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备考:材料作文“度”导写及例文
2019全国卷3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恩情xx,此生不忘我国古代一文学大家韩愈曾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意思是说古代求学的人必须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教导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但如今的老师所要掌握的可不仅仅只是教导学业,解决问题了.还要关心学生的各种情况,简直就是第二个妈呀!恰巧,我的班主任就是其中一员。
她是一位30岁左右的漂亮女老师,岁月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一点痕迹,一对星眸,两弯柳眉,真是国色天香啊!特别是她平时脸上总挂着一点淡淡的微笑,使人如沐春风。
但你也不要被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她严肃的时候可不比那黑脸包青天逊色多少。
曾有人对我说过:“描写一个人,就要写她的不同之处。
”但我认为只有那些最基本,最显而易见的东西才是最应该写的。
因为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可以抵住诱惑,因为各种指标,升学率,奖金都渐渐蒙住了他们的双眼。
因此,我为我的老师能够对待学生大度,关心学生细腻而自喜。
我的爱好比较广泛,其中最喜欢的是绘画。
无聊时,哪里都是我的画板。
一天早读时我没有背书,而是趴在桌子上画画,突然一阵惊呼从身后响起:“哎呦,画的不错嘛”。
差点把我吓死,这不是老师的声音吗?完了,这次完了。
我转过头去,看到一张此时我不想见到的脸庞。
她这时又调转语气说:“虽说绘画是你的爱好,老师不该阻止,但你也不能不分场合,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很宝贵,人在这时记忆最佳,不易忘,你可要珍惜啊。
”说完便走了我见过许多老师在遇见学生犯错时的态度,但从没见过教训学生前夸他们的。
为此,我对老师的大度而感到羞愧,我低下头,在心中默想:“对不起,老师,我一定改正过来”。
除大度之外,我还亲身体验过老师对待学神的细腻之处。
去年冬至的时候,老师特地做了些饺子,拿到班里来让大家品尝,吃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还有前天外面风大,尘土飞扬,老师就从家里带来一些口罩分发给大家,让大家到外面去带上注意防尘。
你们说,这样一个既漂亮又大度并且还细心的老师,还不值得我们大家去爱吗?敬爱的老师,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有许多话想要对您说,但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道不尽我对你的喜爱,遂用一诗聊表敬意:“吐尽心中万缕丝,燃尽烛中无限泪。
2019高考语文备考:命题作文“踮起脚尖”写作指导及例文

2019高考语文备考:命题作文“踮起脚尖”写作指导及例文——写作素材的运用与扣题、点题【原题再现】题目: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审题点拨】踮:动词。
即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
踮起脚尖,即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
大凡踮起脚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动作,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种种。
但思维就此搁浅,文章也许会落入俗套。
“踮起脚尖”事实上是一个比喻性的命题。
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或蜿蜒,或狭窄,或陡峭,或险滩……提前做好行进的准备,而不至于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最终顺利到达远方。
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只要你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从立意的角度看,文题以“踮起”为标志性词语和思维核心,围绕个体的人的“提升”“发展”这一中心。
通过发散思考,化实为虚:表达站得高,看得远的思想内涵;可以传递“付出努力,超越自我”的美好情怀;可以刻画“踮起脚尖时的那份期待”;可以讲述“踮起脚尖的细节给自己带来的感动”……总之,要紧扣“踮起脚尖”这一题旨,将命题巧妙转化为自己熟悉的角度切入。
但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理性思考、文化内涵与品德修养。
写议论文——踮起脚尖:1、谁“踮起脚尖”?2、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小而言之: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所以踮起脚尖。
大而言之只要踮起脚尖,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
3、怎样“踮起脚尖”?①要正确认清自我;②要有不怕艰苦的精神。
写记叙文:写我一次踮起脚尖的经历,可以与我的人生体悟精神追求联系起来。
【误区警示】1、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体表现亲情、友情,不是通过“踮起脚尖”这一细节传达的。
只是将“踮起脚尖”这一动作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不能凸显题旨。
高考材料作文及范文三篇

高考材料作文及范文三篇【篇一】多走一步高考材料作文导写与例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位企业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说:“我就是多走了一步。
”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多走一步,或许就取得了成功。
但是,有的时候多走一步,并不能改变什么,甚至带来不好的结果.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以“多走一步”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很多于800字。
〖命题意图〗这是一个能够多元立意的作文题目,能够从正面、反面、正反结合的不同角度立意;考查学生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物的辩证分析水平.〖题意把握〗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有三句话:一“多走一步"是某个企业家成功的经验;二“多走一步”或许就会取得成功;三“多走一步”也许没有实际作用,甚至带来不好的结果。
考生写作时,能够从“成功”“无作用”“不好的结果”等三者中任选其一,也能够任选其二,或者三者都选所写内容必须在“多走一步”的标题指引下行文。
“要求”指明以“多走一步”为标题,“多走一步”是一个浅显的比喻,泛指在各种活动中比其他人,或比原先、平时的做法,多进了一步,即多做了些努力,多采取了些措施和行动,从而产生了好的或不好或为零的效果。
多走一步,区别于早走一步,和先下手为强,题目强调的是“多”,其基本意思是数量大,与“少”、“寡”相对,比一定的数目大,谓之多;也能够引申为水准上更深,或超出了一定的范围。
题目中的“多"是比较得出的判断,所以要建立在和原来、和常态、和他人比较的基础之上的。
写作中要有比较对象或能看出有比较对象;“走”是一种行为动作,有比喻色彩,能够是“走路”本义,也可理解为各种活动,比如阅读、思考、记诵、研究、训练、试验、检查、管理等等一切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任何行为。
“一步",是在相当距离的基础上的一小段,包括数量、范围、水准的超出,也就是比原来或他人多作了一部分的努力.“要求"中明确考生要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无论是“体验”还是“感悟",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本题主要考查以下的水平: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水平及创造性思维水平;②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水平;③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水平;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水平。
2019高考语文备考:命题作文“岁月的礼物”写作指导及例文

2019高考语文备考:命题作文“岁月的礼物”写作指导及例文文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岁月”指“年月”;而“礼物”,意思是“为了表示尊敬或庆贺而赠送的物品,泛指赠送的物品”。
请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写作指导“岁月的礼物”是一个比拟性的说法,即“岁月赠人〔或物〕以礼物”。
题目中的“礼物”,一般应取其虚指义。
此题参考立意:【一】挫折是岁月给予我们的礼物;【二】成熟,是岁月赐予一个人的礼物;【三】岁月的礼物——勇气、责任、学会与人相处等;【四】岁月的礼物是告诉我要学会“放开手”;【五】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一毫一厘的收获,便是岁月给予母亲的最好的礼物。
学生作文常见失误:【一】忽视“岁月”的含义和限制。
“岁月”指历时较长的一个阶段,不少同学未能注意到这一点。
【二】“礼物”的范围过大。
比如写“岁月的礼物是有关成长的独家记忆”,写“岁月赋予我们的礼物——人生”,这就较为空泛、含混。
像“人生”,至少可具体化为“人生的真善美”。
【三】内容上扣题不够紧密。
一篇800余字的作文,有些同学用500余字写母女冲突,然后是“我”回想往事,顿时理解了妈妈的挚爱深情,最后点题:理解母爱,是岁月带给“我”的一份礼物。
此类作文,内容主体并未扣住“岁月的礼物”,自然难得理想的分数。
开篇例如英国王储查尔斯曾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
当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岁月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落在他的肩上。
一类卷中岁月的礼物白玉婷我痴痴地望着手中被盛夏烈日融化的冰淇淋,一滴一滴,随着泪水溅落。
就像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岁月,一地伤心,拾掇不起。
像每一个贪嘴的小孩子一样,香甜可口的冰淇淋对儿时的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那时最盼望夏天,不是因为有个长长的暑假,而是在那三伏天里有一丝的清凉甜香,带给我巨大的幸福感。
这幸福的来源就是我亲爱的姥爷——这世上唯一一个在酷暑烈日下骑半小时车为我买冰淇淋的人。
2019高考作文导写解析

名家点评与一线名师导写解析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汉语作文题1道,其中4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积极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综合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
1.贴近时代,积极反映家国主题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精心选择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辉历史,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自觉接续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天津卷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重大意义。
北京卷作文“2019的色彩”引导考生将个人的成长节点置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激发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2.全面发展,回应素质教育时代强音2019年作文试题突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努力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Ⅰ卷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
全国汉语卷作文“奥运我最爱”回应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这一热点事件,呈现奥运格言、奥林匹克口号以及运动员的豪言壮语,引导考生深刻理解体育精神,领会体育中包蕴的爱国情怀。
上海卷作文“寻找‘中国味’”以倾听和接触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为切入点,引导考生寻找、品味“中国味”,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及范文示例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及范文示例目录2019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及范文6篇2019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目及范文3篇2019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目及范文4篇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上海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及范文6篇作文真题适用地区:山东、广东、山西、江西、河南、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安徽题目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这样的话,作家就需要不断地倾听读者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才能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读者口味的作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应该完全为读者所左右,否则就会失去自我,失去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
因此,作家需要在坚持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反馈,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创作出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读者的作品。
02】作品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创造生活的“作家”来说,他的生活就是一部作品。
在这个作品中,他需要考虑读者的角度,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加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但是,他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的声音,否则就会失去真正的灵魂和力量。
因此,作家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既要关注读者的反馈和需求,又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创作出既有思想深度又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
03】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作家需要倾听读者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才能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读者口味的作品。
但是,作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不为读者所左右,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思想深度。
因此,作家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反馈,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思想深度,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创作出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读者的作品。
幸福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期待,生命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无论是高中生考上好大学,老农盼望着收获的景象,还是工人创造出受人称道的产品,他们都用奋斗和汗水来铸就自己的生活,并以愿景的方式感受幸福的意义。
每个人为幸福而奋斗,构成了社会大众生活的图景,也诠释了自我奋斗的价值。
XXX人领军5G、XXX创造XXX、XXX潜心教育,他们因拼搏而创造时代神话,用奋斗之手酝酿幸福生活,照亮神州大地,激励中华儿女,让每个矢志改革、锐意进取的人找到生活的坐标、明辨前进的方向,从而收获自己的幸福。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意义。
个体创造生活的过程不仅是追求自我幸福的过程,还能影响他人、启迪他人、成全他人。
2019高考语文新作文:命题作文“美丽的转身”导写及例文

2019高考语文新作文:命题作文“美丽的转身”导写及例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小鸟的转身,生出一分轻灵;江河的转身,增添一分雄壮。
游子离开村庄,一次次转身回望;父亲送儿入伍,偷偷转身抹泪。
有人逃出火海却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掌声和花环却转身走入寂寞。
眼前没有路,转身就有了路;可有人面对坦途却转身选择了险峰。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在向左转或向右转。
这世间的转身是如此的美丽。
请以“美丽的转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审题“转身”,本义是“转过身”,材料中“游子离开村庄,一次次转身回望;父亲送儿入伍,偷偷转身抹泪。
有人逃出火海却又转身冲进火海”的“转身”都是此义。
它的引申义基本可理解为“转折”,根据材料可理解为“转身是一种重新的、正确的、美丽的选择”。
材料“有人面对掌声和花环却转身走入寂寞。
眼前没有路,转身就有了路;可有人面对坦途却转身选择了险峰”中的“转身”都可理解为引申义。
“美丽的”理解,其实材料中也有提示:“是一种深情,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
”因此,写玉树赈灾中,有人转身救人,在生与死的刹那,就在那一瞬间的美丽转身,这样写,是符合题意的。
有人写失足少年悬崖勒马,这是美丽的转身,可以。
有同学写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就是一种美丽的转身,这也符合题意。
有人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这是国家命运的转折,是政治经济的美丽转身,这符合题意。
【三】考场例文:美丽的转身人生旅途上,我面对未知感到胆怯,转身望见身后的亲人,我顿时充满信心,昂首阔步向前走去;学习道路上,我面对未知感到胆怯,转身望见身后的老师,我顿时受到鼓舞,奋勇直前;生命旅途上,我面对未知感到茫然,转身望见素不相识白发老人的微笑,我体会到生命的力量,想要凭借自身的毅力向老天宣战。
那次,我去探望住院的表姐。
不忍看见表姐那苍白的面容,转身望向别处。
我看见和她临床的白发老人,这位慈祥的老人友好地冲我笑了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备考:材料作文“度”导写及例文
文题
《百喻经》里记载一个《愚人食盐》的故事: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菜。
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
加盐之后菜的味道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非常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就这样好吃,多放些不是更好吃吗?于是他到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急打开,不要菜,只吃盐。
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写作指导
此题涉及到人们的理性处世与处事的问题。
“过犹不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意义和价值。
其实许多事情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正确和错误就在“度”的两边。
在“度”的这一边,事就做对了,一过了度,事就做得不对了。
我们要学会把握“度”。
现在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就出在“度”的把握失衡上。
什么事情都适度了,那么你的生活质量就一定是最正确的了。
我们还可做以下拓展:从自然事理的角度写,“弓太满那么折,月太满那么缺”、“太强必折,太张必缺”;从修身养性方面写,“良好性格是怎么形成的”,要遵循“度”;从做事上写,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要“上下有度”,写合理运用“度”做事;从当今社会的问题写,比如写物价上涨,环境污染,商品生产等等,要控制好“度”;从规那么方面来写,比如遵守纪律方面,恪守制度方面,遵守交通法那么等等,要有个“度”,要控制自己。
也可从创新角度来写,写些关于历史上的重大发明,都是发明家们不遵循那个“度”的结果,就是打破陈旧观念,破开那些框框(这是从反面来写“度”了),等等。
例文
做事要合度
杨华
泰戈尔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它形象地告诉我们:爱一件东西,珍惜它,呵护它,但不要爱它爱得过分。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花儿浇多了水会烂根,鱼儿喂多了食会撑坏,桩桩件件,竟是如此的事与愿违:爱花——花谢了,爱琴——琴断了,爱鱼——鱼死了……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的。
这也许是过分的爱的后果。
爱一件东西不能过分,否那么会走向它的反面。
过分的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我想到了李后主。
诗词歌赋是你的最爱,因为你爱,天地万物都有了感情;因为你爱,昨夜的颗颗泪珠化作了祭奠你的泪水……可是你忘了,爱是要有度的。
出生于帝王之家,生活在战乱年代的你,应该担负起振兴国家的重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凡夫俗子尚且如此,何况一位君王呢?但你爱得太深,越过了“度”的极限,到了最后,即使你化作一江春水,向世人宣读你的憎恨也无济于事啊。
如果你能把握好“度”这把标尺,那么你就不必苦尝“独自莫凭栏”的孤独,不必忍受“罗衾不耐五更寒”的痛苦,不必感叹“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奈。
你的后唐也就“雕栏玉砌应犹在,朱颜不曾改”了,你的愁也不会像“一江春水”了。
把握“度”,就像系鞋带,松也不是,紧也不是,只能根据脚面的感觉找准“系”的力度。
比如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要看到金钱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是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谋福利的利器,既可以改善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又可积功累德、做更多善事。
如果运用不好,就会带来无穷灾难。
因为金钱最容易诱发人的欲望。
能够认真把握好金钱与权力使用的“度”和“量”,你的人生便是富足而快乐的。
因此,把握“度”,从根本上讲是
基于唯物辩证思维的一种人生态度,需要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与探索精神。
当然,我们把什么事情都做得“恰到好处而不过”,是非常困难的。
但我们绝不能对任何事情都放任自流,不去把握。
能不能把握好,是我们的水平问题;去不去把握,是我们做人的素质问题。
也许有些事情的度是很难把握的,但我们可以把握此事件的极限度啊,使它限定在极限范围之内,那样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了。
评点
这是一篇闪烁着智慧火花的优秀作文。
作者以泰戈尔的诗歌开篇,并引申出观点统领全文,先入为主,然后分别进行阐述,这样既紧扣文章的主旨,又起到统摄全文的作用,让读者在刚接触到文章时,就能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气场和严谨的结构。
然后引申观点,并以李后主的事例佐证“把握好‘度’这把标尺”这个观点,再联系现实,辩证分析,让我们对如何把握好‘度’这把标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论证严密,婉婉道来;结构严谨,有条不紊。
再加上作者纯熟的语言功底自然也就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