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有关乡村振兴的参考文献

有关乡村振兴的参考文献

有关乡村振兴的参考文献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其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平衡发展、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篇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该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由著名经济学家曹德旺等人合著。

该书对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探讨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策略,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路径。

该书内容全面、深入,是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2. 《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该报告是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合作编写的一份权威性报告。

该报告对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和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乡村振兴的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报告涵盖面广,数据支持充分,是了解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状况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3. 《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该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由著名农业专家金振林等人合著。

该书从现代农业的角度探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介绍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技术应用,提出了支持农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措施。

该书内容实用、切实,对于农村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 《乡村振兴:历史机遇与政策选择》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等人合著。

该书以历史与现实的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选择和实施路径,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实践意义,是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参考书。

以上四本书籍均涵盖了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既有政策性的报告和研究报告,又有针对实践和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分析。

通过深入阅读以上文献,对于了解当前中国乡村振兴的政策、思路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并对于未来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路径。

外国绿色发展设计参考文献

外国绿色发展设计参考文献

外国绿色发展设计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9). Green development practices in European countri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96, 123-135.2. Li, X., & Wu, Q. (2018). The role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Copenhagen, Denmark.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41, 385-392.3. Zhang, H., & Wang, Y. (2017).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61, 1213-1220.4. Ribeiro, J., & Chagas, I. (2016). Green development in Brazil: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achievement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63, 431-439.5. Park, J., & Kim, M. (2015). Green development in South Korea: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future prospect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48, 749-756.6. He, Q., & Sun, Z. (2014).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76, 18-25.7. Arora, M., & Riddell, R. (2013). Green development in India: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 Energy Policy, 61, 1301-1311.8. Ouyang, Z., & Li, J. (2012).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Concept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09, 82-94.9. Song, Y., & Zhang, X. (2011). Green development in Japan: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achievement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9(4), 375-383.10. Wang, X., & Li, Y. (2010). Green development in Russia: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4(1), 462-468.文章标题:以外国绿色发展设计参考文献为题近年来,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参考文献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令人瞩目,以下是一些参考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入了解。

一、《中国经济改革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该文献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它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变革。

通过对过去四十年的经验总结,该文献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中国经济的崛起:改革与全球化的驱动力》
这本书详细研究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改革和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它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动因,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该文献还提供了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建议。

三、《中国的经济转型:历史、经验和展望》
这本书以历史的视角审视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和特点。

它探讨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以及这一转型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该文献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回顾和总结,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四、《中国的经济奇迹:改革与发展的故事》
这本书详细描述了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故事。

它讲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这些成就背后的经济政策和实践。

该文献以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路径。

以上是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参考文献,它们提供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形与势的参考文献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形与势的参考文献

文献1:《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1. 该文献主要从历史角度展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对当下的经济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

文章以客观的态度描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提出了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

2. 作者通过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文章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转型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了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文章的结论部分对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等。

文献2:《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1. 该文献主要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国际视角探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

文章以丰富的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全面展现了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2. 作者通过对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文章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之处,也提出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3. 文章的结论部分对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定位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还提出了推动我国经济走向国际一流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文献3:《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与展望》1. 该文献主要从政策角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建议,着重探讨了政府在引导和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文章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经济结构调整、财税改革等方面。

2. 作者通过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前瞻性研究,针对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文章强调了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同时也提及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 文章的结论部分对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关于政府职能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该文献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层面的理论支撑和参考方向。

以上文献为作者提供了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估。

乡村振兴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振兴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振兴论文参考文献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富裕。

为了深入探讨乡村振兴的背景、现状和发展策略,本文选取了以下参考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

1. 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形势——彭明辉,霍从玉,刘金良,晏天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该文研究了乡村振兴概念的内涵和特点,并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剖析。

对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形势的深入认识,有助于把握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方向。

2. 乡村振兴战略对贫困乡村的影响评估——刘凤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9该文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贫困乡村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发展建议。

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影响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贫困乡村的促进作用,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3. 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实施对策——李旭,王椿元,郑怀东,郑如日.《湖北农业科学》,2017该文探讨了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和实施对策,提出了多种可行的发展模式和措施,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对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和实施对策的研究,有助于为乡村振兴的战略和政策提供指导。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变迁与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吴忆东,高力.《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该文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社会融合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和解决办法。

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社会融合和生活方式变迁的研究,对于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府角色研究——丁连华,杨晓琼,朱颖慧,《科技与创新》,2019该文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的角色和责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的角色进行研究,对于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执行效能。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参考文献对乡村振兴的背景、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把握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文献,可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富裕。

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注:文章中的许多研究与实践活动都来自以下资料整理而成.]实践活动科技处.我校开展可持续发展小村镇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工作.2004-02-25.城规学院.我校负责Holcim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组织评审工作.2005,3.7.新闻中心.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展览在我校举行.2005-11-28.外事处.我校与德国拜耳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可持续发展基金教席).2006-3-21.新闻中心.多管齐下创建节约型校园.2006-6-28.女子学院.女子学院举办“节约型校园青春女生版”系列活动.2007-5-11.新闻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我校续签合作协议.2007-5-18.学生记者.同济大学与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环境研发局签署合作协议.2007-5-20.经管学院.经管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2009-12-17.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与松下集团达成低碳城市与建筑领域合作框架协议.2010-6-30.经管学院.诸大建教授应邀参加第19届世界经济论坛东亚会议.2010-6-10.论坛举办党校.陈小龙副校长为党校学员作大学校园规划报告.2004-4-8新闻中心,外事办.第四届“海峡两岸的大学校园”研讨会召开.2004-4-21新闻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同济举办.2005-9-12.建筑城规学院.我校举办“和谐城市——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挑战”国际研讨会.2006-6-22.新闻中心.中美可持续城镇发展项目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6-6-22.嘉定校区管委办.嘉定校区提出创建“和谐型、学习型、节约型”校园新目标.2006-9-8.新闻中心.我校承办“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07-5-18.新闻中心.我校与联合国环境署、瑞典国际发展局合办城市政策论坛.2007-5-17.环境学院.“全国高校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院长论坛”召开.2007-5-17.新闻中心.“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创新”校长论坛举行.2007-5-21.校团委创业者协会.校团委创业者协会举行“绿色大讲坛”活动.2007-10-31.外事办、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07年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2007-11-29.新闻中心.长三角城市可持续建设论坛在我校举办.2007-12-7.新闻中心.教育部在我校召开“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研讨会”.2008-1-30.外事办.2008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11-1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拜耳基金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召开.2008-11-18.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召开第五届理事会.2008-11-17.环境学院.中非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12-1.新闻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召开三方国际视频会议.2009-3-31.新闻中心.陈小龙副校长出席东京21世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09-10-12.经管学院.中美虚拟设计与施工及可持续建设高峰论坛在我校召开.2009-10-21.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举行2009年理事会.2009-11-13. 中法工程与管理学院.第二届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在我校举行.2009-11-12.新闻中心.“拜耳—同济—UNEP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我校举行.2009-11-16.外事办.“都市论坛-中德可持续城市发展”在我校召开.2009-11-20.环境学院.第一届中丹可持续环境工程论坛在我校举行.2010-5-21.新闻中心.“校园让城市更美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举行.2010-7-29.土木学院.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10-8-26.经管学院.经管学院共同承办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2010-8-21.人才培养新闻中心.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举办.2004-7-26新闻中心.我校与汇丰银行合办第一期可持续发展研修班.2006-4-12.外事办.同济举办小岛屿国家可持续发展培训班.2006-5-12.环境学院.“城乡发展中的可持续水管理首期高级培训班”开班.2006-6-2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硕士学位班完成招生.2006-7-2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与汇丰再次携手举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2006-12-7. 科研处.同济与汇丰再次携手举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2006-12-8.环境学院.2007年IESD“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始招生.2007-3-27.新闻中心、环境学院.“第三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班.2007-4-24.环境学院.同济大学承办第四届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研修班.2007-9-20.外事办.“2008年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在我校举行.2008-9-18.专家访谈新民周刊.诸大建教授谈“伪绿水景引发深绿考量”.2004-10-9.文汇报.郭重庆院士谈世博后上海的持续发展.2010-7-6.组织建立新闻中心."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在同济成立.2005-5-23.成果展示科技处.常青教授获国际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金奖.2005-9-29.新闻中心.同济大学绿色之路协会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2005-11-3.新闻中心.创建节约型校园——教学科研综合楼节能亮点.2006-7-13.新闻中心.我校牵头主编《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导则》.2007-6-21.新闻中心.《Nature》杂志报道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情况.2009-9-11.新闻中心.我校学子在哥本哈根“可持续校园”论坛介绍同济经验.2009-12-16.师资建设新闻中心.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受聘同济“可持续发展学科首席教授”.2006-5-5.新闻中心.拜耳在我校捐资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教席”.2007-10-16.中国教育报.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2008-1-31.校办.陈小龙副校长出席2010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2010-8-18.外事办.第三届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举行.2010-9-15.外事办. 2010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幕.2010-9-19.中意学院.方守恩参加中意教育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9-25.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拜耳-同济-UNEP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2010.9-25.设计创意学院.“未来可持续校园”研讨会在同济举行.2010-10-19.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我校与非洲大学研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2010-11-19.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伍江当选全球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主席.2010-11-22.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同济汇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班.2011-4-19.新闻中心.环境学院发布《上海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1-4-20.新闻中心.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发布《环球青年宣言》.2011-6-9.新闻中心.30多国青年学子聚我校共话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6-6.新闻中心.“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在我校成立.2011-6-1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2011届留学生毕业典礼举行.2011-6-20.外事办.我校与阿尔托大学签署“可持续校园”合作备忘录.2011-8-18.新能源研究中心.我校承建的中共中央党校校园节能监管平台通过住建部专家组验收.2011-9-7.外事办.伍江出席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研讨会.2011-9-14.新闻中心.我校首开可持续发展课程.2011-10-12.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谭洪卫教授全球绿色建筑大会作专题报告.2011-10-1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亚洲区培训班在我校举行.2011-10-25. 新闻中心.同济新型绿色建筑节能系统问世.2011-10-27.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武涌授课我校可持续发展课程.2011-11-14.外事办.我校与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部签署合作意向书.2011-11-8.外事办.第四届国际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举行.2011-11-8.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诸大建教授讲授“可持续发展科学”.2011-12-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00多名学生选修《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公共课.2012.2-24.文科办.中国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会议筹备会召开.2012-3-5.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绿色大学联盟代表团赴澳访问.2012-3-29.新闻中心.同济绿色校园协会发起校园“地球一小时”倡议.2012-3-28.外事办.我校出席中欧合作共建绿色世界国际论坛.2012-4-27.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校内选拔赛举行.2012-4-26.沪西校区管委会.沪西校区通过“节水型校区”评审.2012-4-28.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伍江当选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2012-6-14.新闻中心.我校获评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2012-6-22.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ME”论坛之“可持续制造的关键技术”.2012-6-2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色经济》报告中文版.2012-6-25.外事办.“中法可持续发展工程师学院”筹备工作研讨会举行2012-7-6.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院.《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研讨会举行.2012-7-17.新闻中心.中外专家研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2-7-2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研讨会举行.2012-8-24.环境学院.2012未来生态城市建设暑期学校举行.2012-8-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上海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科技周举行.2012-9-13.外事办.伍江出席第比利斯+35:政府间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会议.2012-9-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研讨会举行.2012-9-1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我校主办“中国-联合国-非洲环境合作”研讨会.2012-9-26.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我校教授参加马来西亚绿色技术大会并作主题发言.2012-10-1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举行.2012-10-22.UNEP-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学院.“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亚洲区培训班举行.2012-10-3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我校教授主编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通过评审.2012-11-8.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国家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验收.2012-11-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绿色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举行.2012-11-13.新闻中心.“可持续发展大学”理念的确立与践行.《大学(学术版)》杂志专访裴钢校长.2012-12-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我校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峰会.2012-12-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学院第九届理事会召开.2012-12-17.新闻中心.华东地区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同济举行.2012-12-17.同济大学开展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00-2015)备忘录理论探索论坛举办专家访谈国际参与实践研究人才培养成果展示。

新时代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参考文献

新时代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参考文献

《新时代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参考文献一、书籍1.《可再生能源概论》,李华,科学出版社,2009年该书系统介绍了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概念、资源分布、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新时代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可再生能源系统工程》,张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该书全面介绍了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特点、系统工程设计原理以及运行管理等内容,对于新时代可再生能源的系统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期刊论文1. Chen, W., Geng, J. (2018). An overview of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future prospects and aparison between the MENA region and China. Renewable and Sust本人nable Energy Reviews, 81(2), 3185-3197.本篇文章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中东北非地区进行了对比,为新时代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 He, G., Zhang, D., Harris, O. (2019). 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Renewable and Sust本人nable Energy Reviews, 111(4), 47-56.该文综述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新时代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三、学术报告1.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2019).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Costs in 2019. Abu Dhabi: IRENA.该报告详细分析了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情况,为新时代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成本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有关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

有关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

有关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下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参考文献及其内容:1. 《中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系统性地研究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报告中强调了高质量发展需要均衡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进步,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做法。

2. 《高质量发展:中国的道与术》这本书主要探讨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实践和道路选择。

书中分析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建议,并举了中国的一些成功案例作为参考。

3.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这篇论文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

论文中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注重均衡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实践。

4. 《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实践意义》这篇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了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内容和实践意义。

论文中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议,并通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比较研究,总结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5. 《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篇综合性研究报告分析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中认为,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的福祉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面临着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

6.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这篇研究报告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实践。

以上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参考文献及其内容。

这些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实践路径,从而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注:文章中的许多研究与实践活动都来自以下资料整理而成.]实践活动科技处.我校开展可持续发展小村镇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工作.2004-02-25.城规学院.我校负责Holcim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组织评审工作.2005,3.7.新闻中心.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展览在我校举行.2005-11-28.外事处.我校与德国拜耳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可持续发展基金教席).2006-3-21.新闻中心.多管齐下创建节约型校园.2006-6-28.女子学院.女子学院举办“节约型校园青春女生版”系列活动.2007-5-11.新闻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我校续签合作协议.2007-5-18.学生记者.同济大学与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环境研发局签署合作协议.2007-5-20.经管学院.经管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2009-12-17.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与松下集团达成低碳城市与建筑领域合作框架协议.2010-6-30.经管学院.诸大建教授应邀参加第19届世界经济论坛东亚会议.2010-6-10.论坛举办党校.陈小龙副校长为党校学员作大学校园规划报告.2004-4-8新闻中心,外事办.第四届“海峡两岸的大学校园”研讨会召开.2004-4-21新闻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同济举办.2005-9-12.建筑城规学院.我校举办“和谐城市——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挑战”国际研讨会.2006-6-22.新闻中心.中美可持续城镇发展项目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6-6-22.嘉定校区管委办.嘉定校区提出创建“和谐型、学习型、节约型”校园新目标.2006-9-8.新闻中心.我校承办“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07-5-18.新闻中心.我校与联合国环境署、瑞典国际发展局合办城市政策论坛.2007-5-17.环境学院.“全国高校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院长论坛”召开.2007-5-17.新闻中心.“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创新”校长论坛举行.2007-5-21.校团委创业者协会.校团委创业者协会举行“绿色大讲坛”活动.2007-10-31.外事办、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07年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2007-11-29.新闻中心.长三角城市可持续建设论坛在我校举办.2007-12-7.新闻中心.教育部在我校召开“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研讨会”.2008-1-30.外事办.2008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11-1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拜耳基金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召开.2008-11-18.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召开第五届理事会.2008-11-17.环境学院.中非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12-1.新闻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召开三方国际视频会议.2009-3-31.新闻中心.陈小龙副校长出席东京21世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09-10-12.经管学院.中美虚拟设计与施工及可持续建设高峰论坛在我校召开.2009-10-21.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举行2009年理事会.2009-11-13. 中法工程与管理学院.第二届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在我校举行.2009-11-12.新闻中心.“拜耳—同济—UNEP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我校举行.2009-11-16.外事办.“都市论坛-中德可持续城市发展”在我校召开.2009-11-20.环境学院.第一届中丹可持续环境工程论坛在我校举行.2010-5-21.新闻中心.“校园让城市更美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举行.2010-7-29.土木学院.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10-8-26.经管学院.经管学院共同承办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2010-8-21.人才培养新闻中心.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举办.2004-7-26新闻中心.我校与汇丰银行合办第一期可持续发展研修班.2006-4-12.外事办.同济举办小岛屿国家可持续发展培训班.2006-5-12.环境学院.“城乡发展中的可持续水管理首期高级培训班”开班.2006-6-2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硕士学位班完成招生.2006-7-2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与汇丰再次携手举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2006-12-7. 科研处.同济与汇丰再次携手举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2006-12-8.环境学院.2007年IESD“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始招生.2007-3-27.新闻中心、环境学院.“第三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班.2007-4-24.环境学院.同济大学承办第四届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研修班.2007-9-20.外事办.“2008年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在我校举行.2008-9-18.专家访谈新民周刊.诸大建教授谈“伪绿水景引发深绿考量”.2004-10-9.文汇报.郭重庆院士谈世博后上海的持续发展.2010-7-6.组织建立新闻中心."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在同济成立.2005-5-23.成果展示科技处.常青教授获国际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金奖.2005-9-29.新闻中心.同济大学绿色之路协会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2005-11-3.新闻中心.创建节约型校园——教学科研综合楼节能亮点.2006-7-13.新闻中心.我校牵头主编《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导则》.2007-6-21.新闻中心.《Nature》杂志报道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情况.2009-9-11.新闻中心.我校学子在哥本哈根“可持续校园”论坛介绍同济经验.2009-12-16.师资建设新闻中心.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受聘同济“可持续发展学科首席教授”.2006-5-5.新闻中心.拜耳在我校捐资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教席”.2007-10-16.中国教育报.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2008-1-31.校办.陈小龙副校长出席2010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2010-8-18.外事办.第三届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举行.2010-9-15.外事办. 2010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幕.2010-9-19.中意学院.方守恩参加中意教育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9-25.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拜耳-同济-UNEP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2010.9-25.设计创意学院.“未来可持续校园”研讨会在同济举行.2010-10-19.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我校与非洲大学研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2010-11-19.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伍江当选全球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主席.2010-11-22.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同济汇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班.2011-4-19.新闻中心.环境学院发布《上海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1-4-20.新闻中心.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发布《环球青年宣言》.2011-6-9.新闻中心.30多国青年学子聚我校共话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6-6.新闻中心.“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在我校成立.2011-6-1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2011届留学生毕业典礼举行.2011-6-20.外事办.我校与阿尔托大学签署“可持续校园”合作备忘录.2011-8-18.新能源研究中心.我校承建的中共中央党校校园节能监管平台通过住建部专家组验收.2011-9-7.外事办.伍江出席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研讨会.2011-9-14.新闻中心.我校首开可持续发展课程.2011-10-12.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谭洪卫教授全球绿色建筑大会作专题报告.2011-10-1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亚洲区培训班在我校举行.2011-10-25. 新闻中心.同济新型绿色建筑节能系统问世.2011-10-27.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武涌授课我校可持续发展课程.2011-11-14.外事办.我校与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部签署合作意向书.2011-11-8.外事办.第四届国际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举行.2011-11-8.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诸大建教授讲授“可持续发展科学”.2011-12-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00多名学生选修《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公共课.2012.2-24.文科办.中国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会议筹备会召开.2012-3-5.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绿色大学联盟代表团赴澳访问.2012-3-29.新闻中心.同济绿色校园协会发起校园“地球一小时”倡议.2012-3-28.外事办.我校出席中欧合作共建绿色世界国际论坛.2012-4-27.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校内选拔赛举行.2012-4-26.沪西校区管委会.沪西校区通过“节水型校区”评审.2012-4-28.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伍江当选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2012-6-14.新闻中心.我校获评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2012-6-22.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ME”论坛之“可持续制造的关键技术”.2012-6-2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色经济》报告中文版.2012-6-25.外事办.“中法可持续发展工程师学院”筹备工作研讨会举行2012-7-6.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院.《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研讨会举行.2012-7-17.新闻中心.中外专家研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2-7-2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研讨会举行.2012-8-24.环境学院.2012未来生态城市建设暑期学校举行.2012-8-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上海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科技周举行.2012-9-13.外事办.伍江出席第比利斯+35:政府间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会议.2012-9-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研讨会举行.2012-9-1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我校主办“中国-联合国-非洲环境合作”研讨会.2012-9-26.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我校教授参加马来西亚绿色技术大会并作主题发言.2012-10-1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举行.2012-10-22.UNEP-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学院.“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亚洲区培训班举行.2012-10-3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我校教授主编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通过评审.2012-11-8.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国家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验收.2012-11-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绿色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举行.2012-11-13.新闻中心.“可持续发展大学”理念的确立与践行.《大学(学术版)》杂志专访裴钢校长.2012-12-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我校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峰会.2012-12-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学院第九届理事会召开.2012-12-17.新闻中心.华东地区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同济举行.2012-12-17.同济大学开展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00-2015)备忘录理论探索论坛举办专家访谈国际参与实践研究人才培养成果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