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生态市建设的规划分析

蓬莱生态市建设的规划分析
蓬莱生态市建设的规划分析

1.总论

1.1 规划范围

蓬莱市行政区所辖的全部陆域和近岸海域,包括七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即北沟镇、大辛店镇、刘家沟镇、潮水镇、大柳行镇、村里集镇、小门家镇、登州街道办事处、新港街道办事处、紫荆山街道办事处、蓬莱阁街道办事处、南王街道办事处。规划陆域面积1128.60平方公里。

1.2 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2002年

规划时段:近期为2003年—2007年

中期为2008年—2010年

远期为2010年—2015年

1.3 规划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规划与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生态市、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地方相关规划与计划:《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蓬莱市城市总体规划》、《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山东省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蓬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蓬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蓬莱市水利资源发展与保护规划》、《蓬莱市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蓬莱市国土资源规划》、《蓬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蓬莱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蓬莱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蓬莱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蓬莱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1.4 规划性质、地位与作用

烟台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年—2020年)是指导蓬莱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措施、资金预算等需纳入全市、各部门、各镇区街道及企业的发展计划。

本规划文本由蓬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由蓬莱市人民政府负责执行,由蓬莱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执行。

2.蓬莱市概况

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依山傍水,风光秀美,物产富饶,是一座具有1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素有“人间仙境”美誉。近年来,蓬莱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海滨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坚持点面结合、综合整治、全面达标、巩固提高的原则,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现代化海滨生态旅游城市对于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遵循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典范。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全民生态环境意识逐步增强,形成建设生态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蓬莱市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地处东经120°35'-121°09',北纬37°25'-37°50'。陆境东西最大横距50.2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6.37公里,市域总面积1128.60平方公里。市区距烟台市中心区70公里,东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西邻龙口市,南接栖霞市,北濒渤、黄二海,与长岛县隔海相望。市区位于市境北端蓬莱阁下。

2.1.2 地形地貌

蓬莱境内山岭岗丘绵延起伏,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逐步倾斜。南部为深山区,中部和北部为浅山丘陵区。山麓及河流中下游、滨海地区有小片平原(含少量洼地)。土地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组合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缓丘、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六个地貌类型。其中山地占31.36%,丘陵占48.29%,平原占20.35%。市境南部有艾山山脉和崮山山脉,东南有磁山山脉,由此而派生的大小山丘绵延不绝,多为南北走向。境

内最高峰艾山,海拔814米,系蓬莱、栖霞两市界山。

2.1.3 气候特征

蓬莱市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半湿润地区,大陆度为54.6%。气温适中,变化平稳,温度年振幅和昼夜温差都比较小。年均气温11.9℃。年均最高气温为12.9℃;平均最低气温10.5℃。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14.9℃。

蓬莱市年均降水量606.2毫米。其中最多年份降水量1122.2毫米;最少年份为307.6毫米;最大暴雨降水量208.1毫米。年均降水日数81.3天。最长连续降雨9天;最长连续无降水长达42天。

蓬莱市年均绝对湿度11.4毫巴,1月份最低,8月份最高。极端最大绝对湿度38.4毫巴;极端最小绝对湿度0.5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65%。春冬两季较干燥,相对湿度60%;夏季较潮湿,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市内年均蒸发量1950.0毫米,极端最大年蒸发量2206.2毫米,极端最小年蒸发量1433.8毫米。

蓬莱市年均日照总时数281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太阳辐射年总量126.1千卡/cm2。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61.8千卡/cm2,每年每亩地接受太阳辐射能达3.41亿千卡。光能数量大大超过了各种作物、林果等对光能的需要。

蓬莱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风灾、雹灾、冻灾、震灾、虫灾、低温连阴雨、干热风。干旱发生最频,危害最大,春播、夏播、秋播季节尤为突出。全年干旱发生率36%。市境内有农业害虫54科225种、林业害虫53科117种、果树害虫33科91种,多次形成灾害的害虫主要有蝗虫、红蜘蛛、粘虫、玉米钻心虫、蚜虫、松毛虫、松干蚧等。

2.1.4 陆地水文特征

蓬莱市内水资源主要依赖自然降水。市内多年水资源总量2.24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882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10亿立方米。

(1)地表水

河流市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间歇河,源短流急,自南向北注入渤、黄二海。

长度超过3公里的河流9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10条。黄水河东支流、平畅河、龙山河、平山河、蔚阳河、王庄河、方里河、于家庄河、五十里堡河和孚庆河。

水库、塘坝蓬莱市区有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130座、塘坝338座,净拦截面积411.2平方公里,总库容14604.55万立方米,总兴利库容845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7850亩。较大的水库有:战山水库、邱山水库、平山水库。

(2)地下水

大气降水是我市地下水唯一的补给来源,因此,地下水位一般随降水的丰、枯升降。全市地下水埋藏深度除北沟一带超过15米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在3-4米之间,个别地区仅有1米左右。年内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份,最低水位一般在6月份。

2.1.5 土壤

蓬莱市土壤特征划分为棕壤(黄堰土)、褐土(灰堰土)、潮土(淤土)、风砂土4个土类,10个土壤亚类,19个土属,191个土种。

棕壤是蓬莱市最大的一类土壤,广泛分布于全市各乡镇。可利用面积1287249亩,占总可利用面积78.66%,其中耕地70791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3.65%。此土地类分三个亚类,六个土属,九十四个土种。

褐土与棕壤呈复区存在,可利用面积117109亩,占总可利用面积的7.15%,其中耕地7098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38%。集中分布在北沟和登州两地,有大理岩和石灰岩出露的潮水、五十堡和龙山店等也有零星分布。其中褐土性土亚类保水抗旱耐涝性极差,适宜栽培地瓜、花生等抗旱耐瘠性作物。

潮土土类也叫河淤土,是我市第二个较大的土类,可利用面积232059亩,占总可利用面积的14.18%,其中耕地18234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97%。主要分布在河滩地和滨海缓平地上,是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的一类土壤。

风砂土类系发育在风积砂丘上的一类土壤,通体砂性均匀,淋溶微弱,并不受浅水影响。现已拓为人工林,但仍有不同程度的风蚀现象。

2.1.6 植被

市内植被除耕作地带外,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灌木丛和稀疏乔木及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植被种类因土类而不同。

森林植被多以经济林和防护林为主。经济林面积29.4万亩,且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苹果、梨、桃、板栗、核桃、花椒、山楂、大枣、柿、香椿、杜仲、柴穗槐、腊条、雪柳、杞柳等;防护林面积17.02万亩,主要树种有刺槐、柳树、杨树、合欢、加拿大杨、柴穗槐、苹果、葡萄等。

灌草丛植被主要分布于潮土地带。滨海潮土地带主要有蔓荆子、北沙参、木贼、黑蒿、芦草、茅草、绊马等草本植物;低洼处及大河两岸潮土地带主要有芦苇、蒲草、三棱草、节节草等草本植物;平原及沿河两岸潮棕壤和河潮土地带主要有芦苇、马唐等草本植物和绵槐、腊条、柳条等灌木;山丘岭地中上部棕壤性土地带主要有羊胡草、背草等草本植物。

全市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玉米、甘薯次之,谷子、高梁等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小杂粮有高梁、谷子、大豆、稻子、黍子、绿豆、红豆、小豆、豇豆;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播种面积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98%,其他有西瓜、甜瓜、中药材、棉花、黄烟、麻、芝麻等;蔬菜主要有大白菜、萝卜、大葱、大蒜、黄瓜、番茄等。

经济林以水果为主,主要树种有苹果、梨、葡萄、杏、桃、山楂、樱桃、李、枣、柿、板栗、核桃、无花果、石榴、银杏等。

2.1.7 矿产特征

市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金属矿种有金、铁、铅、锌、铜、黄铁矿、钼等,非金属矿种有大理石、石灰石、火山灰、氟石、玄武岩、花岗岩、煤、滑石、石英岩、龙山玉、蛇纹石、钾长石、沙、粘土、石棉、矿泉水、地热等。其中金矿分布于大柳行、村里集、大辛店、北沟、潮水等地;已开发利用的矿泉水有北沟草店、刘家沟三赵、南王北王等地;位于村里集温石汤村的温泉距市区约34公里,温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

2.1.8 生物特征

市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陆生动物中,哺乳、鸟、爬行、两栖等类动物,以免、鼠、蝙蝠、麻雀、喜鹊、山雀、蛇、蜥蜴、青蛙、蟾蜍为多。陆生植物中,木本植物54科217种,草本植物300种。水生植物中,海水藻类59种。另外,有海水浮游生物27种,淡水浮游生物71种。

2.1.9 海洋特征

蓬莱海岸线总长度60公里,海上养殖分为浅海筏式、浅海网箱、浅海岩礁区及滩涂海珍品、潮上带养殖及综合育苗开发五大产业。其中浅海筏式养殖主要有海带、栉孔贝、海湾贝、鲍鱼、牡蛎、海胆、裙带菜等品种;浅海网箱养殖主要有大菱鲆、牙鲆、真鲷、黑鲷等高值经济鱼类,同时兼顾钙鱼、黄鱼、黑鱼等其它鱼类;浅海岩礁区及滩涂海珍品养殖主要有刘家沟、北沟镇、登州、紫荆山街道所辖岩礁区及滩涂为龙头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潮水海带养殖及综合育苗开发以及大菱鲆、牙鲆为主的海水养殖开发和综合育苗开发两个方面。

远洋捕捞主要是搞好捕捞船只结构调整。一是逐步削减中小马力渔船,适度发展适合外海、远洋作业的大马力渔船。二是进一步拓展远洋作业渔场。在巩固南、北太平洋渔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南美、西非、大西洋渔场。

水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在藻类、贝类、低值鱼类的加工增值上实现突破。二是在鲜活水产品运销业上实现突破。三是在海洋药物及保健品等海洋精深加工上实现突破。

2.1.10 港口特征

蓬莱港口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蓬莱老港、蓬莱新港和栾家口港。

蓬莱新港创建于1991年,1995年竣工投入使用,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客运码头有2个5000吨级滚装泊位,泊位长度为322米,泊位水深为-7.0米,年设计通过能力车20万辆次,客50万人次。2001年经上级批准投资建设3.5万吨级货运泊位1个,截止2002年底,该码头主体已完工,计划2003年10月底正式投产使用。3.5万吨级泊位投入使用后,港池航道水深将达到-11.8米,航道长600米,宽140米,年通过能力将达到200万吨。

蓬莱栾家口港以装卸煤炭、水泥、建材杂货为主,设计年吞吐量200万吨,占地518亩。其中10000吨级泊位2个,5000吨级、3000吨级、1000吨级、500吨级泊位各1个,5000吨级客货滚装码头2个,3000吨级登陆码头1个。

2.1.11 旅游资源

蓬莱旅游以蓬莱仙境为主体(轴心),戚继光史绩(故居与水城系列)与百里海滨系列复佐,形成三大系统工程摆动式联动合力,并有其他景点紧密配合的系统完整的多功能旅游胜地。主体建设以蓬莱阁为中心,西拓“仙”(田横山),北拓“境”(丹崖山与田横山北),南拓“人”(戚继光),东拓“海”。

根据蓬莱旅游用地的资源、区位条件,可分为游览区、旅游服务区、沙滩区、老城风貌区、别墅区、文教区等六个部分。

游览区:田横山植物园区、蓬莱阁名胜古迹区为重点规划的游览区。游览区还包括聂家沙滩森林公园和铜井风景区。

旅游服务区:位于游览区和城区的结合部,可安排旅游服务设施,如宾馆、餐饮、娱乐等。

沙滩区:结合海岸线利用规划,严格控制沿海新增加港口及养殖项目,重点开发游览区和别墅度假区的海滩。

别墅区:八仙居别墅区、海市度假休闲区位于省级旅游度假区内。另外,在铜井、战山水库开发度假别墅。

老城风貌区:结合文物保护及老城改造,形成老城风貌区,将蓬莱旅游由滨海一线向纵深发展。

文教区:在小泰山以西,206国道至滨海一线,可安排文化、教育设施,同时兼顾旅游功能。

蓬莱旅游总体上形成“四区三带一线”的发展布局和“十”字型进景观结构模式,使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实现最佳效益。“四区”指蓬莱阁水城景区、戚继光故里和画河游览区、海市度假区、西苑度假区;“三带”指海滨风景带、艾崮山风景带和206国道农业旅游观光带;“一线”即启动蓬莱至长岛黄金旅游线路。“十”字型景观结构模式是指以蓬莱仙境为轴心,百里海滨东西翼展开,南面由十里画河将水城与戚继光故居连为一体,并可见远远延伸连接戚继

光墓及艾山,向北可以越海沟通长岛而构成的有实有虚的“十”字型景观结构模式。同时加大海上旅游资源和空中旅游项目的开发,尽快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局面。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开发蓬莱国际“和平城”、蓬莱艾崮山温泉度假村、蓬莱阁海洋世界等项目。

2.2 社会概况

2.2.1 城市历史沿革

蓬莱春秋时属莱子国,战国并于齐;秦为齐郡黄县地;汉为东莱郡黄县、牟平二县地;晋属东莱国黄县地,南北朝属东莱郡,元魏属东牟郡,北齐属长广郡,俱为黄县、牟平二县地;隋初废郡置牟州,后又废州设东莱郡,蓬莱仍属黄县、牟平二县地。唐贞观八年(634年)始置蓬莱镇,神龙三年(707年)升镇为县,为登州治所。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1376年)为登州府治所。清代袭之。民国初废府存县,蓬莱县直属山东省。1914年初属东海道,年末改属山东省。建国前,抗日民主政府属北海专署。建国后,1950年属莱阳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3年属烟台市。1992年1月蓬莱撤县设市(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2.2.2 城市人口

2002年,蓬莱市总人口为4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6万人,农业人口37.44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2.56万人,女性22.44万人,分别占50.1%和49.9%。当年人口出生率约为7.87‰,自然增长率0.61‰。有满、回、朝鲜、蒙、壮、苗、彝、藏、水、黎、畲、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共143人,其余为汉族。

全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人口399人。乡镇之间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其中北

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于中、南部丘陵山区。北部沿海乡镇的总面积占全市总面积38.51%,其人口总数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9.29%;中、南部丘陵山区乡镇的总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1.49%,其人口总数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0.71%。

2.2.3 行政区划

蓬莱市现有7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579个行政村。

2.3 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2.3.1 工业

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93.8亿元,增长28.4%;限额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50.5亿元,增长-0.6%。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2亿元,增长18.7%。全年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1.8亿元,增长25.8%。

工业运行质量良好,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在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效益继续回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9.63亿元,增长18.7%。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51亿元,增长21.9%。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61.67%(限额以上工业下同),比上年提高9.76个百分点。其它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2002年,我市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培植力度,重点企业规模效益明显,已经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酒类饮料以青啤、古井、中粮、王朝等企业为骨干,形成规模优势;五金机械通过三菱制锁、金义丰不锈钢、小鸭洗涤机械等企业的支撑,产业规模得到壮大;黄金生产稳步发展,2002年产量达16万两。我市大中型工业骨干企业实现产值34.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2.6亿元,利税4.3亿元,利润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2%、28.3%、26.5%和7.7%。其所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6.7%、41.8%、44.7%和

50.8%。

2.3.2 农业

2002年,我市加快调整农业经济步伐,立足于提高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三位一体”开发,扩大高效品种种养,优化粮经比例等,尽管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粮食和油料分别下降15.1%和5.3%,但农村经济发展仍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2.3.3 旅游业

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拉动力不断增强。2002年,我市继续把推进旅游产业化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并由此不断扩大蓬莱知名度,拉动全市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先后建成田横山文化公园、戚继光故里、蓬莱阁西苑景区、登州博物馆等新景点,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蓬莱‘和平颂’青少年文化节”,开展多次大型促销活动,旅游产业效益和带动效益大幅度增长。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旅游业综合收入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2.3.4 生活水平

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2002年,我市在岗职工33919人,工资总额41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年工资11887元,比上年增加1632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614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10元,比上年增加345元,增长9.2%。

2.4 城市建设现状及趋势

2.4.1 城市建设现状

蓬莱市现有人口45.0万人,其中城区人口9.9万人,城区农业人口4.12万人,非农业人口5.78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为10.5平方公里。

蓬莱市委市政府围绕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这一主题,对城市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建设外环路、出入口,形成合理的道路网络。新建了海滨大道、黄海路、市府路东段、海市西路北段,拓宽改造了登州路、钟楼东路东段、钟楼西路、海市西路、海市路北段、北关路东段等工程,使市区主次干道发展到29条,总长度71.34公里,总面积168.72万平方米(包括人行道),硬化率达到100%。城区主排水12条,总长72.75公里,整个城区下水道普及率达100%。人行道总面积增加到57.445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45.27万平方米,铺装率达到78.8%。市区路灯3206盏,路灯普及率达到80%以上。

2.4.2 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200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市布局适应市域沿海地区工业化速度加快,逐步将南王、刘家沟、北沟纳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范畴,形成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以外向型工业区加工区和西城临港工业区为两翼的发展态势。

1、交通运输

加快206国道的建设,拓宽蓬水路和蓬寨路,建设南环路,结合国道改线,南关路在平山河以东改线,接规划建设的广州大街。对于城区的部分道路,根据计划,逐步拓宽改造。建设滨海景观路、旅游集散中心、新港客运站。蓬莱新港近期已完成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的方案设计,准备建设万吨级滚装泊位一个,已着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港口年吞吐量预测和货源分析,到2010年,蓬莱新港将建设20万吨级油泊位1个。预计年吞吐量为货运800万吨,车38万辆次,客140万人次。建设10000吨级滚装泊位2个,10万吨级货运通用泊位4个,20万吨级油泊位1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为货物2000万吨,车50万辆次,客200万人次。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给水工程建设。结合南王泊宋、平畅河下游供水、西水东调、卧龙水库等供水工程建设,近期城区的供水能力达到7.5万吨。铺设新区的管线,改造旧城的管网。

排水工程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万吨,建设完整的污水管网系统;改善旧城的排水体系。通过在沿海设置截流干管,将本来直

接入海的污水引入排水干管;处理好排水干管的建设时序;利用现有的排水管线,改造城区的雨水管。

燃气工程建设。蓬莱市天然气工程主要利用渤海油气田的天然气,为蓬莱城区居民生活和工业企业提供气源。建设内容包括气化-混气站、输配气管网、调压箱等设施,供气设计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可气化人口为16.7万人。工程总投资4331.2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251.98万元,资金主要通过融资解决。整个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供原有的小区,计划2004年12月可以实现供天然气,同时对丰德陶瓷山东新青路钢板有限公司供气,二期工程重点对旧城改造的小区实行供气,预计2005年底,全部工程可以改造完并供气。

电力工程。新建马泊110KV变电站和南王变电站,加强各电源地供电安全性。

供热工程。根据蓬莱市发展布局规划,确定建设蓬莱东海热电厂。热电厂位于蓬莱经济开发区东侧,龙山河东岸,天津路南,以满足城区供热为目的,热源形式为热电联产。一期工程总投资33185万元,装机容量为2×24MW抽凝机组,配3台140吨/时循环硫化床锅炉。最终规模为4×24MW抽凝机组,配6台140吨/时循环硫化床锅炉。

环卫工程建设。建设蓬莱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场位于北沟镇白家沟村南,场区总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填埋区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包括:垃圾卫生填埋场第一填埋单元、污水调节池、小型污水处理站,全部垃圾进行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二期工程包括卫生填埋场第二、三填埋单元、生化处理场、垃圾卫生填埋场共分三个建设单元。预计工程总投资6133.63万元(不含征地费),其中一期工程为2446.10万元,二期工程为3687.53万元。见蓬莱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图。

2.5 蓬莱生态市建设的差距和制约因素与分析

1、城市现代化水平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2002年、2003年蓬莱市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在烟台市均排名第四。但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无论从GDP总量还是从人均GDP来看,蓬莱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则更大。

2、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蓬莱市产业发展阶段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重工业和知识、技术、科技密集型的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差,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传统产业改造缓慢。主要是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资源深加工、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小;高技术产业规模小,对经济发展作用小;多数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差。

3、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蓬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蓬莱是一个缺水城市,蓬莱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造成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下水沉降漏斗扩大、海水倒灌等水生态环境问题。随城市人口增加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蓬莱水资源需求量随之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蓬莱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1 指导思想

坚持系统的生态思想,紧紧围绕《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烟台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的生态经济为驱动,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障,以建设生态文化和循环型社会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依托,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四大重点战略,在生态经济、海洋生态保护、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循环型社会五个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三个方面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3.1.2 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协调运作的原则

经济增长不仅要重视产值、产量的增加,更重要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要逐步改变传达室统的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物耗,减少废物排放,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2、坚持科技先导、开拓创新的原则

充分依靠科技,把科技作为生态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新机制。

3、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生态功能分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生态市建设目标与全市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从全局出发,立足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做到目标明确,量力而行,务实求效。

4、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

突出近期工作重点,优先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和重点区域生态建设,使生态市建设在近期内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形成分级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并推进生态市建设。

5、坚持政策引导、法规规范的原则

制定生态市建设的各项激励政策,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法规的强制性与公众的自觉性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省建设的良好氛围。

3.2 建设目标

3.2.1 总体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市,大力实施造林绿化、流域治理、地质生态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农业等系统工程。统筹城乡绿化美化,实施大绿化带动大发展;要全面实施开源、补源、节流和保护,对境内各大流域实行统一治理,科学合理利用水源,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要依法管理,加大对森林、岸线、山体、土地及矿产资源的保护;要突出污染治理,全面提高环境质量;要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水、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态体系的建设。到2007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要求,2010年初步建成国家县级生态市,把蓬莱建设成为天更蓝、海更清、山更秀、地更绿的现代化海滨生态旅游城市,充分展现“人间仙境”的美好形象,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3.2.2 阶段目标

1、近期阶段—启动和推进阶段(2004-2007年)

到2007年,基本扭转生态环境破坏扩大的趋势,解决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重点抓好艾山森林公园、村里集镇生态示范区的

规划建设;开展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建立生态环境监督考核体系。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并获命名,三处乡镇通过省级优美乡镇考核验收。

2、中期阶段—全面发展阶段(2008-2010年)

到201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考核体系,基本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除个别经济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

3、远期阶段—持续改善再提高阶段(2010-2015年)

再通过五年不懈的努力,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通过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工程,为蓬莱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市的进一步建设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布局结构,具备完善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和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环境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3.3 建设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生态县、烟台生态市和山东生态省建设考核指标,我市确定了46项生态市指标。见表《蓬莱市生态建设指标体系表》。

蓬莱市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表

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范围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区域社会经济宏观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区域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自然环境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社会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经济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旅游发展现状、阶段与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发展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发展阶段与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蓬莱区域发展模式及蓬莱旅游路线 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区域发展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蓬莱旅游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蓬莱市旅游发展规划》 2006——2020 第一章.规划总纲 1.规划说明 今年以来,在烟台市旅游局和蓬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蓬莱市旅游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独具特色的仙境资源优势,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拉长旅游发展链条,为进一步提升了蓬莱旅游的承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特制定《蓬莱市旅游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以城区及海滨为主,向外延伸,体现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海洋文化、港口文化、开放文化、和平文化六大文化主题,形成以蓬莱仙境为主体,戚继光史绩(故居与水城系列)与百里海滨为辅助,其它景点紧密配合的多功能旅游胜地。总体上形成"二区三带一线"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和"十字型景观结构模式 2.规划范围期限 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蓬莱市行政辖区,包括5个街道和7个镇,总面积为1123.11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为2005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在市域范围内,打造“三重仙境,蓝紫双馨”旅游格局。即分别建设“海上仙境―长岛、人间仙境―蓬莱市区、天上仙境―艾山”的“大仙境”旅游体系。以“蓝”色海上邮轮旅游和“紫”色葡萄酒

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

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9T11:53:36.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才华李国凯 [导读] 摘要:在近些年中,城乡的发展迅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在城乡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能够解决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摘要:在近些年中,城乡的发展迅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在城乡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能够解决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理念;城乡管理 1城乡规划设计要点 1.1融入多种元素和体现时代感 按照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理念思路,城乡规划设计往往就是对于城乡具体发展的规划与设计,很多时候就是一张简单的发展示意图。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北方某地的城乡规划设计文件蓝本为例,其关注的重点就是城乡的建筑设计、道路设计和市政规划,与其说是规划设计,倒不如说是建筑示意图。在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硬件方面的发展以外,还需要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密切考虑城乡人口的发展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人口增长地区预留出足够的土地、对于人口密集区域做好合理的疏导工作。另外还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特色经济的发展情况,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硬性保障;对于城乡之间的道路连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要做好设计以及判断,争取较为长远的考虑问题,避免出现规划设计“出台就过时”的情况出现。 1.2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资源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慢慢地演变为稀缺资源;市场供需的不均衡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地价高企、房屋建筑过程偷工减料等。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间的关系,对所在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仔细认真的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与相关的专家学者商讨合理的解决方案,将讨论的结果纳入到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发展纲要当中,提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预见性,协助解决城乡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间比较紧张的关系。 1.3规划设计要以环境友好为首要考虑对象 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没有好的环境,一切的发展都是空谈,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重视,以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土壤已经无法收获庄稼。保护环境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环境友好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不论发展任何形式的产业,都应当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努力改善城乡的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避免工业污染,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争取实现可持续发展。 2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现状 2.1规划设计和管理中耗费资源较多 城乡的建设中一定是需要相应的资源加以支撑,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耕地的减少,不合理的城市扩张的规划不但不能给居民以便捷,反而损失了大量的耕地。科技的逐渐进步,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能源进口降低了我国能源的安全性,汽车的大量应用对我国的石油资源提出较高的需求。水资源是人们生活赖以需求的资源,城市人口较多,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城市的需水量巨大,城市通过加深汲水的深度实现水资源的补充,长此以往诱发地表沉降等现象。 2.2规划设计和管理中污染较多 城乡的发展速度过快,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空气、水源、土地等资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空气中的可吸入微粒(PM2.5)就是空气的污染,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空气污染的问题。水资源的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水资源的污染容易扩散且不易处理,容易诱发土地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土壤的污染能够将土壤的污染通过种植过程转移到植物之中,可能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直接的影响。 3何进行生态型城乡规划 3.1树立生态城乡规划的理念 一个地区拥有较好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这个地区的城乡规划是分不开的,即合理的城乡规划对保护当今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此,为了保证广大人民都能够树立良好的生态理念,并且相关建设单位能够合理的进行城乡之间的规划建设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出发进行完善。首先相关建设单位要树立生态建设理念,即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并保护自然,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人地关系;其次就是要在建设过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尽可能少的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在施工中多使用现代的节能高效资源;最后就是要努力治理城乡污染。只有这样以建设“生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目标来规划人与自然建的和谐发展才能够达到生态平衡。 3.2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在我国一般来讲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来讲无论是在交通上还是信息获取上都比较发达,因此城市是我国向前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许多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但城市污染也是当今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要想建设生态型城乡规划也必定要以城市作为中心来进行完善。 3.3健全生态意识 首先在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系统应该和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有相对较高的契合度,即国家应加大对“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等一系列城市课题的研究力度,在人民心中种植“生态文明”的意识。而我国地大物博,国家可以先设置一个试点,在对人们普及生态文明的观点之后,在适当时机在对搞试点进行环境状况的评定工作,从而再次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而可以更加细致的划定地区资源的承载能力,最后就是要仔细分析这些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污染环境的因素,当然在这

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第一节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 一、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原则 1.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要纳入城市规划,依据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设施规划。 2.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要以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为主要依据,考虑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对基本通信业务的需求,保证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能力。通信工程要符合国家和通信相关部门颁布的各种通信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 3.通信工程规划要充分考虑原有设施的情况,充分挖掘现有通信工程设施能力,合理协调新建通信工程的布局。规划必须论证方案的技术先进性、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工程设施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还要考虑今后通信网络的发展,以适应通信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和通信业务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4.城市通信工程的规划要综合考虑,避免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通信业务的开放经营和竞争趋势。 5.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要考虑电信设施的电磁保护,和其他为维护电信设施安全的安全措施;也要考虑元线通信设施对其他专用元线设备的干扰。 6.城市通信工程的规划要按近细远粗的原则进行。 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内容与深度 1.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内容与深度 (1)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规模及通信有关基础资料,宏观预测城市近期和远期通信需求量,预测与确定城市近、远期电话普及率和装机容量,研究确定邮政、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发展目标和规模。 ②依据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提出城市通信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技术措施。 ③研究和确定城市长途电话网近、远期规划,确定城市长途网结构、长途网传输方式、长途局规模的选址、长途局与市话局间长市中继方式。 ④研究和确定城市电话本地网近、远期规划,含确定市话网络结构、汇接局、汇接方式、模拟网、数字网(I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模拟网向数字网过渡方式,拟定市话网的主干路规划和管道规划。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时间:2009-07-29来源:株洲市政府门户网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省委、省政府“一点一线”和“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促进株洲市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报请国家建设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 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 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常住人口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 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五、城市建设目标 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

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 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 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 (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域核心区域。

加快蓬莱科技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加快蓬莱科技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发表时间:2016-12-07T14:29:46.7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3期作者:孙杰 [导读]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是我市经济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经济结构实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时期,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是带动这一质的飞跃的强大动力。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蓬莱 265600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是我市经济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经济结构实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时期,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是带动这一质的飞跃的强大动力。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创新;科技;技术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蓬”战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蓬莱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全党全民的科技意识 (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切实把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解决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市科技领导小组的职能和作用,加强对全市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各职能部门要健全科技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科技管理工作。 (二)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党全民的科技意识。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党校要在各类干部培训班中增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发挥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搞好科技宣传周、科技下乡集中活动,在广大群众中普及科学思想、科技知识,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现代科技素养。 (三)重视软科学研究和应用。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成立市科技顾问团,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咨询,对重大项目进行论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结合的高效运行机制 (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研开发机构或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扶持和引导,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紧紧围绕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突出抓好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引导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形成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各类企业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牢固的协作依托关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组织,加强联合,强力攻关。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培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科技人员创办、领办民营科技企业或应聘到民营科技企业工作。从管理制度上保证民营科技企业平等参与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成果鉴定、奖励等业务活动。帮助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发展技术中介等社会服务机构,建立开放的技术市场体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快技术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带动幅射农村和企业的开放性技术市场网络。充分发挥技术创业中心、科技咨询中心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实体的作用,拓宽中介服务功能,开展市场中介、咨询、无形资产评估、人才信息、技术引进、项目洽谈等全方位服务。 (四)加强科技示范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示范建设,总结和推广农科教结合经验,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组装配套,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品种优良、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高产、高效示范园。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农业科研机构、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农广校和涉农企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支持其成为经济实体。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农户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广开经费来源,加大科技投入 (一)强化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十三五”期间,市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确保1.3%以上。 (二)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一般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要占年销售收入的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3%以上。加强科技融资工作,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吸收国内外社会力量促进科技发展。 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选择一批具有高度事业心、学识扎实、敢于创新、勇于献身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科技企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要相互结合,通过委托培养、创新项目的联合研究开发等形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农科教统筹的培训基地,并有相应的培训设施和手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力度。设立市智力引进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引进人才的工作条件、生活补贴及聘请专家讲学等科技交流活动。重点引进急需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急需的管理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的综合型人才和具有专门技能的特殊人才等。完善市专家人才库。 (三)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条件。鼓励科技人员带成熟的高新技术项目来我市实施成果转化和兴办企业、归国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 五、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根据我市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开展双边与多边并举、官方和民间并举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点是应用技术研究、高科技领域、人才交流及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友好城市的科技交流合作。继续推动技贸合作,扩大科技企业外贸自主权。进一步加强同国家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吸收科技人员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扶持外向型的高新技术企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发表时间:2017-11-13T10:06:37.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刘蓉谭菲菲 [导读]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对生态规划设计进行重视,对推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资源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二、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不利影响。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建筑物周围的植物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空气质量,降低污染。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的绿色容积,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就目前来看,城市绿色容积率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首先,可以根据设计师的对整个城市规划所期望的绿化效果来确定;其次,也可以根据有地块预设的绿化功能的比例来确定;再次,可以根据地块未来发展方向的绿地面积指数来确定。 4、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5、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6、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1 总则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 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3 行政办公 3.0.1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4 商业金融 4.0.1 商业金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各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指标(hm2) 1.商业金融中心应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合理配置,市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

宜为5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地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1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km。 2.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但不宜沿城市交通主干路两侧布局。 3.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区不宜布局新的大型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5 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文化娱乐各类占该设施规划用地比例 公益性的各类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比例 6 体育 6.0.1 体育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表6.0.2

株洲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株洲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蓬莱生态市建设的规划分析

1.总论 1.1 规划范围 蓬莱市行政区所辖的全部陆域和近岸海域,包括七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即北沟镇、大辛店镇、刘家沟镇、潮水镇、大柳行镇、村里集镇、小门家镇、登州街道办事处、新港街道办事处、紫荆山街道办事处、蓬莱阁街道办事处、南王街道办事处。规划陆域面积1128.60平方公里。 1.2 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2002年 规划时段:近期为2003年—2007年 中期为2008年—2010年 远期为2010年—2015年 1.3 规划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规划与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生态市、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地方相关规划与计划:《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蓬莱市城市总体规划》、《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山东省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蓬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蓬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蓬莱市水利资源发展与保护规划》、《蓬莱市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蓬莱市国土资源规划》、《蓬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蓬莱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蓬莱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11T16:55:26.2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房晓明郭雅娜 [导读] 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 1营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产业基地分院 115003;2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115003 摘要: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它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努力。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住区;生态规划;设计 引言 住宅建设的发展,从国际上来讲,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注重数量阶段,这时房屋短缺,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子。其次是数量与质量并重阶段,这时数量虽然仍不足,但己不再紧张,人们开始对质量有新的要求,于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工业化,发展通用体系,以部件为中心组织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在此期间住宅产业获得了高度的发展。最后是注重质量阶段,在住房数量己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出现了空房,这时的人们对住宅的质量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高科技应用技术大量进入住宅,以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和更高环境质量的要求。 只有社会进步了,人类才会从居住中得到享受,恢复尊严,也同时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求。这些生活的欲望同时改变了建筑的设计和城市的形态。人们更注重于居住建筑中自我享受的成分,而对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态的保护关注不够。过去我们把建筑仅仅看成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容器,现在看来建筑应该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生态系统是由无机元素、有机生命体和人类组成的,靠空气、土壤和水来维持,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住宅建筑也是一样的。所以要把住宅按照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 1、总体布局 “生态住区”特别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环境的尊重,而人的健康舒适感还体现在心理上。国外的设计师在规划时注重住区的空间形态,讲究多中高层的建筑配比,特别是人在其中的感受。人们在其中感到空间丰富,尺度宜人,环境设计实用精致。在公认的一些优秀的住区中,没有不顾朝向的围合和曲线,人们的家园在花草的掩映下,有高有底,各具表情,空间效果十分生动,但实际上每栋楼仍然整齐的排列,有很好的通风和日照。而国内的设计人员往往更追求气派和图案化平面形态,大面积的广场与草坪,有意的围合和花哨的表现图。在节地问题上,应从三方面着手:(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 2、户型设计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多种可能性,甚至应当考虑到把住宅改变成大型公寓、小型公寓或办公室的可能性。即使是居住社区中的公共建筑也应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需求,如改变成居住建筑或零售店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大拆大建的现象,减少资源的浪费,才能使居住社区更具适应性,更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小区提供多样性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这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才有可能生活在同一社区中,才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结构。 在住宅总体布局时,要力争采用当地的最佳朝向,满足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尽量不出现西向住宅和北向住宅,尽量使住户能通过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而形成较好的内部物理环境,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和时间,从而降低整个社区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目标。同时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并运用轻易修复或替换的简便技术;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 3、生态技术 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降湿等,达到节能的目的。 3.1 风的利用 设计中应当考虑创造利于热压和风压通风的条件,尽量满足住区内建筑的自然通风。风能应用技术主要为小型风能电能转换技术,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 3.2 合理开发太阳能 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未来住宅能源的利用方式,其应用包括两大方面:第一,太阳热能应用系统,即用太阳辐射热加热水,以供给建筑生活热水、采暖及制冷;第二,太阳能光电(PV)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为建筑的供暖、空调、照明等功能要求提供清洁的能源。 3.3 地热资源的利用 地热能不仅适用于单栋建筑,同时也适用于像农场、工业区、居住小区等成片的建筑。生态住区中利用地热能既没有污染、对生态和环境有利。同时运作费用极低,只需进行初始投资回收的评估。 3.4 节水与水循环 使用低用水量的部件或设备(如节水型的龙头、喷头和抽水马桶),甚至尝试使用无水型小便器和无水型马桶。将停车场、广场、游戏场所等处的硬质不透水铺装改为植草砖等透水或半透水铺装,以便使雨水能渗入地层而成为地下水,保持城市的水体循环。 4、环境景观与道路设计 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形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在规划设计时应弱化过去常设的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花园的作法,避免将住区公共空间做成城市公园。因为那里虽然气势宏伟,景观诱人,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弱,应尽可能强化围合性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院落空间,它能供老人和孩子休息游乐,供居民亲切交往,从而达到归属领域均好的效果。此外还应强调的是物理环境的均好,即每家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7T17:21:21.6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陈善婷 [导读]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同步进行。在环境保护理念日渐强烈的今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一定区别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上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些特征,但是以上各种发展模式都不足以表现生态城市发展的全部特征。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生态城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和谐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使人和自然都能够和谐发展,使人的生活能够与自然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发展中应当有更多的自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转化二氧化碳功能、多种生物之间共生共赢、优化改善水资源环境功能、适度自动调节容量功能和生态风尚功能。在环境的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良性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使人文气息浓厚,使这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充满活力地共同互相促进发展。 1.2生态城市的发展是可持续而又高效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但是生态城市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注意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当在注意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注意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注意保护自然界中的自我循环系统和物种生态多样性,使人类活动科学合理的使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有一个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环境,而不是只顾眼前的欲望需求而不顾后果的满足一时的繁荣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后果。 1.3生态城市系统应当达到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只追求环境或者是经济的单一保护或发展,应当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量效益,在整体协调的视角下处理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整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地域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支持,所以应当运用整体系统的生态理念来指导发展符合这个地区特点及本地人类特点的城市,从而使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够与这里的人口、物质、资源和文化良好的联系起来,使城市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型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是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对城市原有生态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然后根据区域性特征,对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同时,也要改善和管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借助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合理改造原始生态环境,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并提升其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西北为例,牧草充足,可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应用,既能够优化该地区生态环境,又能够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充分绿化。 2.2人口容量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量资源和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增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用地、能源使用以及城市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先验经验,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分配方式、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2.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注重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建筑技术也追求高效、环保、无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和谐的、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不仅与环境相融合,而且主动的利用生态环境与气候效应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使用自然环境及气候所适合的适宜技术改善生态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及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时,一方面为城市原有地区改造建设及城市向周边延伸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发展利用生态建筑技术,将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关系、城市水资源循环及城市建设及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原有城区改造方面,根据建筑特点,探索和引进合理的绿色建筑改造技术加快现有城区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且在城市建筑拆除过程中,推广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回收技术和设备。在新城区的建设中,以公共建筑及公益建筑为突破口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城市建筑中推广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并且在新城区建设中注意排水管道的设计建造,在城市建筑中加强节水及用水设施的普及,提高城市水资源流通及利用率。 2.4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型的公共客车、出租汽车,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数量及普及率和传统燃油公共汽车的替换速度。在良好的基础上发展智能交通,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系统中人、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真正意义上提高公交的吸引力,促进公交的发展,并且注重自行车及人行的设施、站点及道路规划设计。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联系,引入TOD等绿色交通理念,合理配置土地及城市功能,以减少城市内部的长途交通,形成以交通节

(完整版)城市规划资料集电子版

城市规划资料集电子版 篇一:城市规划资料集内容详述 (第1分册总论概论)目录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述第二部分城市规划体系 第三部分城市规划重要文件、法规资料索引附件《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6月1日建设部令第43号发布)各章引据的文件、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录后记(第2分册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目录 第一部分城镇体系规划 1 概述 2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3 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例简介 5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部分城市总体规划 1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3 城市性质、城市规模 4 城市总体布局 5 城市用地规划 第三部分城市分区规划 1 概述 2 常用表格 3 实例 第四部分城市总体规划实例共计60个实例 附录城市空间发展战备规划研究(或称“概念规划”) 1 概述 2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实例后记 (第3分册小城镇规划)目录 1 小城镇界定、类型和发展 1.1 小城镇界定 1. 2 小城镇的类型

1.3 小城镇的作用、发展理论和现状 1.4 国外小城镇建设 2 小城镇规划特点、依据和原则 2.1 小城镇规划特点2.2 小城镇规划依据 2. 3 小城镇规划原则 2. 4 小城镇建设指导思想 3 小城镇规划的内容、程序与审批 3.1 小城镇规划的一般任务 3.2 小城镇规划编制程序 3.4 小城镇镇域规划的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5 镇区总体规划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6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7 小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8 小城镇规划的编制管理与审批主体 4 小城镇规范的基础资料 4.1 基本要求 4.2 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基础资料 4.3 其他相关资料 4.4 详细规划基础资料 5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 5.1 镇域村镇体系 5.2 镇域村镇发展条件的评价 5.3 镇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5.4 镇域职能结构 5.5 镇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5.6 镇域村镇空间分布结构 5.7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8 镇域基础设施及社会设施 6 小城镇的性质与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