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合集下载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董凯松原市建筑质量监督站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前言松原市市区位于吉林省的西部,第二松花江从城市中间横穿而过,将城区自然划分为江南、江北两部分。

考虑到岩土工程地质所涉及到的地层深度及松原市岩土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本文仅以第四纪覆盖层为主,着重介绍0—50米内土层的岩土工程地质情况。

一、地形地貌特征松原市市区在区域地貌上处于松辽盆地腹地东部斜坡带的前缘,以西为松嫩低平原,海拔130—160米左右;以东为相对上升的长白山山前台地,海拔200米左右。

松嫩低平原为中生代沉降区,由于差异性沉降运动,平原内部基底波状起伏,总体上向西倾斜,西翼较陡,新生代覆盖厚度大;东翼较舒缓,新生代覆盖厚度较薄。

两种地貌景观反差非常明显,形成了盆地两翼的不对称性的特点。

松原市城区以第二松花江北岸为分界线,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分界线两侧地形地貌特征差异很大,各自特点显著。

其中江北地势较高,海拔高度在135—160米左右,总体上向第二松花江河谷倾斜,为微波状岗阜平原。

岗阜区地面坡度较大,达5%以上,岗阜顶面开阔平缓。

沿第二松花江北岸发育一级阶地,地面平坦,海拔130—135米,高出江水位5米左右,前缘以3—5米的陡坎与现代河床接触,阶面较狭窄,出露范围较小,后缘以斜坡与岗阜平原过渡。

江南一级阶地大面积发育,地形开阔平坦,标高在130—135米左右,以斜坡与现代河谷缓慢过渡,无明显前缘陡坎。

在一级阶地上零星分布有以风成黄土状粉土和粉质粘土构成的小型岗阜,相对高度在5—10米,海拔高度一般在140米左右。

在阶面的低洼处,河流故道、沼泽湿地多有分布,发育有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软粘性土夹层。

二、第四系覆盖层及基底情况(一)第四系覆盖层松原市城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在50米左右,属于第四纪河流冲积相、湖积相和冰水沉积相地层,其地层时代、沉积环境及岩性物质等地层标志明显,划分清晰,自下而上依次为:1、早更新统白土山组(Q1)地层:属于冰水沉积的灰白色砂砾石层,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差,粒径多在1—3cm,大者5cm以上,次棱角状,密实半胶结状态。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2007年松原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2007年松原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2007年松原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松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14•【字号】•【施行日期】2007.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2007年松原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2007年松原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OO七年六月十四日2007年松原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国土资源局二OO七年五月三十一日)为了切实做好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6号)等有关法规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编制本方案。

一、我市地质环境背景概况及今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松原市按地貌形态划分属平原区。

全市地形平坦,起伏和缓,地质构造简单,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较厚,地表水系不发育,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雨量为400-500毫米。

尽管我市地质灾害种类、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无法与东部山区相比,但仍存在一定的致灾隐患。

据调查,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裂缝。

到了汛期,由于降雨强度加大,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同时,我市地下水开发程度较高,土地沙化、碱化、盐渍化及地下水位下降等缓发性地质灾害也不断发生。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汛期降雨量较常年略多,局部地区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可能性大,容易造成局部或区域性洪涝灾害。

受降雨和洪水诱发,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随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因此,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丝毫不能松懈。

吉林松原市宁江区5.1级地震特点和灾情分析

吉林松原市宁江区5.1级地震特点和灾情分析

54中国减灾·2019·11月上实务5月18日,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发生5.1级地震,长春、哈尔滨、大庆等地有震感。

本文分析了此次地震的特点与灾害影响,以及震区的地质构造特点,介绍了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的防范应对情况。

吉林松原市宁江区5.1级地震特点和灾情分析■ 陆 野5月18日6时24分,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北纬45.3度,东经124.75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震中附近震感强烈,个别老旧房屋有轻微裂缝,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震中距宁江区15公里,距松原市19公里,距哈尔滨市157公里。

地震周边5公里内有10个村庄,20公里内有7个乡镇。

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19年5月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此次地震共造成1800人紧急转移安置,5100余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900余万元。

灾害影响和灾情分析总的来看,此次地震具有以下特点:震级较高。

截至6月20日,2019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共发生了14起地震,其中4级以上2起,分别是本次5月18日5.1级和6月3日的4.0级。

近五年,吉林省共发生2级以上地震33起,2.0—2.9级地震4起、3.0—3.9级地震17起、4.0—4.9级地震10起、5.0以上地震2起。

此次地震为近五年以来吉林省震级第二高的地震。

此外,2000年以来,吉林松原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24次,最高震级为2013年11月23日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发生的5.8级地震。

损失较去年松原5.7级地震偏轻。

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北纬45.27度,东经124.71度)曾发生5.7级地震,地震的发生时间段、震中与此次地震基本相同,震级偏高。

据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5月28日吉林松原市宁江区5.7级地震造成了5500余间房屋严重损坏,1.3万间房屋一般损坏。

2019年松原5.1级地震损失较2018年松原5.7级地震损失偏轻。

2018年5月松原MS5.7地震序列发震断层及应力场特征

2018年5月松原MS5.7地震序列发震断层及应力场特征

*基金项目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8070, XH17060Y).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鄂尔多斯活
动地块边界带地震动力模电与强震危险件研究”子课题(2017YFC150010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8IEF010203, 2014IES
010204, 2015IES0404)联合资助.
控制.松辽盆地内NE向断裂9 NW向断裂交会处易发生走滑型地震,2018年松原Ms5.7地震正
是在这种构造作用控制下发生的中强地震.
关键词松原地双差定位爲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doi: 10. 11939/jass.20180101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ogenic faults and stress fields of the Songyuan Afs5.7 earthquake sequence in May 2018
第41卷第2期 2019 年 3 月 (207-218)
地震学报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ol. 41, No. 2 Mar.. 2019
李君,王勤彩,郑国栋.刘庚.周辉.周聪.2019. 2018年5月松原松5・7地震序列发震断层及应力场特征.地虎学 报,41(2): 207-218. doi: 10. 11939/jass.20180101.
2018年5月松原Ms5・7地震序列 发 * 震断层及应力场特征
李君"王勤彩郑国栋"刘庚"周辉"周聪"
1) 中国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第:监测中心 2) 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3) 中国长春130000吉林省地震局

简议城市建设中岩土工程的施工特征与施工技术

简议城市建设中岩土工程的施工特征与施工技术

简议城市建设中岩土工程的施工特征与施工技术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工程项目越来也多,这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

在城市建设中,岩土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建设内容,其施工质量会对整个城市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带来影响,而在实际中,受地质结构复杂多变的影响,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必须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对此,下面就城市建设中岩土工程的施工特征及施工技术展开全面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特征;施工技术前言在城市建设施工环节,岩土工程施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岩土工程施工中,需要对各种地质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所以在岩土工程施工活动中,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是最为重要的。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城市中的高层、超高层、基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这也对岩土工程施工要求不断提升,所以在实际中,全面加强城市建设中的岩土工程施工管控显得很有必要。

1.城市建设中岩土工程的施工特征在城市建设中,岩土工程的施工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隐蔽性,由于岩土工程施工是在岩土中进行的,如地基处理、桩基施工、地下连接墙施工等,所以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同时在岩土工程施工结束后,其运行环境也比较隐蔽,这就导致岩土工程在出现一些问题后,很难及时的发展,甚至是发现后,在维修上都有极大的困难。

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各项检测工作,确保岩土工程不会出现问题。

(2)不确定性,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岩土的性质会伴随着施工过程而发生改变,同时施工人员很难全面了解岩土性质的改变,这就导致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施工技术不确定的情况。

在岩土工程施工前期,提供的勘察报告、地质资料不全面,无法全面概括施工现场的地质性质,并且施工活动会对地质条件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在成岩土性质改变。

此外,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会造成部分岩土性质出现改变,从而对施工局部环境带来影响,甚至会对整个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影响。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分析_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分析_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分析发布时间:2021-08-05T15:21:33.410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3月第9期作者:张生宇[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逐步趋向完善,但是在工程建设中,业界普遍更关心设计、施工的成本和质量[1]。

张生宇身份证号:6201211999031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逐步趋向完善,但是在工程建设中,业界普遍更关心设计、施工的成本和质量[1]。

勘察在整个建设周期费用中所占比重较低,虽然作为项目建设五方责任主体之一,但是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另外,部分勘察单位自身存在挂靠现象或者勘察单位内部质量管理标准不健全、流于形式等,以上各种原因综合导致勘察质量参差不齐,勘察成本不可控。

笔者结合近几年工作实践,对控制勘察质量、勘察成本的因素做了归纳总结,给同行分享。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成本控制引言岩土工程在工程领域是相当复杂,在岩土工程开始前,详细的地质勘察是保证岩土工程顺利展开的关键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是基于工程建设单位的要求,对工程建设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分析,形成勘察报告,用以指导工程建设,特别是对于隧道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更加突出。

特别是现阶段地勘技术并不能完全实现对整个场地地质条件的全面掌控,因而还需要地质勘察的进一步配合,以保证施工安全。

由此可见地质勘察的重要价值作用,因而必须要确保地质勘察的质量。

一、岩土工程勘察概述历经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工作体制,可以有效的开展室内试验、现场检测、勘探取样以及原位测试等工作内容,充分了解岩土地质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更加合理。

我国现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逐渐趋于完善。

我国建筑领域多次对岩土勘察规范进行修正与改革,促使岩土工程勘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地质测绘的方式实现工程勘察效果,了解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场地的特点开展工程设计。

松原市扶余北断裂的发现及活动性鉴定

松原市扶余北断裂的发现及活动性鉴定

松原市扶余北断裂的发现及活动性鉴定万永魁;沈军;刘峡;尉洋;于晓辉;王雷;邵博【摘要】通过对3D及大量2D石油勘探资料的精细解释,发现并确认了位于松原市主城区北侧、距主城区仅10km处的扶余北断裂.该断裂是扶余隆起的北部边界,走向近EW,全长26km,西起孙家围子,向东延伸至大洼镇附近;断层倾向南,视倾角较陡,约60°~80°,早白垩纪为正断层,新构造运动以来表现为逆冲作用.利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钻探、释光测年等多重组合方式对扶余北断裂的活动性作了鉴定,结果表明,扶余北断裂最新活动距今(23.9±0.6) ka~(28.9±0.6) ka,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断裂活动造成第四系底界位错2.5m,中晚更新世地层存在明显扰动.%Based on3D and a large number of 2D oil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the paper discovered and identified the Fuyubei fault in Songyuan which is only10km away in the north of the city.The Fuyubei fault is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Fuyu uplift with the total length 26km,in the direction of near EW.The fault starts in the west of Sunjiaweizi and extends to the east of Dawa town.The fault has an apparent sharp dip of 60°-80° and the main fault is an early Cretaceous layer and serves as a thrust since the new tectonic movement.Shallow artificial seismic,drilling,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and other way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Fuyubei fault activi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est active period was at(23.9±0.6)ka-(28.9±0.6)ka ago.It re veals the Fuyubei fault is a concealed active fault of late Pleistocene.The Quaternary strata dislocation by fault activities is 2.5m and there is an obvious disturbance in the middle-late strata of Pleistocene series.【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6(032)003【总页数】8页(P477-484)【关键词】松原;扶余北断裂;活动性鉴定【作者】万永魁;沈军;刘峡;尉洋;于晓辉;王雷;邵博【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三河燕郊开发区学院街 065201;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市河东区耐火路7号 300180;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三河燕郊开发区学院街 065201;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市河东区耐火路7号 30018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三河燕郊开发区学院街 065201;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三河燕郊开发区学院街 065201;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三河燕郊开发区学院街 065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松原市地处松辽盆地南部,是松辽盆地内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公元1119年在该区发生的级地震是整个松辽盆地有记载以来震级最大的浅源地震(唐雅芝,1986、1990)。

松原地形地貌

松原地形地貌
前郭、长岭、乾安三县相接壤,前郭县地势南、西部高,东、中北部低,明显为上下坎。高地与低地之间以哈达山、嘎罕扎布、格斯户、龙坑、套浩太等处分界,分界线呈峭陡坡,相对高差30~50米。洪泉乡山尖子在分界线上,为全县最高点,亦为全市最高点,处于高地的王府、洪泉一带台地与长岭县东部太平山至伏龙泉(属农安)相连,成为松辽分水岭的一部分。由分水岭向西北,形成长岭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的地势,平均比降为1/1300。乾安县东、南两面与前郭县相邻接,南部地势与前郭接续,全境地势西南部稍高,东北部较低,但总的看地势平坦,无山川、丘陵和河流。
松原地域的地貌按不同成因及形态特征,可分为洪积冲积高平原和风积堆积低平原两大类型。
一、洪积冲击高平原
洪积高平原主要分布在分水岭台地上的王府站镇一带,海拔160~240米,主要组成物为下更新统洪积卵石及洪积沙砾石。
冲积台地高平原按地表形态分为丘陵状高台地、风沙覆盖高台地及一些微倾斜式波状台地、波状砂垄等。主要分布在分水岭台地上的前郭县深井子、孤店、格斯户以南,海拔180米以上;长岭县长岭镇一带,海拔185~210米;另外,扶余县弓棚子至增盛以南,海拔180~230米。高台地的上部,局部由固定沙丘、沙堆所覆盖,是典型的风成地貌。
冲击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二松花江、嫩江、松花江、拉林河等江河谷地。分低漫滩、高漫滩和阶地3种,局部又可分出湖沼洼地。阶地海拔131~145米,高漫滩海拔131~137米,低漫滩海拔129~136米。西部阶地、漫滩海拔相应有所抬高。
此外,在前郭、乾安部分地方有风成地貌,如风蚀洼地、风蚀柱或沙盖等。在乾安大布苏以东、学字井以西有风水剥蚀形成的“泥林”,是域内地质遗迹之一。
2
松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少雨,升温较快;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变温快,温差大,天气晴好;冬季漫长,降雪量小,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4.5℃左右,一月份温度最低,极端最低气温-36.1℃;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极端最高气温37℃。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左右,无霜期135~140天。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这两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三。春季多风,春夏秋三季以西南风为主,冬季则多刮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3.3米/秒。 最佳旅游时间:秋季。 景观:查干湖、塔虎城、大布苏湖、狼牙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董凯松原市建筑质量监督站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前言松原市市区位于吉林省的西部,第二松花江从城市中间横穿而过,将城区自然划分为江南、江北两部分。

考虑到岩土工程地质所涉及到的地层深度及松原市岩土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本文仅以第四纪覆盖层为主,着重介绍0—50米内土层的岩土工程地质情况。

一、地形地貌特征松原市市区在区域地貌上处于松辽盆地腹地东部斜坡带的前缘,以西为松嫩低平原,海拔130—160米左右;以东为相对上升的长白山山前台地,海拔200米左右。

松嫩低平原为中生代沉降区,由于差异性沉降运动,平原内部基底波状起伏,总体上向西倾斜,西翼较陡,新生代覆盖厚度大;东翼较舒缓,新生代覆盖厚度较薄。

两种地貌景观反差非常明显,形成了盆地两翼的不对称性的特点。

松原市城区以第二松花江北岸为分界线,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分界线两侧地形地貌特征差异很大,各自特点显著。

其中江北地势较高,海拔高度在135—160米左右,总体上向第二松花江河谷倾斜,为微波状岗阜平原。

岗阜区地面坡度较大,达5%以上,岗阜顶面开阔平缓。

沿第二松花江北岸发育一级阶地,地面平坦,海拔130—135米,高出江水位5米左右,前缘以3—5米的陡坎与现代河床接触,阶面较狭窄,出露范围较小,后缘以斜坡与岗阜平原过渡。

江南一级阶地大面积发育,地形开阔平坦,标高在130—135米左右,以斜坡与现代河谷缓慢过渡,无明显前缘陡坎。

在一级阶地上零星分布有以风成黄土状粉土和粉质粘土构成的小型岗阜,相对高度在5—10米,海拔高度一般在140米左右。

在阶面的低洼处,河流故道、沼泽湿地多有分布,发育有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软粘性土夹层。

二、第四系覆盖层及基底情况(一)第四系覆盖层松原市城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在50米左右,属于第四纪河流冲积相、湖积相和冰水沉积相地层,其地层时代、沉积环境及岩性物质等地层标志明显,划分清晰,自下而上依次为:1、早更新统白土山组(Q1)地层:属于冰水沉积的灰白色砂砾石层,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差,粒径多在1—3cm,大者5cm以上,次棱角状,密实半胶结状态。

该层埋藏在地表以下40—50米左右,全区均有分布。

2、中更新统大青沟组(Q2)地层:为一套湖相沉积的粉质粘土层,灰绿—灰黑色,含云母片,硬塑至坚硬状态,埋深在20米以下,该层广布全区。

3、上更新统顾乡屯组(Q3)地层:属于冲—洪积相的一套地层,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砾石,夹粉质粘土薄层和透镜体,灰绿色,分选性较差。

该层在江北微波状岗阜地区,以黄土状风成粉细砂和粉质粘土出露于地表,从而形成了江北局部全新统地层缺失的情况。

4、全新统(Q4)地层:为近代河流冲积相粉细砂夹粉质粘土薄层。

其中粉细砂多为黄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均匀,分选性较好;粉质粘土层多为灰褐色,软塑至可塑状态。

(二)基底松原市城区内构成基底的地层以白垩系地层为主,顶板在地表以下50米左右,厚度达数千米,为一套巨厚层湖相沉积物,上层为粉细砂岩、泥质细砂岩、砂质泥岩,岩心柱状良好、稍干、致密、坚硬状态。

局部基底出露上第三系泥岩、泥质粉细砂岩。

上第三系地层具有两个沉积旋回,在层位上由下而上,岩性物质颗粒由粗到细,覆盖在白垩系地层之上,由西向东逐渐变薄,至江北一带尖灭。

三、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松原市城区内地表水主要位于以北西向斜贯城区,宽达两公里,十分开阔的第二松花江河谷内。

第二松花江水量较为丰富,但近四、五年内水量有所减少,河道内保持常年流水的河床有3条:主航道靠近北岸,宽约250米,水深2—3米;另外两条河床分别宽50米和100米,水深2米左右。

第二松花江历史最高水位134.96米,最低水位129.93米;最大流量6750米3/秒,最小流量63.30米3/秒。

2、地下水松原市城区内地下水蕴藏丰富,可分为上层孔隙潜水和深层承压水两种类型。

上层潜水主要分布在第二松花江两岸的一级阶地和微波状岗阜平原。

其中江南岸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高程较低,潜水埋藏较浅,约1.5米—4.0米左右;江北岸的微波状岗阜平原地带地势较高,潜水埋藏较深,一般在6米—10米以上。

该层潜水含水层为冲积相的中细砂层和软塑至可塑粉质粘土层,厚度较大,一般在10—20米左右,透水性良好。

该层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但因为潜水层与第二松花江河道的砂层相通,因此与江水有明显的水力联系,随季节变化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互排关系。

承压水主要分布在早更新统白土山组砂砾石层中,其隔水底板为上第三系(或白垩系)的泥岩、泥质砂岩地层,隔水顶板为中更新统大青沟组湖相沉积的灰绿色粉质粘土层。

该层承压水上下隔水层厚度大,分布广,隔水性能好。

该层承压水具有明显的承压性,承压水头高大30—35米,水位接近地表。

承压水主要靠补给区和隔水顶板相对薄弱地段的潜水补给,其地下径流比较迟缓。

3、地下水物理性质及化学类型松原市城区内作为地表水主要分布区的第二松花江水源经分析鉴定结果为无色、无味、混浊、含悬浮质。

该区潜水的化学类型属重碳酸氯化钙镁型水,PH值为7.1,总矿化度为1.097克/升,属中性淡水,对钢筋混凝土无侵蚀性。

该区承压水属于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淡水,对钢筋混凝土无侵蚀性。

四、场地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松原市城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分布较为稳定,其岩土类型在平面上变化不大,但在立面上有较大的变化。

该区内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五层:依次为粉细砂层夹粉质粘土、中粗砂层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层、砂砾卵石层和巨厚泥岩层基岩。

根据我们十几年来积累的有关松原市城区内各层土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经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现将各类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分述如下:1、砂类土的物理力学特征松原市城区的砂类土分布极广,以河流冲积相的粉细砂和中粗砂为主,具有埋藏浅、厚度大、连续性强、粘粒含量低、分选性好的特点。

表1和表2分别按照粒径给出了其物理力学特征数值。

表1 砂类土的粒度组成表2 砂类土的力学指标2、粉质粘土的物理力学特征该区域内粉质粘土大致可分为两层,上层为Q3以来的粉质粘土,一般呈褐黄—灰黄色,埋藏深度在10米以上,厚度在0.5米到3.0米不等,含水量较高,以可塑状态为主,部分位置呈软塑状态。

下层为埋藏深度约20米左右的大青沟组(Q2)湖相沉积灰绿色粉质粘土,厚度较大,该层粉质粘土结构密实,土质较纯,以硬塑状态为主,局部为可塑或坚硬状态,稳定性较好。

表3根据已有土工试验数据对以上两层粉质粘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从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五、建筑场地分区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建筑场地分类标准的规定,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松原市城区内钻孔的实测波速资料及大量的勘察数据,结合松原市城区内地形地貌和土层结构特点,对松原市城区的建筑场地分区得出如下结论:松原市城区内场地土以中软—中硬场地土为主,软弱场地土仅局部零星分布,范围较小。

根据该区域内场地覆盖层厚度在50米左右,而且分布稳定的实际情况,松原市城区内建筑场地类别大部分划分为Ⅱ类建筑场地,局部为Ⅲ类建筑场地。

表3 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其中Ⅱ类建筑场地的中硬场地土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江北岸的岗阜状平原,地势普遍较高,面积较大,地表土层以上更新统(Q3)的粘性土和砂类土为主,地下潜水埋深较大,水位一般在5米以下,土质较密实、稳定。

平均剪切波速在250—330米/秒。

在江南岸,中硬土的Ⅱ类建筑场地也有出露,分布范围较小,以冲积砂土为主,地势较低,水位在3—5米左右,土的密实程度和稳定性比江北岸稍差,平均剪切波速在250—270米/秒左右。

Ⅱ类建筑场地的中软场地土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江南岸开阔平坦的一级阶地上,地表以全新统(Q4)河流相和湖沼相的细砂夹粘性土为主,土质稍松散,地势较低洼,地面高程一般在132—135米左右,地下水位较高,一般2—3米左右,平均剪切波速一般在170—240米/秒。

松原市城区内Ⅲ类建筑场地主要为软弱场地土土的Ⅲ类建筑场地,主要分布在东起宁江区面粉厂西至吉林石油集团公司团结西区的沿松花江江北岸一带和江南一级阶地低洼的故河道及湖沼湿地地带。

主要为松散的粉细砂和较软弱的粘性土,局部有淤泥质的粉细砂、粉土和粉质粘土,平均剪切波速100—130米/秒,土的稳定性较差。

六、砂土液化分布依照《吉林省抗震设防烈度分区图》(1992)的规定,松原市城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由于松原市城区内的饱和砂土非常发育,且存在着厚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地表粘性土覆盖层较少较薄、砂土颗粒较细、砂土密实度较差等不利因素,因此在松原市城区内的部分地段的的确确存在着砂土液化的危险性。

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大量有关饱和砂土的标贯数据和土工实验数据,经过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计算,对于松原市城区内饱和砂土液化的分布问题,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中硬场地土的Ⅱ类建筑场地,其地下砂土层一般都形成于晚更新世以前,密实度较好,地下水埋藏较深,基本上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

这类场地土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江北岸的岗阜状平原和松花江南岸一级阶地上零星分布的小型岗阜。

中软场地土的Ⅱ类建筑场地,其地下砂土层一般都形成于全新世,为稍密—中密状态的粉细砂,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根据地面标高的差异和密实度的不同,处于砂土液化和非砂土液化之间。

其中地面标高为135米左右的地区,基本上不存在砂土液化的影响;地面标高在133米左右的地区,大多数存在轻微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其砂土液化影响深度一般在5米左右。

这类场地土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江南岸开阔平坦的一级阶地上。

软弱场地土的Ⅲ类建筑场地内由于地下水位普遍较高(1米左右),土层密实度较松散,基本上全部为中等液化程度的砂土液化土层,砂土液化影响深度一般在10米左右。

因此可以说松原市城区内的Ⅲ类建筑场地是对建筑抗震非常不利的地段,作为建筑用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分布范围为东起宁江区面粉厂西至吉林石油集团公司团结西区的沿松花江江北岸一带和江南一级阶地低洼的故河道及湖沼湿地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