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2019高三海淀一模语文整体文字解读

2019年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解析爱智康人大学习中心雷雪老师1、试卷整体分析2019年的一模相对于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而言,要显得“四平八稳”。
在题型设置以及各模块的出题形式较期末而言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难度稍显降低,但是比较重要的作文模块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
模块分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选择题干比较长,加大了阅读理解的难度,需要学生仔细分析,理清楚题干的要求,明确各个选项的内容和逻辑关联。
2、题型比较灵活,出现了填空题,较期末而言难度降低了,需要学生增强对整体文本理解能力。
另外题与题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答题,但是也需要加强分析。
古诗文阅读1、文本难度不大,但是也需要认真阅读,进行理解2、题型比较灵活,减少了选择题,增加了填空题和分析题,题目都不是很难,但是要基于文本进行理解拓展,会灵活答题3、不仅仅考察对文本的理解,还考察了对诗人的把握,对于有名的诗人需要知人任事,同时对简答题的题干要求需要仔细把握散文阅读1、文本不是很难,但是需要认真的文本分析,思考文本内容中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能够横向和纵向一起把握文本。
2、题型的技巧运用不是很多,更多的基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微写作1、三个题目都是对名著的考察,三个题目把考纲中的规定的名著篇目按照不同要求进行了组合考察。
2、在名著的主题下,对学生从议论、描写、抒情的维度进行了考察。
3、考察了学生对名著整体把握,对人物形象把握,对具体细节的把握。
大作文1、写作形式出现了变化,给了学生更多选择,但是需要关注题干要求,在审题中加强思考。
2、更加的贴合时代热点,紧扣时代脉搏,考察学生的思考和家国情怀。
总体分析第一,我们仔细看一下题,的确就内容而言,在非连续性文本、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的部分难度较期末考试略有降低,但是在作文方面却出现了新的而变化,作文要求出现了变化,需要学生思考、选择乃至把握的地方更多了。
另外所有的题目都十分考察学生对题干的分析能力,每一个题都需要仔细分析题干第二,剖析本质、注重探究.我们仔细分析文本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文本如果静心来,仔细分析考点,分析文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会有很多收获,对文本的理解也不是那么难了。
海淀2019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 (共 14 分)为庆祝中华人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学校组织了“铭记历史,铸就辉煌”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 1-4 题。
1. 下面是“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活动的一份朗诵稿。
阅读文字,完成(1)-(3)题。
(6 分)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你的血脉,巍峨耸立的泰山是你的脊梁。
你就是我的祖国——中国!1949 年 10 月 1 日【甲】——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的日子。
毛泽东主席在开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你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历程【乙】: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个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70 年峥嵘岁月,你风雨兼程,百折不挠【丙】:70 年沧海桑田,你日新月异,改天换地。
两弹一星,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你以强大的自信走进新时代。
你的儿女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勤劳和智慧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振兴之路。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召下,14 亿炎黄子孙必将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团结一心,拼搏进取。
在神州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锦绣华章!(1)判断朗诵稿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字的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脊.梁(jí)迸.发(bìng)“步”字的笔顺是:B.脊.梁(jǐ)迸.发(bìng)“步”字的笔顺是:C.脊.梁(jí)迸.发(bèng)“步”字的笔顺是:D.脊.梁(jǐ)迸.发(bèng)“步”字的笔顺是:(2)下面是对朗诵稿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甲】处使用破折号,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1949 年 10 月 1 日”的解释说明。
B .【乙】处使用冒号、用在总说性词语“历程”后面,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析一、长文阅读,还是《流浪地球》,我说过中国从来不缺少爱凑热闹的人,连考试出题都是如此。
丰台市,朝阳是,海淀也是,不知道西城是不是也是,不过这没关系,因为考题是不一样的,权当一件趣事罢了。
1、下列成语用来形容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异军突起B.厚积薄发C.与众不同D.翻天覆地解析:考成语,难度不大,但需要思维转弯,认真审题。
一定要明白命题者问的是什么。
题干中强调“成功有赖于迅速发展”,所以要形容的应该是这件事,与众不同说的是自我特征,翻天覆地说的是说的是结果,异军突起说的是表现,唯有厚积薄发,既有厚积又有薄发,是过程。
所以应该选B。
另外,原文有“《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的表示,也是参考信息。
2、下列词语在文中不是比喻文学艺术创作基础的一项是()(2分)A.土壤B.沃土C.广阔的天地D.时代的春风解析:这道题白给分,不多讲。
答案选C。
3、下列对“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流浪地球》产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
B.中国太空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
C.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后来居上。
D.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日益繁荣。
解析:解决回答“原因”的问题,我们要清楚所说事件与哪些要素有关。
很明显《流浪地球》属于当代科幻电影,那么当代科幻电影的特点应该是《流浪地球》所表现出来的,而不能成为它成为“里程碑”式作品的原因。
所以答案选C。
4、下列对电影《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智慧”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人类的想象力拓展到宇宙空间。
B.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全人类、宇宙契合。
C.传达了“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
D.中国独特的理念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解析:这个从原文表述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B和D带有明显的“中国”字眼,应该没问题。
而C项,原文有“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被高三学生誉为最好的高考复习资料和高考辅导资料的高考宝典为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我防护。
远离辐射源,尽量缩短使用电器的时间,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易被人感知的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次声等都属于“能量流污染物”。
B.太阳发出光发热,也是一种电磁辐射现象,不仅产生电磁能量,也产生电磁污染。
C.电磁辐射污染带来的头疼、失眠、皮肤病等问题,都是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器质性损害。
D.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15.在生活中,为什么对“电磁污染”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5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园缘老编辑朱慨然的家在古双巷的尾端,再过去几十步,就是雨湖,水光波影一直通到小巷中来。
他家进门是一个极小的院子,一堵花墙,把前后隔成两半。
花墙正中有一个六角形的门,门两侧上方嵌两个漏窗;门楣上置一块汉隶小匾,上书“置足园”。
园子长约五十步,宽仅二十步许。
前面是幽静继辞世,自己仍是孑然一身。
十多年过去了。
“置足园”犹在,而斯人去矣。
朱慨然不胜唏嘘。
稍觉慰藉的是去年得令行一信,说已有了一处很好的园林,名“适园”,还附了一篇颇有文采的散文《适园小记》。
文中写道:“吾园择山水佳胜之处为之,最可怡其性情,适其意趣。
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桥,皆顺其自然,无斧凿雕琢之迹,得流霞凝岚之妙,天设地造,物我俱忘,遂名之为‘适园’。
”园中的种种景状,四时及晴雨中的变化,何处是湖,何处有山,何处立寺,何处飞桥......皆细细描绘。
慨然奇怪,此等规模之园林,该花多少银钱?他决意去令行家乡一走。
一路车船劳顿,朱慨然终于来到湖南的令行老家。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城,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2019年海淀高三一模末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9年海淀高三一模语文作文题目解析爱智康雷雪老师刚刚火热的海淀区的一模试卷到手了,看见作文类型的时候,有些小小的吃惊。
吃惊不是在于题目有多难,而是在于形式出现了一些变化。
而这种变化则觉得有些尴尬了,今年海淀一模两篇作文,不在是十分明确的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
而都变成了自定文体,也就说,这两篇都你自己决定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
从题目来看,这两篇作文有一定的偏向,但是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向两种文体发展。
先看看第一道作文题第一道作文题干材料比较短,题干其实可以分为句话。
第一部分是“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
”那么到此,首先这是提供了此则作文写作的背景介绍以及原因,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是为何会出现的;其次,提出了“化”这个主题,并且是说明了化是“化险为夷”,也就是界定了化是什么类型的;第二个部分是“化,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
那么这个则是可以是对前面的化险为夷的略显具体的说明。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这种化是将不好的“险”化为好的“夷”。
那么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亦或是水平较高的学生想写成的散文,都必须遵循的就是第一要写出化的过程,第二一定要写“险”,也一定要写“夷”。
从这两点看来,记叙文和散文跟议论文相比,要好操作一些。
再看看第二个作文题第二个题目的题干则是比较长,属于多个事例的排比,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之罗列,而是需要分析其中的内容和逻辑。
但是首先但看第一个和第二个事例难以看出出题人选择这个事例要表达什么。
但是后面有一个总结式的语句,引用的是歌词,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浪花,祖国是大海,浪花和大海紧密相连,祖国是我们的依托,我们是祖国的赤子。
此时,我们就知道了,前面事例是围绕着祖国和我们在谈。
那么这会,分别从事例中我们就可以懂了:一百多年,因为祖国弱,所以我们呆滞木讷;当今中国,因为祖国发展,所以我们幸福开心;外交部上,因为祖国现在发展了,所以可以维护我们的权益;但是中东国家,则是因为祖国弱,所以没有发言权,这些事例都从正面或者反面的角度说明祖国的实力、发展与我们的关系。
北京海淀区2019-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2020 春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寒风凛冽的严冬,生活在北京的鸟类多是麻雀、喜鹊等留鸟。
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京城的鸟会多起来,因为夏候鸟来了。
在众多的夏候鸟中,最著名的要数北京雨燕。
1870年,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了这种鸟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尾羽有分叉,体重只有31-41克,体长169-184毫米。
成鸟的体羽多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
喙呈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能够使它们在飞行中兜捕到大量农林害虫,包括蚊、蝇、虻等。
北京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鸟。
每年4月底,它们飞抵北京,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离开,飞往远方过冬。
它们具有超强的导航定向能力,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有延用旧巢的习性。
北京雨燕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10-200公里。
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们常常作超低空飞行表演,流矢一般掠地而过,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
雨燕身形小巧,在高空飞行时很少扇翅,尖长的翅膀能提供强大的升力。
展开双翅时,雨燕能够长距离地滑翔;向内收起翅膀时,又能够高速冲刺追捕飞虫。
它们飞行技术高超,可是脚爪却很细弱,四趾向前,无法握住树枝,也就无法借此腾跃,要想飞起来,就只能在从高处向下落的过程中展翅飞翔。
这种生理结构特性决定了其迁徙到京城之后,会选择在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和古塔筑巢。
这些建筑飞檐翘角,梁、標、椽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人造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和起飞滑翔的平台。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
春夏季节的黄昏,从太庙到雍和宫,从天安门到内外城的城门楼、箭楼,从天坛到十三陵,从通州的燃灯塔到海淀的慈寿寺塔,以及景山、颐和园等处的楼台亭阁,雨燕倾巢而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尖锐叫声,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划过天空,成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
2019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9 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2019.4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 1999 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 2007 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 2011 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 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 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三、古诗鉴赏
所选诗歌并不难,难的是命题的角度,侧重于对文学作品风格的鉴赏,这一点其实是高三同学备考时容易忽略的部分,也因为这一部分知识是比较难的,所以题目不太好答。
我以前强调过,高中学生应该掌握一部分古代文论的知识,像这种题目就用得上了。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解析:这种题就属于考查大家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了。
ABD三个选项都是写山水风景,而C项有“笛中闻折柳”一句呀,很明显的是边塞诗。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
(4分)解析:估计很多同学不知“诗话”“词话”为何物,不知道也没关系,你总得知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吧,这是古代人评析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特方式,并且题干中也说明了,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照着葫芦画瓢吧。
这种题目平时如果能练习,就是再简单不过,跟对联差不多。
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
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
(6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析:比较风格的题目倒是首次出现,以前多是比较手法或者感情。
比较风格看似麻烦,实则简单,关键点在于能够懂得一些表示艺术风格的术语,并且能够引用诗句做具体分析。
人大附要求高三的学生阅读《唐诗鉴赏辞典》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
上海大学学报曾发过一篇李晓婉的《山水同辉,风格迥异》的一篇文章,就是分析李白和王维艺术风格比较的。
我把这篇文章附在后面。
16、所谓理解性背诵其实还是相当于给上句对下句。
四、现代文阅读
17.依次填人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占据掉落炫耀B.占有溅落炫耀
C.占据溅落显摆 D. 占有掉落显摆
解析:这个题考得是近义词辨析。
首先需要大家多懂一些词汇,第二需要理解文章中句子的意思。
第一个词原句是: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甲】(占有/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
占据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占有更侧重于状态。
另外,这句话的宾语是“空间”,肯定应该是占据。
第二句肯定是溅落比掉落更生动。
第三句显摆和炫耀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显摆是北方方言,作者写的是北京的事,所以用显摆恰当一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将四合院鱼鳞瓦与故宫琉璃瓦的色彩进行对比,目的在于突出灰色瓦浪的力量。
B.作者重返老院,面对四合院和人们生活的种种变化触景伤怀,悲痛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C.文中鱼鳞瓦上的狗尾巴草生命力顽强而持久,其枯黄稀疏的姿态表现出四合院的沧桑。
D.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又不乏生动形象,细腻的文笔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这种选择题,大家要懂得命题者容易把错误点设在什么地方。
A项涉及的是手法,对比的谜底是为了突出,凡是突出的内容肯定是有关文章主旨的,
没问题。
B项涉及到情感,文学作品鉴赏的选择题中涉及情感的选项容易出问题,大家要注意。
这个选项中悲痛凄凉错误。
D项这种表述一般不会出问题。
19.文章题目“瓦浪如海”,意丰而情深。
综观全文,请解说其丰富的寓意o(6分)
解析:这道题问题目的寓意,说白了就是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
题目写了瓦浪,很显然瓦浪是具有象征的意味,答案中写出瓦浪的所指的内容以及特点就可以了。
文章开篇部分具体写瓦,后面写生活。
当然寓意也应该包含作者的情感。
这类文章大家联想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参考答案:老北京四合院屋顶的鱼鳞瓦连片成海,气势磅礴(1分);灰色的鱼鳞瓦朴素低调,显示出沉稳的力量,富有历史沧桑感(1分)。
鱼鳞瓦下四合院里普通人的生活简单质朴,自在随意,快乐自足(2分)。
作者对四合院的生活无限眷恋(1分),对“瓦浪如海”的消逝,伤感无奈(1分)。
20.本文以质朴的语言讲述平常而隽永的生活,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6分)
解析:这道题的关键点在于“质朴”“平常”和“隽永”三个词上,把三个关键点联系起来就可以了。
结合具体内容,就是要找到文中的句子做论据。
21.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许多事物与文中的老四合院同样面临着“被拆掉”或“被重新改造”的命运,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o(6分)解析:这道题属于前几年的阅读延伸题。
答案分几个部分写就可以,首先观点明确,可以借鉴文中作者的看法。
其次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微写作还是老套路,不多说了。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
“化”,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②一百多年前,外国记者曾拍下国人呆滞木讷的影像;迈入新时代的当今中国,到处可见幸福开心的笑脸。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我发言人就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问题作出的回应,义正辞严,斩钉截铁;联合国休息室内,中东某国外交官在抗议侵略无效后,沉默不语,神情沮丧……正像歌中所唱:“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大作文给了两个不限文体的题目,有些诡异,我也不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题目①需要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这个概念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化”是一个会意字,两人倒背之行,一正一反,表示变化。
当然,材料中所给的变化,是有特殊性的。
无论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还是化腐朽为神奇,都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等等可贵的品质。
抓住这一点去写就可以了。
题目②这个材料通过对比的方式给学生,我认为有些不妥。
为什么说自己怎么样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别人呢?不管这些吧,我们只看写自己的这部分内容,都是在讲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反正就是国家好了,我们个人才会好。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就把这两个“好”做具体的阐释,强调个人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道理,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