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短歌行》(曹操)说课稿

合集下载

短歌行课堂说课稿

短歌行课堂说课稿

短歌行课堂说课稿短歌行课堂说课稿精选篇1教学目标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学重点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学方法讲解、点拨、诵读、讨论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1、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2、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

2024短歌行说课稿)范文

2024短歌行说课稿)范文

2024短歌行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是《2024短歌行》的课程内容,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2024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现代诗歌作品。

它描绘了一个年轻人面对现实困境和生活压力时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关切和对自由、梦想的追求。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024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现代诗歌。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2024短歌行》,我采取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 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的文字,理解诗歌中所传达的意思和情感。

2. 诗歌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3. 朗读和表演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讨论和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 诗歌教材:准备了《2024短歌行》的诗歌原文和注释,供学生参考和理解。

2. 多媒体设备:备好了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以便让学生听到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伴奏。

3. 教学辅助材料:准备了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呈现诗歌的情景和氛围。

五、说教学过程1. 引入课程:通过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诗歌:让学生阅读诗歌的原文,并解释一些生词和难句,确保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4. 朗读和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表演诗歌,体验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并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互相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丰富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一、引言《短歌行》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篇目,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和人生态度的诗歌。

本课旨在通过深入解读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正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2)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3)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1)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2)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探讨其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4)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其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

(2)难点:深入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其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与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引用名言,引起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3)分析讲解: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巩固练习:提供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5)课堂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练习题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作业布置与要求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背诵诗歌、完成练习册等,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文献,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经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感情目标:培育崇高的道德情操。

【教课方法】朗读和鉴赏【教课假想】经过朗读、剖析议论,体会《短歌行》“忧”而奋斗、大方凄凉的思想感情。

【教课工具】多媒体课件【详细教课步骤】一、导语毛主席在《沁园春 ?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概,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主席的文治武功,确实能够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假如历史上只有一个人能够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好是魏武帝曹操。

二、对于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切面目很有进出。

实质上,曹操雄才大概,“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行消灭的功绩。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征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渐扩大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 196 年),迎献帝都许,此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盘据权力袁绍后,成为北方权力最强的军阀,并渐渐一致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鼎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少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必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道德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老例,知人善任,当时四方有名的文士几乎搜罗无遗。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乐律,善诗歌,即便在鞍马劳累中,也经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继承并弘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势”的诗风,被后代称为“汉末实录”。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依据作者的忧思,全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3、小组合作展示 “何人”发问?发问触发了“何思”(情感) ?必须结合文本解释结论;
完成图表,期间老师对诗歌进行深入讲解。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 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 成整体感知。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 学生主体”的原则,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借用多媒体展示歌曲《说唱脸谱》节选导入:让会唱这首歌的同 学来展示,同学说一说说你对曹操印象。
将文艺作品中虚构的“奸雄”曹操的与真实的政治家、军事家和 文学家的曹操作对比,顺势导入《短歌行》。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高一语文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一学生知识 储备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 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 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等学习过程,学会 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 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历史人物 的意识。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短歌行》说课稿(通用3篇)《短歌行》说课稿1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四、说学情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五、说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②自制ppt课件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4、请一生朗读全诗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1.解题;2.写作背景;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过渡:历史上,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设计意图: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四)、课堂巩固(8分钟)背诵《短歌行》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品读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

曹操带着文武将士,陈兵江上。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

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

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三、学生齐读: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

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

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

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1.品读第一节:(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

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

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慨,情绪的这个陡转,好似有些突兀。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八句的呢明确: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

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

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短歌行》(曹操)说课稿(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短歌行》(曹操)说课稿(精品教学设计)

《短歌行》(曹操)说课稿一、自我介绍1.任教班级:2.课题:我眼中的曹孟德和他的诗歌二、说课内容1.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

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

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2.教法: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1)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3.教学程序:(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此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课后交流学习提高不流于口头形式,让没能出来展示作品的同学也有机会参与交流学习和提高,他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争取更多的选票。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反馈)
2.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1)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2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短歌行》(曹操)说课稿
广州市76中学郭猪猪
一、自我介绍
1.任教班级:高一4、5、6班
2.课题:我眼中的曹孟德和他的诗歌
二、说课内容
1.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3.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3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附选票(样式)
奖项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作品(填学号)
注:需评委签名确认投票的同学已观看以上作品才算有效选票!评委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