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是倾斜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0° - 90°,赤道为0°纬线,划分南北半球。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西递增到180°,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3. 地球的运动。
- 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相反)、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 地图。
-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方向: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二、陆地和海洋。
1.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中考地理七八年级总复习资料(页)

初中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一大西洋一麦哲伦海峡一太平洋一菲律宾群岛一印度洋一好望角一大西洋一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5)经、纬线的特点:(6)特殊的经、纬线特 点经 线纬 线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特征经线长度都相等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①特殊纬线赤道一一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人们规定: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②特殊经线0。
经线一一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一一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 一致国际上规定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 W 位于东半球;165° E 位于西半球。
七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资料

七到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资料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相互联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较为全面地了解地理的知识体系,包括地球的基本观测、地球的气候环境、地球上的人文环境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介绍初中生应掌握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观测地球的基本观测包括地球的位置、经度与纬度、地球的构造等方面。
充分理解地球的基本观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1. 地球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2. 经度与纬度:经度是指地球上某处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也就是地球上“外纵”,范围为0° ~ 360°。
而纬度则是指地球上某处与赤道面的夹角,也就是地球上“外横”,范围为0° ~ 90°。
3.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外核、下地壳、上地壳、地表。
其中,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公里。
二、地球的气候环境地球的气候环境是指地球上的气象、水文、地貌、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初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气象、水文知识,以及不同地貌类型下的植被分布特点等方面。
1. 气象: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
初中生需要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比如什么是气压、风、气候等。
2. 水文:水文学是研究水的运动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初中生需要掌握水文学的基本知识,比如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等。
3. 地貌:地貌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形成和演化规律的一个学科。
初中生需要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比如丘陵、平原、山地等。
4. 植被:初中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区域下的植被分布特点,比如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等。
三、地球上的人文环境地球上的人文环境指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和社会关系。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不同文化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文化:初中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比如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等。
2. 社会:初中生需要了解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社会现象。
七八年级全部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八年级全部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以下是七八年级全部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七年级上册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 纬线和经线4. 利用经纬网定位5.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6. 昼夜交替、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二、陆地和海洋1. 海陆分布2. 七大洲和四大洋3. 海陆变迁三、天气与气候1. 多变的天气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4. 世界的气候四、居民与聚落1. 人口与人种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五、发展与合作1. 地域发展差异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3. 国际经济合作七年级下册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 位置和范围2. 自然环境3. 人文环境二、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1. 日本2. 东南亚4. 俄罗斯三、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1. 中东2. 欧洲西部3. 撒哈拉以南非洲4. 澳大利亚四、西半球的国家1. 美国2. 巴西五、极地地区1. 冰雪覆盖的地区2. 科学考察的宝地八年级上册一、从世界看中国1. 疆域2. 人口二、中国的自然环境1. 地形和地势2. 气候3. 河流4. 自然灾害三、中国的自然资源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 土地资源3. 水资源四、中国的经济发展1. 交通运输2. 农业3. 工业五、中国的地理差异1. 地理差异显著2. 四大地理区域八年级下册一、北方地区1. 自然特征与农业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4. 祖国的首都——北京二、南方地区1. 自然特征与农业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3.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三、西北地区1. 自然特征与农业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四、青藏地区1. 自然特征与农业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五、中国在世界中1.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 发展中面临的挑战3. 做负责任的大国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总结,每个章节都包含了更详细的内容。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复习资料】▲地球是圆形的证据:①麦哲伦的环海航行②太阳的东升西落③月食的形成照片上地球阴影边缘为圆形④海面上总是先看到帆后看到船⑤太空中地球的照片是圆的▲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 万km,地球的表面积是5.1 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经线(又叫子午线),方向是南北向,长度相等。
纬线是半径不等的圆,指示的方向是东西,长度不相等。
随着纬度增大,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零度纬线是赤道。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1600E。
地球上五带的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地球上的五带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当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动到赤道时,这一天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 月21 日前后。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固定倾角。
这是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自转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①昼夜交替现象②地方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更替③极昼极夜现象。
▲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相同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则表示的范围越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但内容简略。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七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区域与地貌
1.拉普拉塔河流域与南美洲地貌特征;
2.亚洲东部的地貌与河流;
3.非洲西部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影响;
4.太平洋西部环太火山带地理特征和环境影响。
二、气候与生产生活方式
1.南极洲冰川景观及冰原融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欧洲北部海洋性气候地区的自然环境;
3.非洲赤道地区的季节气候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亚洲东部的台风及其对东亚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三、人口和城市
1.拉美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及其带来的问题;
2.东亚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非洲城市人口和资源的现状及其影响;
4.欧洲城市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四、全球化与地缘政治
1.全球化的定义、特征和影响;
2.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现状;
3.南美洲地缘政治的特征和影响;
4.亚洲新崛起国家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
五、资源与环境保护
1.欧洲的林业和水利资源利用情况;
2.非洲的采矿和能源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亚洲的水资源及其管理与保护;
4.太平洋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
六、旅游与交通
1.拉美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形式;
2.非洲国家的交通设施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3.亚洲主要国家的交通运输现状及其影响;
4.欧洲交通组织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七、国际组织与合作
1.联合国的性质、目标和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内容、宗旨和功能;
3.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和作用范围;
4.东盟、欧盟和南美洲共同市场的组织结构和影响。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初中地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下面是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比较接近一个扁球体,不是完全的圆球体。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6万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公转使得地球的季节发生变化。
3.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4.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
-板块之间存在三种运动方式:边界推进、边界拖曳和边界碰撞。
5.地理勘测-制图是地理勘测的重要方法。
-制图工具包括经纬网、比例尺和图例等。
6.气候与天气-气候是地球其中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要素。
-天气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要素。
7.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带是指地球上按照气候特点划分的带状地区。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8.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指的是从长时间尺度上看的气候变动。
-全球变暖指的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
9.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指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的总量。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式之间循环的过程。
10.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居住和工作的人的总数。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
2.农业与农业问题-农业是指以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为主的生产活动。
-农业问题包括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
3.工业与工业问题-工业是指通过劳动力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活动。
-工业问题包括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调整等。
七至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七至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一、大地与海洋
1. 地球的构造:地核、地幔、地壳
2. 洋陆分布:陆地分布的两种类型——大陆板块与洋床板块
3. 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北极洋,五大洋形成的主要原因——板块运动。
二、气候环境
1.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
2. 气候要素:温度、湿度、降雨。
3. 气象现象:风、云、降雨、大气层状况变化、三种气压等
三、人口与城市
1. 人口增长:自然增长和人口流动。
2. 工业革命引发都市化
3.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
四、经济活动
1. 农业:耕作方式、农业发展等。
2. 工业: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化时期的工业分布等。
3. 第三产业:服务业、零售业、旅游业等。
五、自然灾害
1. 自然灾害:水灾、旱灾、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
2. 自然灾害的防御: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
这些都是七至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想要学习或者回顾地理知识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搭建绿色和谐的地球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章节主要内容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地位、位置、地形、河流、亚洲之最、气候人文环境人口、民族、经济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位置、火山地震、经济、文化东南亚位置、气候、河流和城市分布印度位置、地形、气候、粮食生产、城市俄罗斯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交通、城市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位置、石油、水、文化宗教欧洲西部地位、位置、地形、工业、畜牧业、气候、旅游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置、气候、地形、经济、人口、粮食和环境澳大利亚位置、农牧业、矿业、城市西半球的国家美国位置、地形、人口、工农业巴西位置、地形、人口、工农业、城市极地地区南极和北极位置、特征和资源的比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图6.4 p3)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图6.9 6.10 p7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XX年),亚洲有6个。
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
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图6.14 6.15 p10-11)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活动p12)3、亚洲民族十分复杂,大大小小有1000个,其中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
共同特点是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注:两河流域古代气候条件好)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的不同。
(图6.17 p13,活动p13)4、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发达国家较少,如日本。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最大的是本州岛。
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20XX 年)。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
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图7.2 p18,活动p19)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
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
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这样有利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扬长补短。
(工业分布的原因见活动p23)4、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东南亚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图7.17-18 p26-27)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注意与中国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图7.22 p29活动p30)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农业区。
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4、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为黄种人。
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
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的旅游胜地。
(图7.30 p33)第三节印度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0亿,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最大河流是恒河,印度河在巴基斯坦。
注:看印度地形图7.34,找出印度所在经纬度、临海,地形的分布特点,主要邻国及方位,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海得拉巴、班加罗尔。
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
(活动p37)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为抵御水旱灾害,修筑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
4、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产量增长很快。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对照图7.34、7.41、7.42,分析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的关系。
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
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5、印度首都是新德里;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俄罗斯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对照俄罗斯地形图7.45,找出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周边国家、大洋及海,各地形区的位置及分界。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
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
(图7.48 p44,阅读材料)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中国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世界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
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本区的霍尔木兹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主要国家、邻国,主要河流、运河、海峡、海洋。
活动p52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3、完成活动p53,记住3条石油输出路线。
航线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到达的国家和地区A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各国B 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北美C 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4、本区水资源匮乏,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
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是中东地区除石油以外的又一个焦点。
(图8.7 p54)但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经本区。
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
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兰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