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谈中国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PPT精品课件

C犬吠(fèi) 叫嚣(xiāo) 逍遥(yáo) 一蹴而就(cù)
D颦蹙(pín) 洋溢(yì)
归宿(sù) 数见不鲜(shù)
【答案】C 【解析】A项“咽”应读“yàn”;B项“梵”应读“fàn”,“薄”应 读“bó”;D项“数”应读“shuò”。
随堂检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婵联 援例 凝炼 枯燥无味 B.平添 场合 箭镞 打破岑寂 C.捉摸 蕴籍 滥调 刻苦自厉 D.词藻 流弊 调和 自命得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课件 (30张PPT)
课文解读
文章如何论证“篇幅简短,意味悠远”的特点的?
原因
一篇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 诗体适配诗心
引用 爱伦坡的主张

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证 方
比喻 声韵里的轻鸢剪掠

诗人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家
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
每把眉眼颦蹙 对比 易见里望见无垠 贵乎尖刻斩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课件 (30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 现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课件 (3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课件 (30张PPT)
课文解读
归纳:作者在文中写了中国诗的哪些特征?
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 究者的关系。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人的距离, 显得温馨亲切 。
课堂小结
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都具有较强的 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 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启 人。钱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见长。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 融会贯通,浓缩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对各 种材料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谈中国诗》课件

《谈中国诗》课件

理清文章思路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1)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是什么?(2)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3—7) 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8)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比较文学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 律是什么?(2)
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 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而且逐渐腐化。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A.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B.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C.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 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 的境地。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如果不是在“二战” 中神秘失踪,它的科研价值一定会在诸多学科 中得到充分体现。
如何理解?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 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 事了不足奇。
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 越能感受本国诗。
李文与王新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谈话经常引 用诗文。下列他们语言运用得体、恰当的一项 是( ) A
A 校足球队近期比赛一败涂地的情况下,王新出任 足球队长,李文对王新说:“你可真是‘受任于败 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啊!” B 王新在老家度完暑假后去见李文,李文高兴地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C 当李文问起王新在老家的学习环境时,王新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寒假的一天,两人一起外出赏雪。面对漫天飞舞 的雪花,王新感慨地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 八月即飞雪。”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 甚差异
精彩语段赏读
如何理解?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 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 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 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 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 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谈中国诗》ppt课件

《谈中国诗》ppt课件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 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是早熟的,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 楼阁。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3.中国诗的特点之一:篇幅短小
4、5.中国诗的特点之二:富于暗示性 6.中国诗的特点之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7.特点之四: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谈中国诗的立场是比较文学
中国诗 发展史 西洋诗
尖刻斩截
抒情诗——戏剧诗 史诗— 戏剧诗— 抒情诗 意味无穷
韵味 句式
节奏 内容
疑问语气结尾多
象吹芦管
疑问语气结尾少
乐队合奏
无甚差异
无甚差异
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 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 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 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 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 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 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 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 ,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 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 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 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 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 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 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 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 立场。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 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 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 诗尽职”。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 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 得出合理的结论。

《谈中国诗》课件

《谈中国诗》课件

品味文章的语言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 中国人的心地里 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 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 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 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 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 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 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 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批评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 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 稳定地发展。
文章背景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 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 美国人的演讲,后被译为中文。
文章结构
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 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 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 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 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 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 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 面科学。
再 见
品味文章的语言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 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 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 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 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 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 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 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 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高中语文优秀PPT课件《谈中国诗》-

高中语文优秀PPT课件《谈中国诗》-

bó 单薄 . ③薄 饼bá o 薄 .
2.辨形组词 粹 精粹 萃出类拔萃 (1) 悴憔悴 瘁鞠躬尽瘁 淖泥淖 (3)卓卓尔不群 棹船棹 撩 撩人 缭缭乱 (2) 潦潦草 嘹嘹亮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 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 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 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字正音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精髓 (suǐ) . ④梵 文(fà n) . ⑦轻鸢 (yuān) .
课文生字词
②一蹴 而就(cù ) . ⑤颦蹙 (pí n cù ) .. ⑧犬吠 (fè i) .
⑤内容----同
中西诗内容同,作风暗合。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三、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得出 什么结论?
中国诗和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 有本质不同
文章思路
引论:根本立场——比较文学(1)
中 国 诗
本论:基本特征(2—7)
结论: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
主题归纳: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 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 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 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 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 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品味文章的语言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 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 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 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 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 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 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批评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 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 稳定地发展。

谈中国诗课件PPT

谈中国诗课件PPT


字正音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Biblioteka 关①精髓.(suǐ) ②一蹴.而就(cù) ③譬.如(pì)
④梵.文(fàn) ⑤颦.蹙.(pín cù) ⑥叫嚣.(xiāo)
⑦轻鸢.(yuān) ⑧犬吠.(fèi)
⑨一傅众咻.(xiū)
(2)多音字
本 课 栏
①槛门兽槛槛..kjiǎànn
数.典忘祖shǔ ②数数.据shù
2、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 心”的需要。
3、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4、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5、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外国: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1、诗的 发展

中国:抒情诗——戏剧诗——无史诗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2、篇幅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 二三分钟。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 韵里的轻鸢剪掠
第 10 课 谈中国诗
--- 一花一世界,一诗一菩提

课 栏
学习重点 1.积累:积累本文字词和钱钟书名言名句。2.阅读:
目 开
分析本文段落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行文脉络;把握作者观
关 点,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学习本文举例、比喻等多种论
证方法。3.提能:学习分析对比论证的作用。4.写作:运用举 例论证或比喻、对比论证,阐述自己的观点。
人生犹如被围困 的城堡,城外的 人想冲进去,城 里的人想逃出来。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作者简介:
钱钟书:现代文 学研究家、作家,字 默存,号槐聚,曾用 笔名中书君 。代表 作:长篇小说《围城 》。

《谈中国诗》PPT教学课件

《谈中国诗》PPT教学课件
找出其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它们 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中国长诗也只 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可以一会儿读完。
“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是什么修辞手法, 具体含义是什么?
“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 和中国诗的篇幅。
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民国第一才子
被誉为清华大学“三才子”之首,(其他
两位是考古学家夏鼐和历史学家吴晗;)
他是谁?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 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 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 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 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 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 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 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 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 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 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那我们来欣赏一下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再探讨中国诗歌的
特点及中西诗歌的异同。)
《忆江南》 普希金 视频 《致大海》
3、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一层,篇幅短小,意味悠远。(形式)
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3) 第二层,富于暗示,引人遥思。 (技巧) 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4-5) 第三层,“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语言)(6) 第四层,多社交诗,少宗教诗。 (内容) (7)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完整版)《谈中国诗》ppt课件

(完整版)《谈中国诗》ppt课件
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
“诗心”的需要。
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 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 “诗心”的需要。
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 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中 国 特 征
发展:成熟早
中 国 特 征
发展:成熟早 中国诗早熟,最先产生的是抒情诗
中 国 特 征
发展:成熟早
中国诗早熟,最先产生的是抒情诗
中 形式:篇幅短 国 特 征
发展:成熟早
中国诗早熟,最先产生的是抒情诗

形式:篇幅短 抒情诗虽短却有悠远的意味



发展:成熟早
中国诗早熟,最先产生的是抒情诗
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
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 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 节译为中文。
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 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 境
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பைடு நூலகம்“诗心”的需要。
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 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 “诗心”的需要。
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
(1)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 心”的需要;
(2)富于暗示性;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4)内容上无甚差异。社交诗特别多,宗
教诗几乎没有。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
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问题探究
中西诗有什么异同点?
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 产生的负面影响。
如何理解?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 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 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 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 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如何理解?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 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 本位文化的人。
5、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 “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 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 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 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6、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第一:女子 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的女人准比不上丑女 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男子无口才, 就是表示有道德,所以哑巴是天下最诚朴的 人。
走进作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钱钟书
现代文学研究 家、作家,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 中书君 。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 或散文,都具有机 智隽永的特点。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长篇小说; 《谈艺录》诗话; 《管锥篇》文论; 《七缀集》文论集。
• 有句老话:不为雄名疏贱野,惟将直气折王侯。 但在钱钟书,也许连折王侯也不必了。
闻曼陀铃
戴望舒
你凄婉地又重进我的纱窗, 还想寻些坠鬟的珠屑—— 啊,你又失望地咽泪去他方。
你依依地又来到我边低泣; 啼着那颓唐哀怨之音; 然后,懒懒地,到梦水间消歇。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 地发展。
如何理解?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 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的本体是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 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 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 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 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
• 很多人不远万里从各地甚至国外慕名来拜 访钱钟书,而他却常常闭门谢客,避之不 及。有位英国女士打电话说非常喜欢他写 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见作者。他在电话中 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 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 1966年,杨绛和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 蛇神”,双双接受“改造”。这对于有些 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但就是在那些苦难 的日子里,钱钟书也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幽 默。比如被迫剃了“阴阳头”,别人会觉 得受了莫大的侮辱,而钱钟书却说:“小 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 慕的事早晚会实现。”
精彩语段赏读
如何理解?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 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 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 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 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 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本句隐讽那些不懂西方文化却装懂的 人。
如何理解?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 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 事了不足奇。
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 越能感受本国诗。
对比鉴赏 中西方两首爱情诗
从水上飘起的,春夜的曼陀铃, 你咽怨的亡魂,孤寂又缠绵, 你在哭你的旧时情?
你徘徊到我的窗前, 寻不到昔日的芬芳, 你惆怅地哭泣到花间。
《围城》的妙喻
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 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 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 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 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 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 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围城》的妙喻
• 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 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钱锺书道:“我 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 我很忙,我不去!”
•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 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 门。
理清文章思路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 (2)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 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8)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比较文学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是什么?(2)
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 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 且逐渐腐化。
《围城》的妙喻
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 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 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 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 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 处。
3、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 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 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 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