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独特处
汉字之美字里行间

汉字之美字里行间汉字之美,字里行间汉字是中国人民的瑰宝,这些神奇的符号,代表着丰富的文化和智慧,蕴含着汉字之美。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汉字出现在中国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这些象征性的符号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描绘。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形态,包含了六个基本组成部分:笔画、偏旁、部首、字义、字音和字形。
二、汉字的独特之处1. 笔画的多样性:汉字以笔画的数量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笔画有直的、弯的、折的,有的复杂,有的简单,每个笔画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意义,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汉字世界。
2. 偏旁的识别:汉字中的偏旁是字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识别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出字的意义或者音义关系,为我们理解汉字提供了帮助。
3. 部首的辨认:每个汉字都有一个部首,部首是汉字按照笔画形状和意义分类的方式,部首往往暗示了字的意义。
通过识别部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4. 字义的丰富:每个汉字有其独特的含义,而且往往一个字可以有多个含义,其中一些还具有象征性和修辞性,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汉字传递更丰富的信息。
5. 字音的变化:汉字的发音是由字音决定的,字音有时候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汉字,并且发音的变化也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程。
三、汉字的艺术魅力汉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符号,它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书法艺术中,汉字的形态和结构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个字的笔画精湛而独特,融合了对美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同时,字的排列和间距也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整篇作品显示出和谐、平衡的美感。
四、汉字的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使用汉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文字和文化,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汉字在中国的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技术,汉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的象形性与文化意义

汉字的象形性与文化意义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字体系的代表,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形性,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象形性和文化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汉字的独特之处。
一、象形性的表现汉字的象形性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字形结构,如山水、人物、动植物等。
这些字形形象生动,形态独特,体现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特点。
1. 山水字:汉字中存在着丰富的山水字,如“山”字代表山脉的起伏,而“水”字则模拟了水流的形状。
这些字形不仅仅表现了自然景观,更体现了人们对山水的欣赏和向往。
2. 人物字:汉字中的人物字也是象形性的典型代表,比如“大”字即是人站立的形状,“小”字则是蹲坐的模样。
这些字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物的动作和姿态。
3. 动植物字:在汉字中,还有很多字形是模仿动植物的形态而成,如“蛇”字表现了蛇蜿蜒爬行的形状,“木”字则象征了树木的外观。
这样的字形使得汉字更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
二、文化意义的体现除了象形性,汉字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思想、历史和价值观念。
1. 传统文化:汉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与诗词、书法、绘画等紧密相连。
字词之间的组合和用法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感和智慧。
2. 历史变迁:汉字记录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每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通过汉字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3.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工具,通过传统的文字教育,人们可以不仅学习到语言技巧,更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结语无论是从汉字的象形性还是文化意义来看,汉字都具备深厚的内涵和多元的表现形式。
它们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人们对自然、人物、动植物等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成为传递文化智慧和思想的工具。
因此,研究和传承汉字的象形性和文化意义,对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摘要】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和历史传承。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独特的象形文字特点。
汉字还具有多音字和多义字的特点,使得其表达丰富多样。
汉字的结构和造字规律严谨且独特,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汉字的包容性和变化性使其适应了不同时代的发展需求。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可替代地位体现在其影响力和传播特点上。
汉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的文化性质和特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汉字文化、性质、特点、象形文字、多音字、多义字、结构、造字规律、包容性、变化性、影响力、传播、中华文化、瑰宝、不可替代地位、延续、发展。
1. 引言1.1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自古以来,汉字便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进程,记录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记忆。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书法艺术、文学创作还是历史研究,汉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象征,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统。
1.2 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汉字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形态和构造上,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汉字的字形采用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方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世界文字体系中独树一帜。
汉字的历史传承也是其独特性的重要表现,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的奇妙之处——汉字书写的美学与艺术

文字的奇妙之处——汉字书写的美学与艺术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一种美学与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众多文字体系中,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字之一,其书写形式更是展现了独特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汉字的形态与结构、书法艺术以及汉字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汉字书写的美学与艺术。
一、汉字的形态与结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其形态与结构揭示了丰富的意象和思维方式。
汉字的形态多样,有的字形如山峦起伏,有的字形如江河纵横,有的字形如花鸟虫鱼,每个字形都蕴含了丰富的意象。
例如,“山”字的字形就像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以雄浑壮观之感;而“水”字的字形则像是流动的江河,给人以流畅和柔美之感。
此外,汉字的结构也是其美学价值的体现。
汉字由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这些笔画的组合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字形。
例如,“人”字由丿、一、丿三个基本笔画组成,整体形象如同一个站立的人体,清晰地表达了“人”的形象;而“木”字则由两个丨、一、丨三个基本笔画组成,形似一棵生长的树木,展示了自然的生命力。
二、书法艺术的表现汉字书写的美学与艺术最为直观地体现在书法艺术中。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以汉字为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
书法艺术通过对汉字的书写和构图,展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书法艺术中,字体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汉字的字体多种多样,有篆、隶、楷、行、草等不同风格。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例如,篆书字体刚劲有力,线条粗细相间,给人以古朴雄浑之感;草书字体则流畅自如,字形变化多端,给人以狂放不羁之感。
不同的字体风格通过书法家的笔触和构图,展示了汉字书写的美学魅力。
此外,书法艺术还注重字与字之间的排列和间距。
书法家通过对字形的大小、形态的变化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进行布局,形成了独特的版面美。
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大小、上下左右的错落有致,使得整篇作品呈现出和谐、平衡的美感。
三、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书写的美学与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形态与结构以及书法艺术中,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汉字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的象形文字。
它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使得它独具魅力,让人为之着迷。
首先,汉字的基本结构非常独特。
它由笔画组成,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笔画数目和顺序。
这些笔画的组合形成了汉字的形态。
例如,字母“人”由两个笔画组成,而字母“山”则由三个笔画组成。
这种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汉字在视觉上非常有趣和美观。
其次,汉字的结构还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汉字的组成往往与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有关。
例如,字母“木”代表了树木的形状,字母“水”则代表了水的流动。
这种象形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直观的表达力,并且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
同时,汉字还融入了许多象征和隐喻,使得它们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体现,使得汉字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
此外,汉字的特点还表现在其丰富的内涵和多义性上。
一个汉字往往可以有多个意思,这取决于它所处的语境。
例如,字母“心”可以表示人的心脏,也可以表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多义性使得汉字的表达更加灵活和丰富。
同时,汉字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使得它们在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种内涵和多义性的特点,让人不断发现汉字的魅力和深度。
然而,汉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汉字的使用和传承面临着压力。
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拼音和英文来进行交流,而忽视了汉字的重要性。
这种趋势对于汉字的传统和文化的传承构成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汉字的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汉字的独特魅力。
总之,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它的形态美、象形性、丰富内涵和多义性使得它成为了人们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
然而,汉字的传承和使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汉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汉字的魅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字的特点

中国字的特点
中国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以下特点:
1. 形态优美,富有变化:中国字的笔画构成独特,形态优美富有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创造出数以万计的汉字。
2. 传统与现代融合:中国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但是其基本结构并未改变。
现代书写方式融合了传统的笔画和结构,保留了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3. 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每个汉字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学习汉字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了解文化、历史和哲学。
4. 指代丰富:汉字不仅仅是字形,还具有强大的指代能力。
一个汉字可以表达多层次的含义,这是汉语中的独特之处。
5. 学习门槛高:相较于拼音,学习汉字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精力。
但是,掌握汉字可以让人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
总之,中国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学习汉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也可以让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1 -。
汉字文化的艺术魅力

汉字文化的艺术魅力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着无尽的艺术魅力。
它以其独特的形态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艺术家们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
从书法到篆刻,从篆书到楷书,汉字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
汉字的艺术魅力首先体现在其形态美上。
汉字的笔画纵横交错,错落有致,构成了独特的视觉感受。
无论是行书的豪放洒脱,还是楷书的庄重端正,每一笔每一画都有其独特的美感。
这种美感体现了汉字的韵律感和动态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汉字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在其文化内涵上。
汉字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五千年文明史。
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比如,汉字中的山水,不仅仅是一种形象的描绘,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汉字中的花草,不仅仅是一种植物的名称,更是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颂扬。
通过汉字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进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汉字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其象征意义上。
汉字的演变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和寓意。
比如,“福”字代表了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常见于中国传统节日和年画中;“囍”字代表了婚姻的喜庆和吉祥,是中国婚庆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这些汉字在艺术作品中运用,不仅仅是形象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汉字文化的艺术魅力源远流长,不断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汉字艺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关注。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欣赏汉字艺术,甚至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汉字艺术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和纽带。
总之,汉字文化的艺术魅力无处不在,其形态美、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通过汉字艺术,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
同时,汉字艺术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汉字的独特之处汉字与其他文字的对比分析

汉字的独特之处汉字与其他文字的对比分析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持续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与其他文字相比,汉字在形态结构、表达方式和传承历史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汉字的独特之处。
一、形态结构的独特性汉字的形态结构由笔画、偏旁部首和字形组成,独具魅力。
相较于其他文字,汉字的笔画丰富多样,能够表现出物象的形态特征。
而拉丁字母等其他文字则以线条的组合方式来构成字形。
此外,汉字的偏旁部首起着重要的组词和辨意作用。
偏旁部首是衍生自汉字字义和字形的组成部分,能够通过组合形成新的字义。
这种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汉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表达能力。
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汉字在表达方式上也有独特之处。
相较于其他文字,汉字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象征性。
汉字有许多具体的字义,并可通过组合形成更为抽象的含义。
这使得汉字能够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意境。
另外,汉字还有着独特的音意关联。
汉字的发音方式多样,可以通过读音和字形之间的关联,引申出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种音意关联的特点,在其他文字中并不常见,使得汉字具备了更灵活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三、传承历史的独特性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相对于其他文字,汉字有着更为久远的发展历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字书体系。
这种历史积淀赋予了汉字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此外,汉字的传承还通过字词书写的方式体现出来。
汉字的书写顺序和结构要求相对复杂,需要培养长时间的书写习惯和技能。
这种书写方式的传承延续,使得汉字在书写上独具魅力,并在民间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
综上所述,汉字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体系,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在形态结构上,汉字由笔画、偏旁部首和字形组成,独具魅力。
在表达方式上,汉字以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表达能力著称。
而在传承历史上,汉字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这些独特之处使汉字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被人们广泛喜爱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
汉字产生的时间,还难以断定。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
商代的字已经是很发达文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朝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
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的时代。
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
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
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成为一种文字体系。
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时,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
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号。
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
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
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象者。
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对汉字的发扬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汉字也有可能是仓颉所造。
可能是仓颉根据鸟,兽,虫的脚印所改编的。
不过这只是传说的一种。
具体还需经过科学考证。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
原来那时民间流行
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
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
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
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
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
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
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
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书法艺术的作用:
书法艺术其本质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世界的摹写。
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受到一定阶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书法家来说就是要用书法作品为人民大众服务。
代表广大的劳动者的心声。
书法艺术的作用主要是有三点:
其一它可以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跟随时代的潮流。
因为书法艺术作品在本质
上面是反映时代精神的。
其二,书法艺术作品具有教育人们的作用。
书法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渗透了作者的价值观念,大多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因此人们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就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使得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得到提升。
其三,书法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作用乃是其所具有的审美功能。
人们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使得自己得到美的熏陶。
书法作品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桥梁。
作为一名书法家要想取得成功就应当朝着传播先进文化的方向努力奋斗。
同时不断的练习自己的书写技能。
使其达到美的规范。
书法家的练字故事: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