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归宿
企业文化的企业公民责任落实

企业文化的企业公民责任落实在当今社会,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存在,更要担当起企业公民的责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共同信念的体现,而企业公民责任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与贡献,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企业公民责任的定义与重要性、企业文化对企业公民责任的影响以及落实企业公民责任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企业公民责任的定义与重要性企业公民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行为,它体现了企业的道德伦理和社会意识。
企业公民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合法经营、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关注员工福利、回馈社区、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行为和措施。
企业公民责任的实施有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自身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公民责任的实施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对于吸引顾客、吸引人才以及获得合作伙伴的支持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通过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企业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提高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从而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企业公民责任的实施有益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公民责任不仅需要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主动关注社会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以此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意识。
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树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企业公民责任的实施对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企业公民责任的实施可以通过采取环保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企业通过回馈社区、关注员工福利等行为,也能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公民责任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行为准则和共同信念,对企业公民责任的落实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公民责任的要求应相互契合,相互促进。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人企合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人企合一”企业文化建设是搞好现代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新思想、新理念标签: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人企合一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搞好现代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新思想、新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大作用。
尽管企业属性、规模、效益千差万别,企业企业文化内涵及形式各有特色,其根本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与企业融为一体,让员工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企业。
如企业文化建设真能达到“人企合一”境界,企业就会迸发出巨大能量,在市场竞争中就有了无形的资本。
一、企业文化概括和提炼要富有个性和特色,才易于为员工所接受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已经存在或正在形成、产生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是企业特有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的反映。
因此,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的概括和提炼一定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实际和企业特色,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更能取得员工认同和认可。
北京同仁堂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听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独有的。
海尔的“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海尔真诚到永远”等理念,不但为海尔员工所熟知,很多其他行业的员工也都知晓。
这就是个性企业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二、员工只有认同企业文化,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就形同柔弱的水,柔软但坚韧,它的力量一旦被建立起来,比别的力量还强大。
这个所谓建立起来,一是企业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再有就是这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可。
如果企业文化说的再好听,不能跟员工的思想和感受等相契合,这样的企业文化无异于作秀,一种摆设或是装装样子,如同一个标语口号,喊的挺响,却难以根植员工的内心。
在海尔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姑娘在她19岁的时候走进海尔集团洗衣机一分厂,她接受3年海尔文化的洗礼,3年之后得了白血病。
就在她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候,她提出最后的愿望——再看一眼她所工作的海尔。
公民责任的企业文化

公民责任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组织内部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在塑造企业形象、提升员工凝聚力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对社会影响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公民责任纳入到企业文化中,旨在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履行社会责任。
本文将探讨公民责任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实践建议。
一、公民责任的概念与重要性公民责任是指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它不仅包括企业尊重法律法规、合规经营,还应考虑到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因素,积极回馈社会、保护环境、关爱员工、维护消费者利益等。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该以公民的标准来约束和要求自己的行为,与社会共同进步。
公民责任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公民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一个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会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其次,公民责任有助于增强员工凝聚力和认同感。
员工希望自己所在的企业能够有社会责任感,并为之工作,这样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公民责任有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二、构建强调公民责任的企业文化的策略为了将公民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确定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企业应通过内外部参与、专家咨询等方式,确定适合企业背景和行业特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些准则应当注重尊重法律法规、追求可持续发展、关注利益相关者等方面,为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决策提供指导。
2. 引入公民责任的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公民责任教育,提高他们的公民责任意识和素养。
通过培训课程、内部宣讲、案例分享等方式,让员工了解公民责任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将公民责任融入到工作中去。
同时,企业还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及作用

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及作用首先,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
企业家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创造力,构建和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
他们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规划和决策,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设。
企业家的思维和观念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其次,企业家是文化变革的推动者。
在不断变革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文化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
企业家通过领导和推动各种文化变革活动,促进企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他们积极引导员工适应变革,使企业文化能够与外部环境保持一致,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此外,企业家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代表了企业的身份和特色。
企业家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榜样作用,传承和弘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他们在企业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带领员工共同奋斗,推动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企业家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
企业家通过个人力量和资源,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
他们组织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倡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企业家在企业内外不断宣传和彰显企业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最后,企业家还是企业文化的监督者和引导者。
他们关注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时刻关注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情况。
企业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纠正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在组织内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氛围。
他们在企业中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通过正确的行为和决策,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还是文化变革的推动者和监督者。
企业家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影响和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企业家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企业公民的实践之路

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企业公民的实践之路在当今社会,企业不仅有着追求经济利益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承担起了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回馈社会。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内部管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总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
本文将从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企业公民在实践之路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社会责任是企业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包括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塑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将社会责任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促使企业向着更加可持续和负责的方向发展。
企业公民的实践之路企业公民是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
企业公民的实践之路,需要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中。
企业需要在产品质量、员工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企业公民面临的挑战企业在实践企业公民之路中会面临多种挑战,包括社会压力、经济考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挑战。
企业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避免走上短期利益的路线。
同时,企业还需要应对社会舆论的变化和监督,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关系。
结语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践企业公民的重要基础,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指引下,企业才能在实践之路中不断前行。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公民的实践之路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但只有踏实走好这条路,企业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企业文化是指由企业员工共同形成,反映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一套原则、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组织发展。
以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1.建立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与基础。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愿景、使命和目标之中。
核心价值观应该简明扼要、具体明确,并能够指导企业员工的行为。
2.建立正面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支撑。
在工作环境中,应该强调互相尊重、信任、公平和合作。
领导者应该成为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减少负面情绪的存在。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企业应该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使员工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沟通应该双向流动,领导者应该积极倾听员工的声音,并及时回应和采纳他们的建议。
4.建立鼓励创新的氛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建设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资源,并建立识别、评估和奖励创新的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培训体系: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全面、系统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岗位技能、领导力发展、团队合作等方面。
6.建立多元化的团队:多样性是企业发展的一种优势。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具有不同的观点、经验和文化背景,并将其纳入到团队中,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
多元化的团队可以促进创新、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凝聚力。
7.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绩效评估和激励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建立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估机制,将员工的绩效与核心价值观和团队目标相对应。
同时,应该根据员工的贡献和表现提供公平、有竞争力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如何做好企业公民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如何做好企业公民现代社会,企业已经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机构,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与社会责任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如何相互关联并帮助企业成为良好的企业公民。
一、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外沟通、共同思维和行动的基础,是一种共同的信仰和目标的集合体。
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凝聚员工团队、提升企业形象,并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1.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理念和追求。
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诚信、责任、创新等,将其融入企业的各个方面,引导企业成员在工作中秉持这些价值观,成为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
2.行为准则:文化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具体规定了员工应该如何行事。
行为准则应该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明确规定员工在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对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行为要求。
只有当企业文化的行为准则贯彻到位,企业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践行社会责任。
二、社会责任:企业的担当与贡献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一种组织或机构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企业在积极实施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共生关系,提升了企业的公民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环保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关注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以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建立环保管理体系,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推动绿色生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员工福利:关怀员工成长与生活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关注员工的成长、发展和生活品质。
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培训机会、职业发展规划和员工福利,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社会公益:回馈社会、关爱社区企业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关爱社区。
浅议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议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建设1. 前言企业文化是由企业主领导和组织员工共同构建起来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和发展企业文化非常重要。
一方面,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从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2. 企业家的关键作用2.1 领导者的责任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为中心打造的,这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家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出发来考虑如何打造企业文化。
内部方面,企业家需要确保自身思想和行为与企业文化相符合。
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家应该成为企业文化构建的领袖。
通过实践的方式,企业家可以展示出应该如何向员工进行沟通,并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也是将企业文化人性化,让员工产生认同感的一种方式。
外部方面,企业家需要向外部社会推广企业文化,这对于企业形象和品牌塑造非常重要。
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开展绿色环保活动、支持文化事业等,企业家可以向外推广企业文化,同时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2.2 建立正确的创业哲学创业家必须时刻保持谦虚、真诚和高尚品德,并以此为指导理念建立正确的创业哲学。
企业家所倡导的创业哲学和企业文化是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
通过建立正确的创业哲学,可以加强员工的共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塑造企业的形象和文化。
3.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3.1 提高员工满意度企业文化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帮助员工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员工福利制度、开展员工培训等活动,以提升员工的技能和工作能力。
3.2 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优势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吸引力。
通过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3 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建立企业文化可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这方面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回馈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公民是企业文化建
设的归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清代名儒陈弘谋在搜集的《五种遗规》中提倡:“兴教化,敦民俗,以身作则,正己正人”。
此言对当今企业文化管理也颇有建设意义:企业对内主要致力于打造家庭、学校与平台的三位一体,让员工与企业共生共赢;企业对外则需要与股东、伙伴、政府及其他社会群体和谐相处,实现卓越企业的目标,而和谐相处的前提是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一种内在的价值观念。
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必然产物,另一方面,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特点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又是人们在实践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主体性的强烈表现。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作为一个“社会细胞”,企业与社会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企业从社会获取自身发展需要的种种资源,也必须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从工业革命开始,研究企业发展理论的学者们便不断探索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认为任何企业的发展总是以一定的人文意识和价值理念为基础,并提出以“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目标之一。
在通用永远推崇三个传统里面,诚信占据第一的位置(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在松下公司,报效国家成为了企业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不论是传统的“义利兼顾”的儒商文化,还是近代工商业者提出的“实业救国”的理想,直至当今许多企业推崇的“产业报国,振兴中华”、“关爱员工、实现双赢”等等的理念,无不表明了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认同和承诺。
我们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认识企业社会责任: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调整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世界银行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
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话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而从狭义上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对社会和环境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它们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欧盟的企业道德伦理定义)。
在世界银行和欧盟定义基础上,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则这样界定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尊崇伦理价值以及对人、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实现商业的成功。
”在我看来,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更妥贴。
从广义上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四个层次,分别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
企业对社会的经济责任是首要责任,企业的第一要务是努力发展生产,将人、财、物种种资源整合盘活,为社会创造财富。
德鲁克指出:“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是生产足够的盈余,即足以支付
资本成本的利润,使企业运作成本保持在最低限度。
……没有盈余就等于在窃取公共财富,无异于剥夺了社会和经济体系为提供明曰之工作所需的成本。
同时也会严重地损害真正的生产资源。
”实现这一责任,是企业的根本使命,尽不到这一责任,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事实上,企业作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创造经济财富进而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
当然,企业是要以赚钱为目标,但是绝对不能对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视而不见。
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兼顾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人的价值的统一,比如神华集团提出了“5+2”与“白加黑”就是要创造能给员工带来幸福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同时积极投身到改造自然环境实现山川秀美的伟大工程中来;比如榆林移动用思想、情感、安全、生活、健康“五项关爱”积极构建员工关爱长效机制,并通过“感恩榆林”系列活动回馈社会;……。
然而,也有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这方面的觉悟,他们把蚕食土地、榨取资源视为获取财富的“捷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式的砍伐森林、挖掘矿产、捕杀动物成为业界发展潜规则。
一些企业更是为了一己私利和短期效益,不计社会成本,不顾环境保护,乱上项目,随意排放烟尘、污水甚至有毒物质,严重地污染环境,损害生态。
这都不是企业公民应该做的。
最近我到蒙古出差,发现很多蒙古人对中国产品和中国商人不信任。
因为此前中国商人把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销给他们,结果很多蒙古人因为饮用工业酒精而双目失明,因为食用中国发霉的面粉而染病,……,结果现在蒙古人对华人和华人产品有本能的排斥,这些国内企业无异于自掘坟墓。
事实上,现在我们自己不是也生活在恐怖之中吗饭店吃饭怕吃到地沟油,喝牛奶怕喝到三氯氰胺,超市购物怕买到黑心棉,……——我们与人为壑却又人人自危。
食品上的假冒伪劣不但应该接受道德的审批,更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甚至枪毙!
中国有句经典传世教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可是我们在实际中做法如何,每个企业都应该扪心自问。
那种对同行的倾轧,对消费者理性极度的蔑视,使得中国的企业界一直潜规则横行。
在《大败局》这本书中,吴晓波有这样一段极其深刻的论述,“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中国市场环境的现状,那就是:对秩序的集体破坏以及秩序对破坏者的报复。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我们的身边出现了太多的明星企业,他们一方面以一种百无禁忌的勇气创造和放大了市场的需求,成就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创业神话,而同时,他们的百无禁忌也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的道德规则,使现今的中国市场仍是一个流淌着无限商机而却始终缺乏秩序感与道德感的竞技场。
在几乎所有的市场激战中,我们一次次地目睹到这样的景象:惨烈而无序的竞争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孕育出一位年轻而狂暴的盟主,而很快,一场接一场的”以暴易暴“又让市场最终成为一片无法继续的焦土。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VCD市
场、白酒市场,竟无一例外。
某种意义上,在这样的无序氛围中,任何的堕落、背叛、失踪乃至崩盘,便成了无须解释的宿命。
”有多少企业真正认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有多少企业扛起来企业公民的大旗又有多少企业视规则法律如粪土而唯我独尊他们把算盘打的非常精明,但是根本不知道论语为何物。
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现代企业要具备生态伦理意识,将自然当成劳动对象、资源对象,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利于子孙后代持续发展以及高远的价值追求基础上。
我们甚至有必要将原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变为“敬畏自然道法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过去我们常常将人和自然对立起来,故而要“与天斗与地斗”。
当几十年后我们回头看看大炼钢铁留下的满目童山,看看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千沟万壑,看看飞机下满目疮痍大片沙化的神州大地,我们怎能不为当初的愚昧悔恨。
那么作为现代意义的企业公民,又怎能不树立起良好的生态伦理意识!
从对业界秩序的遵从以及对诚信、法治的恪守到保护生态环境,从把企业当成社会一员到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企业必须从自私人向社会人转变,企业从一成立就已经不单纯隶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具有了公共性。
更何况,企业如果在市场中生存下来一定要通过交换获得价值认可,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企业注定要在市场冲击中走向死亡。
着名经济学家吴敬涟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很着名的观点:制度重于技术。
我认为:不但制度重于技术,而且制度与秩序重于利益。
无论是回首汉代唐朝还是过去的三十年,我们取得的最大成就不是攒了多少银子,而是我们制
度和秩序的构建。
在现代社会中,自觉培育企业的道德感及对市场秩序的尊重,培养企业公民意识并肩负企业公民责任,已成为所有企业最基本的生存规则,绿色环保等概念得到追捧就能在一定层面上说明问题。
我们也可以说,企业的道德感与人文关怀和对秩序的尊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企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这实际上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归宿所在。
对于企业公民建设,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我相信三十年后在舞台上说话的一定是从现在就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与中国企业的道德前景都有待于我们的不断努力,这也是一个民族灵魂升华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