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所历届业博士研究生信息

合集下载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一、学科简介中医医史文献是从史学、文献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药学的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本学科由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创建,1981年、1996年分别被首批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作为中医学的二级学科进入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行列,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和医古文研究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医史文献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以及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的候任主任委员单位,并为国家级或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专论》、《医古文》、《大学语文》、《中医哲学基础》的主编单位。

学科整体优势显著,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同类学科中位居前列。

二、研究方向1. 古今名医学术思想与历代名著研究2.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3. 中医训诂学研究4. 中医文化与中医哲学研究5. 中国医学史与中医学术思想史研究6. 中外医学交流与比较研究三、培养目标1. 具有比较坚实、宽广的文史哲及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医史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做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2.从事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和古今名医学术思想研究的博士研究生,能熟练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疾病。

四、课程设置1.公共必修课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导师从下列课程中确定一门作为专业课,两门作为专业基础课。

所选课程不能与硕士阶段重复。

如下列课程不能满足要求的,导师可另选其它课程。

3.选修课根据不同研究方向,也可在导师指导下选1~2门课程。

学校所开课程不能满足者,经导师批准可到校外选修。

4. 跨专业学习课程跨专业研究生除完成上述课程外,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华东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我校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采用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的院系、专业、导师见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备注中标注有“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或申请制)”的表明该院系、专业、导师以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生源对象为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拔方式见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刊发的“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通知(具体刊出时间见培养处相关通知)。

”我校部分专业按专业招生,不按导师招生,详见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说明。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古籍研究所,现任所长顾宏义。

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6人。

历任所长:徐震堮、李国钧、朱杰人、严佐之、陈大康。

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二个专业。

古籍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曾承担中华书局标点本《二十四史》中《新唐书》、《新五代史》的整理工作。

1983年升格为研究所,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联系的重点研究所之一。

自成立以来,古籍研究所始终坚持严谨学风,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近三十年间,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以及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近四十项,获得各类课题经费约300余万元,古籍整理的成果及学术论文,如《朱子全书》、《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中华大典》等,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顾炎武全集》的出版,在业界及社会上也取得了重大的影响。

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史文献研究,朱子学暨儒学文献研究,教育暨科技史文献研究,目录版本学。

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研究员:严佐之、顾宏义、刘成国(紫江青年学者);副研究员:李慧玲、丁红旗、任莉莉、丁小明;晨晖学者:张文、王耐刚。

人名

人名

光、电磁微波、物理王明新,1957年3月1日数学物理方程刘继军1965-01-19缪国庆. 1945年8月刘南生1946年10江风益1963年10月底赵凯华,祖籍浙江杭州,1930年5月26日刘文江1935-10-16李人厚1935-5-1刘纯亮1959-11-13黄伯云1945.11.24贾瑞皋1948年2季家镕1946年11庄钊文,1958年6俞宽新1946.10赵峥1943年8宋文淼1938年5丁祖荣1944年11陈维桓1940年3马礼敦1935年5耿信笃1941年4朱自强先生(1934-1995),物理学家,1934年10月23日出生于上海朱自强1936年9月1日力学朱自强1930年10月董曾南1932年11章梓雄1944 年11董湘怀1955年11范维澄(1943.1.28-)陈秉乾1937年11月chen bq@王稼军1947-09-12吴有庭1968年11月高锟(Charles Kao 1933-11-4)李新洲1946年3月17何济洲1962年10月31日出生赖珍荃1963-6-19徐旭明1964年9吴思诚1938-01-09陈熙谋1934年8马伯强1962-7-13李定平1965-4-9高春媛1972-3-7邓卫真1963-8-3刘林华,男,1966年1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戴锅生男,1939年12月生吕英华男,1944年7月徐善驾1939年7月9日周文斌,1960年10月20陸衛博士,1962年5月10日阮双琛,1963年10陆学善1905年9月21日-1981年5月20日张贤科1944年3(农历2月)张光寅1932年10成平1932年6月17陈懋章1936.2.10胡刚复1892年3月24日-1966年2月19日洪嘉振1944年7朱克勤1946年10刘延柱1936-7-6包光伟59-10-31余其铮1933年10月18日彭惠民1949年6郑春开1936年3赵连城(1938.2.18-)。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5学科专业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河北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富有特色。

自建国以来,有萧望卿、李松筠、夏传才、王学奇、朱泽吉、常林炎等知名学者在这里任教,为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本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近年来,经过自主培养和积极引进等措施,已建成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研究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共有教师17人,包括特聘教授1人,教授7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学位者7人。

经过几代学者五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当前已形成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曲学研究、古代小说研究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

自以来,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在内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得各级科研经费150万元。

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强力的经费支持,将为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博士生培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树立献身科学与真理的坚定信念,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牢固掌握古代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较好地掌握与古代文学密切相关的古代汉语、文献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技能;掌握一门及以上外国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从事具有较高学术含量的文史研究工作,能够胜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培养突出的创新能力,在学术研究或专业技术上取得创造性成果。

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

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
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0807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0702
热能工程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0808电气工程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804
040101
教育学原理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
教育史
040104
比较教育学
040105
学前教育学
040106
高等教育学
040107
成人教育学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9
特殊教育学
040110
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可授教育学、心理学0402理学学位)
040201
基础心理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3建筑学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1303
含∶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规划与设计
070904
构造地质学
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
生物学0710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共招生21人,有10个专业,分别是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语文教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文化研究。

二、考试的科目三、导师介绍鲁洪生,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国际周易联合会副秘书长,新加坡神州艺术院荣誉院士,韩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院荣誉院士,香港国际易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交大海外学院EMBA总裁班特聘教授,香港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易经》学客座教授。

致力于《诗经》、儒学、道学及古代文化的教学研究。

鲁洪生主撰或参撰、参译出版《先秦大文学史》、《历代赋辞典》、《二十世纪大博览》等著作十余种。

傅道彬,男,1960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县,历史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文联主席,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

出版有《诗可以观》《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文学是什么》(合著)等著作。

吴相洲(1962~),辽宁人,当代著名学者,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讲有《唐代歌诗研究》《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等课程。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首都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永明体与音乐关系研究”、北京市重点项目“《乐府诗集》研究”的研究,并着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子课题“隋唐五代诗歌史”的写作。

邓小军,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

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中国韩愈研究会理事,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理事。

目前著述有《诗史发微――从陶渊明到陈三立》詹福瑞:男,满族,1953年11月出生。

河北秦皇岛市青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学术专著《走向世俗一一南朝诗歌思潮》、《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等3部,合著《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李白诗全译》等著作多部。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籍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国古典文献学
序号
招生年份
招生专业()
招生导师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备注专业来自介12018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顾宏义
01宋代政治与文化
①1001英语或1003日语②2025古典文献学③3501宋代历史与文化
专业简介
2
2018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专业简介
7
2015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顾宏义
04宋代政治与文化
①1001英语或1003日语②2025古典文献学③3501宋代历史与文化
专业简介
8
201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严佐之
01目录版本学
①1001英或1003日②2025古典文献学③3203中国古代学术史(宋元明清)
专业简介
专业简介
11
201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顾宏义
04宋代政治与文化
①1001英或1003日②2025古典文献学③3501宋代历史与文化
专业简介
①1001英语②2025古典文献学③3592宋代学术思想史
专业简介
5
2016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顾宏义
01宋代政治与文化
①1001英语或1003日语②2025古典文献学③3501宋代历史与文化
专业简介
6
2015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戴扬本
03朱子学文献与学术史
①1001英语或1003日语②2025古典文献学③3262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十二至十九世纪)
刘成国

历史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名单(1999-2013年)

历史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名单(1999-2013年)

1999尚小明刘桂生清代学人的幕府生涯及学术活动北京大学夏明方李文海灾害、环境与民国乡村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宝音德力根亦邻真才十五世纪前后蒙古政局、部落诸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邢文李学勤帛书《周易》与古代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达力扎布王锺翰漠南蒙古历史初探中央民族大学戴鞍钢邹逸麟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13) 复旦大学彭南生章开沅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 华中师范大学2001邹振环周振鹤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为中心复旦大学臧运祜杨天石九一八至七七事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以华北政策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吴义雄陈胜粦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1807—1851)中山大学2002余新忠冯尔康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南开大学关晓红桑兵晚清学部研究中山大学2003杨天宏罗志田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四川大学陈苏镇祝总斌《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北京大学2004冯胜君吴振武二十世纪古文献新证研究吉林大学陈谦平张宪文抗战前后中英关于西藏问题交涉之研究(1935-1947)南京大学2005戚学民朱育和严复《政治讲义》研究:文本渊源、言说对象及理论意清华大学高蒙河葛剑雄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文明化进程中的生态系统和人地关系复旦大学张先清陈支平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厦门大学2006李玉偿葛剑雄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复旦大学韩小忙李范文西夏文正字研究陕西师大2007倪玉平徐凯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研究北京大学孙大权陈廷湘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四川大学张萍朱士光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陕西师大冯培红郑炳林敦煌归义军职官制度——唐五代藩镇官制个案研究兰州大学2008游自勇郝春文天道人妖:中古《五行志》的怪异世界首都师大郭培贵南炳文《明史•选举志》与明代选举制度考论南开大学张杨于群冷战与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1945-1969)东北师大2009余欣荣新江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北京大学严志斌刘一曼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10年陈志坚刘新成情与理的交锋--英国财产继承研究1200-1800 首都师范大学杨煜达邹逸麟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复旦大学2011王青晁福林上博简《曹沫之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杨培娜陈春声濒海生计与王朝秩序——明清闽粤沿海地方社会变迁研究中山大学2012吕鹏袁靖广西邕江流域贝丘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陈侃理陈苏镇儒学、数术与政治——中国古代灾异政治文化研究北京大学2013马孟龙葛剑雄西汉侯国地理复旦大学肖灿朱汉民岳麓书院藏秦简《数》研究湖南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清
章培恒
2009.6
《三国志演义》早期文本研究
2009.6毕业,没发表论文,没有申请学位2011.1申请学位韩国
黄琦旺
2006.9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13-20世纪中国文学整合研究
章培恒
2009.6
沈从文小说乡下人意识和原始情欲与近世白话小说的形态
马来西亚
宋贞和
2006.9
中国古代文学
明清近代文学
黄霖
韩国
甄炜旎
2005.2
中国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
陈广宏
2008.1
《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以元、明版本比较为中心
韩国
崔泰勋
2003.9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史
吴金华
2008.6
《汉语大词典》专题研究
韩国
中山歩
2002.9
中国古典文献学
版本目录
吴 格
2009.1
和刻本清人著述研究
日本
闵庚旭
2005.9
中国古代文学
古籍所历届毕业博士研究生信息
研究生
姓 名
入学
年月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导 师
毕业
年月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备 注
市成直子
1990.
中国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
章培恒
1995.1
论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历史地位
日本
洪恩姬
1995.9
中国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
章培恒
1998.7
明传奇研究
韩国
崔炳学
1996.9
中国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
章培恒
2001.7
李贽文学思想的实质及其与五四新文学的联系
韩国
浦部依子
1996.9
中国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
章培恒
2002.1
李渔戏曲展现的女性形象
日本
三浦理一郎
1996.9
中国古典文献学
目录版本学
吴 格
2002.7
毛晋交游研究——以毛晋诗文集为中心
日本
崔泳准
2000.9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史
吴金华
2003.8
《三国志》汉语今译与韩译之研究
韩国
姜赞洙
2002.9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
陈正宏
2006.1
中国刻本《古文真宝》的文献学研究
韩国
金信周
2003.9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史
吴金华
2007.1
两周颂扬铭文及其文化研究
韩国
吕承焕
2004.9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戏剧
陈广宏Biblioteka 2008.1同光时期上海京剧活动研究
全胄贤
2008.9
中国古代文学
明清近代文学
黄霖
2015.6
《水浒传》插图研究
韩国
郑恩玉
2010.9
中国古代文学
明清近代文学
黄霖
2015.6
明代小说中的妓女研究
韩国
顾雄伟
2011.9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史
刘晓南
2015.6
中国唐代密咒梵汉语对音研究——以不空金刚译著为中心考察
泰国
2010.6
《〈西游记〉与东亚大众文化》
韩国
崔琇景
2007.9
中国古代文学
明清近代文学
黄霖
2011.1
清后期女性的文学生活研究
韩国
权娥麟
2007.9
中国古代文学
汉魏南北朝文学
郑利华
2011.1
汉魏晋南北朝寓言研究
韩国
金定炫
2008.9
中国古典文献学
版本目录学
陈正宏
2012.1
《小學集成》元刻本及朝鲜翻元本研究
韩国
白澈
2007.9
中国古代文学
明清近代文学
黄霖
2012.6
清代初期文人的商业意识研究-以《蒲松龄全集》为中心
韩国
金淑香
2008.9
中国古代文学
明清近代文学
黄霖
2012.6
金圣叹古文批评研究
韩国
蔡英兰
2010.9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籍的海外收藏与研究
李庆
2013.6
朝鮮時期《大學章句大全》版本研究
韩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