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母亲》内容概括

《我的母亲》内容概括
《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文章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第一个片段最感人,作者成年后与母亲之间人伦关系的距离几乎为零。
在作者发高烧的时候,母亲竟然背着他到三十里远的医生家去,挣扎在生死之间,这和老舍《我的母亲》中的母亲形象是一样的。
第二个片段中母亲的形象是坚强刚毅的。
尽管那时“家像一只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船”,但“我”能感受到母亲坚毅的目光。
第三个片段中最让人感慨的是母亲对往事的回首,这和老舍笔下小市民习气的可鄙可悲是不同的,让人看到多灾多难而又不屈的人民是怎样走过艰难的历程。
第四个片段是写母亲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我”这个襁褓中的婴儿竟然“不知道夜里睡得怎样香甜”。
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篇文章的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可以让学生品味文章开头:“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一个多么慈爱的母亲!细细咀嚼这段文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跃然纸上。
“我刚由师范毕业,正想出去做事,有人问母亲:孟宗那么年轻,为什么不再念几年书?可以料想得到母亲含泪答道……”一问一答间,问者似乎不知道答案,其实是不愿知道答案。
而作为儿子的“我”,自然十分清楚当时家中的困境,“我”毅然要帮助辛劳的母亲,自然也想到了母亲的辛劳和痛苦。
“我”爱母亲,母亲也爱“我”,这是多么深厚的母子情啊!难怪有人认为邹韬奋笔下的母亲形象有相当大的普遍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赏析
《我的母亲》课文原文
我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料理好家务,便挎着篮子出门去采购食物。
母亲的手艺很好,能用普通的食材做出美味的佳肴。
她总是耐心地教导我如何做饭,虽然我常常弄得一塌糊涂,但她从不生气,只是鼓励我继续努力。
母亲对我要求很严格,尤其是在学习上。
她每天都要检查我的作业,如果发现有错误,就会让我重新做。
我很怕她,但也知道她是为了我好。
在她的督促下,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母亲也很关心我的为人处世。
她总是告诉我要待人诚恳,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她还经常带我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我学会关爱他人。
尽管家境贫寒,母亲却总是乐观面对。
她从不抱怨,总是鼓励我们要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回忆起来,母亲的身影总是那么清晰。
她虽然没有什么伟大的事迹,但她的母爱却是伟大的。
她为我付出了太多,我永远也报答不完。
每当我想起母亲,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敬仰之情。
赏析:
《我的母亲》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位勤劳、善良、严格的母亲形象。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敬仰之情。
同时,文章也传递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初二作文-我的母亲(十篇)

初二作文-我的母亲(十篇)初二作文-我的母亲 1从小学到初中,我已养成了不少好习惯,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她一直教导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成长为一个正直而善良的人——她就是我最亲爱的母亲。
母亲没有上过大学,可她的一言一行却都大方得体,她从不骂一句脏话,而我也多多少受她的影响。
上初中后,母亲按学校的理念准备和我共同学习,她买了几本书,又买了练毛笔字的写布,在四十岁时再次开始学习。
母亲的字写得很好,一天她又端坐着开始练字。
她穿着一身米黄色的家居服,几缕深棕的碎发俏在额前,一副小巧的金属框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显得朴素而整洁。
那双因近视而微突的大眼镜仿佛又年轻了起来,专注地看着笔下的一笔一划。
标准而流畅的笔画从那双日夜操劳却依旧美丽的手中流出——是一首《观沧海》。
妈妈忽然叫我过去,似个学生般说道:“西西,你看我练字还能背诗呢。
你来给我大概说一下意思,学的太久了,都忘了。
”我颇觉得有些好笑,可也是认真的给她解读了这首诗。
晚上睡觉时,我忽然听见她在屋里念叨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才恍然大悟,且有些自愧不如了。
为了激励我多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我的妈妈开始经常在晚上锻炼。
她拉出两块泡沫板,铺在地上,叫我和她一起做仰卧起坐,她“呼哧呼哧”地做着,脸都变得红扑扑的。
看她挥汗如雨,我也有了动力。
在母亲的榜样的影响下,我也健康成长了起来,而母亲就像一盏明灯,引领我,成为了我成长岁月中的良师。
母亲不仅重视我的学习,还教会我做人的哲理。
去年,奶奶摔了一跤,只能长期躺在床上,不能自理。
每次回家看奶奶妈妈都会坐在她的床边与她聊天,已经有些糊涂的奶奶与妈妈相处的十分融洽。
一次,我推门而入,看到妈妈和姑妈在给奶奶接尿,整个的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我眉头微皱,妈妈却一脸*静,端着尿就去倒掉,始终没有怨言。
不仅如此,妈妈与婆家人的关系也很好,是她教会了我孝道,教会了我与人为善。
母亲不仅是我的慈母恩师,还是我的密友。
岁月并没有打磨掉她那颗善良淳朴的童心。
初二我的母亲作文10篇

初二我的母亲作文10篇初二我的母亲作文篇1我的妈妈个子中等,鼻梁挺挺的,一双眼睛大大的,一看就不像有“健忘症”的人,可是我妈却“健忘”“忘”到家了。
有一个周六,我起得很晚很晚,眼看补习班的课要迟到了,我们赶紧风风火火地跑下了楼,结果刚下楼,妈妈一拍脑门,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没拿,于是我妈就“噔噔噔”地上了四楼,又风风火火冲下了楼。
可是,我妈刚下楼,又“呀”的一声,忙对我说:“自行车钥匙忘拿了!快快快,你上去拿!”听了这话,我差点没晕过去,可现在情况紧急,我也只好像头猎豹似的冲上楼去,拿上钥匙,又像个皮球冲了下来。
我本以为这下可以平安无事了,可以出发了。
结果我妈的话差点让我当场吐血,我妈说:“你的学员卡也忘了!”我只好以火箭般的速度冲上去又冲下来,可我还是迟到了……我妈的健忘还体现在她的随放随忘上。
又一次,我们去坐飞机回老家,可是到了机场,我妈才发现身份证忘带了!我们在行李箱和随带的大包小包里翻了个底朝天,可就是不见身份证的踪影。
眼看飞机要起飞了,急得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幸好我问了机场工作人员,说可以办一个临时身份证,于是我们急匆匆地赶过去办理了,还好人不多,算是顺利。
后来我们过安检时,爸爸不甘心,又翻了一遍,结果在妈妈随身的包里一个比较隐蔽的夹层里找到了,看着被找到的三张身份证,我们三人哈哈大笑起来。
唉,今天做午饭时,我妈又忘记按电饭锅上的“煮饭”键了,结果菜好了,饭还是生的……说起我妈的“健忘”事迹,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初二我的母亲作文篇2我的母亲,总是包干了家里所有的家务。
在我上学的期间,她不会让我干任何家务,让我好好学习,自己的将来谋出路。
她说我给你最好的环境让你学习,不让你分心,你的未来要靠你自己,将来我不会养你,我也不用你养,你只养好你自己。
但是在我假期期间,妈妈会让我做很多家务,她说你要学会独立,将来父母不在身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她会教我做饭,说有时他们忙没时间做饭,要少出去买着吃,对身体不好,你学着做饭,可以自己做给自己吃,就算味道不好,也比外面的健康。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原文

⼋年级下册语⽂我的母亲原⽂母亲,是亲属关系称谓的⼀种,是⼦⼥对双亲中⼥性⼀⽅的称呼。
也⽤于⽐喻养育⼈的某⼀群体或事物。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年级下册语⽂我的母亲原⽂,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我的母亲我⼩时候⾝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们⼀块⼉玩。
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论在什么地⽅,我总是⽂绉绉的。
所以家乡⽼辈都说我“像个先⽣样⼦”,遂叫我做“穈先⽣”。
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都知道三先⽣的⼩⼉⼦叫做穈先⽣了。
既有“先⽣”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样⼦,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有⼀天,我在我家⼋字门⼝和⼀班孩⼦“掷铜钱”,⼀位⽼辈⾛过,见了我,笑道:“穈先⽣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红⽿热,觉得⼤失了“先⽣”的⾝份!⼤⼈们⿎励我装先⽣样⼦,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和习惯,⼜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可算是不曾享过⼉童游戏的⽣活。
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去“监割”(顶好的⽥,⽔旱⽆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主来监割,打下⾕⼦,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树下看⼩说。
⼗⼀⼆岁时,我稍活泼⼀点,居然和⼀群同学组织了⼀个戏剧班,做了⼀些⽊⼑⽵枪,借得了⼏副假胡须,就在村⼝⽥⾥做戏。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类的⽂⾓⼉;只有⼀次我做过史⽂恭被花荣⼀箭从椅⼦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字和思想(看⽂章)的⽅⾯,不能不算是打了⼀点底⼦。
但别的⽅⾯都没有发展的机会。
有⼀次我们村“当朋”(⼋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村轮着做太⼦会,名为“当朋”)筹备太⼦会,有⼈提议要派我加⼊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
族⾥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不能跟着太⼦会⾛遍五朋。
于是我便失掉了学习⾳乐的唯⼀机会。
三⼗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乐;究竟我有没有⼀点学⾳乐的天资,我⾄今不知道。
⾄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
我常常⽤⽵纸蒙在⼩说书的⽯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的教学反思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的教学反思1教学本文时,我有意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如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换位思考、拓展延伸、发展其健康的个性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
如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等准备工作,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搜集整理资料、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第一节课开课时的故事导入,不但创设了不错的情境气氛,还唤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奠定了学习新课的感情基调。
第二节课合作探究的几个问题,就是在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的基础上,由教师整合了学生发现的问题的结果。
这在较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善于质疑的能力。
特别是第三课时的学习,尝试性的利用了拓展迁移的方法,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来,让学生在“鉴赏母爱”、“畅谈母爱”、“体悟母爱”、“抒写母爱”等环节的学习中,学会由此及彼,换位思考,感悟形式多样的母爱,不但水到渠成的培养了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还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形成了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很好的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另外,在主题探讨方面,我也大胆的引领学生做了尝试性的努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由于这篇散文涉及的内容很多,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启示也不同。
对此,我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去思考与实际相符的东西:①作者是一位教育家,通过对自身单调乏味的童年生活的描写,是否也间接的批判了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写母亲早期对“我”做人方面的教育的描写,是在揭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说明了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的,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
②“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可见,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严爱结合,以“严”导其行,以“爱”温其心,方能使其健康成长,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思考,既体现了教师合理引导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语文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特点。
作文我的母亲

作文我的母亲作文我的母亲(一)母亲今年六十多岁,是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母亲十八岁那年,外婆便去世了。
当时大舅十六岁、二舅十四岁、小姨只有两岁。
沉重的家庭担子自此压上了母亲柔弱的双肩。
在那艰苦的年代,且不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粥”吃的尴尬,单是一个“穿”字,就足以让母亲头疼。
好不容易纺线、织布、挑灯夜战赶出来的布鞋,往往不等下一双做好,就已经被舅舅、小姨穿的露“洞”百出。
于是年轻的母亲不得不想办法提高效率。
每天操持完家务,就统筹安排着:该纺线了;该纳鞋底了;该补袜子了;哪些破的不能再穿的长裤可以改成短裤、衬衣可以改成短袖等等。
一晃几年过去,母亲成了持家的好手,不仅拿起缝纫活来飞针走线,种庄稼方面也是行家。
就这样,直到哥哥和我相继出生,母亲带着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还住在外爷家里。
后来母亲终于盼到了大舅的婚礼,她提前把结婚要用的东西准备得妥妥当当,母亲的高兴是由衷的,她感到自己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使命。
母亲是个勤劳而乐观的人。
打我记事起,母亲的身影总是忙忙碌碌,母亲的脊背总是挺得笔直。
一年四季,无论忙闲,她总是天蒙蒙亮就起床做饭、清扫院子;她说种庄稼不可偷懒,决不能该锄两遍时只锄一遍,该施肥时“偷工减量”,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她常常拿出看家本领,用许多花布头为家里的小孩缝制“别致”的衣服;她还喜欢忙里偷闲把家收拾得干净、整齐、舒服;在我们兄妹几个上学、家里又要盖房子那几年,她更是起早贪黑,喂猪、喂牛、养鸡,精打细算着全家的吃穿用度,绝不浪费一点一滴。
母亲始终相信,只要勤俭持家,自尊自强,好日子一定会来的。
母亲小学毕业后上过两年技校,但后来赶上文化大革命学校散了。
虽然有点遗憾,但母亲说那是命运的安排。
闲时母亲喜欢看看书,就是各种杂志什么的,有关教育、健康之类的文章她尤其偏爱,还经常绘声绘色的讲给邻里的婶子大娘听。
大概受了书的影响,母亲觉得女孩子也要自立自强,所谓的“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丈夫有还隔着一只手”。
她希望女儿能过上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84a9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e.png)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精选15篇]《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写人叙事的__。
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我没有想展现太多的东西,只把理清思路作为重点,以此引出对母亲性格特征的把握。
深刻感悟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快进入情境。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环节是学生对文本的'读与品及交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和相关细节细细品读母亲的形像,并能较为深刻地把握这个形像。
但是存在许多缺憾:首先,文本解读不够独特,解读的角度也不够新颖。
教师的个性解读缺少力度,也就没能更高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由此我深感一名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多阅读,深入文本,查阅大量资料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更要广泛地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涵,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出现教师独特而深刻的解读,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
其次,由于学生紧张,课堂交流不够,很多学生不敢大声地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分享。
我想课堂呈现的一些不足就是问题的设计不佳造成的。
看来一堂课的成功关键是问题设计的成功,真正成功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新颖而有深度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维兴趣,能真正起到“点燃”和“碰撞”的作用。
第三环节口头表达训练:我最想对妈妈说这个环节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多地去理解自己的母亲,去爱自己的母亲,把对妈妈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孩子们发言不够大胆,表达感情过于拘谨,因此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上我表现的比较轻松。
当然,也存在不完备的地方,如学校要求的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大胆与泼辣欠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有待提高,这些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与学生们一道努力去做。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2在教胡适的《我的母亲》时,我课前让学生欣赏了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有的同学不自觉地跟着轻和着,那样的投入,那样的认真,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母爱,一个饱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的确,无论是年长年少,还是天涯海角,单飞后心和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思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老舍自然朴实的语言,体会从生动的细节中流出的母爱;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怀念、愧疚等情感;
3.通过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怀念、愧疚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母亲的生日、体重、身高是多少?穿几码的鞋?最喜欢的颜色/一道菜/一首歌/一句话是什么?
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勤劳、善良、勤俭节约……)
二、初读课文
1、字词字音
揣在怀中chuāi 撮土cuō份礼fèn 刮痧shā教他搬走jiào
血光火焰xuè血色xuè门框kuàng 廿三niàn
2、快速浏览全文,并将文章中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画出来。
三、整体感知
1、找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
明确: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岁我廿七岁七七抗战去年今年2、文中体现了母亲哪些优秀品质?
明确:勤俭诚实:第3段“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
一丝不苟:第8段“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
爱清洁:第8段“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
热情好客: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
善良隐忍:第11段“姑母时常闹脾气。
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
她是我家中的阎王。
直
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
乐于助人:第11段“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
”
宽厚忍让:第11段“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他
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
坚韧刚强、勇敢:第12段“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
保护着儿女。
”“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
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
坚强:第13段“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
”
3、母亲是坚强的,可是在面对子女的时候,却曾流下几次眼泪,从文中找出。
(四次)
明确:第一次:不舍之泪(爱子情深)。
第9段“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
第二次:不舍之泪。
第13段“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
第三次:欣慰之泪(喜悦、辛酸、百感交集)。
第13段“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
第四次:第14段“老母含泪点了头。
”
追问:第四次,母亲为什么而落泪?
明确:①我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母亲的话,因此母亲伤心。
②母亲没有逼迫我,可见母亲对我的体谅。
小结:从这四次流泪,可看出母爱的无私、伟大、深沉。
4、文中最能体现母爱“无私”和“伟大”的就是13段,从哪三件事来表现的?
明确:①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
②母亲送三姐出嫁——细节描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
”“她
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③母亲送我返校——细节描写: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变化:开心、失望、不舍,
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的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
(细节
描写: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
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
5、文中多次提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六次)
明确:
①第9段“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
②第10段“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
③第12段“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
④第12段“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响声看作是当然的。
但是,在做人上,我
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
⑤第12段“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
⑥第17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
6、为什么文章开头先交代母亲的家世?
明确:(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析)
这一部分安排在开头,既合乎时间顺序,又合乎逻辑顺序。
有了母亲贫苦的家庭背景,才有母亲后来的勤俭诚实的品质以及“软而硬”的性格。
7、最后一段体现出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深切怀念。
四、思考探究
1、课后题一: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对“我”
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呢?
明确:所谓“生命的教育”,即性格习惯的教育、为人处事的教育——该软即软,该硬即硬。
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
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事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2、课后题二: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说说作者在文中通过哪些细
节描写来表达母亲对儿女们的感情。
明确:
①第13段“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
②第13段“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
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③第13段“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
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
④第14段“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
她想念她的幼子,
而不便说出来。
”
3、课后题三:品读下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
①劳累、勤劳。
②勤劳、爱清洁
③爱子情深、不舍
④依赖母亲、爱母亲
⑤对母亲的感激、母亲对他的影响
五、主旨
本文回忆母亲出嫁、生儿、嫁女直到去世的人生历程,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勤俭诚实、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善良隐忍、坚强勇敢、热爱子女的慈母形象,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由衷感激与深切怀念之情。
六、艺术特色
1、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
2、行动的细节描写
3、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4、反复。
最后一段:“心痛!心痛!”连用两个“心痛”,充分表达了“我”失去母亲后的极
度悲痛的心情。
)(点拨:分三步作答。
一指出运用何种手法,二具体分析如何运用,三分析其效果。
)
七、课后扩展
《我与妈妈》:我最让妈妈烦心、高兴、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
妈妈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
我勤俭诚实、一丝不苟
的爱清洁、热情好客“生命的教育”
母善良隐忍、乐于助人“我”
亲宽厚忍让、坚强勇敢由衷感激
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