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匾额:古建门楣上的文化奇葩
古建中的匾额汇总

古建中的匾额汇总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它的产生,相传缘于中原河洛文化的发展,是华夏文明的一种体现。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
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
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匾额是中国古典文化一个灵动的缩影,是建筑物的灵魂和眼睛。
是用来表达喜好、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形式。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匾额进行介绍:1.发源于秦汉时期的题字牌2.自表家门的官署门第类匾额3.多悬于公堂之上的官家匾额4.对人歌功颂德的功德声望匾5.用来赞颂女性的贞节贤孝匾6.悬挂在庙宇门前的寺庙匾额7.多有用阁楼建筑的阁楼类匾8.用于书院内外的书斋类匾额发源于秦汉时期的题字牌匾额,是一种悬挂在建筑物主要出入口上方和室内堂壁上的题字牌。
最常见的有矩形横挂,矩形竖挂和方形3种形式。
此外,还有书卷型,蕉叶型和扇形等小件式匾额,多散见于园林亭廊、洞门、书斋小室和民居寓舍之中。
沈阳故宫崇政殿“正大光明”匾额阿房宫匾额最早发源于秦汉。
据说秦始皇时,书体定为8种,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
署书又称榜书,就是写匾额用的字体。
在当时,匾额常常以其题名而出现。
如秦汉时期建成的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中,殿阁宫舍门阀等建筑上的门匾就有80余处。
南浔古镇广惠宫成都传统的民居匾额清代御赐天后宫“神昭海表”匾额三原城城隍庙匾额我国的匾额起步于两汉时期,发展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自有匾额以来,它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书法相结合,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写景状物,言表抒情,寓意深邃,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感染力。
自表家门的官署门第类匾额我国匾额历史悠久,寓意深远,虽历尽岁月沧桑,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仍能不时见到它们端庄文雅的身影,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匾额文化影响的深远。
这众多的匾额,按形式分,分为横匾和竖匾。
匾额:门楣上的文化瑰宝

人送去祝福,让客人吃好喝好,祝愿婚礼成功,再由证婚人夸奖新郎新娘,表达叮嘱与期望。
在司仪主持下先拜天地,再拜父母,之后拜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大伯、叔叔、大娘、大婶,以及其他七大姑八大姨的远近亲戚,受拜者听到新娘的称呼就要送出红包。
接下来,新郎新娘对拜,双方交换婚戒、饮交杯酒,点燃红蜡烛,婚礼结束。
喜宴进入21世纪,村民逐渐放弃在家举行婚礼、待客的习惯,选择去酒楼饭店预订宴席,这种方式慢慢成了一种新的习俗。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贺喜的人往往很长时间行走在路上,旧式宴请多是中午之前待客一次,下午2点以后再盛宴款待。
改在酒楼饭店设婚宴后,一般中午1点左右开始。
婚宴菜肴一般为十热、十凉、两个汤,另有各类酒水和饮料,菜品丰富。
闹洞房、闹公婆闹洞房是重要的婚俗之一,吃苹果、掏鸽子、新娘腰上拴气球等,闹洞房的形式五花八门。
公公婆婆在儿子结婚之日也会被打闹,脸被涂黑、头戴花帽,主要是为了博大伙一笑,图个喜庆。
添箱旧式的添箱,是新娘的兄弟在婚礼的次日到男方家中,看看自己姐姐(妹妹)是否孝敬公婆,说些让公公婆婆等长辈多包涵、多指点之类的客气话。
同时,新娘要在这一天拜望同家族的长辈。
回门婚礼第三天,新娘带新郎到自己娘家,称作回门。
购买几样好礼物,一家人欢欢喜喜,共同进餐,新娘的父母也会叮嘱女婿好好过日子等。
接九回九结婚后的第九天,女方娘家来人接新娘回家,称“接九”。
新娘被娘家接回住9天,然后再送回婆家,称“回九”。
至此,结婚的一切程序全部完成,以后逢年过节,尤其是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以及娘家的庙会日,女儿都要携儿带女同丈夫一起去看望父母。
上礼上礼就是结婚者的亲戚、朋友、邻居为结婚者送礼物、礼金。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礼50元则算大礼,进入21世纪后,上礼一般以100元为起点,2012年前后,上礼200元就算数量少的了。
各时期上礼一般有个下限,更近的亲戚、关系更好的同学朋友要想多上礼,数量则没有上限。
匾额:门楣上的文化瑰宝赵婷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匾额: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

匾额: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作者:张君来源:《中国经贸》2008年第17期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匾额,又称扁额、扁犊、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
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匾额:“扁,署也……署门户之文也。
”也就是在门户上题字,以作居室的标记。
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称匾额。
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雕刻的。
不论木质或石质的,匾额一般为长方形,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
有的还配以楹联或艺术雕刻。
匾额一向注重书法艺术或题额者的地位,以提高悬挂匾额场所的声誉。
古代的贵族、高官、功臣、名士,往往以得到当时皇帝题赐的匾额来炫耀权势。
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
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匾额一般分为两种,官方的和民间的。
官方的出现较早秦代就有了,而民间的则要到唐末才出现。
当时,里坊制度被废除,百姓可以临街破墙开店,于是人们开始想出了挂出各自的匾额来招揽生意。
到了宋代,匾额就更多了。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
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
由于是明挂的,所以,历史上的匾额属于首当其冲被损毁的文物。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
几千年来,匾额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匾额过去在城市和乡村都非常普遍地被使用,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他因素,如今在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有文物价值的老匾额了。
古代著名匾额

古代著名匾额古代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存在。
匾额,指挂在门框或墙壁上的横幅,上面刻有语言文字,寓意吉祥吉庆,起到点缀居室空间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匾额被后人记录在案,传承至今,值得我们珍视。
本文将介绍几个古代著名匾额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华盖山华盖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又名升龙山,是明代太监、文学家王守仁登临之地。
王守仁精通字画诗词,静心观赏山水名胜,留下了许多精美的手稿和诗篇。
华盖山匾额,为王守仁所题,由李成寿书写。
匾额寓意为“华盖福地”,是王守仁对这个山岳胜景的赞美。
今华盖山匾额已损毁,但王守仁的文学成就却使他成为明朝时期的文学巨匠。
二、紫禁城紫禁城匾额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的代表作之一。
北京紫禁城匾额有三个:正门匾为“午门”,内城匾为“乾清宫”,宫殿前面那个匾额为“保和殿”。
这些匾额体现了明清宫廷建筑的雄伟和庄重,同时寓意着国家的权威和威严。
这些匾额一直在紫禁城内屹立,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三、大雪山大雪山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匾额上题字“盛世祥云”,寓意为瑞气盈门、国泰民安。
这个匾额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题写,因为山峰高峻,若似立于云中,故名“盛世祥云”。
大雪山并不是我国最高的山峰,但因皇帝亲题匾额,因而名扬天下,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四、孔庙门额孔庙是儒家文化的圣地之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门额是山门上的横匾,寓意为守执中庸、尽在其中。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巨匠,他的教诲和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孔庙门额的每个字都是曾经的帝王亲笔所题,因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成为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门额之一。
五、梨园梨园匾额是清雍正皇帝赐给北京京剧“梨园”的名号。
梨园剧团成立于八旗官营,是中国京剧的起源地。
梨园匾额题词“梨园飞扬”,寓意为梨园剧团的风华正茂,激扬文艺之风。
梨园匾额见证了中国艺术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感叹历史和文化的无穷魅力。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匾额,虽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但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却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围观匾额:古建门楣上的文化奇葩

围观匾额:古建门楣上的文化奇葩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匾额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匾额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从内容到款式,从材质到风格,都与建筑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中国古典建筑与文化珠联壁合的范例之一,是匾额。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匾额最上层的匾额题曰“庆演昌辰”,中层匾额题曰“承平豫泰”,下层匾额题曰“欢胪荣曝”匾额,又称匾、牌匾,是悬挂或镶嵌于建筑物醒目处的题字牌。
材质以木、石为主,形状以长方形居多,有横式匾、竖式匾及册页匾等,为我国传统文化载体。
匾额始于秦汉,兴盛于明清,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皇帝对臣民的赏赐,还是民间的礼尚往来、文人雅士的自励警勉、官吏对下属的嘉奖或同僚间的酬赠,都离不开匾额这一表现形式。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产物,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民俗、官吏和科举制度的缩影。
江西·南昌滕王阁匾额滕王阁”巨匾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书,滕王阁殿中上方的狂草匾额“瑰伟绝特”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东引瓯越”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从形式上讲,匾额是书法美的载体,又是同章美的载体。
匾额所标识的名称,言简而意赅地浓缩了蔚蔚大观文化内容,使建筑物大增光彩,甚至成为社会政治文化的符号。
从文化承载看,匾额浓缩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古代典籍的精华,人类优秀的品行,都在匾额上得以展现。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皆入匾中,使之得以广为流传。
作为艺术品,匾额在材质的应用上,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品门类所能用之材。
所有艺术品门类的技艺,都在匾额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发挥,堪称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
从榜书艺术看,匾额作为载体,篆、隶、宋、楷、魏、行、草诸多字体均有使用和体现,把书法艺术从书斋和文人圈子中推向了社会。
而历代名人包括帝王榜书真迹都因匾额得以流传。
《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家”药铺匾额匾额之始,多用作宫殿、官第、楼阁的标识。
匾额——中国传统文化鲜活的木质档案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段记载 : “ 孝武帝改制公室及庙诸门 ,并欲 揭匾也都会择 良辰吉 日,锣鼓喧天宴请宾客
头巷尾 , 不 同时代 的匾额也会以款式 的不同 使王献之隶草书题榜, 献之固辞。 ” Ⅱ 哒几句可 以示庆祝。 足见匾在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不仅 引领那个时代 的潮流, 但是匾额在时代的飞 以大致了解到魏晋时期的王侯就热衷在殿宇 只是奖励的物质礼物 ,而是用 以对人们品格
有一种古老的说法 , 横为匾 , 竖为额 。但是后 龙 ” 、 “ 白虎” 两关之匾额。《 太平广记》 : “ 明帝 建设的完美结合了。匾额作为赏赐以及馈赠
令仲将题榜 , 高下异好 , 宜就点 的礼品, 其赠送方式也十分讲究。 匾额制成后 来大家也就不分是匾是额了, 统称匾额。 匾额 凌云台初成 ,
心的慕容鲜卑地处“ 草原丝绸之路” 的东端 , 群僚观之……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 这是在 对朝 阳北塔周 围进行考古勘探发掘 的过程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刚 。通过 史书上明确记载的东北地 区第 一座佛教寺 中, 发现了数十件三燕时期莲花纹瓦当。 另外 “ 草原丝绸之路”把 当时西亚地区的东罗马 院 , 也是佛教传人东北地区的开始。后燕时 , 冯素弗墓中出土的一件金质“ 步摇冠” 前面的 帝国 、 萨珊王朝和中亚诸 国的诸多先进文化 还发生了民众与僧人聚众谋反的事 。 《 资治通 帽正 , 其正面中部压印有一佛二胁侍像 , 周边 因素 , 如金步摇冠、 玻璃器等 , 传人东北亚地 鉴》 卷一。七载 , 晋太元十五年 ( 后燕建兴五 饰 忍 冬花 纹和锯 齿状 纹 。现在 所能 见 到的 三 区。此外冯素弗墓还出土 了一对木心马镫 , 年 ,公元 3 9 0 年) “ 九月 ,北平人吴柱聚众千 燕 时期佛教遗存 , 仅有凤凰山摩崖佛龛和后 制作颇为精致。镫芯以桑木制成 , 在镫 的整 余 , 立沙门法长为天子 , 破北平郡 , 转寇广都 , 燕武容造石佛像 、 北燕李普造铜佛像等m。 个外表包钉鎏金铜片 , 蹬柄上方开有横长方 入 白狼城” 。吴柱立僧人法长为天子 , 说明当 参考文献
匾额 门楣上的文化瑰宝

匾额门楣上的文化瑰宝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
1.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
但如果说到老字号商铺"稻香村""张一元",再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
它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传统象征,既是人文风景,更是历史印记。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
匾额简称为匾,古代"匾"写作"扁"。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即点出了匾额作为"建筑命名"的原始功能。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牌匾,简称为扁、匾或额。
也有说,横写为"匾",竖写为"额"。
中国的古建筑门屏上端,多缀有匾额,其特点为文字不多,一般二字、三字、四字。
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雕刻的。
不论木质或石质的,匾额一般为长方形,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寓意深远,措词文雅,书法遒劲有力。
匾额习俗的形成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
在古代,门被称为"衡门",是一种领地的标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在衡门上放置猎物作为其领地的风俗。
当部落发展成为国家,氏族首领化家为国,衡门上的标志也简化成为文字,成为了国号。
我国古代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国号为商,《诗·商颂·玄鸟》中曾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字的甲骨文极像衡门之上放置鸟牲。
古代门匾上的字工艺

古代门匾上的字工艺
古代门匾上的字工艺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木雕技艺。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匾是门上横贯的牌匾,通常用于表示房屋的名称、主人的身份以及寓意吉祥的文字。
古代门匾上的字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字体设计:古代门匾上的字通常采用清晰、端庄、工整的楷体字。
字体的形状和布局需要与门匾的大小、形状和风格相匹配,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2.雕刻技巧:古代门匾上的字通常采用木雕技艺进行刻制。
雕刻师傅需要根据设计的字体,运用刀具将字体逐字逐句地雕刻在木质门匾上。
雕刻过程需要细致入微,保持刀法的稳定和准确,以确保字体的线条清晰、笔画匀称。
3.装饰处理:古代门匾上的字通常会进行一些装饰处理,以增加艺术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箔或贴花来装饰字体,使之更加华丽。
此外,还可以使用彩绘、镶嵌等技法,使门匾上的字更加生动、立体,呈现出浓郁的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古代门匾上的字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木雕技艺的精湛水平,其精细、工整、美观的字体设计和雕刻技巧,以及装饰处理的方法,使古代门匾成为了一种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观匾额:古建门楣上的文化奇葩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匾额
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匾额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从内容到款式,从材质到风格,都与建筑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中国古典建筑与文化珠联壁合的范例之一,是匾额。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匾额
最上层的匾额题曰“庆演昌辰”,中层匾额题曰“承平豫泰”,下层匾额题曰“欢胪荣曝”
匾额,又称匾、牌匾,是悬挂或镶嵌于建筑物醒目处的题字牌。
材质以木、石为主,形状以长方形居多,有横式匾、竖式匾及册页匾等,为我国传统文化载体。
匾额始于秦汉,兴盛于明清,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皇帝对臣民的赏赐,还是民间的礼尚往来、文人雅士的自励警勉、官吏对下属的嘉奖或同僚间的酬赠,都离不开匾额这一表现形式。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产物,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民俗、官吏和科举制度的缩影。
江西·南昌滕王阁匾额
滕王阁”巨匾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书,滕王阁殿中上方的狂草匾额“瑰伟绝特”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东引瓯越”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从形式上讲,匾额是书法美的载体,又是同章美的载体。
匾额所标识的名称,言简而意赅地浓缩了蔚蔚大观文化内容,使建筑物大增光彩,甚至成为社会政治文化的符号。
从文化承载看,匾额浓缩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古代典籍的精华,人类优秀的品行,都在匾额上得以展现。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皆入匾中,使之得以广为流传。
作为艺术品,匾额在材质的应用上,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品门类所能用之材。
所有艺术品门类的技艺,都在匾额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发挥,堪称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
从榜书艺术看,匾额作为载体,篆、隶、宋、楷、魏、行、草诸多字体均有使用和体现,把书法艺术从书斋和文人圈子中推向了社会。
而历代名人包括帝王榜书真迹都因匾额得以流传。
《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家”药铺匾额
匾额之始,多用作宫殿、官第、楼阁的标识。
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匾逐渐流行。
元春·大观园匾额《红楼梦》
明清时,匾额之风大盛,匾额内容追求意境和韵味。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回贾府省亲是夜,登楼步阁,涉水缘山你,眺览徘徊,乃命笔砚伺候,因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交泰殿无为匾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故宫”的每个大殿中都有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这些匾额集中反映了封建帝制的最高治国理想和策略。
“无为”匾为康熙所题,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帝王要顺应天道,体恤民情,与民休息。
换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之意。
清·杨维伦千叟宴匾额
千叟宴是清宫中最为盛大的宴会,始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乾隆皇帝继承了这个传统。
“千叟宴”匾文为:“皇祖与壬寅岁(1722年)举行千叟宴,实从古未有之旷典。
维时与宴王大臣,命诸皇子赐觞以示慈惠……”千叟宴之盛况,字里行间已了然托出。
杨维伦乃湖北黄陂“杨楼子榨坊”后人,翰林院学士。
深得乾隆宠幸。
乾隆五十年“千叟宴”后,乾隆皇帝将自己写的《记千叟宴》赏给了杨维伦。
天坛·祈年殿匾额
匾额按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建筑园林匾、表彰歌颂匾、店家老字号匾。
建筑园林匾常见于宫殿、寺庙、园林等处。
或表名称,或祈祥瑞,或写胜景。
天坛祈年殿的匾额是清代最高地位的标志。
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匾额
表彰歌颂匾,古人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之时常常在自家门上悬挂牌匾。
1937年东北《海城县志》里说“新宅落成,或其他喜寿诸事,戚友亦多赠匾额,或称官阶,或论齿德”。
功名、
荣誉是古人毕生追求。
门额上的匾,题写着表彰字眼的匾,能让主人荣耀,令旁人艳羡。
邓世昌·德龄扬烈匾
邓世昌“德龄扬烈匾”即为表彰歌颂匾,该匾边饰上方有双凤朝阳图案,周边为缠枝花卉,红地阴刻金字,款字浮雕,钤朱白双印,雕制于光绪十九年秋。
“德龄”意为花甲,“德龄扬烈”为花甲之年,功成名就之意。
北京·大栅栏商业街匾额
店家老字号匾,俗语道:“创出金字招牌,买卖找上门来”,店家的招牌常喜欢用吉利字眼,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卷六:市肆字号,除意主典雅或别有取意者不计外,若普通命名,则无论通都僻壤,彼此无不相同。
余尝戏为一律以括之云:“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
”诗固漫无意义,而言利字面,大抵尽此五十六字中,舍此而别立佳名,亦寥寥无几字美。
朱彭寿在随笔中所列举的五十六个字,对于牌匾用字,确实囊括几尽了。
匾额讲究的是内容的意境及文采,它集中表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儒雅之气与生俱来,是集古代文字、诗词、书法、雕刻、篆印、工艺美术、建筑装潢等艺术于一身的艺术载体,可谓“雅俗共赏”之典范。
古建筑之上的匾额
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又能陶冶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