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其实是你想象出来地恐怖地量子力学正彻底颠覆人类地物理世界观

合集下载

量子力学(十二):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量子力学(十二):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量子力学(十二):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我们要使用一些更现代的手段和更多的思辨,来深入探索量子世界的本质。

我们会讲一些精妙的实验,我会尽我所能去除这些实验的技术细节,帮你直达其中的思想,但是我希望你也要多开动脑筋。

这些都是值得的!在量子力学上花费过脑力,你就没辜负你的大脑和这个时代。

探索世界通常意味着要学习更多、更复杂的知识。

比如说核武器和核电站是怎么回事,核聚变又是怎么回事?基本粒子都有哪些?它们的分类和性质都是怎样的?你就好像玩游戏打开新的地图一样,内容越来越丰富,每一关都有更多新的宝藏。

量子力学的上半场就是这样的:我们从一朵乌云出发,竟然解释了世间万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这回不是开新地图了,而是破案:我们要往深处走,看看能不能挖掘出来其中的秘密。

这个探索方向有点哲学味道,我们要问一个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追问过的问题——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一个怪异的世界观我们设想你现在是刚刚穿越到地球。

你睁开眼看了看周围的一切,图像和声音都很清晰,各种物体都有丰富的触感,还有人跟你互动……但是你仍然想问一个问题:这到底是真的,还是我在做梦呢?可能有人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怪,真实世界和梦里的、或者游戏里的虚拟世界有区别吗?有区别。

别的区别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点关键区别。

真实世界,是客观的存在;虚拟世界,则是为了你而存在。

比如说月亮。

真实世界里的月亮,哪怕是在白天,你看不到它的时候,它也是在兢兢业业地存在着。

它该怎么运动还怎么运动,它上面的每一粒灰尘都得一丝不苟,对吧?但虚拟世界就不是这样。

游戏只会渲染你的屏幕上显示的场景。

游戏里有一片森林,如果此时此刻没有玩家在那个森林里,系统就不会制造那个森林的视觉效果,更不会费力去模拟什么一片树叶被风吹落这样的场景。

虚拟世界里的月亮,当没有人看它的时候,它就不存在——或者至少也是跟有人看的时候不一样的存在,对吧?事实上你完全从怀疑眼前这个世界就是虚拟的。

王阳明不有句话吗?「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2024福建高考语文作文

2024福建高考语文作文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扫脸支付方便快捷,线上课程多种多样,新能源发展迅速……有这么多高科技的发明,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最让我骄傲的是人工智能。

听爷爷奶奶说,那一辈人,生长于战争年代,他们大半辈子都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里生活。

我们父母赶上中国改革初期,他们扎于生活压力,都没有安稳的生活。

如今的我们一部手机在手便可做很多事。

手机拿起来,拨通号码便可连线对方,或者直接打开微信留言,语音通话、视频通话样样方便,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伟大。

当今之下,人工智能已经遍布了祖国各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显著了!手机不仅能聊天、拍照,还能足不出户地打开手机淘宝,搜索自己想要的物品,用手机支付一下,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还能用美团、饿了么订餐,在家就能吃遍全天下的美食!现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就连我的爷爷奶奶们,也都对手机“精通”,变时尚了呢!我,也学会了用手机照相编辑、剪辑照片、录下视频,留下自己的Vlog。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拿起手机,刷起了抖音,看到了一条关于视频剪辑的内容,分分钟钟让你秒变剪辑高手。

我心想:心动不如行动。

便打开了剪映APP,按着视频上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看视频挺简单的,你可别小瞧它,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会有点难的。

要先选10张照片,再添加音乐等等,在剪辑的过程中有点复杂,不过,“慢工出细活”,整个作品还是非常成功的!当看到自己亲手剪辑好的成品时,成就感满满的!在我家还有一个陪我聊天,放音乐给我听,提醒我做事的“小伙伴”,它就是——天猫精灵智能音箱。

只要随叫一声“天猫精灵”,它都会听从你的`吩咐,为你服务哦!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的智能童年,变得更丰富有趣!我们知道,时代的步伐在加快,中国的发展日益增强,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紧跟时代新步伐,发扬祖国的新精神,不断自我激励,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2024福建高考语文参考作文(篇2)近来,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的研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然成为当下热点。

探索未知世界的作文

探索未知世界的作文

探索未知世界的作文嗯...你知道吗?探索未知世界这事儿啊,就像打开一个装满惊喜的大盒子,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蹦出啥来。

哇,一想到这个我就兴奋得很呢!我在这个世界混了也有20多年啦,虽说不是啥超级大作家,但也算是个有点经验的老江湖了吧。

嘿有点自吹自擂了哈。

我这人啊,就特别爱到处乱瞅,到处乱闯,这未知世界对我来说,那就是个巨大的游乐场。

我记得我刚开始想要探索的时候,那叫一个懵啊。

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我当时想,这未知世界这么大,我从哪儿开始呢?我就随便选了个方向,嗯...好像是关于古老文化的探索吧。

我就跑到那些个老图书馆,哇,那个味儿,一股子陈旧纸张混合着灰尘的味道,你要是闻过一次,保准忘不了。

我在里面翻啊翻,找啊找,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那时候我还闹了个大笑话呢。

我以为我找到了一个超级神秘的古代传说,兴高采烈地跟我一朋友讲,结果他看了一眼就说:“你这不是早就被人研究透了的东西嘛,就你还当宝呢。

”唉,我当时那个懊恼啊,脸都红到脖子根儿了。

不过这也是个教训,让我知道探索未知可不能这么鲁莽,得先做做功课。

咱这行业啊,也有不少趣闻。

我听说有个同行,为了找一个神秘部落的线索,跑到深山老林里,结果迷路了。

差点没把自己给交代在那儿。

还好最后被当地的村民给救了。

这事儿啊,在我们圈子里都传开了,大家都拿他打趣,说他是为了探索不要命了。

哈哈。

探索未知世界的路上,我也有很多纠结的时候。

比如说,遇到一些新的理论或者观点,我就会想,我是该相信呢,还是该继续寻找证据呢?就像那个啥量子力学,我到现在还觉得它像一团迷雾,我记得好像是讲微观世界的一些奇怪现象,不过也可能记错喽。

有时候我觉得我好像懂了一点,可过一会儿又觉得自己还是啥都不明白。

现在啊,我觉得探索未知世界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

这个世界一直在变,新的东西不断冒出来。

就像现在的那些高科技,什么人工智能啊,区块链啊,我还不太明白呢。

这就像突然来了一群外星生物,你得慢慢去了解它们。

刘慈欣笔下的经典句子

刘慈欣笔下的经典句子

刘慈欣笔下的经典句子1. “人是一种太容易受到幸运偏差误导的动物。

”- 《三体》2. “人类的文明进程就是一次次战胜自然、打破平衡的过程,最终导致反噬。

”- 《三体》3. “只要我们相信人类社会本质上有价值,人们就会为之努力奋斗。

”- 《三体》4. “恐惧和困境能够更好地发挥人的本性,而自由和安逸只会使人类甚至整个动物界面临灭亡。

”- 《三体》5. “道德经常创立在江湖之中,圣人往往出身不净,圣道不在山林之中藏身。

”- 《三体》6. “他们不哭泣,只是奋斗。

”- 《地球往事》7. “为了地球!为了自由!为了庆祝!”- 《地球往事》8. “如果事情的真相是可怕的,你能接受吗?”- 《流浪地球》9. “人是宇宙来的最奇妙的东西,他不但会思考,还会感到孤独。

”- 《流浪地球》10. “承受痛苦是生存的基本。

宇宙从来都不关心你是谁,也不关心你从哪里来,只会来给你套个锁。

”- 《流浪地球》11. “因果仅对引起它的力量负责。

”- 《流浪地球》12. “科学上的成就,只有两种:运气和血泪。

”- 《流浪地球》13. “公元2万5千年,纪元273。

我们又来到一个人类历史上的转折点。

”- 《镜子》14. “相对于无知,唯一无法被原谅的是傲慢。

”- 《镜子》15. “整个时空中只出现过18次,一共20分钟。

人们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能够看到。

也许只是永远的失去。

”- 《鲲之路》16. “宇宙最大的秘密在于它的简洁。

”- 《鲲之路》17. “重力是宇宙唯一不可懈怠的梦想。

”- 《挪威的森林》18. “站在平凡的角度上看世界,其实一点儿也不平凡。

”- 《山海经之赤色隧道》19. “水深林密,古木长青,不见月色星光也好,一切变复归虚无。

”- 《暗夜行路》20. “青春不过是决心力的回绕。

”- 《暗夜行路》21. “忆往昔,人声鼎沸,马车行人去来匆匆,像雪花般的各色脸孔,迎面扑来。

如今我试着绝食,人骨瘦如柴,我赤手起辞,放弃以身作岩。

三体原文金句

三体原文金句

《三体》原文金句
1.在意义之塔上,生存高于一切,面对生存,任何低熵体都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2.宇宙很大,生活更大,我们一定还能相见的。

3.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4.爱是没错的,一个人不可能毁灭一个世界。

如果这个世界毁灭了,那是所有人,包括活着的和逝去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5.那一刻,沧海桑田……宇宙不是童话。

光锥之内就是命运……
6.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们有了这样一种幻想,认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7.阳光落在肩上,负上背叛的重量。

8.一切都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9.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她把时间涂满全身,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这是灵态的飞行,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10.这一时刻,银河系的星海默默地收敛了自己的光芒,大写的“人”与上帝合为一体,傲然独步于宇宙间。

11.你们的方向上有千万颗恒星,只要不发问,这个世界就无法定位发出源。

如果提问,发射器将被定位,你们的文明将遭到入侵,你们的世界将被占领!不要发问!不要发问!不要发问!
12.一,让你知道我的存在;二,让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都违反第一条公理。

13.我们唯有前进,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

14.死亡是一座恒的灯塔,不管你驶向何方,结局都会向他转向,一切都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155.大多数人到死都没有向尘世之外瞥一眼。

三体名言名句黑暗森林

三体名言名句黑暗森林

三体名言名句黑暗森林1. 三体中的名言,著名的名言有哪些“比起已经在风雨中成熟了许多的第一代红卫兵,新生的造反派们2113像火炭上的狼群,除了疯狂还是疯狂。

”“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5261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

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

”“是的4102,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1653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

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你专的无畏来源于无知。

”“邪乎到家必有鬼。

”“旁观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

”“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属满自己。

”“上帝是个无耻的老赌徒,他抛弃了我们!”。

2. 三体经典语录1、“有时候下夜班,仰望夜空,觉得群星就像发光的沙漠,我自己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

我有那种感觉:地球生命真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一只小蚂蚁。

这想法让我的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

反正日子就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人就老了。

” 2、“应该庆祝一下,我们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均匀的。

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物理学理论,从阿基米德原理到弦论,以至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科学发现和思想成果,都是这个伟大定律的副产品,与我们相比,爱因斯坦和霍金才真是搞应用的俗人。

” 3、遥远的距离使星星隐去了复杂的个体结构,星空只是空间中点的集合,呈现出清晰的数学构形。

4、人类迟迟未能看清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并不是由于文明进化不成熟而缺少宇宙意识,而是因为人类有爱。

5、我们的科学只是海边拾贝的孩子,真理的大海可能还没有见到。

所以,我们在自己的科学和理性指导下看到的事实未必是真正的客观事实,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学会有选择地忽略它,我们应该看到事物在发展变化中,不能用技术决定论和机械唯物论把未来一步看死。

用霍金的世界观应付死亡,或许比各类信仰都要强大

用霍金的世界观应付死亡,或许比各类信仰都要强大

用霍金的世界观应付死亡,或许比各类信仰都要强大影片《星际穿越》里,迈克尔·凯恩饰演的老教授布兰德,时常会吟诵起英国著名诗人迪兰·托马斯的名篇《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一派豪情油然而生。

这同时也是教授看待死亡的态度,当别人知道他将不久于人世时,他反而宽慰的笑了:“我不害怕死亡,我是一个老物理学家,我害怕的是时间。

”现实永远比虚构精彩。

这一段台词,几乎可以完美的套用在刚刚逝世的、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斯蒂芬·霍金身上,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或许他就是地球上那个最能参透死亡的人类。

年轻时的霍金霍金不畏惧死亡的原因之一,就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病人,已经经历过长久以来常人无法想象的极大苦难,还有什么可以在乎失去的呢?从1962年“渐冻症”开始发病,他有半个世纪都与轮椅为伴。

打击最大的是在1985年,霍金因为进行气管造口手术,永久失去了说话能力。

他后来在采访中承认,做完手术后因为绝望,尝试过闭气自杀,但因反射意识太强烈导致自杀未遂。

另外一个原因,我认为是作为科学家本身的专业认知与常人的差异。

毫不夸张的说,物理学家的世界观应付死亡这个事或许比各类宗教都要强大。

首先是物理学家对于“生”的解读。

霍金认为地球与人类的诞生,对于浩瀚宏大的宇宙来说,并不是绝无仅有:“科学预言显示,很多不同种类的宇宙会从无到有,自然产生。

我们出现在这里只是一个偶然。

”奥巴马亲自为霍金佩戴总统自由勋章其次是对于“死”的看法:“我把大脑看成是一台电脑,当它的部件出现故障时,它就会停止工作。

对于坏掉的电脑来说,没有天堂和来世,这些只是那些害怕死亡的人的童话故事。

”比起晚年从科学滑向神秘主义的牛顿,彻底的无神论者霍金早就与宗教结下梁子,在2010年的《大设计》一书里,他说:“自发创造正是宇宙和人类并非凭空而来的原因。

没有必要祈求上帝来使宇宙开始运转。

”该书遭到大批宗教领袖和教众的强烈反对,场面颇像当年达尔文发布进化论的时候。

2023年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体会

2023年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体会

2023年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体会2023年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体会1最近我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好书,叫《时间简史》,这本书的内容生动有趣,内涵深厚,里面的科学知识多如繁星,让喜爱科学的我爱不释手,恨不得让这本书再多几千页,再多几亿字。

《时间简史》这本书讲述了牛顿的三大定律,时空旅行和虫洞,黑洞等许多我非常想了解的科学知识。

就拿黑洞来说吧,我原本不知道黑洞是什么。

但在看了这本书后我便知道了:黑洞原来是一个大质量恒星死亡并坍缩后的产物,它的引力巨大,达到了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举个例子吧,光的速度约为30万千米每秒,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但是,光也一样不能逃出黑洞,因为即使这么快也无法达到黑洞的逃逸速度。

在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超质量黑洞,它的质量比150万个太阳的质量还要大,真可谓是巨型黑洞。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知识一下就增长了许多,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东西。

《时间简史》不仅告诉了我们许多科学知识,还告诉了我们一些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比如《时间简史》上说了一个关于艾萨克·牛顿故事:莱布尼兹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展了叫做微积分的数学分支,它是大部分近代物理的基础。

虽然现在我们知道,牛顿发现微积分要比莱布尼兹早若干年,可是他很晚才出版他的著作。

随着关于谁是第一个发现者的严重争吵的发生,当争论日趋激烈时,莱布尼兹犯了向皇家学会起诉来解决这一争端的错误。

牛顿作为其主席,指定了一个清一色的由牛顿的朋友组成的“公正的”委员会来审查此案。

更有甚者后来牛顿自己写了一个委员会报告,并让皇家学会将其出版,正式地谴责莱布尼兹剽窃。

牛顿还不满意,他又在皇家学会自己的杂志上写了一篇匿名的、关于该报告的回顾。

据报道,莱布尼兹死后,牛顿扬言他为“伤透了莱布尼兹的心”而洋洋得意。

《时间简史》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它让我的科学知识更上一层楼,《时间简史》真是一本好书。

2023年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体会2《时间简史》是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世界其实是你想象出来的——恐怖的量子力学正彻底颠覆人类的物理世界观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绿色化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汤普逊纪念奖。

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量子力学也是自然科学史上被实验证明最精确的一个理论,但是量子的观念,没有人能够理解。

我说的没有人能够理解,绝不是指像我们这个层次的人,而是说连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都不能理解。

那么量子力学最不好懂的是些什么问题呢?我先把量子力学中人们最不好懂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而最不好懂的东西最后恰好是证明了:意识不能被排除在客观世界之外。

一定要把意识加进去你才能够认识搞懂它。

- 1 - 态叠加与坍缩量子力学的第一个诡异现象叫做态叠加原理和坍缩。

为了解释量子力学观念,我先说说普通人的日常经验。

一般人认为客观物体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比如说,我的女儿现在在客厅里面,或者说我的女儿现在不在客厅里面,两者必居其一。

【女儿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厅里吗?】但在量子力学里就不一样了。

量子力学就像说你的女儿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你要去看这个女儿在不在,你就实施了观察的动作。

你一观察,这个女儿的存在状态就坍缩了,她就从原来的,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叠加状态,一下子变成在客厅或者不在客厅的唯一的状态了。

所以量子力学怪就怪在这儿:你不观察它,它就处于叠加态,也就是一个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

你一观察,它这种叠加状态就崩溃了,它就真的只在A点或者真的只在B点了,只出现一个。

那有人就会说了:这是诡辩,你怎么知道电子不观察它的时候,它既在A点又不在A点呢?好,这就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实验确证的事情,其中一个最著名最重要的实验,就是干涉实验证实。

【电子同时在两处】电子在没有观测的时候,没有确定的状态。

所以这件事是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事情。

懂了这个,就懂了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东西,而且随后我们就能来证明:量子力学离不开意识,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

- 2 -单体的叠加态:薛定谔的猫刚才说的是量子力学第一个诡异之点,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诡异之点往下推论,能够推出什么结果。

最后结果会使大家认识到,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物质世界和意识不可分开。

这个实验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提出的,被称为“薛定谔的猫”。

【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猫】现在我来说薛定谔的实验是什么: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接到一个装置上,这个装置包含一个原子核和一个毒气设施。

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的时候就会发射出一个粒子来,这个粒子一发出来就会触发毒气设施,毒气一触发就会杀死这只猫,就是说猫也处于这种既死又活的迭加状态。

这是他想象中的一个实验。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物理学家一个个都惊呆了,原来以为只有微观世界才有这种态叠加,就是状态不确定,既处于这个状态,又不处于这个状态。

现在宏观世界也一样了,猫不就是这样吗?有一只既死又活的猫。

这与我们的经验严重违背。

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女儿在客厅里,女儿不在客厅里”变了个样子说出来。

这个猫是死了还是活着?既死又活是同时存在的,量子力学认为两者同时存在。

那么怎么可能既死又活同时存在呢?人不能想象这种状态,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实验进一步讨论下去。

【从不确定到确定可避免意识参与吗?】196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维格纳想了一个新的办法,他说:我让个朋友戴着防毒面具也和猫一起呆在那个盒子里面去,我躲在门外,对我来说,这猫是死是活我不知道,猫是既死又活。

事后我问在毒气室里戴防毒面具的朋友,猫是死是活?朋友肯定会回答,猫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不会说是半死不活的。

他这个说法一出来大家就发现,问题在哪儿呢?一个人和猫一起呆在盒子里,人有意识,意识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学的系统中去,它的波函数就坍缩了,猫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

也就是说猫是死是活,只要一有人的意识参与,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就不再是模糊状态了。

维格纳总结道,当朋友的意识被包含在整个系统中的时候,叠加态就不适用了。

即使他本人在门外,箱子里的波函数还是因为朋友的观测而不断地被触动,因此只有活猫或者死猫两个纯态的可能。

维格纳认为,意识可以作用于外部世界,使波函数坍缩是不足为奇的。

确实只能这样认为。

因为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引起我们意识的改变。

大家想过没有,牛顿第三定律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

我们的意识能够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改变,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对吧?人的意识就是受外界客观世界的影响改变了,随时都在变化。

那为什么客观世界就能改变意识,意识就不能改变客观世界呢?他就说意识是能够改变客观世界的,意识改变客观世界就是通过波函数坍缩,就是使不确定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这样来影响的。

所以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意识的参与,这就是争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

【测量的核心是人的意识】自然科学总是自诩为最客观、最不能容忍主观意识的,现在量子力学发展到这个地步,居然发现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了。

因为量子力学是我们客观物质世界最基础的理论。

刚才说过了,二十世纪人类技术进展都跟量子力学有关,而且量子力学经过了最精确的实验验证。

量子力学的基础就是:从不确定的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一定要有意识参与。

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成就。

到这一步,我们对量子力学的诡异已经有所了解了,诡异的基础实际上是:意识和物质世界不可分开,意识促成了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转移。

这点很像在佛学中,一个念头一下子使物质世界产生出来了,这样的概念。

物质世界产生出来实际上是从不确定一下子变成确定的,这两者很类似。

刚才讲了量子力学两个诡异之点,诡异之点到最后就达到了物质世界离不开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意识才使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发生这样的坍缩,也就是变化。

- 3 -多体的叠加态:量子纠缠现在再来讲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之点,这个和前面讲的状态有关,是它们的直接结论,叫做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与“薛定谔的猫”是类似的,只不过“薛定谔的猫”讲的是同一个东西处于不同的状态的叠加,量子纠缠讲的是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东西它们都处于不同的状态的叠加,它们彼此之间一定有明确的关系。

这就是量子纠缠。

【纠缠态的手套】比方,我们从北京买了一双手套,把手套中的一只寄到香港,另一只寄到华盛顿,那么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还是右手戴的?谁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打开一看,是左手的,那华盛顿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为手套是左右配对的,这是个规则。

一旦寄出去了,寄的过程中不确定,但是一个人只要观测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另一个人不用观测就知道了。

这就是纠缠的一个例子。

大家会认为,你看没看它没关系,它早就确定了。

但量子力学大量实验证明,如果把同一个量子体系分开成几个部分,在未检测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这些部分的准确状态;如果你检测出其中之一的状态,在这瞬间其他部分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

这样的量子体系的状态叫做“纠缠态”。

就好比这个手套在寄出以后,在还没被观测之前,它是不是确定呢?肯定不确定。

只有在你确定了其中某一个的状态,另一个的状态立刻就变化了,也变得确定起来了。

这种关联就叫作量子纠缠。

大家也许很难理解这个纠缠,说实话,这个已经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解能力的范围之外,你只能去试图想他、接受他,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客观经验已经不符了。

【量子隐形传输——瞬间传输的未来】这个例子还说明纠缠的一个重要特点:纠缠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另一方也会马上感到,不需要信息传递。

这一点很重要,后面要用到。

这种纠缠的例子大家还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纠缠大家不太容易理解,原因就在于大家的观念都认为一个事物永远都有个确定的状态,但是量子力学发现微观世界的事物,在还没被观察之前没有明确的状态。

大家记住量子纠缠就是对于多个微观物体,在被观察之后,它们的状态会从不确定到确定,作一个有关联的突变。

量子纠缠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工具了,这个工具可以用来传输东西、传输信息。

我先来说,非量子力学的经典物理学的信息传输。

比如一位女士有一本书,或者任何信息,她想传输到一位男士手上去,这个男士在纽约,两个人根本看不见。

经典物理学的传输方式是女士拿扫描仪来扫描这本书,扫描之后通过网络系统,把信号传到男士那去,男士再把它打印出来,这就是经典信号传输了。

但经典信号传输有个大缺点,就是不完全。

因为一本书在扫描时候只能得到它的部分信息,这本书的颜色、纸张的厚度、纸张的原子分子结构那就传不过去,传的只是照相的图像,这就是经典物理学的信号传输。

量子信号传输就完全不同了。

量子信号的传输利用量子纠缠态。

如果这位女士与男士离得很远,一个在火星上,一个在地球上,他们可以用量子纠缠来传输信息。

如果女士在A点,她有光子A;男士在B点,他有光子B。

光子A和B处于纠缠态,对A光子施加的任何作用或给她的任何信息,B光子都马上得到。

如果把这本书的全部信息作用于A光子,那么B光子也马上得到。

这就是量子隐形传输中,最后的B点得到的是和原来完全一样的信息。

经典物理传输后所复制出来的,只是纸上图像的信息,没有复制任何“实体”本身。

而量子隐形传输却从“实体”得到完整的信息,从而复制出了“实体”本身,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量子态!这个工作现在在全世界做得最领先的是欧洲国家,然后就是中国。

中科大有个年轻教授叫潘建伟,他做这个在全世界很有名,做得很好。

这个量子隐性传输能够实现,就使得人类有这种可能:可以把在地球上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传到火星上去,而且瞬间就传播了。

现在传播的是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总有一天能实现把一个人的全部信息传递到火星上去,然后在那个地方用原子组装出来,不就变成传输了一个人了吗?这个超远距离隐性传输,就类似于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幻想。

(注:不是幻想,这就是中国刚发射的量子卫星原理)我讲这个,主要想让大家理解并记住,如果两个地方的物质处于纠缠态,从纠缠的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间传递到纠缠的另一方去,这种传输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是瞬间传播的。

这是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的地方。

意识是量子物理现象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你面前出现了一朵花,这时有两种可能的状态:一个没有任何分别心的人,“对境无心”,看花不是花,此时他的意识处于自由的状态,他没看到花是不是红的,好不好看,他看它并不是花,他根本就不动念头。

这种境界在唐代张拙的诗中写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未经测试的电子&未生念头的意识】这个自由状态与刚才所说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怎么可以比较起来呢?就是电子这些东西,在你没有测量的时候,它处处都存在,也处处不存在,一旦你测量,电子就有个固定状态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