是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解读,而每个人对同一本书的理解是不同的。
因此,一个优秀的读书报告应该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可以通过自己的观点,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新的解读,展示自己对书籍的独到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报纸图片与文字的感想
在报纸版面中,图与文字的关系最为重要。
作为报纸中两大信息传达载体的图和文字,图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更为形象、快捷,易于人们接受,而文字能给人以较大的想像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字又是大于图片的。
如今,多媒体表现方式的具体化难以使人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得到内容的隐喻,意义,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
不过,二者本身并无轻重,问题的关键在于二者促成的关系——比例、位置、主辅、缩减等等。
然而,如今众多的报纸其图片的上版只是添充版面的边角料,编辑只想知道这块版需要多少字可以填满,如有出入,那么就放大或缩小标题和图片。
图与文的配合在哪?它们做到相辅相成了?
兰州地方报纸《西部商报》2010年6月1日的A14版有篇题为“被告人家属:原告老板是公务员”的文章。
其内容是关于法院审理一起涉嫌诈骗车辆的案件。
而只是因为嫌疑人的工作单位是一家私营防盗门公司,就将一张防盗门门店的图片用在了版面上。
店面的外景和这篇报道有什么联系吗?与其放这样的图片倒不如放一张受审的图片,或干脆不放的好。
同样值得思考的是,在一些,完全可以通过文字就能清楚再现画面场景的报道,是否有必要去添加图片,这样纯粹为了丰富版面的添图行为是必须的,是大势所趋的?
经常看到媒体关于各种会议的报道,对于通过文字就能清楚明了的会议场景,我们还拿图片继续进行说明是否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呢!《环球时报》第2173期,一篇“中国有世界屈指可数的防御能力”的报道,刊登了记者采访文中发表见解的主编的一幅图片,就两人谈话的内容看,这张图片不如换成一幅军事图片看着贴切。
在图片与文字的配合中,图片丰富版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有时一张平平淡淡的图片占据了那大块的版面,真的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