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药鉴定的基本操作

合集下载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中药鉴别是指通过对药材的外观、色泽、质地、气味、味道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药材的真伪、品质和归属的过程。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别、组织构造鉴定、化学成分分析和生物学活性测试等。

一、形态学鉴别形态学鉴别是通过观察和比较药材的形态特征,如药材的外观、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和组织构造等,进行鉴别的方法。

1.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整体形态特征,如药材的长短、粗细、平直性、曲折性、分枝状况等。

2.表面特征鉴别:观察药材的表面特征,如药材的皮色、皮毛、角质层、皮孔等。

3.断面鉴别:将药材截断并观察其横切面的特征,如药材的颜色、纹理、细胞排列方式等。

4.粉末鉴别: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并观察其颜色、粒度、气味等。

二、组织构造鉴定组织构造鉴定是通过观察和比较药材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组织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的方法。

1.细胞形态鉴别: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大小、形状、结构等。

2.细胞壁鉴别:观察细胞壁的厚薄、纹理等特征。

3.细胞组织排列鉴别:观察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如是否有筛管、乳管等。

三、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通过检测和分析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性油、鞣质、多糖、生物碱等,进行鉴别的方法。

1.薄层色谱法:将药材提取物分离于薄层色谱板上,并用显色剂喷洒后进行观察和比较。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紫外光谱法:利用紫外光谱仪对药材中的特定化学成分吸收或发射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

四、生物学活性测试生物学活性测试是通过对药材进行生物学活性指标的测定和研究,如抗菌性、抗炎性、抗氧化性等,进行鉴别的方法。

1.抗菌试验:利用不同细菌或真菌进行对药材的抗菌活性进行测试。

2.动物试验:通过动物模型测试药材的药效,如抗炎、止咳、镇痛等。

3.细胞学实验:将药材提取物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观察其对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的影响。

4.氧自由基清除试验:利用药材提取物对氧自由基产生的清除能力进行测定。

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

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
如为水丸或片、锭,可刮取全切面取样,或用 乳钵将整个丸、片研碎取样。
(二)显微鉴定的观察方法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用适当的高倍镜 观察,即“从低倍到高倍”的原则。
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流出, 烧后留有白灰。
青黛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生。 海金沙易点燃,发出爆鸣声及闪光。
三、显微鉴定
(一)显微鉴定的类型 1. 药材显微鉴定
首先要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及不同的鉴定目的 ,将药材制成不同的显微制片。
常用的显微标本片有切片、粉末制片、表面制 片、解离组织制片等。


品 登 记
取 样
实 性 鉴 定









1.检品登记 2.取样 要有代表性和足够的量。药材总包件 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 取 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 件的 逐件取样;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 优良度等实验所用量的3倍 。
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等。
(2)浸出物测定: 指用水或其他适宜的溶剂对药材中可溶性物质进 行的测定。
(3)含量测定: 指对中药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或指示性
成分,以及有毒成分的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方法有 化学定量法和仪器分析法等。
4.报告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
四大鉴别方法: 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9.水试 某些中药在水中能发生一些特殊变化,把这些 特殊变化作为鉴别药材的依据之一称为水试。如: 苏木投入热水中,透明溶液呈鲜艳的桃红色; 玄参以水浸泡,水即成黑色。 西红花入水,有黄色直线下沉,水液呈黄色, 水面无油状物漂浮,水底无沉淀。

3-中药的鉴别

3-中药的鉴别

§2
显微鉴别
二、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别 1.部分组织不完整:
地骨皮--去心--饮片缺少木质心--木质部不得检出
2.炮制后组织结构、细胞特征、排列产生差异 3.既可鉴别饮片真伪,又可鉴别生熟及炮制程度 。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一)、定义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制剂中原中药饮片的组织碎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二)、特点
1 制剂中各饮片及辅料相互影响,需要适当预处理。
2.制备方法不同,选择药材在制剂中专属性强的显微特征。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1) 散剂、胶囊剂:粉末装片或透化后装片; 2)片剂 水丸 糊丸 乳钵研成 水蜜丸 粉末,取粉 锭剂 末装片 3)蜡丸 加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搅拌,倾去溶剂,反复处理 蜡质再装片检视。 4)需解离装片的: (1)氢氧化钾片(2)硝铬酸法(3)氯酸钾法
物理常数:折光率、旋光度、相对密度等
§2
(一)、定义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法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 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 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 一种方法。 鉴别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种鉴别 项的规定制片。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 片。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6.质地
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坚硬、松软、致密、黏性、粉性等。
7.气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8.味

请简述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请简述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中药鉴定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药材的收集与整理、药材的鉴定、药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多个方面。

一、药材的收集与整理
药材的收集与整理是中药鉴定的第一步。

药材的收集应当注重来源的可靠与地道,确保药材的质量。

药材的整理包括去除杂质、清洗、干燥等多个方面,以保证药材的纯净与干燥。

二、药材的鉴定
药材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核心。

药材的鉴定应当注重药材的外观特征、显微特征等多个方面。

在鉴定过程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以确保药材的真实性。

三、药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药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中药鉴定的重要方面。

药材的标准化是指对不同品种的药材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规格、质量、产地等多个方面。

规范化是指对不同品种的药材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炮制、制剂等多个方面。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
中药鉴定的应用是指将中药鉴定的知识应用于中药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

在中药鉴定的应用中,应当注重药材的真实性、纯度、质量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中药的质量与疗效。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药材的收集与整理、药材的鉴定、药材
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多个方面。

在鉴定过程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以确保药材的真实性。

中药鉴定的应用应当注重药材的真实性、纯度、质量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中药的质量与疗效。

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

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

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中药鉴定是中药产业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确定中药材的真实性、质量和完整性。

以下是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基因鉴定、综合评价和结果报告。

1.样品采集在进行中药鉴定之前,必须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应来自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或生产商,并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进行采集和保存。

在样品采集时,应注意记录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信息,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2.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是中药鉴定的基础环节,包括对样品的清洗、干燥、破碎、研磨等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的鉴定工作,同时防止杂质、水分等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3.性状鉴定性状鉴定是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中药材进行观察和检验,以判断其外观特征和内在质量。

鉴定内容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通过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优劣。

4.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等工具对中药材进行微观结构的观察和检验,以确定其真伪和来源。

显微鉴定包括对植物细胞、组织结构、细胞内含物等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利用显微化学方法对药材进行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5.理化鉴定理化鉴定是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对中药材进行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这些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通过理化鉴定,可以确定药材中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而评估其质量和药效。

6.基因鉴定基因鉴定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材进行基因水平的鉴定。

通过对药材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扩增和测序,可以确定中药材的种属、品种和亲缘关系等信息。

基因鉴定具有准确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已成为中药材来源和质量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7.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根据以上各个鉴定环节所得结果,对中药材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估。

评价内容包括真伪、产地、采收时间、药用部位、含水量、杂质含量、农药残留量等方面。

综合评价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可为中药材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材检定一般操作规程

药材检定一般操作规程

药材检定一般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药材检定工作,保证药材质量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检定的工作。

第三条药材检定应按照国家药典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药材检定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进行。

第五条药材检定应进行相应的计划和记录,确保检定结果可溯源。

第二章检定设备和试剂第六条药材检定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检定设备,确保检定结果准确可靠。

第七条检定设备的使用应遵循设备说明书和使用手册,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第八条检定所需的试剂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试剂的纯度和质量稳定。

第九条检定试剂的保存应按照要求进行,避免试剂受潮和污染。

第十条试剂的使用应按照试剂说明书和方法要求进行,避免使用过期或老化的试剂。

第三章检定方法和流程第十一条药材检定应按照国家药典要求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

第十二条检定方法应选用准确、简便、可靠的方法,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四条检定过程中应控制所用试剂的数量和浓度,避免出现试剂浪费或误差。

第十五条检定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可比性。

第十六条检定完成后应及时处理检定样品和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四章质量控制第十七条药材检定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确保检定结果可靠。

第十八条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规程和质量控制记录等方面。

第十九条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核,及时纠正和改进不足之处。

第二十条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检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五章处理异常情况第二十一条检定过程中如出现仪器故障、试剂失灵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二条如遇检定样品异常,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重测,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第二十三条检定结果如有问题或争议,应按照程序进行复核或重新检定。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四条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管理处罚。

第二十五条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六条本规程的解释权归国家药监部门所有。

中药材鉴定的程序及其内容

中药材鉴定的程序及其内容

中药材鉴定的程序及其内容
1. 看外观呀!就像挑苹果似的,你得仔细瞧。

比如说人参,那得长得像人形才有感觉嘛。

咱得看看它的形状、大小、颜色是否正常,有没有破损啥的,这是鉴定的第一步呢!
2. 闻味道咯!每种中药材都有它独特的味儿,跟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

拿当归来说,那股浓浓的药香,你一闻不就知道啦。

要是味道怪怪的,那可得多留个心眼呀。

3. 摸摸质地呀!这就好像摸摸衣服的材质一样。

有的中药材摸着光滑,有的粗糙,像黄柏,摸起来就有一种特别的质感,通过这个也能判断个大概呢。

4. 尝尝味道可以不?当然可以,但不是啥都尝哦!有些有经验的人会用舌尖轻轻触碰一下,感受那独特的味道。

但可别乱尝,搞不好会中毒的哟!
5. 水试也不错哟!把中药材放在水里看看会有啥反应。

比如熊胆粉,遇水就会旋转啥的,这多神奇呀。

6. 火试也蛮有意思!像海金沙,用火一烧会有噼里啪啦的现象呢。

这就像变魔术一样,能帮助我们鉴定呢。

7. 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呀!比如显微镜。

哇,那能看到好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节呢,就像给中药材做了个超级详细的检查。

我觉得呀,中药材鉴定是个超级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咱可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保证用到好的中药材,对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呀!。

熟悉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熟悉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熟悉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环节:
1.外观观察:首先检查药材外观形态、大小、颜色、气味及表面的纹路、皱褶等,判断是否符合正常的形态特征。

2.鉴别辨认:根据药材的性味、功能特点,通过嗅、尝、摸、辨等手段判断其真伪、质量等级。

3.检查杂质:检查药材内外有无杂草、杂质、沙石等杂质,以及是否有虫蛀、发霉等情况。

4.化学鉴定:根据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色谱、质谱、波谱、比色等技术的检测,确定其质量成分。

5.显微鉴定:使用显微镜或电镜观察药材显微结构,包括细胞、细胞壁、细胞核、根茎、叶片、花、果实、种子等,判断其品种和来源。

6.药理学鉴定:通过生理、生化等测试,确定药材的药理作用,产地、成熟度、存储期等因素对其品质的影响。

7.标准比较:将可疑药材与已验明正身的标准品进行比较,查找差异,确定真伪
及质量等级。

以上是中药鉴定一般的程序,不同的药品和技术都会有不同的鉴定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待冷却后,滴加稀甘油1~2滴(防止析出水合
氯醛结晶),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液体及
粉末。
6
注意事项: 加热透化时,应在火上来回移动载玻片, 以防加热不匀而使玻片爆裂,但勿使其沸腾, 否则产生气泡,妨碍观察。 /play_8d0j8368uua3y1 85.html
7
二、表面制片
可观察表皮细胞、气孔、毛茸等表面特征,适 用于叶类、花类及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操作方法: 1.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置于实验台上。 2.将供试品湿润软化后,以左手持材料,然后右 手持尖嘴镊子,镊子夹住材料表皮,向下撕取表皮, 用刀片切取表皮面积约4mm2大小,一正一反置载玻片 中央,滴加稀甘油2~3滴,盖上盖玻片直接观察或透 化处理后观察。 注意事项:注意分清正、反面,最好分别封藏观察。
17
第四节
常用的定性分析技术
一、微量升华
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 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 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色泽,或取升华物加化学试 剂观察其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18
操作方法:
取金属片放置在有圆孔(直径约2cm)的石棉板
上,金属片上放一小金属圈(高度约0.8cm),对准
10
第二节
显微测微技术
显微测量尺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所能见物
体长度和大小的标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载台
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
载台测微尺
11
仪器与设备:生物显微镜、测微尺。 操作方法:
一、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1.取下目镜,旋下目镜上的透镜,将目镜测微尺 放入目镜的中隔板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下,再 旋上透镜,并装入镜筒内。
12
2.将物镜测微尺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有刻度的一
面朝上,同观察标本一样,使具有刻度的小圆圈位于
视野中央;
3.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待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
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物镜测微尺
的刻度相平行,并使两尺的左边第一条线相重合,再
向右寻找两尺的另外一条重合线。
13
4.记录二条重合线间的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 物镜测微尺的格数,根据二条重合线间小 格数的比值,计算目镜测微尺在物镜下每 小格的数值(μm)。计算方式:
注意事项:
某些中药本身不产生荧光,但以酸或碱处理或
经其他化学方法处理后,可使某些成分在紫外光灯
下产生荧光。
21
第五节
常用的定量分析技术
水分测定技术 灰分测定技术 挥发油测定技术 浸出物测定技术 杂质测定技术
22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两个重叠刻度间物 镜测微尺格数×10/两个重叠刻度间目镜测微 尺格数。
测微尺的标定
14
二、测量方法: 将欲测量物体封于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用已
校正的目镜测微尺,测量其长度或直径,然后乘以
每小格的μm数即得。 注意事项:测微尺为易碎品,标定时防止压碎。
15
第三节
显微化学分析技术
4
注意事项: 装片时粉末不可挑取太多,适量即可。 供试品粉末一般需过四号筛(65目)。 若水液从盖玻片边缘溢出,用吸水纸吸去 多余水液。
5
(二)透化片的制作
操作方法: 1.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置于实验台上。
2.用镊子或解剖针取少量药材粉末置于载玻片中
央。 3.滴加水合氯醛液3~4滴,用解剖针搅拌均匀, 置于酒精灯上小火微微加热(透化),用解剖针搅拌 均匀,重复2~3次。
显微化学分析是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 等置于载玻片上,加特定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 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的一种 方法。

操作方法:
将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置于载玻片上,直接滴加
特定化学试剂,加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例如:黄连粉末滴加稀盐酸,可见针状、针簇状 盐酸小檗碱结晶析出;丁香切片滴加碱液,油室内有 针状丁香酚钠结晶析出。
第三章 中药鉴定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 中药显微制片技术
中药显微制片技术是根据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 状及内含物的特征制作相应制片,是显微鉴定的重要 环节,包括粉末制片、表面制片、横切片制作等。
2
一、中药粉末制片
中药的粉末制片对完整的、破碎的、粉末状的 各类药材、饮片及成药均适用,是中药显微鉴定最 常用的方法之一。
8
三、横切片制作
操作方法:
1.取干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置于实验台上。 2.选取经软化处理后的药材,切成3~5cm的小段。 3.以左手的拇指、食指及中指夹住材料,使之固定不动。为
防止刀伤,拇指应略低一些,并使材料上端高出手指2~3
毫米。 4.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刀片一角,刀口向内,并与药材垂 直。左手保持不动,用右手使刀口向内侧右后方拉切,同 时观察切片的进展情况。材料要一次切下,切好后,用毛
笔将切片轻轻移入培养皿的清水中备用。
9
5.挑选薄而平的切片,置于载玻片中央,滴加蒸馏水2~3滴, 取盖玻片,使盖玻片一边接触液体边缘,待液体沿边缘扩 散后缓缓放下盖玻片,以防止产生气泡。装片后,用吸水 纸吸去流溢到盖玻片以外的多余液体。
注意事项:
1.切片时要注意拇指,以防刀伤。 2.切片时保持刀片与药材垂直。 3.切片中途不要停顿,更不能用拉锯方式进行切片。
石棉板上的圆孔,圈内加入中药粉末一薄层,圈上放 一载玻片,在石棉板下圆孔处用酒精灯徐徐加热数分 钟,至粉末开始变焦,去火待冷后可见有升华物凝聚 在载玻片上。将载玻片取下反转,在显微镜下观察结 晶形状,并可加化学试剂观察其反应。 注意事项:酒精灯火焰距板4cm左右,不宜太靠近。
19
二、荧光分析
荧光分析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
3
(一)水(稀甘油)装片的制作
操作方法: 1.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置于实验台上。 2.用镊子或解剖针取少量药材粉末置于载玻片中 央。 3.滴加蒸馏水(或稀甘油)2~3滴,用解剖针搅拌 均匀。 4.左手持载玻片,右手将盖玻片边缘与材料左边 水液的边缘接触,并缓缓放下盖玻片,这样可使 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被水挤掉,以免产生气泡。 5.盖玻片边缘若有多余水液,用吸水纸吸去。
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的性质
进行鉴别。除另有规定外,紫外光灯的波长为
365nm,如用短波(254~265 nm)时,应加以说 明,因两者荧光现象不同。
20
操作方法:
将中药材(或断面)直接放到紫外光灯下观察 所产生的荧光;或将中药材化学成分提取后,将 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在紫外灯下观察所产生的荧光。 必要时喷特殊显色剂观察荧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