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熟语(成语)集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

《现代汉语词典》熟语汇集哀兵必胜——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哀鸿遍野——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爱惜羽毛——比喻珍重爱惜自己的声誉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安分守己——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安然无恙——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安如泰山——形容安稳牢固,不可动摇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鞍前马后——比喻跟随在别人身边,小心侍候按部就班——按照一定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暗度陈仓——暗中进行某种活动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暗无天日——形容社会极端黑暗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八竿/杆子打不着——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联八九不离十——〈口〉几乎接近(实际情况)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八字没一撇——〈口〉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拔刀相助——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立在地面上跋前疐/踬(跌倒)后——比喻进退两难白璧微瑕——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白璧无瑕——人或事物完美无缺白驹过隙——时间过得飞快白日/昼见鬼——比喻出现不可能出现的荒诞离奇的事白日做梦——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白云/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百川归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百废俱/具兴/举——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百孔千疮——比喻破坏得很严重或弊病很多百口莫辩——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百里挑一——比喻十分出众百年不遇——形容很少见到或很少出现百闻不如一见——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得更为确切可靠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百无一是——没有一点对的地方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摆龙门阵——谈天或讲故事败家子——挥霍浪费集体或国家财产的人稗官野史——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班门弄斧——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自食恶果如丸走坂——比喻迅速板板六十四——形容不知变通或不能通融板上钉钉——比喻事情已定,不能变更半彪子——不通事理,行事鲁莽的人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半吊子——不通事理,说话随便,举止不稳重的人;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做事不认真,有始无终的人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半路出家——比喻原先并不从事这一工作的,后来才改行从事这一工作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略知一二的人半推半就——形容心里愿意,表面却装出不愿意而推辞的样子傍人门户——依附别人,不能自主包打天下——比喻由个人或少数人包办代替,不放手让其他人干包袱底儿——家庭多年不动用的或最贵重的东西,隐私,比喻最拿手的本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和难处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食终日——形容无所事事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多含贬义)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抱粗腿——比喻攀附有权势的人抱佛脚——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暴风骤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群众运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暴戾恣睢——形容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暴殄(灭绝)天物——任意糟蹋东西(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杯弓蛇影——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不平背道而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悖入悖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走;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奔走呼号——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或支持本本主义——一种脱离实际、盲目地凭书本条文或上级指示办事的作风本固枝荣——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其他部分才能发展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务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本位主义——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动(多做谦辞)笨头笨脑——形容人不聪明,反应迟钝;形容式样蠢笨。
熟语

深入了解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 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比如,“老鼠进 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想象中老 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 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 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老虎驾车--谁赶”,用“谁赶”对“老 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 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去做。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 他关了起来。 B、 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 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 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C、 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 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 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D、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 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谚语学习(一)
谚语源于生活,口耳相传,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面:
(1) 交友处世: 积德招福,缺德惹祸 根,交人交心 (2) 劝学: 活到老,学到老
(3) 军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
君子之交淡如水
浇花浇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4) 民俗: 五里不同俗,一地一乡风
入庙拜佛,入乡随俗
谚语学习(二)
答案D 分析:
D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 后果。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 作用。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 喻解雇、撤职。 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练习掌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交楼标准与销售时的承诺无法兑现的问题则多 数因为开发商在销售时的宣传广告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自己 的项目。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 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 B、谁谁再也不吊胃口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台 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 C、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 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D、别“闯红灯”,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政领导干部提 出的要求,对于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 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闯红灯”的意识。
高考熟语——熟语集锦

高考熟语——熟语集锦常见俗语集:二字俗语行家 惧内 冒尖 亮相 滚蛋 较真 吃香 老练 白吃丢脸草包 哭穷三字俗语清一色 老一套 绊脚石 丢面子 假斯文 打算盘 书生气 不正派一面倒 说大话吃不消钻空子卖人情 不开眼 不大离 靠得住 吃得开 顺口溜 玩得转 出洋相怪不得 干瞪眼关系户 门外汉 不够格 老相识 不内行不乐观 等于零 吃老本死胡同 不二价 看不开吃不开小聪明 死对头 出外快 划得来孔方兄四字俗语人要衣装 土洋结合 亲上加亲 行伍出身 一肚子草 插翅难飞 不讲面子 见不得人 说得过去共同语言 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有两下子面上无光 顶头上司小人之见 嘴上一套 没得说的假装在行二话不说 说话带刺 死要面子 点火就着 婆婆妈妈拉人下水 光杆司令 少见多怪相互拉扯 脸上无光有伤风化有伤和气 入门见喜 话里有话 贫不择妻 吊儿锒铛 天王老子见好就收没老没少 远在天边 近在眼前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老不正经隔三差五僧多粥少五字俗语硬着头皮上 花钱买气受 不打不相识 跟人过不去 天生的一对八九不离十 眼不见为净明知山有虎 有劲没处使 旧瓶装新酒 不看不知道公说公有理 吃软不吃硬秀才不出门一报还一报 高低不答应 不服也得服 说话兜圈子 真人不露相 无巧不成书 大眼瞪小眼话不说不明 能上不能下 水火不相容 不是吃素的操心不禁老 货卖一张皮 人小点子多全凭嘴一张 一报还一报 官身不由己 打开话匣子 顾头不顾尾有嘴就有路嘴皮上功夫瞒上不瞒下 人小心不小 同行是冤家人生地不熟 对事不对人 包在我身上 好说不好听大人有大量打虎亲兄弟 功夫不过关患难见真情脸红脖子粗上下都满意面和心不和欲速则不达六字俗语捆绑不成夫妻 名不正言不顺 大白天说梦话一条道走到黑 天不会塌下来 先小人后君子欠了一屁股债人不知鬼不觉 一口吃个胖子 干打雷不下雨 水里来火里去暗地里下刀子一回生二回熟 说时迟那时快 门难进面难看干得相当出色 明人不用细说 有过之无不及前有车后有辙 满嘴里跑火车 不是省油的灯话说到点子上 背后搞小动作 文不文武不武 头发长见识短 不幸中之大幸 摸着石头过河 上有老下有小 耳闻不如一见 上气不接下气跟别人过不去生意不在早晚 有话往肚里咽 说得天花乱坠眼不见心不烦 光天化日之下横考虑竖考虑 前言不搭后语 高不成低不就 不是长久之计死无葬身之地咽不下这口气 抓一把扬一把 丑话说在前头 是非自有公论 说不清道不明 气不打一处来 吃不了兜着走没有共同语言 不显山不露水有个三长两短 活到老学到老走那步说那步 一本难念的经 不可同日而语 绝非等闲之辈一步一个脚印 有钱的是爷爷 没钱的是孙子 空有一手绝活行得端走得正天无绝人之路不做亏本生意东一句西一句上不上下不下飞鸟尽良弓藏不可同日而语不怕官只怕管五十步笑百步有志者事竟成过五关斩六将言必信行必果七字俗语满腹文章不充饥 心有余而力不足 头发胡子一把抓 大人不记小人过说得有鼻子有眼 不是冤家不聚头 鼻子底下就是路 那壶不开提那壶猜个八九不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功夫不负有心人 没有办法的办法 脸朝黄土背朝天老虎屁股摸不得 打开窗户说亮话 有过之而无不及身在福中不知福书到用时方恨少 往自己脸上抹黑大丈夫能屈能伸 置于死地而后生 大人不见小人怪 从眼皮底下溜走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句话不离本行矮子肚里疙瘩多一人做事一人当 不看僧面看佛面 强中自有强中手英雄难过美人关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口吃个大胖子 面不改色心不跳得饶人处且饶人东方不亮西方亮一朝天子一朝臣书中自有黄金屋不为五斗米折腰长江后浪催前浪多行不义比自毙识时务者为俊杰初生牛犊不怕虎登泰山而小天下杀鸡焉用宰牛刀人生识字忧患始八字以上俗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众口铄金,集毁销骨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家人不说客套话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走到哪儿算到哪儿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有钱的是爷爷,没钱的是孙子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下面内容有一些详细的解释常用熟语2004年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今年高考将考查熟语。
熟语(成语)之轻重失度,大词小用(积累)课件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专项

【知识点拨】
•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语句中划横线成语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 1.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期加天然公园里钻井的决定,引起了国 际环保组织怨声载道。( ) • ☆怨声载道:载:充满。怨恨的理由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 不满。语意较重。 • 2.刚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 20 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 • ☆“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 3.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 • ☆“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 重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语义太重。 D实至名归: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 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他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只靠少得可怜的稿费来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生 计。虽然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但他却能甘之如饴,自得其乐。
【精练】
• 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有些 拘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 • B.18名路人看到遭受了碾轧的小悦悦后,居然义无反顾地离去,这一事 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道德”话题的热烈讨论。 • C.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 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 D.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 此噤若寒蝉,纷纷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 • 【答案】 C 【解析】 A“面目全非”意为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 贬义。“拘谨”与“面目全非”的程度不适应。B.“义无反顾”的意思是在道义上只 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含褒义,夸大其词。C. 另起炉灶:比喻重 新做起或另立门户,另搞一套。D.“噤若寒蝉”的意思是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 吭,比喻因害怕或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与下文“纷纷提出质疑”相矛盾。“质 疑”为提出疑问。“提出”与“质”重复,可删去。
说说熟语

说说熟语“熟语”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
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理解。
如:“笑面虎”“挂羊头卖狗肉”“不管三七二十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等。
这类词语文约事丰而寓意深广,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明白晓畅,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
“俗话说”“常言道”已经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
一、熟语与俗语1.熟语。
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
包括成语和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种类。
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一来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2.俗语。
商务印书馆新版《现代汉语词典》里说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绝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也叫俗话”。
熟语里,凡定意定型、四言格式的固定词组是“成语”;其他的定型词组或短语皆为“俗语”,有三言的、五言的、六言的、七言的,还包括四言的倍数,如八言、十六言。
八言、十六言的语言单位已不是单纯的词组,本质上讲却是含有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短语,而四言成语则为定型词组,语法上往往充当句子的某种成分。
其实,这两大类是相通的。
比如,某项工作,若让一个门外汉干,能够说“一窍不通”,也能够说“擀面杖吹火”,前为四言成语,后为五言俗语。
又如“黄连树下弹琵琶”是俗语,“苦中作乐”是成语;“铁公鸡”是俗语,“一毛不拔”是成语。
综上所述,熟语和俗语是种属关系,前者包含后者。
俗语乃熟语的另一类,包括谚语、格言、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主要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具有形式简括、生动形象的特点。
它与四言成语不同,多口头语。
成语趋向于书面语,较为典雅。
成语的考查多年来已趋稳定,本文不再赘述。
二、俗语1.谚语。
谚语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意深广的固定短语。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熟 语)【圣才出品】

第8章熟语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_____和谚语等,不同类型的熟语在形式特征和意义特征方面都不尽相同。
[中山大学2014 研]相关试题:(1)现代汉语的熟语包括、谚语、和惯用语。
[中国传媒大学2010 研] (2)现代汉语熟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3 研](3)汉语的熟语主要有成语、歇后语和________语三种。
[首都师范大学2012 研] (4)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__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3 研](5)熟语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和等。
[首都师范大学2014 研](6)熟语的范围相当广,包括惯用语,成语,歇后语,_____,格言。
[复旦大学2012 研]【答案】歇后语【解析】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例如:“耍花招、下马威、天晓得”等。
2.“扣帽子”“马后炮”属于汉语熟语中的_____。
[河北大学2014 研]【答案】惯用语3.惯用语大都是结构的短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 研]【答案】三字【解析】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4.成语的基本特征包括意义的整体性和。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 研]【答案】结构凝固性、风格典雅性【解析】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包含以下特征: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风格典雅性。
5.惯用语以_____个字的居多,并且大都是_____结构的短语。
[中国传媒大学2011 研] [中国传媒大学2011 研]【答案】3;动宾短语【解析】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语文知识讲解-成语

因例求法
• 一、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的正误。 • 1、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 毫不收敛,在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 解析:错。为虎作伥意为帮助恶人为恶,与语境 不符。 • 2、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 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 解析:错。‚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 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不 是休息之意。
江西新余四中 谢群英
熟语的定义
• 熟语。按照《辞海》的解释,熟语是指‚语 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 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词典》则说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 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 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 无精打采、一来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 等‛。 • 由此可见,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 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 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
江西新余四中 谢群英
考查形式
• 1、判断熟语使用是否恰当 • (09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 项是 ( ) •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 热烈的祝贺。 •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 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 • 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 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 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 A.莘莘学子 B.运筹帷幄 C.首当其冲 D.栋梁 之材 • 答案 C
江西新余四中 谢群英
熟语的分类
• 2、谚语
•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 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 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如‚天下乌 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 一世穷。二月二,龙抬头;湖广熟,天下足;瑞雪兆丰年;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 抗。‛等。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 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 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 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儿会打洞‛;‚八字命生成,由天不由人‛;‚女 子无才便是德‛。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谚语与成 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 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地 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 。
熟语

成语的来源
4、口头俗语 民间俗成的成语一开始可能产生于口语,后 来被人广泛地引用,然后以书面的形式固定并流 传下来。
铁树开花 投鼠忌器 水到渠成 利令智昏 七上八下 三心二意 一干二净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语的结构
成语内部的语法结构复杂,一类是单一结构, 即成语内部凝固成一团,不能分析它的语法结构 。 慢条思理 乱七八糟 逃之夭夭 一塌糊涂 另一类是复合结构,它一般是由前后两部分 组成的结构。
练习
3、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委屈求全 黄粮一梦 礼上往来 得泷望蜀 重蹈复辙 淹没无闻
响扼行云 濯发难数
答案
委曲求全 黄粱一梦 礼尚往来 响遏行云 得陇望蜀 重蹈覆辙 湮没无闻 擢发难数
二、惯用语
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它结构形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与成语形成了鲜 明的对照。 长舌妇 走过场 炒冷饭 傍大款 唱白脸 穿小鞋 拍马屁 吹牛皮 扣帽子 泼冷水 戴高帽 吃定心丸 捅马蜂窝 放空炮 唱空城记 喝西北风 当电灯泡 打小算盘 钻牛角尖 打如意算盘 赶鸭子上架
惯用语与成语
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 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语色彩浓; 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
走江湖 打水漂 捞世界 开小差 吃错药 吊胃口 滚雪球 打圆场 开小灶 炒鱿鱼 背黑锅 走后门
惯用语的核心部分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 其他格式的。 动宾式:耍花招 走后门 走过场 碰钉子 偏正式:闭门 羹 下马威 铁饭碗 主谓式:天晓得 生米煮成熟饭 并列式:假大空 个别也有四个音节和五个音节的。 戴高帽 捅马蜂窝 吃定心丸 捅马蜂窝 唱空城记 喝西北风 八九不离十 不管三七二十一
现代汉语词汇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典》熟语(成语)集A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B八竿子打不着(zháo):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联。
“竿”也作杆。
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八字没一撇(piě):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在党的领导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
如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比喻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和难处。
彼(bǐ)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变化达到某种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兵来将挡(dǎng),水来土掩(yǎn):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对付办法。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
也比喻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不费吹灰之力:形容做事情非常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痛悔。
不经(jīng)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
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不期然而然:设有料想到如此而竟然如此。
也说不期而然。
不入虎穴(xué),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C差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强调不能有一拆东墙,补西墙:比喻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人或事物不断发展更迭,新陈代谢。
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事到临头,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人办事极其无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着了火,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尽了,鱼也干死了。
比喻因牵连而受祸害或损失。
吃一堑(qiàn),长一智: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
吹胡子瞪(dèng)眼:形容发脾气或发怒的样子。
此地无银三百两:民间故事说,有人把银子埋在地里,上面写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牌;邻居李四看到字牌,挖出银子,在字牌的另一面写上“对门李四未曾偷”。
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了所要掩饰的内容。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是一种情况,那时又是一种情况。
指情况已与过去不相同。
D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不隐瞒地公开说出来。
也说打开窗子说亮话。
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
打鸭子上架:比喻迫使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
也说赶鸭子上架。
大早望云霓(ní):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好像大早的时候盼望雨水一样。
当面锣(luó)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讨或争论。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丁是丁,卯(mǎo)是卯:形容对事情认真,一点儿不含糊、不马虎。
也作钉是钉,铆是铆。
东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独木不成林(lín):一颗树不能成为树林,比喻一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
也说独树不成林。
E二一添作五:借指双方平分。
F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跟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fó):用来比喻作恶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会变成好人。
覆巢(cháo)无完卵(luǎn):鸟窝翻落下来不会有完好的鸟蛋,比喻整体覆灭,个体不能幸免。
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
高不成,低不就:高而合意的,做不了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合意,不肯做或不肯要(多用于选择工作或配偶)。
胳膊拧(nǐng)不过大腿:比喻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也说胳膊扭不过大腿。
胳膊肘(zhǒu)朝外拐:比喻不向着自家人,而向着外人。
也说胳膊肘向外拐。
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诗《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后来用“更上一层楼”比喻再提高一步。
狗嘴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也说狗嘴长不出象牙。
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做坏事。
过屠门而大嚼(jué):比喻心中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用不实际的办法安慰自己。
H何乐而不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可以做或很愿意做。
恨铁不成钢:比喻对人要求严格,希望他变得更好。
横挑鼻子竖挑眼:比喻多方挑剔。
后浪推前浪:比喻后面的事物推动前面的事物,不断前进。
化干戈(gē)为玉帛(bó):比喻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
换汤不换药: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
J鸡蛋里挑骨头:比喻故意挑毛病。
急急如律令(lìng):立即遵照命令。
脚踩两只船:比喻因为对事物认识不清或存心投机取巧而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
也说脚踏两只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使人变好,接近坏人使人变坏。
井水不犯河水:比喻两不相犯。
敬酒不吃吃罚酒:比喻好好的劝说不听,用强迫的手段却接受了。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量。
K慷他人之慨(kǎi):指拿别人的财物来做人情或挥霍。
可望而不可即(jí):只能够想见而不能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即”也作“及”。
空口说白话:形容光说不做,或只是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快刀斩(zhǎn)乱麻:比喻用果断的办法迅速解决复杂的问题。
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形容危害人的人和事人人都痛恨。
老死不相往来:形容相互之间一直不发生联系。
雷声大,雨点小:比喻话说得很有气势或计划订得很大而实际行动却很少。
离弦(xián)走板儿:比喻说话或做事偏离公认的准则。
脸红脖子粗:形容发急、发怒或激动时面部颈部红涨。
烈火见真金:只有在烈火中烧炼才能辨别金子的真假,比喻关键时刻才能考验出人的品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比喻只要把人或实力保存下来,将来还会得到恢复和发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不相合。
也说牛头不对马嘴。
M蚂蚁搬泰山;比喻群众力量大,齐心协力,就可以完成巨大的任务。
蚂蚁啃(kěn)骨头:指利用小型设备或小的力量一点一点地苦干来完成一项巨大的任务。
卖狗皮膏药:比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
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不顾天下人的反对,公然做罪恶极大的事。
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分主次轻重缓急,一齐下手。
闷葫芦罐儿:扑满。
明修栈(zhàn)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鸣鼓而攻之:指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花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不会耽误工作的进度。
抹(mǒ)一鼻子灰:想讨好而结果落得没趣。
P赔了夫人又折兵:用来比喻想占便宜,没有占到便宜,反而遭受损失。
碰一鼻子灰:遭到拒绝或斥责,落得没趣。
皮笑肉不笑:形容虚伪地笑,阴险地笑或自然地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fù):皮都没有了,毛还长在哪儿?比喻事物没有基础,就不能存在。
蚍蜉(pífú)撼大树: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平地一声雷: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
破题儿第一遭: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Q起死人,肉百骨:使死人复活,使百骨长肉。
比喻给人以极大的恩德。
千里之堤(dī),溃于蚁穴(xué):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
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一个极小的部分就影响全局。
前怕狼后怕虎: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也说前怕龙后怕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枪打出头鸟:比喻首先打击或惩办带头的人。
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再能干的妇女也做不出饭。
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
庆父不死,鲁难(nàn)未已:《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庆父是鲁国公子,曾一再制造内乱,先后杀死两个国君。
后来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秋风扫落叶:比喻强大的力量扫荡衰败的势力。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jié):形容很丰富,用不完。
R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对某些事情,大多数人的感受和想法大致相同。
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S三百六十行:泛指各种行业。
三寸不烂之舌:指能言善辩的口才。
也说三寸舌。
三一三十一:珠算口诀之一。
常用来指按三份平均分配。
杀人不见血(xiě):比喻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人受了害还一时察觉不出。
杀人不眨眼:形容极其凶狠残忍,杀人成性。
山高皇帝远:指地处偏远,法律制度管束不到。
也说天高皇帝远。
下梁不正下梁歪:比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就跟着学坏。
神不知,鬼不觉:形容做事极为隐秘,别人一点也不知道。
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不能再改变(多含无可奈何之意)。
盛(shèng)名之下,其实难副:名望很大,而实际情况难以和名望相称。
失之东隅(yú),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儿,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狮子大开口:比喻要大价钱或提出很高的物质要求。
十八般武艺:指使用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的武艺,一般用来比喻各种技能。
十年九不遇:指某种情况多年难遇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植树木需要十年,培育人才需要百年。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万八千里:形容极远的距离或极大的差距。
识时务者为俊杰:能认清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的才是杰出的人物。
手无缚鸡之力:形容力气很小。
树倒猢狲(húsūn)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