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猫》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板书课题:猫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板书:古怪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17《 猫 》导学案

17《 猫 》导学案

17《猫》导学案
17 《猫》导学案
1.认真读课文三遍,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地方。

2.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标注在课文相应位置并识记。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是:目标1、4难点是:目标2、3
[知识衔接]
1.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
2.背景资料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文学研究会会刊)第199期上。

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其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
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学法指导]
1.朗读法: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一、基础积累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污涩()怂恿()蜷()伏惩戒()
怅然()相称()忧郁()虐()待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妄下断语:
②畏罪潜逃:
③提心吊胆: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钻到火炉底下”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终日”“胖胖的”表现出这只猫的懒惰与不讨喜的性情。

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长相不美观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性格不讨喜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没有贡献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猫(郑振铎)》导学案

《猫(郑振铎)》导学案

《猫(郑振铎)》导学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猫》(郑振铎)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检查预习:给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妄下断语三、读猫,说故事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

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点拨思考: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详略铺垫)四、读人,悟真情;俗话说:言为心声。

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

同学们,你能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速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圈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养猫,有欢乐有悲伤。

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

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全班交流。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所展现的猫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要学会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应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猫》,我们要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猫的形象。

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课文《猫》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对猫的_______之情。

2.文章中,作者围绕大猫的性格_______和小猫的_______可爱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有(多选):A.《骆驼祥子》B.《家》C.《荷花》D.《四世同堂》E.《茶馆》F.《雷雨》G.《龙须沟》2.“它若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无论……也……C.之所以……是因为……D.只要……就……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述课文中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举例说明。

3.在你看来,课文《猫》的主要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四、判断题1.课文《猫》中,作者认为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但结尾处又表达了猫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这种描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郑振铎《猫》导学案

郑振铎《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揣摩对动物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文字,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学习本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初读感知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自由朗读课文,给每段标上序号。

2、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3、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污涩懒惰怂恿安详提心吊胆预警怅然蜷伏畏罪潜逃悲楚惩戒妄下断语虐待5、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6、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二、研读课文(17段——34段)作者第三次养猫的故事,完成下列题目。

7、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8、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请找出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段落。

三、达标练习:通过朗读、理解、品味,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对作品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请同学们对文中的猫或人说一句话。

对于文中的,我想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

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猫》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定位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的使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3、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检测
1、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实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sè()sǒngyǒng() bì女() quán伏()chéng戒()chàng然()zǔ骂()红líng()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相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自主学习,互助合作,质疑释疑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能够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4、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5、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6、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a、默读第15 16段。

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b、自由诵读第17-29段。

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
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c、齐读第30一34段。

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7、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四、反馈矫正:
1、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
1、2只猫?
3、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

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4、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延伸:
1.这样的一个人有没有带给你一些感悟呢?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吗?
2.牧羊人用坚持和善良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如果他感动了你,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六、课堂小结: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