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解析
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轿车的外形设计变得愈加复杂,同时车辆的性能需求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车身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成为了车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入手,探讨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
一、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1. 车身结构的刚度分析车身结构的刚度是指车身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过度变形的能力。
在整车静态状态下,刚度可以通过FEA仿真来精确求解。
2. 车身结构的模态分析车身结构的模态分析能够评估车身在振动状态下的响应特性,它是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基础。
模态分析结果可以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3. 车身结构的应力分析车身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各种力的作用,如加速度、制动力、悬挂力等。
这些力会在车身结构内部转移,产生内部应力。
应力分析能够预测车身结构在特定工况下的应力状态,为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二、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1. 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对车身的性能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高强度或者轻质材料可以大大减轻车身的重量,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2. 结构的设计优化车身结构的设计优化包括减少空气阻力、重心下降、车身刚度提升等。
较少空气阻力可以在车辆行驶时减少风阻,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重心下降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车身刚度的提升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3. 结构加固结构加固是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可采用刚性补强、寿命加强等方法加固车身,使车身在强度和刚度上都得到了提高,从而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三、结论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是车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安全性和质量。
在设计和制造车身结构时,需要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如FEA仿真、设计优化软件等进行辅助,精准地分析和预测车身结构的行为,进而优化设计方案,实现优化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保证汽车乘坐安全的关键在于其车身结构和设计。
本文将重点探讨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
二、汽车车身结构汽车车身结构是指车辆的外部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整体性能。
一个合理且坚固的车身结构能够在碰撞和侧翻等事故中提供更好的保护。
1. 车身材料车身主要由钢材和铝合金构成。
钢材具有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且成本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车身结构中。
而铝合金则较轻,可以减轻整车重量,提升燃油效率。
同时,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一些高端汽车还采用了碳纤维等先进材料。
2. 车身类型常见的车身类型包括轿车、SUV、MPV等。
不同类型的车身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安全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SUV通常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侧翻性能,而轿车则更注重碰撞保护。
三、安全设计策略针对汽车车身的安全设计,制造商采用了多种策略来最大限度地确保车辆乘坐安全。
1.碰撞安全设计为了降低碰撞力对车辆内部乘坐者的伤害,汽车采用了多层面、可吸能的结构设计。
这种设计能够减少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此外,车身还配备了气囊、安全带等保护装置,以进一步降低碰撞损伤。
2.侧翻保护设计侧翻是导致汽车事故的一种常见原因。
为了提高车辆的侧翻稳定性,制造商在车身结构设计上考虑了重心的布置以及底盘和悬挂系统的调整。
此外,也通过在车身侧面设置加固材料和增加车身刚性来增强车辆的侧翻抗性。
3.防撞装置为了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坐者的伤害,现代汽车配备了多种防撞装置。
如安全气囊、ABS防抱死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
这些装置能够监测车辆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证车辆的稳定和乘坐者的安全。
四、未来汽车安全设计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安全设计也将继续发展和进化。
1.智能安全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安全系统将逐渐应用于汽车安全设计中。
车身的结构形式及轿车车身的组成

车身的结构形式及轿车车身的组成车身是指汽车的外部结构,是汽车的外壳和底盘的总称。
它不仅是汽车的外观表现,同时也承载着安全和舒适性的功能。
车身的结构形式和轿车车身的组成对于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外观设计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车身的结构形式1. 整车式车身结构:整车式车身是指整个车身与底盘结构一体化,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成。
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牢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刚性;缺点是生产成本较高,维修困难。
2. 骨架式车身结构:骨架式车身是指在底盘上搭建一个车身骨架,然后再将车身壳体安装在骨架上。
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维修方便;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刚性较差。
3. 混合式车身结构:混合式车身是指整车式车身和骨架式车身的结合形式,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兼具整车式车身和骨架式车身的优点,能够满足不同需求。
二、轿车车身的组成1. 车身骨架:车身骨架是车身的主要承重部分,通常由钢材制成。
它的作用是支撑和保护车身,使车身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
2. 车身壳体:车身壳体是车身的外部覆盖部分,通常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保护乘客和车内设备,同时也起到美观和减少风阻的作用。
3. 车门:车门是乘客进出车辆的通道,通常由钢板制成。
车门上装有车窗、车门锁等装置,以提供便利和安全性。
4. 车窗:车窗是车身的透明部分,通常由玻璃制成。
车窗的作用是提供车内的视野和空气流通,同时也起到隔音和保温的作用。
5. 车顶:车顶是车身的顶部覆盖部分,通常由钢板制成。
车顶的作用是保护车内乘客免受外界天气和物体的影响,同时也起到增加车身刚性的作用。
6. 车尾箱:车尾箱是车身的后部储物空间,通常由钢板制成。
车尾箱的作用是提供乘客储物和装载物品的空间,同时也起到保护乘客和车内设备的作用。
7. 车灯:车灯是车身的照明装置,用于夜间行车和示意其他车辆和行人。
车灯通常包括前大灯、后尾灯、雾灯等。
8. 车身附件:车身附件包括前后保险杠、侧裙板、行李架等。
第三章汽车车身结构解析

第一节 汽车车身分类
汽车车身主要有整体式车身和车架式车身两类 车架式车身:60多年的历史,现已被整体式车身取代,目前车架式车身主要应车型0.5t和0.75t货车、越 野车及大多数大型货车上。 整体式车身:其设计理念与车架式车身完全不同,因此,其需要新的装配技术、新的材料、完全不同的 碰撞修理方法。 一、汽车车身结构类型 1、按用途分类: (1)客车车身:轿车车身、大客车车身 (2)货车车身 2、按车身壳体的结构形式分类: (1)车架式车身:车架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车身及发动机、转向机构、悬架等各种装置都固定在车架 上。 (2)整体式车身:整体式车身没有独立的车架,由冲压成不同形状的板件焊接成一个整体,车门、发 动机等部件用螺栓连接到车上,也成为无架式车身。
3、按车身的受力情况分类 按车身受力情况分类,是借用了飞机机身设计的概念。飞机设计把机身视为一个鸡蛋壳——应力薄壳结 构。载荷有机身承受,但作用力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分散到机身的各个部位。汽车车身并非完全的应力 薄壳结构,但其受力特点与机身一致,故称为承载式车身。 车架式车身在和主要由车架承受,故称为非承载式车身。 (1)非承载式车身。车身安装在车架上,其间衬有多个橡胶垫,载荷主要由车架承受,策划神不承受 大的载荷。 (2)承载式车身。这种车身结构没有独立的车架,发动机和底盘总成安装在车身上,全部载荷由车身 承受。 承载式车身质量轻、刚度大。 二、轿车车身的分类 1、按轿车车身尺寸分类 (1)紧凑型轿车:又称经济型轿车,车身属于最小级别,4缸一下小型发动机、质量小、燃油经济性高。 (2)中高级轿车:通常采用4缸、6缸、8缸发动机,中等质量和外形尺寸。一般采用整体式车身结构。 (3)豪华轿车:轿车中最大尺寸,质量较大,通常采用V8发动机,车身有整体式也由车架式的,燃油 经济性较差。 2、按轿车车身结构分类 (1)普通轿车。 (2)硬顶轿车:金属顶盖,通常无门柱或中立柱(即B柱) (3)敞篷车。 (4)掀背式轿车。
车身结构浅析

车身结构浅析车辆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车身结构是车辆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将对车身结构进行深入浅析,探讨其重要性、常见的结构类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车身结构的重要性车身结构是指车辆的外部框架和组成部件,它不仅仅是车辆的外观,更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刚性和舒适性。
一个合理的车身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碰撞力、提供稳定的悬挂系统,并降低车辆的重量,从而增加燃油经济性。
因此,车身结构在车辆安全性能、性能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的车身结构类型1. 钢板车身结构:钢板车身结构是目前最常见的车身结构类型。
它采用钢材作为车身框架和支撑结构的主要材料,具有高强度和刚性,能够有效地保护车内乘员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
此外,钢板车身结构还具有成本低、制造工艺成熟等优点,因此在传统车辆上广泛使用。
2. 铝合金车身结构: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燃料经济性的要求,铝合金车身结构逐渐兴起。
相比于传统的钢板车身结构,铝合金车身结构具有更轻,降低车辆整体重量的明显优势。
尽管铝合金材料的成本较高,但其在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3. 复合材料车身结构:近年来,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车身结构逐渐被应用于高端汽车和电动车等领域。
复合材料结构采用纤维增强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具有高强度、轻质化和抗腐蚀性能优异等特点。
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和技术难度较高,目前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三、车身结构的发展趋势未来,车身结构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材料研究: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如纳米材料和高性能合金等,将为车身结构的设计与制造提供更多选择。
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性,可以进一步降低车辆的重量,并提高碰撞安全性能。
2. 结构优化:通过优化车辆结构,提高整体刚性和抗扭强度,能够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此外,针对碰撞事故的结构设计也将得到进一步改进,以提高车辆乘员的安全性。
汽 车 车身设计第四章 汽车车身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2.整体承载式车身
图4-13 лEA3—677型整体承载式大客车车身及其底座结构
2.整体承载式车身
图4-14 轿车承载式车身上部 1—前围板 2—前轮挡泥板 3—前围内侧板 4—外围内侧板 5—前立柱 6—
门下边梁 7—中立柱 8—后翼子板 9—中立柱内板 10—后围下板 11—车门上框加强板 12—顶盖
(一)非承载式车身
图4-4 轿车车架 a) 周边式车架 b) X形车架 c)梯形车架
(一)非承载式车身
图4-5 丰田皇冠轿车的车架和车身结构 1—车身 2—车架
图4-6 货车驾驶室与车架结构
图4-7 车架的结构类型 a) 中型货车车架 b) 大型货车车架 c、d) 轻型货车车架
(二)半承载式车身
1.基础承载式车身
图4-11 承载式大客车车身类型 a) 基础承载式 b) 整体承载式
1.基础承载式车身
图4-12 瑞典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身和车架 a) 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身 b) 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身底架
c) 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架 1—前段副车架 2—中段格框结构 3—后段副车架
2.整体承载式车身
图4-16 Volkswagen K70型轿车承载式车身
二、车身结构件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1)不能破坏造型设计,外露骨架要与外形曲线相吻合。 2)骨架的里板应考虑内护板的紧固。 3)用最佳的截面形状获得最大的截面系数。 4)要满足相邻部件的性能要求,如要适应门锁、铰链、限位器等 的安装和性能要求等。
框上横梁 19—顶盖纵梁 20—上边梁 21—侧窗上梁 22—顶盖横梁 23—侧围搁梁
一、车身承载类型的分析
(一)非承载式车身 (二)半承载式车身 (三)承载式车身 1.基础承载式车身 2.整体承载式车身
汽车车身_精品文档

汽车车身汽车车身: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其车身作为汽车的基础结构之一,不仅仅提供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空间,还承载着汽车的运动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文将介绍汽车车身的设计和制造全过程,包括车身结构、材料选择、设计过程以及制造技术。
一、汽车车身的结构汽车车身的结构决定了汽车的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
一般而言,汽车车身由前部、中部和后部组成,分别承载引擎、乘客空间和行李区。
车身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承载式结构、自承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
承载式结构把车身和底盘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承载结构;自承式结构则是利用车身本身的刚度来承载引擎等重要组件的载荷;混合式结构则是承载式结构和自承式结构的结合。
二、汽车车身材料的选择汽车车身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着车身的结构和性能。
传统的汽车车身材料主要包括钢、铝和玻璃纤维等。
钢材具有优异的刚性和抗冲击性能,但重量较重;铝材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可塑性,但价格较高;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轻质化特性,但制造难度较大。
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高强度钢逐渐应用于汽车车身制造中,以满足更高的性能要求和节能环保的需求。
三、汽车车身设计过程汽车车身的设计过程涉及到外形设计、空间布局、人机工程学等多个方面。
外形设计是指汽车整体外形的设计,包括车头、车尾、车顶等的造型设计;空间布局则是指乘客空间、行李空间等的布置设计;人机工程学则关注着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常通过手绘草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设计和验证。
四、汽车车身制造技术汽车车身的制造技术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压力成形、冲压、焊接、涂装等。
压力成形是指将板材通过压力使其成型,常用的方式包括深冲、拉伸和折弯。
冲压则是通过模具将板材冲压成所需形状。
焊接则是将多个零部件通过焊接工艺连接在一起。
涂装是指给车身涂装表面处理,增加保护和美观效果。
在制造过程中,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讲解

三、车身基本结构设计——地板设计
4)前地板的中央通道:设计时注意高度变化,Z向高度要根据传动轴在整车的布置 要求,一般在80-100mm之间,具体数值请根据具体车型给定。型面走向在有限的 空间里尽力放缓,与前围下板的搭界面一般采用圆弧型面搭界。 5)地板的漏液孔: 孔的布置主要在前地板上,是由于在整个的地板总成中前地板 最低,并且前面存在下前围板。
具体位置是:前座椅地脚加强梁前方和后方,左右对称,避免孔的位置高于四 周型面 。其数量根据地板型面确定,无具体要求。
15
三、车身基本结构设计——顶盖总成
顶盖是车厢顶部的盖板。从设计角度来讲,重要的是它如何与前、后窗框及与 支柱交界点平顺过渡,以求得最好的视觉感和最小的空气阻力。当然,为了安 全车顶盖还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一般在顶盖下增加一定数量的加强梁,顶 盖内层敷设绝热衬垫材料,以阻止外界温度的传导及减少振动时噪声的传递。 代号5700 车身顶盖系统顶盖外板顶盖前横梁总成顶盖后横梁总成顶盖加强梁总成天窗加 强件(带天窗)
非承载式(有车架) 一般货车、大客车、专用车和大部分高级轿车都装有独立的车架,车 身上的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担,车身在一定程度上只承受由车架的弯 曲和扭转变形引起的载荷。 H3,H5为非承载式车身。
4
二、车身分类
承载式(无车架) 承载式车身无车架,车身的刚度和强度通常由车身下部来予以保证,一般 部分高档车和目前主流的中低档轿车车身都属于承载式车身。例如,我公 司开发的部分车型。 C30,C50,H6,M4均为承载式车身。
11
三、车身基本结构设计——地板设计
在现有的车型中,整个地板区域通常分成了三块,前地板、中地板、和后 地板。
12
三、车身基本结构设计——地板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轿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第一节轿车车身结构及其分类1.1 轿车定义 GB3730.1-88轿车是用于载送人员及随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的四轮汽车。
轿车车身的作用是能为乘员提供一个较舒适的乘坐环境以及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它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并与底盘、发动机、电子电器设备一起构成轿车的四大总成。
由于它是轿车上载人的容器,因此要求轿车车身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此外,轿车车身又是包容整车的壳体,能够最直观地反映轿车外观形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轿车车身设计非常注重外部造型以符合人们对轿车外形的审美要求,更好的开创轿车市场。
1.2 轿车车身结构早期轿车沿用马车车身,并没有自身独立的车身,被人们称作“没有马的马车”,随着时代的进步,轿车车身成为了轿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轿车车身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车身本体、车身外装件、内装件和车身电气附件等。
1.2.1车身本体1—1 三厢式轿车车身结构图1、发动机盖2、前档泥板3、前围上盖板4、前围板5、车顶盖6、前柱7、上边梁8、顶盖侧板9、后围上盖板10、行李箱盖11、后柱12、后围板13、后翼子板14、中柱15、车门16、下边梁17、底板18、前翼子板19、前纵梁20、前横梁21、前裙板22、散热器框架23、发动机盖前支撑板车身本体即白车身,它包含车身的骨架结构,由车身结构件和车身覆盖件组合而成,是主要承载构件的骨架件,其截面形状、受力方向、力如何传递、力矩的位置都是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图1-1所示为三厢式轿车车身的结构图。
车身结构件主要是车身结构中的梁和支柱,用来支撑车身覆盖件,并通过焊接而成车身空间骨架,使车身成为整体式壳体结构,其中轿车车身结构件包括车身前部结构件、客厢、车身后部结构件以及连接用结构件。
轿车车身结构件是轿车各总成及乘员的承载体,为了保证各个总成安装运转可靠,乘员舒适安全,其强度和刚度应满足要求,如图1-2所示为轿车车身的承载梁框架结构。
1-2轿车车身承载梁框架结构车身覆盖件大多数是由薄板冲压而成的,且具有不同的曲面形状及大小尺寸。
在车身空间骨架基础上,将车身覆盖件安装在车身骨架上,包覆梁、支柱,从而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体,为乘员以及各总成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
与其他类型的车车相比,轿车车身表面,其外形、加工工艺等都是最复杂的。
正是通过覆盖件来轿车的外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轿车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1.2.1.1 轿车车身结构件车身前部结构件1) 非承载式车身的前部结构件对于非承载式车身的轿车而言,轿车车架上装有散热器、发动机、部分传动装置、前悬架等,同时由于车架承担了主要的载荷,因此不要求其前部结构件具有很大的强度和刚度,仅仅是用来包容装在轿车前部的各个总成,防止车轮将污泥甩到发动机或装在车身前部的各个总成上。
这些前部结构件,多采用螺栓与车架或车身本体相连接。
2) 承载式车身的前部结构件承载式车身前部结构件具有承载和包容功能,为了支承轿车散热器、发动机、传动系和前悬架等,同时承受它们的作用力以及振动和冲击等,承载式车身前部结构件应具有较强的刚度和强度,是车身前部的承载构件。
在其相应的部位上,装置发动机和前悬架的悬置点,来安装发动机和前悬架,前部结构件构成了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框架。
前大灯框架、前横梁、发动机罩前支撑板焊接组成了车身前部结构的横向承载单元。
车身前部结构两侧的纵向承载单元由前翼子板支架、挡泥板,悬架支座、前纵梁等焊接而成,如图1-3所示为承载式车身的前部结构。
1-3承载式车身前部结构客厢客厢是乘客的承载体和包容体,客厢由前围组合件、左右侧围、后围组合件、顶盖梁和地板等结构件共同组成的空间框架,客厢是轿车车身的核心,它要为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方便的驾驶条件,为乘员提供一个安全、可靠、舒适的乘坐空间和乘坐环境,因此要求客厢的各个结构件除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有便于乘员的乘坐和上下车。
微型轿车的客厢虽然十分紧凑,也还是要保证乘员有足够乘坐空间和舒适的乘坐姿势,随着轿车级别的提高,乘坐空间将逐步加大,乘坐的舒适性也能够提高。
1.前围总成前围总成由前围上盖板总成、前围侧板、前围板、转向柱支架梁等构件组成。
前围组合件是一个很重要的组合件,由1.8~2.5mm厚的优质钢板冲压而成,结构上比较复杂。
前围将车身前部与客厢分隔开来,用来支撑和防护客厢前部,并防止发动机的噪声、热气等进入客厢,因此应具有良好的密封、隔振和隔音效果,同时对保证车身横向刚度、改善客厢舒适性以及提高撞车时的安全性有重要作用。
1) 前围上盖板组合件前围上盖板组合件一般由前围上盖板外板、前围上盖板通风板、前围上盖板内板等构件共同组成。
前围上盖板组合件把车身左右侧围的前支柱连接起来,同时为了满足车身扭转刚度的要求,通常采用箱型断面结构。
对于微型轿车或小型普通轿车,为了要满足经济性、轻量化的要求,简化了上盖板的结构,同时前围盖板通常采用开口截面,与仪表板组装,从而达到足够的强度。
对于中型和大型轿车,由于车身宽度很大,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则前围上盖板组合件需要采用封闭截面。
设计前围上盖板组合件时,应注意发动机罩后端与上盖板外板或上盖板通风板之间的配合关系;一般将刮水器的电动机装在前围组合件前部,以减小传人客厢内纳噪声;同时还要合理设置流水槽、前风窗的安装方式以及仪表板的安装方式;材料方便应选用防腐蚀性能好的材料。
2) 前围侧板前围侧板的外形比较复杂,被固定在车身前部支架上。
其作用是用来支撑前围组合件,同时连接侧围前支柱,并安装前翼子板。
前围侧板要求满足较大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并且在必要的部位,要采用加强板加强,这主要是由于其要承受由车架传来的弯矩和扭矩的缘故。
3) 前围板前围板是用来隔开发动机舱与车厢的大型冲压件,其表面上敷涂隔热、隔声等材料,这是为了防止发动机舱高温、噪声对车厢内的乘员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前围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这是由于要承受较大的抗扭刚度。
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方向盘立柱、管路以及电器线束通过之用,前围板上有许多孔口,并用来安装各种总成和零件,同时还要配合踏板等部件安装位置,因此,前围板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2.左右侧围轿车客厢侧围的结构件组成了侧围梁框架结构,其应具有比较大强度和刚度,这是由于侧围梁框架结构不仅用于安装车门,即乘员的侧面保护装置,支撑顶盖,连接车身前、后部分的侧面构件,同时还可以固定前后风窗玻璃。
轿车侧围的结构与轿车车门数量有关,根据车门数不同,侧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型式:1)四门轿车的侧围1-4 四门轿车侧围梁框架在生活中四门轿车是比较最常见的,因此四门轿车的侧围也就见得比较多,轿车侧围的刚性框架结构主要是由前柱、中柱、后柱、上边梁和门槛等结构件组成的。
其中立柱是比较重要的结构件,这是由于车身的整体刚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立柱的刚度,并且它同时起到支撑以及门框的作用,如图1-4所示为四门轿车的侧围梁框架。
前柱同时承受车门的重量以及开关车门时的冲击力,同时还要支撑车顶,而且不但要将来自悬架的垂直力和前方纵向的碰撞力传向车顶和门槛梁,且在侧碰撞时,还将与中柱与后柱一起构成抵抗侧向力的主要屏障,受力较大,因此为了使前门柱满足强度以及刚度的要求,从而不出现变形以及车门不下沉的现象,前柱一般都要用加强板,在一些中级轿车中还会采用内衬板结构,从而可使前柱的强度大大提高。
前柱的上部是用来安装前挡风玻璃的前风窗柱,并且设计时要尽可能地扩大驾驶员的视野。
中立柱既要用来支承轿车顶盖,同时还要承受前、后车门的支承力。
并且中立柱大都有外凸半径,这是由于中柱要装置一些附加零部件,例如前排座位的安全带,后门的铰链以及下部要安装前门的门锁和定位器。
但大的半径妨碍后排乘员上下车。
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中柱承担大部分的碰撞能量,但该柱抵抗横向力的能力十分有限。
为了在结构上保证侧碰撞时汽车的安全性,除了尽可能增大其截面积和采用腹板结构加强它与门槛的联接强度外,还应将车身侧围结构作整体考虑,即借助车门、车锁、门槛以及前柱以及后柱的相互联系,有效地将能量吸收区域扩展到车顶和地板。
现代轿车的中立柱截面形状比较复杂,多采用封闭式截面并用加强板来加强,这样可以满足前门和后门同时的作用力的要求,同时保证有较好的力传递性能。
为了保证车门的密封性,设计中柱时要考虑其上部与车门的配合。
后柱的上部是用于支撑顶盖的后窗柱,门锁、车门定位器等一些零部件一般安装在后门柱的下部。
后立柱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及上下车障碍等问题,后柱的尺寸大些也无妨,因此可以采用加大的截面,从而可以加大侧围的刚度。
虽然后门在关闭时也受到冲击力的作用,但是后柱受力并不大。
用于固定密封条的后柱部分凸缘的位置是根据车顶框架以及纵梁的部分凸缘来确定的,后柱与车身的密封的可靠性是后柱设计的关键。
上边梁的结构比较较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其既要搭接前柱、中柱和后柱及内饰件,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纵向载荷。
为了提高其强度以及抗弯、抗扭刚度,一般上边梁采用高强度钢板冲压而成,且在前支柱与中支柱之间加设加强板与上边梁形成封闭的断面。
在焊接装配时,上边梁的上侧翻边与顶盖内表面粘接,下侧翻边与顶盖的垂直翻边点焊连接,这样可以使得上边梁与顶盖满足密封与隔振的要求。
同时上边梁与车门也要有良好的密封性。
门槛是地板总成的关键部件,将连接前柱、中柱和后柱下部连接起来,同时在侧面碰撞时,门槛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客厢侧向变形,从而起到保护乘员安全的重要作用。
门槛要承受很大的载荷,因此应尽量加大其断面尺寸或在门槛内增设衬板结构,从而可以提高门槛抗弯强度。
同时门槛要具有高度的耐腐蚀性能以及与车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2)两门轿车的侧围1-5双门轿车车身侧围梁框架运动轿车(跑车)多采用两个车门,除没有中柱外,其前柱、后柱、上边梁和门槛等结构件在结构型式上和作用上与四门轿车基本相似。
在结构设计中,要处理好各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尤其是后纵梁的布置设计,从而可以使后地板载荷能有效地传递到车身侧围结构上。
两门轿车的侧围的强度和刚度要比四门轿车侧围的要大,这主要使由于两门轿车车门的开口相对较宽,如图1-5所示为双门轿车车身侧围梁框架。
3) 敞篷轿车的侧围敞篷轿车的侧围仅仅是四门轿车或两门轿车的下半部,除前柱的上半部向上延伸为前窗柱外,侧围的上部没有柄架结构作为承载构件。
敞篷轿车采用加强的前柱,后柱和门槛与车架构成一个强大的底部承载结构,来承受作用在轿车上的各种载荷,从而保证轿车侧围有足够的刚度,车门框不会发生变形,使得车门能够与车门框保持良好的密封。
在四门敞篷轿车上,有的还要采用特别加强的中柱来提高车门门框的刚度。
4) 侧围结构件的特点轿车的侧围承担连接轿车前部和轿车后部的作用,对提高轿车的纵向刚度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主要特点是:(1)侧围结构件在它们的外表面上,必须符合车身造型形状所需的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