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资料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第二,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个别地区有了部落之间的交换。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奴隶社会产生,国家开始形成。

部分产品作为商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出现了国际商品交换的萌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国际商品交换只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还不存在真正的世界市场。

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以及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汉撒同盟诸城市,都已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英国及其他欧洲先进国家和美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厂手工业过度到机器大工业,并形成了一种同机器大工业中心相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加上大工业提供了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世界市场,大大促进了国际交换的发展。

随着国际交换和国外投资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货币体系,最后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相应的经济秩序,这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1.生产方式的要求马克思指出:“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方针

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方针

区域一体化的方针
总结词
区域一体化方针主张通过区域内的国家之间降低或取消关税、非关税壁垒,加强经济合 作,实现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
详细描述
区域一体化方针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流 动,提高区域整体的经济竞争力和稳定性。区域一体化还可以促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加强区域内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一体化组
贸易的路线
中世纪的国际贸易主要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和 马可波罗之路,以及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贸易航线。
贸易的商品
中世纪的国际贸易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包括手工艺品、酒类、毛织品 、金属制品等,同时也涉及奴隶和贵重金属交易。
现代的国际贸易
01
02
03
贸易的全球化
现代的国际贸易在全球化 进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 作更加紧密。
技术进步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普及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 展,电子商务将在国际贸易中扮 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简化贸易流 程,降低交易成本。
物流技术的革新
技术进步将推动物流行业的革新 ,提高物流效率和运输安全性, 降低物流成本。
环境与贸易的关系
绿色贸易兴起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贸易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各国将加强环保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国际贸易将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各国需加强合作,共同应 对气候变化问题,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05
中国的国际贸易策略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对外贸易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主要以出口初级 产品为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目前,世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经超 过100个。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各成员国贸易的 发展也十分迅速,已成为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 一个重要特征。
10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1.4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5.贸易保护增强且保护手段更加隐蔽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各国对外贸易基本都保持自由贸易政策,通过 国际市场进行调节,倾向于贸易自由化。20世 纪70年代中期,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兴起,一些 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各种非关税壁垒,其保护手 段更加隐蔽、更加灵活、更具有针对性,有的 发达国家还专门设置一些标准,如ISO9000、 ISO14000等,通过这些管理手段进行贸易保 护,国际贸易体制从自由贸易走向管理贸易。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 工。手工业的出现使得剩余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于是就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 随着商品交换范围和规模的扩大,社会中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由此产生了人类 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
➢ 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形成了私有制,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商品流通最 终超出了国家的界限,产生了国际贸易。
5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1.3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产生 与发展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 竞争时期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控 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由它 们决定着一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和商品构成。 垄断组织输出巨额资本,用来扩大商品输出的范 围和规模,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更有效地争夺 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8
国际贸易的产生 与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服务贸易: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外贸依存度 12.4 27.2 ( %) *年均增长率>GDP增长率 46.1 36.1 40 44 43.9 50.3 60.3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2)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1980
中国出口贸易额
1995 1997 1998 2000 2002 2003
* ———————x100%
拉美 大洋州 16.2 2.3 2.0 18.3 2.6 1.8 17.2 2.6 2.1 16.9 2.9 1.9 美 港 14.8 14.1 17.0 14.0 15.7 11.4 15.7 11.1
非洲 % 1.4 1.7 2.2 2.0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5)总体仍处粗放型发展阶段
3000
2000 1000
1950 53 57 65 70 80 88 94 97 98 99 00 01 02 03 年份
3、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980 1988 1994 1997 1998 2000 2001 2002 2003
*进出口总额 378.2 1027.9 2367.3 3250.6 3239.2 4743 5097.7 6207.7 8512.1 (亿美元) 2492 2661.6 3255.7 4383.7
波折起伏时期(1958--1978)
• 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以后,中国的进出口 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 公司垄断经营,并严格按 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 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 制,盈亏由国家统负,从 而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 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的格 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 政企不分的外贸体制。
•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物资交流和经济合作的活动。

它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家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这可以看作是最简单的贸易形式,也是国际贸易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物交换发展为货币交换,人们开始使用特定的货币来进行交易,这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国际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兴起,各国开始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中形成专业化的生产,这导致了贸易的分工与合作。

国际贸易逐渐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发展为越来越复杂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工业革命还推动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加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繁荣。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受益于贸易制度的建立和规则的确立。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一个全球性贸易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规则的框架。

通过WTO的规则和协议,各国可以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同时,各国还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来促进贸易的发展,这些协定进一步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贸易活动的扩大,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全球经济网络。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分享和获取到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专注于本国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和贸易争端的增加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阻碍。

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限制了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公平的行为,例如倾销和补贴等,这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国际贸易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作用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作用

07.12.2020
可编辑ppt
14
静态利益指的是各国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 而后开展贸易,使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产量增加, 消费水平提高。
动态利益指的是对外贸易发展使生产规模扩大而取得 的规模经济利益,以及传递经济增长的利益。
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的高速增长是通过以下途径 来带动经济增长的: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
展及作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政 治实体。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 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07.12.2020
可编辑ppt
1
二、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1、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 2、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3、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
07.12.2020
可编辑ppt
8
第五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传递机制 (一)传递的过程 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对外贸易“传递”过程如下: 1、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动 →国内经营对外贸
易部门的价格的变动 →与对外贸易相关部门要素价 格变动。
群体连锁是指某个产业带动大批相关产业的 发展。
07.12.2020
可编辑ppt
10
(二)传递的内容 (1)经济增长变动的传递 ( 2)经济结构变化的传递 (3)经济政策效应的传递
07.12.2020
可编辑ppt
11
(三)传递的形式
双向传递 多方位传递 连锁传递
07.12.2020
可编辑ppt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 2、英国处于垄断地位 3、大宗商品贸易比重下降

(完整版)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完整版)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对外贸易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工使对外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一步步得以满足。

➢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出现了偶然的物与物的交换。

➢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第三次大分工:出现了商品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商品交换一旦超出国家界限,就出现了最早的对外商品交换的萌芽。

奴隶社会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缓慢,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进入封建社会,奢侈品仍然是交易的主要商品,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城市手工行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与对外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因素,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真正的国际贸易开始产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二、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贸易的主体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492年热那亚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理大发现”;1519年麦哲论完成了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的结果是将各大洲独自发展的国家联系起来,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具有了“世界”的概念。

2. 贸易的方式是殖民掠夺地理大发现及随后的殖民扩张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初步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贸易的流向及商品欧洲向美洲出口制成品,包括纺织品、家具、家庭用品非洲向美洲输出奴隶美洲向欧洲输出黄金、白银、烟草和茶叶欧洲从亚洲进口的仍然是丝织品、香料和茶叶等。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运输与通信条件的约束,世界只有一部分国家纳入到跨国交换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还没有形成。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国际贸易1.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基础一是通过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刺激了欧洲工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它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还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文化交流。

让我们一同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丝绸之路时代,各国就已经开始进行商品交换,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繁荣。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际贸易始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生产和技术进步,使得商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也提高了运输和通信的效率,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国际贸易主要以原材料和制成品的交换为主。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材料。

这种贸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利润微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关贸总协定(GATT)及其后继者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促进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变革。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企业能够更迅速地获取市场信息,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们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进入 21 世纪,国际贸易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都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是当前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措施。

这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

例如,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导致双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也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了冲击。

然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世界 市场的初步形成、工场手工、商品生产和交 换也发展起来
❖②
贸易范围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未建立, 通讯、交通工具不完善,国
际贸易范围到一定限制
❖ ③ 主要贸易中心 英国、西班牙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 ④ 主要贸易商品。
奴隶贸易
工业原料和食品 奢侈品
❖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 (1)发展背景。 ❖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交通运输不发达 ❖ 封建地租由劳役和实物转变为货币地租。
❖ (2)贸易范围

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简陋的交通运输

贸易范围逐渐扩大,促进了各国之间
的经济往来及文化技术交流。
❖ (3)主要贸易国家(中心)。
中国的长安、

扬州、泉州
❖ 1973-现在:国际贸易的发展波动幅度大:总
的趋势是不断增长。
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发生
了变化。
劳动密集型产品
商品结构: 工业制成品%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原料%
地理方向: 发达国家的支配地位 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提升
❖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分布 发生变化





制成品的增长 快于初级产品
2、国际贸易的产生与三次社会大分工关系
第一次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分工:剩余产品的交换

然的物交换
第二社会次大分工:手工
直接以交换为
目❖的的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扩大,货币产
生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交换频繁,交换关
系扩大 私有制产生 阶级矛盾深化
形成国家 商品交换超出国界 国际
贸易。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三次社会大分工密切相关
❖ ③ 主要贸易中心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美 国
❖ ④ 主要贸易商品。 ❖ 香料、茶叶、丝绸和咖啡 ❖ 纺织品贸易
❖ (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① 发展背景。
❖ 帝国主义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带有垄断的 特点国际贸易成为垄断组织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 重要手段。
❖ 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①❖ 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 发 机器大工业的建立 展❖ 背 景 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手段迅猛发展。
火车、轮船、电 报机及电缆网等出


②贸易方式

商品交易所、大贸 易公司取代了对外 贸易特权公司,运 输业、保险业及银 行业等在国际贸易 中得到广泛发展。
信贷 关系
经营国际贸 易的组织机 构建立且日 益专业化
2003年全球主要服务贸易进出口国家或地区排序
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排名
国家或 地区
出口 额
占比 /%
增长 率/%
排名
国家或 地区
进口额
占比 /%
增长 率/%
1
美国
282.5
16
4
1
美国
218.2 12.5
6
2
英国
129.5 7.3
5
2
德国
167.0
9.6
12
3
德国
111.7 6.3
12
3
英国
112.4
❖ 工业上的霸权带来了商业上的霸权,对外 贸易成了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对外贸易真正实现了世界性。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特征及其 发展趋势
❖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但不稳定
❖ 1948-1973: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体现在三方面) 科学技术革命浪潮 现代化交通运输和通讯业发展迅速
和 阿 拉 伯
地 中 海 东 部
地中海、北 海、波罗的 海和黑海沿

和沿海城市 如广州
大马士革
❖ (4)主要贸易商品 ❖ 王室和奴隶主阶级追求奢侈品
❖ 2、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的广泛发 展.
❖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①发展背景
❖ 资本原始积累,欧洲国家通过暴力、掠 夺 和欺骗的方式,扩大了对殖民地的贸易


地理分布表现为

越来越多的国家

参与国际贸易,
各种类型的国家
对外贸易都有了
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业制成品贸易中 劳动密集型轻纺产 品比重下降,而资 本型货物比重上升。
发达国家内部,日本和欧洲贸易 地位 上升较快,美国下降;发展
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处于领先 地位
3、技术与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 七十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在不断 提高,1970年世界服务出口额为800多亿美圆,1980年增 加到4026亿美圆,1990年8962亿美圆,2000年翻了一倍, 达到16136亿美圆,1985年,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 为16.1%,2004年上升到19.26%,近年来基本稳定在 20%的水平。在服务贸易中,旅游、通讯、计算机、信息、 保险、金融行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旅游服务从1980年的 26.2%上升到1997年的31.7%,通讯、计算机和信息从 37.8%上升到40.7%, 保险和金融从2.9%上升到5%。传 统的服务行业比重在下降,如运输贸易所占比重已经从 1980年的33.6%下降到1997年的23.2%。
❖ 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措施进一步 加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科学技术的革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② 主要贸易商品

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
比重持续稳定
❖ ③ 主要贸易中心

帝国主义国家为主,特别是垄断组织
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法国、德国及
美国等。
小结
❖ 对外贸易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封 建社会由于生产方式及生产工具的原因,导 致贸易不占重要地位,贸易商品范围受到极 大限制,活动不正常。
6.4
11
4
法国
98.0
5.6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资 料
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口 荷兰鹿特丹港 2
国际贸易自由港 香港
3
新加坡港 4
如今世界第一货运港 上海港 5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1、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剩余产品的出现 国家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产生
❖ 到奴隶社会初期,由于阶级矛盾的 深化逐步形成了国家。国家出现后 ,商品交换开始超出国界,便产生 了国际贸易。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 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
人类❖ 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 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商 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 的商人。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海运事业逐渐发展,贸易组织、 货币制度先后建立,使奴隶社会的国 际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总的来 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际贸 易在社会经济中都不占主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