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号的“世界”━━引号用法考点解析

引号的“世界”━━引号用法考点解析
引号的“世界”━━引号用法考点解析

引号的?世界?

━━引号用法考点解析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作用有五点: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否定,④表示特定称谓,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标点符号之一。以下几点尤其需要我们注意:

一引号和书名号要分清

1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2004全国1卷)(?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2 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已经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2004内蒙古等卷)(两个书名号应为引号)

3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2005山东)(书名号应为引号)

4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带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2005江西卷)?(《当代文坛带家文库》?中书名号应为引号)

5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是书、报、杂志的名称,不能用书名号,要用引号突出它是一个专有名称。)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专题、丛书、考试、主题、单位等名称不能用。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是该用引号还是书名号?标点符号用法中对这类情况没有规定,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杜翔

认为,报纸中栏目的名称一般用书名号,如《人民日报》中的《大地》副刊,《北京晚报》中《五色土》副刊,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联播?也是栏目名称,使用书名号是可以的。但近几年的考题中出到类似情况都认为应为引号。如:

6 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5重庆卷)(?《不朽的红岩》?中书名号应为引号)

7 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2004广西)(?幸运52?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去掉句中的冒号,分号改为逗号。)

二不可滥用引号

8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飞舞。(文中的?雪花?不是特指,也不需要强调,却用了引号。)

9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慧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在天宇。(1997年高考试题)

10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在?秦山第二核电厂?前面加?——?,并去掉引号。)

11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或表讽刺否定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上面四句中的引号属于误用。一般来说,以地名来命名的路、站、工程等均不需要使用引号。专有名词若不需特别强调,不必再加引号,如天安门广场,海尔冰箱等均不需用引号。

三引号和句末点号的位臵要分清

一般说来,对引号与点号连用时的位臵的说明是: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引文末尾不用点号,如恰是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面。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很难判定是否独立运用,因此很多学生对此很困惑。

为此,笔者找到了一种简易的判定方法。即前引号前(紧接着的)如果是冒号,引号里又是一句完整的话,就算独立引用,点号放在引号内;如果引号前面是逗号或没有标点,就算作非独立引用,就不保留引文末的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如在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引文末了该用问号或叹号的句子,无论独立成句,还是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均应把问号、叹号放在引号内。如:

12 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不知之,不知为不知?。(2005江西卷)(句号放在后引号内)

13.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2004全国1卷)(?赛前表示?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三项任务?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

14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004年湖北卷)(引号内的句号删去)

15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16 ?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2005山东卷)(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但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第一种是?某某说?放在引用的话中间时,?某某说?之后虽用逗号,但还是要保留句末点号。如:

17?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

实有道理。?(2004年天津卷)(冒号应改为逗号)

18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例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2004年湖北卷)(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第二种是引文前虽是冒号,但引文内不是一句话,这时就不能保留引文末的标点(因为本身就没有标点)。如:

19《水浒传》里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三碗不过冈?。(这里的引号前面虽然是冒号,但引文不是一句话,也就是说它只是五个字,所以它本身末尾肯定没有标点,所以引号内不用点号。)

四注意引用的范围

使用引号时,还要注意哪一些词需要引用,不能多引也不能少引,尤其注意一些句尾的语气词、感叹词。例:

20事后,张大千笑话夫人:?这还不是怪你,谁叫你要说‘很好很好嘛’?你这一说‘很好很好’,他自然就以为你最喜欢这幅画喽。要是换成我,也是一样的?。(2004四川卷)(?嘛?字应放在单引号外,句末句号应在双引号内。)

21他却一脸的无所谓,?顺其自然吧!中国人不是有句老话:‘船到桥头自然直嘛’。?(2004皖中地区联考)(第一个逗号应为冒号,?老话?后的冒号去掉,?嘛?字后的单引号改在其前。)

22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应把?天下第一关?全引)

五注意并列引号的用法

并列的书名号或引号之间应该怎样停顿,在运用时出现了不同的用法:有人认为应该加上顿号;有人认为加上顿号是多余的;又有人认为可以加上也可以不加,都不影响表达。从理论上说,并列的引语之间有停顿,应该用顿号,但是由于各引语已经加了引号,看起来很醒目,不会造成混淆,所以,可以不用顿号。有人愿意用,不能算错,

但是以不用为好。现在新规定并列的书名号或引号之间不用加标点符号,如果加也应该用逗号。

23他讲话很幽默,尤其喜欢讲一些民间俗语,像?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等,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顿号应去掉)

24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顿号应去掉)

25教室里布臵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方是进矣?之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放在引号之外。)

在这三个句子中,同是几个引用的并列,例23和24中不用逗号或顿号,而例25就使用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例23和24中的几个引用的并列是作为句子内容的一个整体部分来修饰或限制后面的内容,不能分开,它们之间不用标点符号,用了就影响句子的意思。而例25中它们是在句子的末尾,没有起修饰或限制后面内容的作用,它们是几个独立部分的并列,它们之间要有停顿,因而用逗号分隔。

六注意单双引号的使用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如:

26(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语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最后,还要注意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巩固练习

1 下列标点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b去年21全国卫生会议,就明确地订出: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卫生总方针。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解析]a项句号应在引号内,b项冒号去掉,在?以预防……为辅?加引号,c项引号中的句号移到引号外面。答案:d

2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张老师改作文,确实有?点石成金?的功夫!

b.别有用心的人们强令吴吉昌去瓜园?立功赎罪?,永远不准他再进棉花地。

c.我看,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在某些喜欢息事宁人的人看来,他们也许还算是?好人?。

[解析]bcd都是反语,a是强调。答案:a

3 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

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

d.近一二十年来,高技术一词越来越流行。近几年来,人们又越来越经常地提到数字化、信息化时代。

[解析] a项说话人在引文的中间,?说?之后应为逗号。b项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因为引文是句子中的一部分。d项?高技术??数字化??信息化?要加引号表示强调,两引号中间的顿号去掉。答案:c

4 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一进校门,就看见了?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勤奋学习! ?的横幅标语。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周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

d.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解析]a项去掉感叹号,因为是在句中。c项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问号改为句号。后单引号放在?嘛?前。d项?塞上风云?是电影名,应用书名号。答案:b

引号的作用,并举例

引号的作用,并举例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引号的四种用法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 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

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写作指导:小学生作文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写作指导:小学生作文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写作指导:小学生作文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小学生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例: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2、表示特殊的含义。例: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合闺女一般。("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3、表示特定的称谓。例: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上帝的怒火”、“雷神” 、“天电”都是雷电。 4、表示强调突出。例: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5、表讽刺、否定。例: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6、表示引用专有名词。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成语、熟语、谚语等,如“六一”等。 7、表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如: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4)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完整版)小学语文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 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

引号中的句号用法

一句话,引号什么时候放在句号里面,什么时候放在句号外面? 引号内的内容是引用的那么句号在外边例如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是说的话则句号在里面如我对你说:“这就是引号跟句号的使用方法。”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

引号的用法有三种

引号的用法有三种: 一、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 他吃吃地说:“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③ 说明: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二、还具有强调的作用(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7)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8)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三、引号还有反语(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 例如:9)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10)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例9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例10这句中的“聪明人”具有聪明过头了这样的特殊含意。 此外,如果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边用单引号。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说说下列双引号的用法。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1 )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2 ) 3、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 ) 4、鬼子来“扫荡”了。( 2 )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 )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1 )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4 ) 8、大家采集“茅茅针”。( 4 ) 9、说“认识”,其实我并不理解他。( 2 ) 10、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 ) 11、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 ) 1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 ) 1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 ) 1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1 ) 15、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3 )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4 )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 )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3 )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1 )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1 )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1 )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3 )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 )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3 )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3)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3) 26、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4)

引号的作用有四种

引号的作用有四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 三、表示特殊含义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 四、表示讽刺或反语。 区别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 “特定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比如: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而“特殊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另外的意思,或产生了新的意思。比如: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特定称谓与其表达的意思有相通之处;特殊含义与其表达词语的本义完全不一样,所以称为“特殊”含义。 举例: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时想起前两天学校举行了“芬达杯”红领巾唱红歌的比赛,巨型的海报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就借此引导孩子们发现。于是在分辨书本上四句引号作用后,我又作了拓展:昨天我们看到海报上的“芬达杯”用了引号,这个引号有什么作用呀?学生说,这个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因为是芬达饮料赞助的,所以用他们公司的名字冠名。老师表扬了这个孩子,顺势总结:“是啊,像这样表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就是引号特定称谓的用法,像我们昨天举行了主题班会:《走进“红十字”》。其中‘红十字’用上了引号,这个引号就起到——”学生异口同声:“特定称谓”。机智的老师又荡开一笔:“如果引号中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学生心领神会:“特殊含义”。 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和特殊含义时的区别是: 1、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时,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 2、引号在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时,该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3、即前者的词意并未改变,但后者的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具有了不同于原意的新的含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他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凯勒》) 说明:这里的“看”并不是指真的用眼睛看到了什么,而是指海伦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想象。 3、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 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引号的“世界”━━引号用法考点解析

引号的?世界? ━━引号用法考点解析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作用有五点: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否定,④表示特定称谓,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标点符号之一。以下几点尤其需要我们注意: 一引号和书名号要分清 1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2004全国1卷)(?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2 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已经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2004内蒙古等卷)(两个书名号应为引号) 3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2005山东)(书名号应为引号) 4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带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2005江西卷)?(《当代文坛带家文库》?中书名号应为引号) 5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是书、报、杂志的名称,不能用书名号,要用引号突出它是一个专有名称。)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专题、丛书、考试、主题、单位等名称不能用。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是该用引号还是书名号?标点符号用法中对这类情况没有规定,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杜翔

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就是表示强调)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引号的四种用法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

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

双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双引号用法: 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意思 D特定称谓 E反语或讽刺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直接引用)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特殊含义) 3.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特殊含义) 4.鬼子来"扫荡"了。(特殊含义)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特殊含义)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直接引用)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特定称谓) 8.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强调意思) 9.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特定称谓) 10.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强调意思) 11.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特定含义) 12.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特殊含义) 13.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直接引用) 14.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强调意思)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特定称谓)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特定称谓)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强调意思)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直接引用)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直接引用)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直接引用)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强调意思)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特殊含义)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强调意思)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强调意思)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特殊含义) 26. 掩着耳朵去偷铃,这个法子太“巧妙”了。(反语或讽刺)

双引号用法

引号用法例谈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到的引号多是表示直接引用,引用人物说的话,引用名言警句。进入中高年级后,引号的用法开始多种多样,引来的争议也特别的多。作为一线教师,我对此感受特别深刻。本文就想以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为例,针对小学阶段中出现的引号作一个例谈,希望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引用用法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并不作为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二、引号用法例谈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2、两个妹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小草和大树》) 3、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谈礼貌》) 4、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 5、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赶海》) 在上面五个例子中,第1、2句都是引用他人说的话;第3、4句分别是引用格言、诗词,第5句则是引用的歌词。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1、“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郑成功》) 2、“嗒嗒嗒……”密集的机关******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3、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引号的作用及用法

引号: 1. 表示引用的部分 2. 表示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 表示否定和讽刺 5.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6. 特殊疑问表示否定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 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道。③ 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着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7)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这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8)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归纳引号用法 一、直接引用(引用他人的话)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 二、特殊含义(原词有了新的含义) 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三、特定称谓(别称、昵称) 例: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 四、强调突出(着重论述对象,加强) 例: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五、讽刺、否定(反语) 例:你这个白说成黑的人可真"了不起"! 引号的作用必须根据文段与词语之间的上下或前后联系去辨别,一定要一一比较和分析。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说说下列双引号的用法。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1 )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1 ) 1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1 )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1 )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1 )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1 )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2 ) 3、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 ) 4、鬼子来“扫荡”了。( 2 )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 ) 9、说“认识”,其实我并不理解他。( 2 )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 ) 1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 ) 1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2) 15、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3)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3 )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3)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3 )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3)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3)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26、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4)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4 ) 8、大家采集“茅茅针”。( 4 ) 11、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 )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4 )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 )

引号和破折号作用分析

一、引用用法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并不作为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二、引号用法例谈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2、“嗒嗒嗒……”密集的机关******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3、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4、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4、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5、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六年级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

六年级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 一、引号用法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并不作为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二、引号用法例谈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2.“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3.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2007-05-23 12:23:33) 转载 分类:收藏小站 1、表示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2、表示特殊的含义 例: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这里的引号具有特殊的含义,伽利略并不是真的辩论家,但勤于思考。能言善辩,这是同学们送给他的雅号。 3、表示特定的称谓 例: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 4、表示强调突出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 5、表讽刺、否定

例: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6、表示引用专有名词 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成语、熟语、谚语等,如“五一”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如:(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4)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5)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双引号的作用。我们先来看看这四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对呀,这几个句子里都有出示:双引号“”。双引号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双引号有哪些作用呢?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 所以,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一讲解下这几种用法)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