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5610塔吊基计算书
TC5610塔吊基础计算书

TC5610塔吊基础计算书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是为TC5610塔吊设计一个安全可靠的基础,确保塔吊的稳定运行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技术要求1.基础承载力:设计基础的承载力需满足塔吊的工况要求,包括塔吊的最大载荷、吊臂长度等。
2.基础抗倾覆能力:基础的抗倾覆能力需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塔吊在风力等外力的作用下不倾覆。
3.基础稳定性:基础的稳定性需满足地面承载力分布均匀、抗滑移性等要求,确保塔吊的稳定运行和施工安全。
4.基础施工可行性:基础施工需满足施工方便、工期短等要求,减少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四、基础设计1.确定地基类型:根据工程现场勘察和地质资料分析,确定基础的地基类型,如浅层地基、深层地基等。
2.计算基础尺寸:根据塔吊的工况要求和基础设计要求,计算基础的尺寸,包括基础面积和基础厚度。
3.计算基础承载力:根据基础类型和塔吊的工况要求,计算基础的承载力,包括垂直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等。
4.计算基础抗倾覆能力:根据基础类型、塔吊高度、风力等外力参数,计算基础的抗倾覆能力,包括埋地部分和出地面部分的抗倾覆能力等。
5.校核计算结果:根据基础的设计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确保基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方案1.基坑开挖:按照基础设计要求,在场地上进行基坑开挖,保证基础的尺寸和形状准确。
2.基础浇筑:在基坑中浇筑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基础养护:对刚浇筑完成的基础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六、技术经济评价通过对TC5610塔吊基础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确保塔吊的稳定运行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并且基础的施工方案可行性高,工期较短,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效益。
七、总结本TC5610塔吊基础计算书对塔吊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保证了塔吊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经过技术经济评价,可以得出该计算书是符合工程要求的,并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TC5610中联重科塔吊附墙验算

1.5
2.0
安全系数
抗倾覆验算需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确 保塔吊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发生倾
覆。
稳定性
塔吊结构设计需考虑风力、地震等因 素,确保塔吊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
稳定。
结构抗滑移验算
抗滑移验算主要关注塔吊基础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否足以抵抗塔吊工作状 态下产生的水平推力,防止塔吊发生滑移。
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塔吊自重、风载、吊重等因素,并根据塔吊基础的材质 、尺寸、地基承载力等参数确定摩擦系数。
整体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塔吊的结构形式、材料特性、荷载工况、环境条件 等因素,并使用相应的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需要满足国家标准的要 求,确保塔吊的安全性。
总结与建议
加强附墙结构强度
附墙结构是塔吊安全的关键,应确保其强 度和刚度满足要求,防止出现坍塌或变形 。
重视风载和地震作用
风载和地震作用对塔吊稳定性影响较大, 应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防风 防震措施。
影响因素
风载、塔吊自重、吊 重
塔吊自重、吊重
分析斜拉索的受力情况,可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塔身结构受力分析
塔身结构承受着来自吊臂、平衡臂、起升机构、行走机构和操作室等部件的 荷载,以及风力、地震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力。塔身结构受力分析是塔吊设计 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各种荷载和力的作用,并进行合理的受力分析 。
规范和标准
附墙验算需符合相关规范和 标准的要求,如《建筑起重 机械安全规程》、《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等。
遵循相关规范,确保塔吊附 墙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分析
需对附墙结构进行静力学和 动力学分析,考虑各种荷载 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确保附墙结构能够承受塔吊 的重量、风力、地震力等。
中联TC5610塔吊基础计算书(正式)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职工集资建房项目
2标段E7栋住宅楼
塔吊基础计算书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二O一三年九月六日
TC5610塔吊基础(四桩承台)计算书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职工集资房项目2标段E7栋住宅楼工程;属于框剪结构;地上2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81.40m;标准层层高:3.00m ;总建筑面积:14083.04平方米;总工期:730天;施工单位:海南第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本工程由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投资建设,海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地质勘察,安徽国汉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海南第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施工。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年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5) 建筑、结构设计图纸;
(6)《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7)《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13752-92);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J119-2001);
(9)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TC5610,塔吊起升高度H=88m,
塔吊倾覆力矩M=1552kN.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塔身宽度B=1.6m,最大起重荷载F2=60kN,
自重F1=456kN,基础承台厚度hc=1.30m,
基础承台宽度Bc=5.50m,,钢筋级别:Ⅲ级钢筋。
TC5610塔吊基础方案

由于塔基平面为正方形,边长BC为5.0m,故基础底面的抵抗矩为:
WX=WY=BC3/6=20.833m3
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倾覆力矩设计值M为:
i)工作状态下: M1=1699.0KN•M
ii)非工作状态下: M2=2289.0 KN•M
(1)工作状态下a=BC/2-M1/(F+G)=2.5-1699/(580+810)=1.28m。
5、塔吊基础砼采用C35砼浇注,浇筑混凝土时,随时注意塔吊预埋节的水平度。混凝土不能沿一个方向浇筑,以免挤偏塔吊预埋节。
6、对塔吊基础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经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塔机。
TC5610塔吊的基础选型如下:
说明:1、图中Φ22圆钢可用螺纹钢代替。
三、现场设计、安装,安全组织机构
可见,由于在工作状态下,e=1.22m>b/6=0.83m,故在工作状态下:
Pmax=2(F+G)/(3BCa)=2×(580+810)/(3×5.0×1.28)=144.8KP。
(2)在非工作状态下,a=BC/2-M2/F+G)=2.5-2289/(500+810)=0.75m。可见,由于在工作状态下,e=1.75m>b/6=0.83m,故在非工作状态下:Pmax=2(F+G)/(3BCa)=2×(580+810)/(3×5.0×0.75)=2321.9Kpa
3、根据勘察研究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建设场地层划分。
4、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平面布置图。
塔吊性能:
TC5610塔式起重机起吊性能:①最大起重量:6吨②最大臂长:56米③独立高度:40米④工作幅度:2.5-56米⑤起升速度:80/40/20m/min⑥回转速度:0~0.60r/min⑦变幅速度:44/22m/min⑧顶升速度:0.40~0.70 m/min
中联重科5610塔吊说明书

TC5610-6 B版 QTZ80(TC5610-6)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致用户感谢您选购和使用本公司的塔式起重机!为了使您正确使用与维护该设备,操作前敬请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并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本使用说明书中标有“注意:”的语句,涉及到施工的安全,敬请注意。
本公司致力于产品的不断完善,产品的某些局部结构或个别参数更改时,恕不另行通知。
如有疑问,请与本公司联系。
出厂日期:目录概述............................................................................ 0-1~0-8第一篇塔机的安装第一章立塔.......................................................... 1.1-1~1.1-32 第二章拆塔.......................................................... 1.2-1~1.2-3 第二篇塔机的使用与维护第一章塔机安全操作规程.................................... 2.1-1~2.1-3 第二章机构及电气操作........................................ 2.2-1~2.2-5 第三章安全保护装置.......................................... 2.3-1~2.3-4 第四章保养与维修............................................... 2.4-1~2.4-4 附录一 .................................................................... 1~7编制:校对:审核:概 述TC5610-6塔式起重机,是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按JG/T5037-93《塔式起重机分类》设计的。
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

QTZ80(TC5610-6)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80( TC5610-6)起重荷载标准值:Fqk=58.8kN塔吊计算高度:H=45.9m非工作状态下塔身弯矩:M=1552kN.m钢筋级别:HRB400承台宽度:Bc=6m1) 塔机自重标准值Fk1 =464.1kN2) 基础以及覆土自重标准值G<=6X 6X 1.35 X 25=1215kN3) 起重荷载标准值Fqk=58.8kN2. 风荷载计算附件一计算简图:二.荷载计算1.自重荷载及起重荷载(JGJ/T 187-2009)。
塔机自重标准值:Fk1=464.10kN塔吊最大起重力矩:M=1335kN.m塔身宽度:B=1.6m承台混凝土等级:C3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50kPa1) 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Wo=0.2kN/m2) 叫=0-昭丛口凯=0.8 X 1.59 X 1.95 X 1.349 X 0.2=0.67kN/m 2字止=f H=1. 2X 0.67 X 0.35 X 1.6=0.45kN/m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F v k=q s k X H=0.45X 45.9=20.64kN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Mjk=°.5Fvk X H=0.5X 20.64 X 45.9=473.73kN.m2) 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本地区Wo=0.35kN/mi2)Wjt =2=0.8 X 1.63 X 1.95 X 1.349 X 0.35=1.20kN/m- m f H=1.2 X 1.20 X 0.35 X 1.6=0.81kN/m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F v k=q s k X H=0.81 X 45.9=37.03kN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Mjk=0.5F vk X H=0.5X 37.03 X 45.9=849.88kN.m3. 塔机的倾覆力矩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l\^=1552+0.9X( -1335+473.73)=776.85kN.m非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l\^=1552+849.88=2401.88kN.m三.地基承载力计算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第4.1.3条承载力计算塔机工作状态下:当轴心荷载作用时:22=(464.1+58.8+1215)/(6 X 6)=48.28kN/m 2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肚二(代十旳隅訂陆=(464.1+58.8+1215)/(6 X 6) -2X (776.85 X 1.414/2)/36.002=17.76kN/m 2由于P kmin》0所以按下式计算Pkmax:2 =(垃十曳)"+亚化+甌訂陷=(464.1+58.8+1215)/(6 X 6)+2 X (776.85 X 1.414/2)/36.002=78.79kN/m 2塔机非工作状态下:当轴心荷载作用时:2 =(464.1+1215)/(6 X 6)=46.64kN/m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肚严以十翼山- 叭-M訂%=(464.1+1215)/(6 X 6)-2X (2401.88 X 1.414/2)/36.00=-47.70kN/m由于P kmin<0所以按下式计算Pkmax:二近+兀顾爲心=(2401.88+37.03 X 1.35)/(464.10+1215.00)=1.46m < 0.25b=1.50m载力满足要求!—12-X 忑f2=3-1.03=1.97m=(464.1+1215.00)/(3 X 1.97 X 1.97)=144.57kN/m四.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570.00kPa非工作状态地基承轴心荷载作用:由于f a》Pk=48.28kPa,所以满足要求!偏心荷载作用:由于1.2 Xf a》P kma>=144.57kPa,所以满足要求! 五•承台配筋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条。
TC5610塔吊四桩基础计算书

5610塔吊四桩基础方案项目1#、2#、4#住宅,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分别为30层、30层、29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103.90m;标准层层高:2.90m ;本工程由投资建设,设计,监理,组织施工。
一、塔吊的基本参数信息塔吊型号:中联TQZ80(TC5610)型,塔吊起升高度H=100.000m,塔吊倾覆力矩M=1435kN.m,混凝土强度等级:桩C30,承台C35,塔身宽度B=1.7m,基础以上土的厚度D=1.5~3.0m,自重F1=720kN,基础承台厚度Hc=1.300m,最大起重荷载F2=60kN,基础承台宽度Bc=5.000m,桩钢筋级别:II级钢,挖孔桩直径=0.900m,扩大头直径=1.2m,桩间距a=3.5m,承台箍筋间距S=200.000mm.承台砼的保护层厚度=50mm,二、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和弯矩计算中联TQZ80(TC5610)型塔吊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720.00kN,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1.2×(F1+F2)=936.00kN,塔吊的倾覆力矩M=1.4×1435.00=2009.00kN。
三、矩形承台弯矩及单桩桩顶竖向力的计算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
其中 n──单桩个数,n=4;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936.00kN;G──桩基承台的自重G=1.2×(25×Bc×Bc×Hc/4+17×20×0.24×3)=1.2×(25×5.00×5.50×1.35+17×20×0.24×3)=1172.9kN;Mx,M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取2009.00kN.m;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a/2=1.75m;N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考虑荷载最不利方向),最大压力:N=(936.00+117.9)/4+2009.00/(3.5× 1.414)=933.17kN。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本文的计算依据为《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T187-2019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2017.一、塔机附着杆参数塔机型号为QTZ63(TC5610)-中塔身桁架结构类型,计算高度为98m,起重臂长度为56m,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为1.06m。
塔身宽度为1.6m,平衡臂长度为12.9m。
工作状态时扭矩标准值Tk1为269.3kN·m,包含风荷载。
非工作状态下不平衡自重引起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k'为1940kN·m(反向),工作状态下不平衡自重引起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k为1720kN·m。
附着杆数为四杆附着,附墙杆截面类型为格构柱,附墙杆类型为Ⅰ类,塔身锚固环边长为1.8m。
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着次数为2,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5m,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附着点4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为0.2kN/m,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为0.35.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2m,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4.8m,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3.2m,点4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3.2m。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为0.35kN/m。
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风压等效高、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附着点高度、附着点净高、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荷载等参数均有具体数值,这里不再赘述。
285.472kN时,支座6处附墙杆内力计算如下: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6处的附墙杆承担,因此需要计算支座6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根据扭矩组合标准值T kTk1269.3kN·m,可得到T的值。
同时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需要将水平内力Nw计算出来。
根据计算简图和塔机附着示意图、平面图,可以得到α和β的值,并用力法计算各杆件轴力。
最终得到支座6处附墙杆的水平内力Nw20.5RE285.472k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5610塔吊基础计算书
TC5610塔吊基础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TC5610,塔吊起升高度H=40.00m,
塔吊倾覆力矩M=1552kN.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塔身宽度B=1.6m,最大起重荷载F2=60kN,
自重F1=456kN,基础承台厚度h=1.00m,
基础承台宽度Bc=5.00m,,钢筋级别:II级钢筋。
二、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模型简图如下图所示:
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偏心矩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 F=(F1+ F2)×1.2=612.96kN;(恒载系数取1.2)
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
G=1.2×25.0×Bc×Bc×Hc =750kN ;(恒载系数取1.2)
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00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20.83m3;
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
M=1.4×1552 =2172.80kN.m;(安全系数取1.4)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 Bc / 2 - M / (F + G)=5/2-2172.8/(612.96+750)=0.906m。
经过计算得到: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
Pmax=(612.96+750)/52+2172.8/20.83=158.83kPa;
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 Pmin=(612.96+750)/ 52-2172.8/20.83=-49.79kPa;
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612.96+750)/ 52 =54.52kPa;
偏心矩较大时压力设计值 Pkmax=2×(612.96+750)/(3×5×0.906)=200.58kPa。
三、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
计算公式如下: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取180.000kN/m2;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ηb=2.0,ηd=3.0;
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20.000kN/m3;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取5 m;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20.000kN/m3;
d--基础埋置深度(m) 取0.90m;
解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284.00kPa;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84.0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max=54.52.58kPa,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矩较大时的压力设计值Pkmax=200.58kPa,满足要求。
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
βhp ---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f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ho ---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am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t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即塔身宽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
ab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加两倍该处的基础有效高度。
pj --- 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
Al ---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
Fl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
则,βhp ---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βhp=0.95;
f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t=1.57MPa;
am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m=[1.60+(1.60 +2×1.0)]/2=2.6m;
ho --- 承台的有效高度,取 ho=0.9m;
Pj --- 最大压力设计值,取 Pj=158.83KPa;
Fl --- 实际冲切承载力:
Fl=158.83×(5.0+3.4)×((5.0-3.4)/2)/2=533.67kN。
其中5.0为基础宽度,3.4=塔身宽度+2h;
允许冲切力:0.7×0.95×1.57×2880.00×900.00=2706177.6N=2703.2kN;
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
五、承台配筋计算
1、抗弯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I --- 任意截面I-I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
a1 --- 任意截面I-I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当墙体材料为混凝土时,取a1=(Bc-B)/2=(5.00-1.60)/2=1.7m;
Pmax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取158.83kN/m2;
P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I-I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
P=158.83×(3×1.60-1.7)/(3×1.60)=102.58kPa;
G---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取750kN/m2;
l --- 基础宽度,取l=5. 0m;
a --- 塔身宽度,取a=1.60m;
a' --- 截面I - 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 取a'=1.60m。
经过计算得MI=1.72×[(2×5.0+1.60)×(158.83+102.58-2×750/5.02) +(158.83-102.58)×5.0]/12=630.41kN.m。
2、配筋面积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7.2条。
公式如下:
式中,α
l --- 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
l
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
l
=1.00;
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c=16.70kN/m2;
ho --- 承台的计算高度,ho=0.95m。
经过计算得:αs=630.41×106/(1.00×16.70×5.0×103×(0.95×103)2)=0.008;
ξ=1-(1-2×0.008)0.5=0.008;
γs=1-0.008/2=0.996;
As=630.41×106/(0.996×0.95×300.00×106)=2220.85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5000.00×1000.00×0.15%=11340.00mm2。
故取 As=7500.00mm2。
实际配筋:II级钢筋,φ25@210mm,承台底面和顶面单向根数各48根,实际配筋为:
3.14×12.5×12.5×48=23550mm2>7500 mm2,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