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课件 (李莉)
合集下载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课件(19张PPT)课件PPT

请根据你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探讨本诗的写作时间是赤壁大战之前还是之后。
《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1)北方已经完成统一,曹操能号令北方,虽历经多次的征伐,人才齐聚, 军力强盛。 2)赤壁大战失利之后,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南北方的实力达到一段时间内 的平衡,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遭遇挫折。 3)曹操巩固边防之后,退回北方,曹操已至人生暮年而人才损耗,民生凋 敝,对于他这样的政治家而言,急需治军兴民,百废待兴。4)不仅曹操在 北方需要发展,南方的蜀汉与东吴皆需要发展,大家都在为提升实力而奋斗, 对人才的追逐可谓不择手段。
文学家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 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代表 作《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七子”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 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 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 后人尊为典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再引《诗经》,由对人才的“求而未得”到“求而得之”, 借宾主和乐的宴会场景,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态度。
写景,兼用比兴,生动地表达 贤才难得、理想未竟的忧虑;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对人从才中彷来徨犹,豫不的可充分断理绝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以人生感叹的悲凉情调开短始歌行 悲凉而不失慷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深,沉去日而苦不多乏。雄健
《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1)北方已经完成统一,曹操能号令北方,虽历经多次的征伐,人才齐聚, 军力强盛。 2)赤壁大战失利之后,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南北方的实力达到一段时间内 的平衡,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遭遇挫折。 3)曹操巩固边防之后,退回北方,曹操已至人生暮年而人才损耗,民生凋 敝,对于他这样的政治家而言,急需治军兴民,百废待兴。4)不仅曹操在 北方需要发展,南方的蜀汉与东吴皆需要发展,大家都在为提升实力而奋斗, 对人才的追逐可谓不择手段。
文学家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 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代表 作《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七子”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 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 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 后人尊为典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再引《诗经》,由对人才的“求而未得”到“求而得之”, 借宾主和乐的宴会场景,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态度。
写景,兼用比兴,生动地表达 贤才难得、理想未竟的忧虑;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对人从才中彷来徨犹,豫不的可充分断理绝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以人生感叹的悲凉情调开短始歌行 悲凉而不失慷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深,沉去日而苦不多乏。雄健
《短歌行》ppt课件26张

知识拓展
短歌: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 是四字句,音调短促,故称之“短歌”。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 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情境导入
豪情三国,英雄辈出
许劭shào曾评价三国里一个人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也说此人“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此为何人?
曹操
说到曹操,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易中天是这样评价曹操 的:可爱的“奸雄”: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妍猾,又坦率真诚;豁 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 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 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看视频听朗读
疏通文本
面对 应当
多少
比如
离开
以……为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
宾前凭什么
只
代指酒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对方的尊称;衣服的交领
只是
缘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多指男子 思虑连绵不断
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短歌行》ppt课件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政治 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 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 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了社会秩序。
文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诗作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传统,
充分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大致分为两类: ①反映了汉末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 ②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越陌度阡”四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贤才到来,诗人由上文求贤不得 的忧变为喜,忧喜交织中表现出诗人 求贤过程中的复杂心情。
二忧贤才难得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当空星稀少,乌鸦展翅向南飞。绕树飞三周,但是可以栖息 在哪根树枝呢?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峻,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 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忠心归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场、刘桢
背景知识——写作背景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 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 量,伺机活动。当时曹操已经53岁,他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 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
所以广求人才,是因为欲成就伟大事业,无大量贤才一定 不行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天下人才 的渴望,抒发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志向。
全诗中“忧”字出现多次,这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有一种
消 极的态度?
·作者虽忧“人生苦短”,但并不是凡夫俗子的贪生怕死,而是因为 时日无多,功业未成的时间紧迫感;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政治 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 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 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了社会秩序。
文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诗作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传统,
充分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大致分为两类: ①反映了汉末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 ②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越陌度阡”四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贤才到来,诗人由上文求贤不得 的忧变为喜,忧喜交织中表现出诗人 求贤过程中的复杂心情。
二忧贤才难得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当空星稀少,乌鸦展翅向南飞。绕树飞三周,但是可以栖息 在哪根树枝呢?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峻,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 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忠心归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场、刘桢
背景知识——写作背景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 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 量,伺机活动。当时曹操已经53岁,他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 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
所以广求人才,是因为欲成就伟大事业,无大量贤才一定 不行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天下人才 的渴望,抒发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志向。
全诗中“忧”字出现多次,这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有一种
消 极的态度?
·作者虽忧“人生苦短”,但并不是凡夫俗子的贪生怕死,而是因为 时日无多,功业未成的时间紧迫感;
短歌行课件_(李莉)

诗歌的主要内容:
1、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2、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3、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4、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 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艺术技巧
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 的急切心情。
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 月。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曹 操
长歌行
诗人:汉无名氏 朝代: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行: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
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
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
酒→忧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 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 忧功业未就, 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 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 光阴易逝。 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 想。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 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 极的、低沉的?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 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 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 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 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 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 深刻的内涵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课件(43张PPT)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 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解》
渴盼能多招募人才,多多益善(与前文忧人才不够用 照应)
《史记·鲁周公世家》有这样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 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忧 恐失天下之贤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新课导入
• 政治上最得意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 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 •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 •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 许劭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猜猜他是谁?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诗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指思念倾慕贤人,今:低声自语,迟疑不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艾蒿
那穿着青领(周代读书人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 令我朝夕思慕。只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 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坡悠然自得地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忧
思考
1、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赏析诗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对着
逝去的时光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无实际意义
以何:宾语前置
相传最早造酒的人, 借代:代酒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 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短歌行》ppt课件

• “忧”是诗人永恒的情感,历来为人咏叹。 此诗中诗人的“忧”从何而来?为何而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左传·襄公八年》
【拓展】修辞手法
用典
说明:引用前人之诗词或故事。(言典、事典)
作用: 1. 增大表现力,增加韵味和情趣, 2. 也可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比兴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一忧时光易逝
忧
二忧贤才难得
三忧功业未就
人生之忧 天下之忧
• 何以解忧?酒可以吗? • 那什么才能解除诗人内心的忧虑? • 全诗四句为一章,分小组探讨剩下六个章
节的侧重点和诗人表达的心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虚心纳士
归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竭尽诚心
【思考】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位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 求贤若渴的诗人形象。
《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直面现实、 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
【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么?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jīn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mò
qì
yàn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b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下列对《短歌行》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短歌行》PPT课件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
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 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 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 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 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 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知人—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 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著 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罗贯中说 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 内兴文学”。
知人—曹操
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作 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 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 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 评为“妙品”。
比兴
【知识链接】赋比 兴是《诗经》 的主 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 陈、排比。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 起所咏之词。
虚写
以古比今, 以古证今, 借古抒怀。
想象贤才从 四面八方来 投奔自己的 景象
作业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
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周公吐哺
•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恐失天下人 才,故“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即 为周公急着接待贤才清洗头发时多次将头发束起, 吃饭的过程中多次将嘴里未来得及咀嚼下咽的食物 吐出,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公对待贤才是怎样的态 度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展露的是一种胸怀,一 种大气一种包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浅层意思是 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希望天下贤才皆入我帐中的渴 求,深层含义则是描画了一副让贤才怦然心动的蓝 图—天下一统,万民归心,繁荣可期。
《短歌行》ppt课件28张

以何写忧——探究手法
学习任务:“用典”是本文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找出文中出 现的典故,探究其背后的情感。
概念: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指 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 类型:(1)事典。(古人古事)
(2)语典。(前人语句)
品典故,明用意
诗句
典故出处
原典中的情感
本文中的情感
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
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女子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
曹操将自己暗比为思念 爱人的姑娘,巧妙地形 容自己对贤才的思念与 渴望。此外,结合原诗 作后两句,我们则可以 明白另一层含而不露的 意思:他也希望贤才们 可以主动来投奔他,共 创伟业。
功业未就
悲凉
何以解忧
知人论世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 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乌鹊往南 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赋诗《短歌行》。
另一说法是这首诗作于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
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
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短歌行》 (古乐府诗题)
《招贤歌》 VS
《求贤歌》
学习任务:“求”字更能体现出曹操虚怀纳士、急切渴盼的 心情。从诗歌中找到能表现诗人这种情感的动词加以佐证。
求
表情达意的动词
以何写忧——锤炼语言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对贤才深沉的思慕。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对贤才到来热烈的欢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对获得贤才的渴望。
诗句
品典故,明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20余首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 反映当时社会动乱, 社会动乱 带来的灾难。 蒿里行》 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 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 断人肠。 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 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壮心不已。 又如《短歌行》 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慨当以慷, 思难忘。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眼:忧 诗眼: 诗人为何而忧? 诗人为何而忧?
第一节: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迎——仰慕贤才 ——仰慕贤才
这里的“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 和上文的“ 诗人为何而忧? 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 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 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 之忧。 之忧。
第四节: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二节: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用典。 子衿” ①用典。②兴。用“子衿”、 鹿鸣”起兴, “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 渴的心情, 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 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在艺术作品中, 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 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 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 主题服务的 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 服务的。 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 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 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 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 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 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 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 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 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 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 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 要别人吹捧之时, 不识时务” 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刘馥居然说 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 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 举槊刺死刘馥,而后, 举槊刺死刘馥,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刘馥送 葬。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治世之能臣 ——汝南名士许劭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抑可谓非常之人 ——陈寿《三国志》 陈寿《 陈寿 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艺术技巧
2、巧用典故。 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矜 子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 子矜》, 用来比喻渴慕贤才。 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 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 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 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 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 自然妥帖。 自然妥帖。 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 三者紧密结合 3、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 操诗歌高昂激越 悲凉苍劲的风格 高昂激越、 的风格。 操诗歌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风格。
曹 操
行: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 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 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歌声 的长短 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 慷慨激烈的 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微吟低徊 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曹操
曹操( ),字孟德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 ),字孟德,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 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 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政治家、 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 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 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曹操、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 七子” 孔融、陈琳、 )、“ 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 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 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 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 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 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研究性探讨
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 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 为何遭人诟骂呢? 为何遭人诟骂呢? 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 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 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 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 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 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 与原著保持一致。 与原著保持一致。
再现场景, 再现场景,整体感知诗歌 要求: 要求 1.注意生字,加注拼音(注释中的拼 注意生字,加注拼音( 注意生字 音回归课文)。 音回归课文)。 2.搞清意思 大体上能翻译。 搞清意思,大体上能翻译 搞清意思 大体上能翻译。
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的主要内容:
1、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时光易逝, 2、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渴望贤才, 渴盼人才, 3、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虚心纳士, 4、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 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 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 深刻的内涵呢? 深刻的内涵呢?
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 明确: 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 比喻 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 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 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人才的渴望。 后四句用典 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 殷勤地接待贤才。 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的愿望。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盼——天下归心 ——天下归心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告诉世人: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告诉世人:一 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 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 爱听颂歌, 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 耳光而已,或者说, 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 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 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 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 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 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 物曹操。 物曹操。
作 业
学了这首诗, 学了这首诗,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 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 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葡萄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 葡萄美酒夜光杯 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 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 豪放浪漫, 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豪放浪漫 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友人 的送别之情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酒→忧 忧
设问开头 破空而来, 开头,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 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比喻。 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 忧功业未就, 忧功业未就, 朝露” 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 光阴易逝。 失的感慨。 借代。 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 光阴易逝。 杜康代酒,形象突出, 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 想。
讨论:忧人生短暂,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 这样一来, 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 极的、低沉的? 极的、低沉的?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从表面看, 何以解忧 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 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 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 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 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 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讨论:谈谈《短歌行》 讨论: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 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敢于创新, 从写作的角度 敢于创新 广纳人才,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积极进取,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 积极进取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国家的统一、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 国家的统一
酒文化: 酒文化: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一壶浊酒喜相逢 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 无奈 无奈, 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浊酒一杯家万里 思乡 举杯消愁愁更愁—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