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理想流动生化反应器

合集下载

1理想反应器的概念

1理想反应器的概念

1理想反应器的概念,理想流动的概念;理想反应器是指流体的流动混合处于理想状况的反应器。

流动混合的两种理想极限情况:理想混合和理想置换。

2连续、间歇、半连续三种操作方式及各自的特点,不同操作方式对浓度分布的影响;3各种混合的概念,以及关于时间的几个概念;混合:不同物料之间的混合。

理想混合:反应器内物料达到了完全的混合,各点浓度、温度完全均一。

(2) 理想置换:是指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流体各点的流动和流向完全相同,就像活塞平推一样,故又称“活塞流”。

:具有的物料粒子之间的混合返混不同停留时间(年龄)叫返混。

4工业反应器的放大方法;5反应温度、活化能、反应物浓度、反应级数以及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6复杂反应的选择性及反应器的选择;7工业传热装置和传热剂及其适用场合;夹套式水、低温制冷剂氯化钙水溶液、液氨、液氮、有机载冷剂蛇管式和插入式列管式外部循环式8混合的尺度问题;9流型及特点;轴向流——流体从轴向流入叶轮,又从轴向流出叶轮。

该流型有利于宏观混和。

径向流——流体从轴向流入叶轮,从径向流出叶轮。

该流型的剪切作用大,有利于分散过程。

切线流——流体作圆周循环流动。

该流型产生打漩,对过程不利。

10搅拌器类型及特点;螺旋桨式(推进式)、涡轮式、框式和锚式11宏观动力学的概念;宏观动力学概念:宏观动力学就是包括扩散或传质过程在内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12气液非均相反应历程;13气液相反应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14如何通过气液动力学实验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15气固非均相反应历程;16外扩散控制、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控制的特点,如何判断哪一步是控制步骤,工业上如何消除内扩散和外扩散的影响;17固体工业催化剂的组成;18工业催化的意义;19结晶的概念,溶解度、超溶解度曲线,结晶区域的特点,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结晶方法的选择等等。

《理想流动式反应器》课件

《理想流动式反应器》课件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可以进一步研究反应器内部的流动模式和反应物分布,以优化反应器设计
实际应用
1
石化工业中的应用
理想流动式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石化工
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2
业,用于生产各种化学物质
理想流动式反应器可用于制药过程中
的合成反应,提高产品质量和产率
3
合成气工业中的应用
理想流动式反应器被用于合成气工业 中的气体转化和合成过程
结语
优点和缺点
理想流动式反应器具有高反应速率和温度控制能力,但对反应物质和反应条件要求较高
理想流动式反应器由反应物进口、反
反应物的行为
2
应器壁和反应物出口组成
反应物在流动反应器中会发生混合、
反应和分离过程
3
速率方程
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可以通过速率方程 来描述
设计要点
几何形状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几何形状以 提高反应效率
尺寸和体积
根据反应物性质和反应速率确 定反应器的尺寸和体积
进出口设计
合理设计反应器的进出口以实 现稳定的反应流动
《理想流动式反应器》 PPT课件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流动式反应器的PPT课件,介绍了该反应器的定义、优势、 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实际应用。
简介
1 定义
2 优势
理想流动式反应器是指反应物在流动状态 下进行反应的装置
与其他反应器相比,理想流动式反应器具 有更高的反应速率和更好的温度控制能

第六章理想流动反应器习题精讲.

第六章理想流动反应器习题精讲.

t
1 在一反应器中进行2A→D+C恒温恒容反应。已知 CA0=25mol/m3,分解动力学方程为r =0.025CA mol /(m3.min)。该反应器有效容积VR=1m3,送 入液体的流量为1.8m3/h,进行脉冲示踪法测得 =33.33min,δt2=272.22min2。请分别用: (1)多级混合槽模型;(2)平推流模型;(3)全混 流模型;(4)轴向扩散模型。 计算出口物料中A组分的浓度(轴向扩散模型只用开开式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2 反应A+B→R+S,已知 V 1L,物料进料速率 C C 0.005mol/L动力学方程式 V0 0.5L/min, 为 (rA ) kCACB ,其中k 100L/(mol.min)。试 求: (1)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时出口转化率为多 少? (2)欲用全混流反应器得到相同的出口转化率,反 应体积应多大? (3)若全混流反应器=1L,可达到的转化率为多少?
1 1 1 1 1 1 tanh( 3 ) 3 4.38 tanh( 3 4 . 38 ) 3 4 . 38 0.2109
习题-2 铬铝催化剂上进行丁烷脱氢反应
常压773 K
1 rA kW c A mol.s .g1
0
(4分)
C A C A0 exp(k ) 25 exp(0.05 33.33) 4.723m ol/ m3
(5分)
(3)全混流模型

C A0 C A ( rA ) f C A0

C A0 C A kC A (5分)
CA
25 9.3756 m ol/ m 3 1 k 1 0.05 33.33 ( 4)轴向扩散模型 2 2 ) 2( ) 2 0.245 Pe Pe

第六章 连续式操作反应器

第六章 连续式操作反应器

一、单级CSTR的生化反应特征 单级CSTR的生化反应特征 CSTR
1、酶促反应的单级CSTR的反应方程 对均相的酶促反应,且反应符合M-M的动力学方程,则:
τm =
CS 0 − CS CS 0 − CS = rmax ⋅ CS rS K m + CS
CS 0 − CS rmax ⋅τ m = (CS 0 − CS ) + K m CS
dC P dC P VR = V0 ⋅ C P 0 − V0 ⋅ C P + VR dt dt 生成
dC P =0 dt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7-10
第6章 >> 6.2 连续完全返混型反应器(CSTR) 连续完全返混型反应器(CSTR)
XS CS 0 2 rmax ⋅τ m = CS 0 ⋅ X S + K m + XS − XS 1− X S KI
P163式6-9
2
(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7-10
第6章 >> >> 6.2 连续完全返混型反应器(CSTR) 连续完全返混型反应器(CSTR)
一、单级CSTR的生化反应特征 单级CSTR的生化反应特征 CSTR
V R = V L + VS
τ m = τ L +τ S
回主目录
τ L = ε Lτ m
返回
2011-7-1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第6章 >> >> 6.2 连续完全返混型反应器(CSTR) 连续完全返混型反应器(CSTR)

第六章理想流动生化反应器

第六章理想流动生化反应器

3
6.1 反应器设计和操作参数
停留时间τ 反应器体积VR 转化率φ=(S0-S)/S0 生产能力(生产强度)PX: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
的细胞的生产量(kg m-3 h-1)
4
6.2 间歇操作搅拌反应器 Batch Stirred Tank Reactor, BSTR
反应时间的计算: 特征:无物料输入和输出,物料充分混合 问题:将底物S0转化至S所需的反应时间? 根据反应速率定义式:
VR S E P
1
rS
τm
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时 算起,至离开反应器时 为止所经历的时间τm
S,So
Si
13
细胞反应过程
对于CSTR中的酶促反应:
rm S rS Km S
(5-17)
代入平均停留时间公式得:
rm S m (Si S ) S Km
Si-S rm m (Si S ) Km S
(5-16)
12
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时算起,至离开反应器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CSTR的反应时间图示求解
m VR Si S 1 (Si S ) Vi rS rS
1 rS
τm
S,So Si
酶反应过程
Vi Si input
Vi Si Vo So rsVR
Vo So Po output
S
M-M方程
(5-4)
S
t 因此,
S0
rmaxS S Km
dS
(
S0
Km 1 )dS rmaxS rmax
(5-5)
积分得到,
S0 t [(S0 S ) K m ln ] rmax S 1

理想流动非理想流动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分类和应用

理想流动非理想流动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分类和应用

➢气液鼓泡反应器 因为气泡搅动所造成旳液体反向流动,形成很大旳液相循环
流量。所以,其液相流动十分接近于理想混合。 ①放置填料 ②设置多孔多层横向挡板,把床层提成若干级 ③设置垂直管
理想流动反应器旳分类和应用
分类 ➢ 理想混合流反应器 ➢ 理想平推流反应器 应用
实际生产中,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能够近似看作是理 想混合流,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能够近似看作是理想平 推流。
降低返混程度旳措施
返混对反应器旳意义 ➢ 对反应过程产生不同程度旳影响 在返混对反应不利旳情况下,要使反应过程由间歇操作转 为连续操作时,应该考虑返混可能造成旳危害。选择反应器旳 型式时,应尽量防止选用可能造成返混旳反应器,尤其应该注 意有些反应器内旳返混程度会随其几何尺寸旳变化而明显增强。
➢ 在工程放大中产生旳问题
➢ 连续操作旳搅拌釜式反应器 为降低返混,工业上常采用多釜串联旳操作。当串联釜 数足够多时,连续多釜串联旳操作性能就很接近理想置 换反应器旳性能。(横向纵向?)
➢ 流化床 因为气泡运动造成气相和固相都存在严重旳返混。为了 限制返混,对高径比较大旳,常在其内部装置横向挡板 以降低返混;而对高径比较小旳流化床反应器,则可设 置垂直管作为内部构件(横向纵向?)
➢ 间歇反应器中不存在返混 ➢ 理想置换反应器不存在返混 ➢ 理想混合反应器返混到达极限状态 ➢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存在不同程度旳返混
返混对反应过程旳影响
➢ 返混带来旳最大影响是反应器进口处反应物高浓度区旳消 失或减低。 ➢ 返混变化了反应器内旳浓度分布,使器内反应物旳浓度下 降,反应产物旳浓度上升。但是,这种浓度分布旳变化对反 应旳利弊取决于反应过程旳浓度效应。 ➢ 返混是连续反应器中旳一种主要工程原因,任何过程在连 续化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原因旳影响,不然不但不能强化 生产,反而有可能造成生产能力旳下降或反应选择率旳降低。

理想流动非理想流动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分类和应用

理想流动非理想流动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分类和应用
➢滞留区的存在 ➢存在沟流与短路 ➢循环流 ➢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匀 ➢扩散
上述是造成非理想流动的几种常见原因,对一个流 动系统可能全部存在,也可能是其中的几种,甚至有 其它的原因。
返混及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返混含义:专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 是逆向的混合,或者说是不同年龄质点之间的混合。
理想流动 非理想流动 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分类和应用
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特征主要指反应器内反应流体的流动状 态、混合状态等,它们随反应器的几何结构和几何尺寸而异。
反应流体在反应器内不仅存在浓度和温度的分布,而且还存在流 速分布。这样的分布容易造成反应器内反应物处于不同的温度和浓 度下进行反应,出现不同停留时间的微团之间的混合,即返混。
长径比较大和流速较高的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中的流体流 动可视为理想置换流动。
理想混合流动模型
含义:理想混合流动模型也称为全混流模型。反应物料以稳 定的流量进入反应器,刚进入反应器的新鲜物料与存留在其中 的物料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反应器内物料质点返混程度为无穷 大。
特点:所有空间位置物料的各种参数完全均匀一致,而且出 口处物料性质与反应器内完全相同。
种,其中重要的是__________。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为减少返混,工业上常采用________的操作
由于放大后的反应器中流动状况的改变,导致了返混程度 的变化,给反应器的放大计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分析 各种类型反应器的特征及选用反应器时都必须把反应器的返混 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特征加以考虑。
降低返混程度的措施
降低返混程度的主要措施是分割,通常有横向分割和纵向分 割两种,其中重要的是横向分割。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含义:理想置换流动模型也称作平推流模型或活塞流模型。 与流动方向相垂直的同一截面上各点流速、流向完全相同, 即物料是齐头并肩向前运动的。

理想流动反应器

理想流动反应器

A

C
A0

A
C i0
y A 0
A
3-4 平推流反应器 PFR
n V 1 x
A
Piston Flow Reactor
V V 0 (1 A y AO x A ) V O (1 A x A )
C
A
A
C (
AO
A
1 x
)
A
• 代入式(3-13)积分: V 当 n 1时, V [ (1 ) ln( 1 x ) x ] k
• ⑵全混流模型
刚进入反应器的新鲜物料与留存在器内的物料瞬间
达到完全混合(返混最大),器内物料温度、浓度均匀 且与出口处相等。物料质点在器内逗留时间参差不齐,
有的很长,有的很短,形成一个逗留时间分布。
• 搅拌良好的釜式反应器中的流动可视为全混流。
3-1
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模型
3-1
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模型
第三章
理想流动反应器
第一节 流动模型概述
流动模型分类 理想流动模型 平推流(理想臵换、活塞流)模型 全混流(理想混合、连续搅拌槽式反 应器)模型 非理热流动模型 (考虑轴向返混的)返混模型 (中间流模型) (考虑流速分布的)层流模型 多级串联全混流模型
第一节 流动模型概述
3-1
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模型
3-1
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模型
• 一、理想流动模型
• ⑴平推流模型 • 沿流动方向上物料质点无返混(所有质点逗留时间相 的物料质点参数相同。 • • 长径比大,流速较高的管式反应器,固定床 催化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可视为平推流。
同),物料的温度,浓度不断变化;垂直于流动方向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 rs dt
(5-1)
Substrates Cell or enzyme
积分初始条件:t=0, S=S0; 分离变量积分得,
t
S
dS
S0
rS
(5-2)
5
t
S
dS
S0
rS
(5-3)
(a). 对于均相酶促催化反应,
r S dS v max dt S Km
ln
X X0
(5-9)
8
减速期细胞生长时间的计算.
t
X
X0
dX rX
减速期,比生长速率受到底物浓度的限制
μ maxS rX X S KS
假设底物全部用于合成菌体,则: S S0 X X 0
YX
S
代入积分式得:
KS X KS S maxt 1 ln ln k X0 k S0 where k
(a)在稳态的条件下对CSTR做细胞(X)的物料衡算 输入量+循环量+生长量=输出量
ViXi+VrXr+VRrX=(Vo+Vr)X1
因为Xi=0, Vr=RVi, rX=μX, Vo=DVR, Xr=βX1, X=X1 0 +R DVR βX + VR μX = (DVR + R DVR)X
R Dβ + μ = D + R D 所以, D
5-27
生产强度
PX DX
18
X
X=YX/S(Si-S)
S KS D m D
Si
PX=DX
D
Dopt DC
DC
m Si KS Si
当D达到临界稀释率(DC)时,S=Si,细胞浓度为0,反应器不能正常操作.
生产强度PX=DX
PX DX D YX / S (Si S )
VR S E P
1
rS
τm
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时 算起,至离开反应器时 为止所经历的时间τm
S,So
Si
13
细胞反应过程
对于CSTR中的酶促反应:
rm S rS Km S
(5-17)
代入平均停留时间公式得:
rm S m (Si S ) S Km
Si-S rm m (Si S ) Km S
(5-16)
12
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时算起,至离开反应器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CSTR的反应时间图示求解
m VR Si S 1 (Si S ) Vi rS rS
1 rS
τm
S,So Si
酶反应过程
Vi Si input
Vi Si Vo So rsVR
Vo So Po output
16
(b)类似地对于底物S作物料平衡计算:
dS D (Si S ) rS dt 1 D (Si S )
YX / S
X
dS 0, dt dX 0 dt
(5-23)
对于单级CSTR,稳态条件下,应存在 从式5-22知,
D
Si - S 1
(5-22)
因此,从式5-22,5-23可得,
YX / S (Si D KS
m D
D2
要使PX达到最大,令dPX/dD=0, 得到Dopt
)
Dopt m (1
KS ) K S Si
19
因此,在CSTR连续培养细胞时,稀释率D是有限制的。 一般认为,当D < Dc <μm时,才存在一稳定操作状态。 (c) 对于产物P作物料平衡计算: 与细胞生长方程式5-21类似,可得到,
图解法
t
S S0
t
S
dS
S0
rS
7
(b).对于细胞反应, 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静止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生长时间的计算.
t
X
X0
dX rX
(5-7)
对数生长期,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
rX max X
(5-8)
代入积分式后积分得到
maxt ln X X0
t 1
max
物料平衡方程: 对于底物S
Vi Si
Vi Si Vo So rsVR
Vi Vo , S So
变换方程得到:
(5-14)
input
Vi Si Vo So rsVR
V o So P o output
VR S E
VR Si S Vi rS
平均停留时间
(5-15)
VR Si S 1 m (Si S ) Vi rS rS
K S Dopt rX ,max opt X DoptYX / S [ Si ] max Dopt 2 0.6 0.6 0.1 6 0.24 g / ( Lmin) 1.2 0.6 23
6.4 带有细胞循环的CSTR
VR
KS maxS 0.2 2 S 0.4 g/L KS S max 1.2 0.2
(2)根据D的定义,在生产 速率为最大时,最佳加料速率 Vopt=DoptVR
KS Dopt max 1 K S [ Si ]
15
对于单级CSTR,稳态条件下,应存在
V dX dX o X ( ) dt VR dt growth
def. D
Vi Vo VR VR
(5-21)
dX 0 dt
dX X DX ( D )X dt
对于单级CSTR,稳态条件下,应存在 因此,
D
(5-22)
m 1
(5-18)
变换后得到:
(5-19)
D
因此,也可以用稀释率D可以算出反应器中底物的浓度。
14
对于CSTR中的细胞生长反应: 恒化器 恒浊器
V i Si input
Vi Si Vo So rsVR
Vo So Xo Po output
细胞生长反应是一种自催化反应 (a)对细胞浓度X进行物料衡算:
20
(d) P与X的相关关系
产物合成类型
生长偶联型
生长非偶联型
P
生长半偶联型
X P DP
P
X
X
DP DP
X P DP
D
D
D
21
(e) 反应时间,即平均停留时间
m
D
1
22
例 以甘露醇为限制性基质培养大肠杆菌,其动力学方程为: 1.2S 2S 已知Si=6g/L,YX/S=0.1 求(1) 当甘露醇溶液以1L/min的流量进入体积为5L的CSTR中进行 反应时,其反应器内细胞的浓度及其生长速率为多少? (2) 如果寻求使大肠杆菌在CSTR内的生长速率达到最大,试求最 佳加料速率为多少?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为多大? 解:在CSTR中,稳态时有, (1) D V 1/ 5 0.2 (min-1 )
DCr maxSi 1 D W KS Si W C
1
DCr DC
YX / S
X
(5-24)
17
对于单级CSTR,在稳态条件下,
D max
KS S
S
(5-25)
变换方程可得到求解S和X的公式,
S max D

KSD
5-26
X YX / S (Si S ) YX / S Si
max
KS D
D
2 1 1.2 1 0.6 min 26 X YX / S (Si S ) 0.1 (6 0.4) 0.56 g/L V 0.6 5 3L / min opt
因此
rX X 0.4 0.56 0.224 g L-1min-1
KS
S0
YX / S
1
X0
9
BSTR图解法求反应时间t
1
rX
t
X
X0
dX rX
X0 反应体积
X
对于间歇操作的反应器,反应物要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 仅与过程的速率有关,而与反应器的大小无关。
10
例 在一间歇操作的反应器内进行一均相的无抑制的酶催化反应,已经测 得该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2=1min-1,Km=2mol/L,加入酶的初 始浓度E0=1mol/L。加入反应底物的初始浓度为2mol/L。 试求 要求每1h生产某产品1000mol。反应底物的转化率为0.80,并且 每一操作周期内所需要的辅助时间为10min。此时所需要的反应器有效 体积VR为多少? 解:先求出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反应时间,本反应符合M-M方程,得
rS
μX1 YX / S
则整理得到,
X1 YX / S
D(Si S1 )
所以,
X1
YX / S (Si S1 ) W
WD
因此,
S1
KSWD m WD
26
因为W <1, 反应器出口的细胞浓度比无循环时的细胞浓度大 ,出口处基质浓度比无循环时的基质浓度低,有利于基质的 转化,同时提高了细胞的生产率。 在有循环的条件下,其临界稀释率DCr为

μ or D (1 R Rβ ) 1 R Rβ
由于1>R>0, β>1, 所以1+R- Rβ 恒小于1, 因此 D>μ 令 W= 1+R- Rβ 0<W<1
25
(b)在稳态的条件下对CSTR做基质(S)的物料衡算
ViSi+RViS1+VRrS=Vi (1+R)S1 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