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案 小手流血了
幼儿小班健康教案《小手流血了》 (2)

幼儿小班健康教案《小手流血了》教案名称:《小手流血了》适用对象:幼儿小班(3-4岁)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流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2. 培养幼儿正确的应急处理能力;3.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流血:通过图片教授幼儿流血是指身体受伤导致出血的现象。
2. 流血的原因:通过图片和简单故事,让幼儿了解流血的常见原因,如割伤、摔倒等。
3. 流血的处理方法:a. 停止活动:当发现自己或他人流血时,首先要停止活动,并在安全地方休息。
b. 抬起伤处:将受伤的手或脚抬高,避免血液过度流动。
c. 用纱布包扎:向幼儿演示如何用纱布包扎流血处,并告诉幼儿包扎时需要用力适当而不能太紧。
d. 如果流血较多,应及时寻求帮助:让幼儿明白如果流血较多或包扎后仍无法止血,需要寻求成人的帮助。
教学活动:1. 游戏《我要给小红包扎》:老师角色扮演小红,幼儿通过包扎纱布的游戏,学习如何包扎流血处。
2. 观看图片故事《小明的手流血了》:通过图片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流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3. 模拟流血场景:安全地模拟类似流血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的处理方法。
教学评估:1. 游戏《我要给小红包扎》的观察和评价。
2. 幼儿在模拟流血场景中的表现和应对能力的评价。
教学延伸:1. 继续探讨其他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摔倒、烫伤等。
2. 引导幼儿关注和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资源:1. 流血图片和故事图片2. 纱布、绷带等实物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到了流血的原因、应急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包扎流血处。
养成正确的应急处理和生活自理习惯对幼儿的健康非常重要。
老师需要不断引导幼儿关注安全、培养动手能力,并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小班安全手划破了教案30篇

小班安全手划破了教案30篇《小班安全手划破了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安全手划破了教案30篇!(1)小班安全优质课教案《手划破了》含反思设计思路:本次活动设计由来是幼儿经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将自己的手碰伤,然后难受的或害怕的告诉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鼓励孩子爱护自己的小手,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目标: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手受伤的布娃娃玩具活动过程:1.出示布娃娃玩具,通过故事导入:"今天布娃娃在玩的时候可不小心了,弄伤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讨论:(1)这个布娃娃的手怎么啦?幼:哎呀!流血了。
幼: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幼:被东西划破了。
"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摔破的。
幼:摔倒蹭烂的。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幼:玻璃片,针叶可以刺破。
幼:铁钉也能刺破。
幼:铁丝;剪刀……师:为什么呢?幼:因为很利。
幼:因为太尖了。
小结: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容易把手划破。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
幼:平时不玩剪刀。
幼:刀也不能玩,还有玻璃(片)。
……幼:危险的都不能玩。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
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布娃娃(或自己)受了伤的手。
小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活动反思: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手。
幼儿经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将自己的手碰伤,然后难受的或害怕的告诉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鼓励孩子爱护自己的小手,保护自己的小手。
幼儿小班健康教案《小手流血了》

幼儿小班健康教案《小手流血了》
教案目的
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幼儿了解如何避免手部受伤以及对受伤的正确处理方法,并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
1. 避免手部受伤
1.1 注意环境卫生,避免垃圾和其他杂物堆积。
1.2 不随便触碰自己或别人的伤口以及针头、刀片等锋利的工具。
1.3 保持安全距离,不要靠近厨房用具和其他危险器具。
2. 受伤后正确处理方法
2.1 如果小手被划破或者流血,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处理受伤部位。
2.2 如果受伤严重,应当告知老师或家长,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教学活动设计
1. 制作教具
利用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让幼儿们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绷带或绑带,同时引导他们认识和了解使用这些教具的目的。
2. 看图识字
让幼儿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一些基本的拼音读音,认识与手部安全有关的词语,比如伤口、血液、绷带、纱布等。
3. 观看视频
播放一段有关手部安全的视频,让幼儿们了解如何避免手部受伤和处理受伤后的正确方法。
视频可以是动画片或真人演示,人物应尽量符合幼儿的认知和接受范围。
4. 角色扮演
老师或者幼儿家长可以扮演受伤的角色,通过播放音效,模拟出手部流血或者划破等情境,让幼儿们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受伤状况。
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幼儿们将会了解如何避免手部受伤以及如何处理受伤后的正确方法,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考虑到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动手制作教具、看图识字、观看视频和角色扮演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旨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伤口和流血情况。
2. 教授幼儿正确处理小伤口的基本急救知识。
3.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求助能力。
活动准备:1. 一些演示伤口的图片或简单的医疗道具,如纱布、绷带、创可贴等。
2. 幼儿医疗急救小包(包括纱布、消毒棉球、创可贴等)。
3. 学生手册。
活动过程:引入:1. 老师将展示一张描绘小手流血的图片,并提问:“大家知道发生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吗?”信息传递:2. 老师介绍应急救援常识,例如对于小伤口流血,可以做什么以停止流血。
老师强调并复述正确处理伤口的基本步骤:a. 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住伤口,以止血。
b. 用消毒棉球擦洗伤口四周,再涂抹适量的抗菌药膏。
c. 使用创可贴或绷带,以保护伤口。
操作演示:3. 老师结合演示图片或实际医疗道具,向幼儿展示正确处理小手流血的方法。
a. 老师用纱布轻轻按住老师的手指,模仿止血的过程。
b. 老师使用消毒棉球擦拭伤口,并辅导幼儿在学习手册上进行相应的记录。
c. 老师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创可贴或绷带来保护伤口。
角色扮演:4. 老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位“受伤”的角色和一位“急救员”的角色。
a. “受伤”幼儿模拟一个小伤口流血的情况,其他组员扮演“急救员”迅速处理伤口。
b. 角色扮演结束后,老师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
活动延伸:1. 小手保护绘画:- 老师提供一些绘画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小手保护方法。
鼓励幼儿分享和解释他们的作品。
2. 家庭安全宣传活动:- 鼓励幼儿将从本次活动中学习到的急救知识与家人分享,并参与家庭安全宣传活动。
幼儿可以制作海报或简单的宣传册,向家人宣传安全常识与应对方案。
活动反思:通过《小手流血了》这个活动,幼儿得以学习并掌握了处理小伤口流血的基本急救知识。
活动内容结合演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设计更多具有实际操作性和互动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习惯。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含反思

1. 让幼儿了解手受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幼儿勇敢、不怕疼痛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手受伤的原因。
2. 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会简单的包扎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医用纱布、碘伏、创可贴等物品。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手受伤的原因,如摔倒、切割、撞击等。
2. 讲解:教师讲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如清洗伤口、消毒、包扎等。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包扎方法,让幼儿观察并学习。
4. 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包扎,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教育幼儿在面对危险时,要勇敢、不怕疼痛,学会自我保护。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尝试在家中练习包扎。
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中包扎的熟练程度和正确性。
2. 评价幼儿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程度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幼儿回家后是否能够向家长讲述所学内容并实践操作。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我是小医生”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处理不同的伤口情况。
2. 制作手部安全海报,让幼儿绘画自己设计的保护手部的方法。
3. 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2.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应用情况。
九、教学改进:1. 根据教学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加强对幼儿的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2. 肯定幼儿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3. 反思教案编辑工作,不断提高教案质量,为幼儿园安全教育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
1、这个小朋友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
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二、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
(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教师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
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生活。
三、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小班安全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手流血了》

小班安全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手流血了》教案: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一、教学目标:1.使幼儿了解在生活中遇到流血时应该如何处理。
2.培养幼儿正确处理小伤口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学会寻求帮助。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帮助。
二、教学准备:1.绘本《小手流血了》。
2.纸巾、创可贴。
3.角色扮演服装、医药箱等。
三、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上课前的问好和温馨的相互询问,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
老师拿着一张纸,教师模仿着无意间受伤,让纸上有一点血迹,然后问幼儿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听听幼儿的回答。
2.导入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绘本《小手流血了》的主要内容简要呈现给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朗读绘本:老师朗读绘本《小手流血了》,重点介绍主人公小光在流血时,是如何发现并及时处理伤口的。
4.讨论与引导:老师引导幼儿回顾绘本的故事情节,询问幼儿在生活中如果出现流血时,应该怎么办?激发幼儿思考和回答。
5.角色扮演:准备一些角色扮演服装和医药箱等道具,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扮演任务,例如:伤员、急救员等。
幼儿们可以自由组合角色扮演,模拟发生流血伤口后的应对情况。
6.诸多实践:通过多个实践环节,帮助幼儿加深对应对流血伤口的情况的印象和理解。
(1)自行用纸上模仿血迹并用纸巾来处理。
(2)观看医生模拟清洗伤口的视频,了解正确的流水清洗和消毒方法。
(3)模拟拿着创可贴给别人贴,体验给别人贴创可贴的感觉。
(4)幼儿自由发挥,在幼儿手上轻轻地用红色草莓酱或者画笔涂上红色的颜色,然后通过幼儿之间互帮互助,给幼儿正确贴上创可贴。
7.小结活动:老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醒幼儿遇到流血情况要保持冷静,及时求助并正确处理伤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了解了在生活中遇到流血时的应对方法,培养了幼儿正确处理小伤口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寻求帮助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之小手流血了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之小手流血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手受伤流血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遇到意外事故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3. 教育幼儿关心同伴,学会互相帮助。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小手受伤流血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2.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遇到意外事故时的冷静应对。
2. 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小伤口处理包、清水、消毒棉、碘酒、纱布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安全教育课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幼儿受伤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小手受伤流血的关注。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小手受伤流血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如:停止出血、清洁伤口、消毒、包扎等。
3. 演示:教师进行实地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处理小伤口的全过程。
4.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体验处理小伤口的过程。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正确处理小手受伤流血的方法,强调自我保护意识。
6.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在模拟中学会遇到意外事故时的冷静应对和互相帮助。
7.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并试着操作一下处理小伤口的过程。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小伤口。
2. 考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是否能够冷静应对意外事故。
3. 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我是小医生”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医生为同伴处理小伤口。
2. 组织幼儿参观医院或急救中心,了解更多的急救知识。
3. 邀请家长参与安全教育课堂,共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八、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家访或电话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所学安全知识的实际情况。
2. 收集家长对安全教育课堂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3. 根据幼儿在课堂表现和家庭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教学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一张。
教学过程:
1、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
(1)这个小朋友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
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 ___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
(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
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受了伤的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