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小手划破了教案

合集下载

小班安全手划破了教案30篇

小班安全手划破了教案30篇

小班安全手划破了教案30篇《小班安全手划破了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安全手划破了教案30篇!(1)小班安全优质课教案《手划破了》含反思设计思路:本次活动设计由来是幼儿经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将自己的手碰伤,然后难受的或害怕的告诉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鼓励孩子爱护自己的小手,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目标: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手受伤的布娃娃玩具活动过程:1.出示布娃娃玩具,通过故事导入:"今天布娃娃在玩的时候可不小心了,弄伤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讨论:(1)这个布娃娃的手怎么啦?幼:哎呀!流血了。

幼: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幼:被东西划破了。

"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摔破的。

幼:摔倒蹭烂的。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幼:玻璃片,针叶可以刺破。

幼:铁钉也能刺破。

幼:铁丝;剪刀……师:为什么呢?幼:因为很利。

幼:因为太尖了。

小结: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容易把手划破。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

幼:平时不玩剪刀。

幼:刀也不能玩,还有玻璃(片)。

……幼:危险的都不能玩。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

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布娃娃(或自己)受了伤的手。

小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活动反思: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手。

幼儿经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将自己的手碰伤,然后难受的或害怕的告诉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鼓励孩子爱护自己的小手,保护自己的小手。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手划破了》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手划破了》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手划破了》教案名称:手划破了适用年龄:幼儿园小班(3-4岁)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2.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在遇到手部受伤时的正确处理方法;3. 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正确运用自己的手指。

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认识手的重要性和保护手的重要性;2.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手部受伤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本《手划破了》;2. 游戏道具:纸巾、透明胶带、绷带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老师可以播放一首《小手牵小手》的歌曲,引导幼儿握手、拍手等动作,让幼儿注意到自己的手。

2. 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或绘本,提问:“你们的手有什么功用?”引导幼儿回答,并告诉幼儿手伤会很疼,需要好好保护。

教学内容:1. 通过集体讨论,让幼儿说出他们平时可能会遇到的手部受伤情况,如划伤、割伤、碰伤等。

2. 播放故事《手划破了》,让幼儿通过故事情节了解到主人公手部受伤的过程和处理方法。

游戏活动:1. “手抬高”游戏: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要求幼儿每次听到“手抬高”时,迅速抬起双手。

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注意手的位置,并培养反应速度。

2. “纸巾包扎”游戏:将纸巾折叠成手的形状,教师示范用透明胶带固定住。

然后让幼儿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可以最快地将纸巾包扎好。

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包扎方法。

3. “找好伙伴”游戏:在绷带上贴上一些图案,要求幼儿找到相同图案的绷带并用绷带包扎起手指。

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锻炼手部的灵活性和观察能力。

教学总结:1. 对幼儿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手的重要性和保护手的方法。

2. 打印一些手部受伤的图片,让幼儿在回家后找到相同伤口的照片,和家人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保安或医生到幼儿园参观,并给幼儿讲解安全常识和手部受伤的处理方法。

2. 在角色扮演中加入手部受伤的情况,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学习正确处理伤口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含反思

1. 让幼儿了解手受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幼儿勇敢、不怕疼痛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手受伤的原因。

2. 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会简单的包扎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医用纱布、碘伏、创可贴等物品。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手受伤的原因,如摔倒、切割、撞击等。

2. 讲解:教师讲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如清洗伤口、消毒、包扎等。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包扎方法,让幼儿观察并学习。

4. 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包扎,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教育幼儿在面对危险时,要勇敢、不怕疼痛,学会自我保护。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尝试在家中练习包扎。

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中包扎的熟练程度和正确性。

2. 评价幼儿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程度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幼儿回家后是否能够向家长讲述所学内容并实践操作。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我是小医生”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处理不同的伤口情况。

2. 制作手部安全海报,让幼儿绘画自己设计的保护手部的方法。

3. 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2.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应用情况。

九、教学改进:1. 根据教学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加强对幼儿的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2. 肯定幼儿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3. 反思教案编辑工作,不断提高教案质量,为幼儿园安全教育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怎么办?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怎么办?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怎么办??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难免会出现一些小伤痛。

例如,小手不小心被针或剪刀划伤,导致流血。

这时,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教导孩子正确处理伤口,保证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怎么办?一、教育孩子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当孩子受伤流血时,我们首先要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保持镇静,然后快速用干净的布或纸巾包住伤口,并保持血红色部位较低,防止血液继续流出。

神经较多的部位需要加压包扎。

此外,不应用自来水、泥土、沙子等来清洗伤口,以免造成感染。

处理完伤口后,我们应该及时送孩子去看医生或紧急救治中心进行进一步治疗,确保孩子的伤口安全。

二、安全教育知识培训孩子们受伤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常识。

例如,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展学习机制,教育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守规范和注意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在科学实验课程中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三、学校和家长要通力合作孩子们受到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还和家庭密切相关。

学校和家长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将安全教育贯穿到日常生活中。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情绪和健康,鼓励孩子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也要及时引导孩子处理一些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的处置措施。

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了解一些紧急呼救的方法,例如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等,以便在危机面前快速求助。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怎么办?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教育课程,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小伤痛不但会给他们带来身体不适,还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很大的烦恼和困扰。

因此,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认真对待每一次小伤痛,及时教育和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伤口,并加强安全教育和知识培训,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划破了》含反思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划破了》含反思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划破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容易导致小手划伤的原因,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幼儿在遇到小手划伤时的冷静应对能力,学会简单的处理方法。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划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重点: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小手划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安全教育视频、小手模型、创可贴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手模型、创可贴、湿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安全教育视频,让幼儿观看并讨论:视频中哪些地方容易导致小手划伤?如何避免?2. 例题讲解(10分钟)(1)小手划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2)小手划伤后的处理方法。

(3)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发生?3. 随堂练习(10分钟)(1)模拟小手划伤,学会正确处理方法。

(2)讨论并分享预防小手划伤的好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手划破了2. 内容:(1)小手划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小手划伤后的处理方法(3)预防小手划伤的好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不划伤?(2)如果你不小心划伤了手,你会怎么办?2. 答案:①不玩锋利的物品;②使用剪刀等工具时,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③不随意触摸陌生的物品。

①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②用湿纸巾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③用创可贴等物品对伤口进行包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小手划伤,以及划伤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幼儿对处理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安全小卫士”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社区中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开展“我是小医生”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2)5篇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2)5篇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2)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2)精选5篇(一)教案名称:小手流血了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小伤口的处理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正确使用简单的急救救治小工具。

教具准备:1. 幼儿爱心急救手册2. 纸巾、棉签、创可贴等简单的急救用品3. 插图图片或幻灯片教案展开:1. 引入活动:教师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向幼儿展示一张受伤的小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关注。

2. 介绍问题:教师问幼儿,“小手流血了,怎么办?”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3. 提供解决方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正确的处理方法。

如用水冲洗伤口、用纸巾按住伤口等。

4. 温故知新:教师展示图片或插图,让幼儿回顾课堂上学到的正确的处理方法。

5. 实践操作:教师向幼儿演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并鼓励幼儿模仿操作。

6. 角色扮演:教师分组让幼儿结合实践操作,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处理小伤口的情况。

7. 总结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学习内容,讨论小班安全第一,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并提问如何避免小手流血的情况发生。

8. 结束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醒他们遇到小伤口时要及时处理。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是否能正确模仿处理小伤口的方法。

3. 听取幼儿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讨论和总结情况。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2)精选5篇(二)教案名称: 小手流血了教案目标:- 培养幼儿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流血时的应急救护措施;- 掌握基本的止血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与幼儿们亲切交流,引起幼儿注意,并向幼儿们提出保护自己安全的问题,让幼儿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与幼儿们进行讨论:- 如果小手流血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没有遇到过小手流血的情况?幼儿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

- 流血时应该做哪些应急救护措施?3. 知识讲解:教师向幼儿们讲解以下内容:- 如果小手流血了,应该先使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包扎伤口,尽量保持伤口位置高于心脏位置。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一、课程安排
1. 导入:老师介绍小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活动一:学生观看视频《小手流血了》,让学生了解小手受伤的危害;
3. 活动二:学生分组讨论小手受伤的危害,了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4. 活动三: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5. 活动四:老师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安全技巧,让学生了解安全技巧;
6. 活动五:学生自己总结安全技巧,让学生掌握安全技巧;
7. 活动六:老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安全意识;
8. 结束:老师总结本次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小手受伤的危害;
2. 让学生了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让学生掌握安全技巧;
4. 让学生深刻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1. 学生了解小手受伤的危害;
2. 学生掌握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安全技巧;
4. 学生深刻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小手受伤的危害;
2. 学生掌握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安全技巧;
4. 学生深刻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划破了》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划破了》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划破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知道勇敢的表现。

2.知道输液架、采血夹、血样管等容易伤到身体的用具,要避免碰撞。

3.知道应该怎么做,以防止类似小手划破了这样的危险事件发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避免碰撞输液架、采血夹、血样管等容易伤到身体的用具;了解小手划破了这类事故不幸发生的原因及避免这类事故发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避免使用易碰撞的用品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了解小手划破了这类事故不幸发生的原因及避免出现这类事故。

三、教学准备1.小班安全活动室。

2.制作宣传安全常识的海报。

3.课前准备防疫消毒物品。

四、教学内容1. 活动一:游戏引入教师介绍兔子故事,兔子因碰到了斧头,在妈妈的帮助下感受了伤口愈合的过程,并因此“成长”了许多,也变得更加勇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像兔子一样勇敢面对自己的困难。

2. 活动二:安全宣传在班级中放置制作好的宣传海报,让学生在自觉粘贴上去并解释每一个图片。

3. 活动三:警示语播报在班级中放置即时性的警示标语牌,并让学生佩戴或者背上。

4. 活动四:知识点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输液架、采血夹等易碰撞的用品,讲解如果在使用时操作不当会对身体产生哪些损伤,并要求学生尤其要注意采血夹的使用,并且督促全班在每使用一种新用品前,都需要先学会使用方法。

5. 活动五:安全小游戏游戏中,教师会选4-5个孩子扮演碰撞硬实物而受伤的孩子,其他孩子则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受伤的孩子急救治疗,并在抢救后对整个游戏进行简单的总结。

6. 活动六:课程总结教师在游戏后,总结整个课程内容,并让学生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最喜欢哪个环节,并鼓励并激发学生通过今天所学,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五、教学过程及安排1.活动一:游戏引入(10分钟)2.活动二:安全宣传(10分钟)3.活动三:警示语播报(5分钟)4.活动四:知识点讲解(15分钟)5.活动五:安全小游戏(15分钟)6.活动六:课程总结(5分钟)六、教学评估1. 师生互动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发言和表现,有没有积极参与,有考虑安全问题的意识与行动;2. 教育安全意识评估课后调查学生的安全观念的提升与否;3. 教学效果评估复查学生的概念、认知、技能等在课后1周是否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安全小手划破了教案
小班安全小手划破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安全活动课,快来看看小手划破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
(1)这个小朋友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

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

(平时不玩剪刀、小刀、
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

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