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经济发展
石家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石家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石家庄市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石家庄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多样化。
本文将从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前景等方面分析石家庄市的产业发展趋势。
一、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多元化,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农业是石家庄市的重要产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棉花等作物,畜牧业也比较发达。
此外,石家庄市还有一些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煤炭等行业,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服务业是石家庄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对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石家庄市产业发展的趋势1.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石家庄市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石家庄市将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制造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此外,石家庄市还将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产品优化,提升竞争力和附加值。
2.现代农业的发展石家庄市地处中国的黄淮海地区,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石家庄市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效、绿色、循环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此外,石家庄市还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服务业的提质增效石家庄市的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不平衡、服务质量不高等。
石家庄市将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服务业向高端、特色化方向发展,推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此外,石家庄市还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
4.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壮大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石家庄市将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石家庄市将建设信息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
石家庄市发展前景

石家庄市发展前景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在经济方面,石家庄市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该市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拥有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这使得该市成为了一座重要的物流枢纽。
同时,石家庄市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这为该市的能源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石家庄市还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钢铁、机械和汽车制造基地,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石家庄市的经济将进一步蓬勃发展。
其次,在教育方面,石家庄市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
该市拥有众多高校,如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这些高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石家庄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此外,石家庄市还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为该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石家庄市的创新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望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第三,石家庄市在旅游业方面具备了巨大的潜力。
该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南缘,地处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山川秀丽,风景宜人。
尤其是石家庄市附近的石家庄市一带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资源,如赵州桥、正定古城、曹妃甸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为石家庄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石家庄市还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吸引游客,打造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景区,进一步推动了该市旅游业的繁荣。
最后,石家庄市在改善居民生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逐步增强。
为了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石家庄市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提供更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同时,石家庄市还致力于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条件和服务。
综上所述,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潜力,无论是经济、教育、旅游还是居民生活,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石家庄调研报告

石家庄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情况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和了解石家庄市的发展潜力和机会提供参考。
一、经济发展情况: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
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主要以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工业方面,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较为突出;服务业方面,金融、零售、餐饮等领域也有较好的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石家庄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
交通方面,市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以及一个国际机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城市内部的道路和桥梁等交通设施也比较现代化。
水电气等公用设施供应也相对充足。
三、人口情况:石家庄市是一个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市内的人口主要包括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
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迅猛,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就业和生活,使得人口规模不断壮大。
四、旅游资源:石家庄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有名的古建筑、风景名胜和文化遗址等。
例如,赵州桥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桥”;正定古城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将军庙则是一座集文化、宗教和风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结论:综上所述,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旅游资源丰富。
这些都为该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机遇。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挑战,如环保问题、交通拥堵等。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促进石家庄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石家庄的经济发展

石家庄的经济发展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的重要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石家庄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石家庄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其中,工业部门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钢铁、化工、建材等领域。
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石家庄拥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一汽解放、石家庄铁腕机械等,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与此同时,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金融、交通、信息等领域的企业纷纷涌现,推动了石家庄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其次,石家庄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石家庄的政策倾斜力度,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提供财政支持、引进外资等方式,鼓励企业在石家庄投资兴业。
这些政策的推动,为石家庄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第三,石家庄的交通网络发达。
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石家庄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
这使得石家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物流中心,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同时,石家庄还积极构建中欧班列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对欧洲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出口贸易的便利。
第四,石家庄的人力资源优势明显。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的中部,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石家庄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各类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在这里云集,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供给。
此外,石家庄的劳动力素质也不断提升,逐渐向高技能、高素质方向发展,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石家庄的资源禀赋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石家庄地处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石家庄市周边地区是河北省的粮食、棉花、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主产区,为石家庄的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同时,在石家庄市所在的石家庄-唐山-承德成为北方工业经济带,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这为石家庄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石家庄发展与变化的故事

石家庄发展与变化的故事石家庄是中国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成为了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经济方面,石家庄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过去主要以农业为主的石家庄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新的商业区陆续建成。
石家庄现在拥有各类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现代化市场,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同时,石家庄还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交通运输的改善也是石家庄发展的重要一环。
多年来,石家庄市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加快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同时,石家庄还修建了地铁交通系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这些改善使得石家庄成为了交通枢纽,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文化也在石家庄的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石家庄市积极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传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艺术仍然保留并得到传承,同时也引进了更多的现代化文化元素。
石家庄还修建了许多文化设施和博物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尽管经历了发展与变化,石家庄仍然注重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风貌。
许多古建筑、庙宇和园林仍然保存完好,并向游客展示了石家庄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石家庄的大街小巷、石洞院落、老城墙等都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感受石家庄的魅力。
总的来说,石家庄的发展与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个缩影。
经济的腾飞、交通的便利、文化的繁荣,都为石家庄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同时,石家庄也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向现代化,形成了一个和谐、发展、具有活力的城市。
石家庄市调研报告

石家庄市调研报告一、石家庄市概况石家庄市位于中国北方,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石家庄市是典型的北方城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四季分明。
石家庄市总面积1,50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00万人,是中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之一二、经济发展情况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经济中心,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城市之一、近年来,石家庄市经济发展迅速,GDP不断增长。
主要产业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
1.工业发展石家庄市工业发达,以轻工业和重工业为主导。
轻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等,重工业方面涵盖冶金、化工等。
石家庄市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完善,许多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经过石家庄市。
2.农业发展农业在石家庄市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石家庄市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农产品种类丰富。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
农业发展不仅为石家庄市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还为城市的工业加工提供了原料。
3.服务业发展石家庄市的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主要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
石家庄市的金融业发达,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市内设立分支机构。
此外,石家庄市还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学者。
三、石家庄市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石家庄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经济和加强区域合作。
此外,石家庄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原料和粮食。
石家庄市的人口规模大,市场需求量大,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挑战石家庄市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气候干燥,水资源不足,石家庄市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此外,石家庄市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石家庄市在提高教育水平和促进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四、对石家庄市的建议1.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2.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石家庄vs保定发展前景

石家庄vs保定发展前景石家庄与保定是河北省两个重要的城市,都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经济、交通、教育和旅游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石家庄和保定的发展前景。
首先,就经济发展而言,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
近年来,石家庄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GDP稳居河北省第一。
石家庄经济结构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而保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河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保定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在汽车制造、建材、商贸等行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随着京沪高铁、京保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保定的区位优势也日益凸显。
其次,就交通发展而言,石家庄是河北省的交通枢纽,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发达,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石家庄还有计划建设的大兴机场,将进一步提升其交通竞争力。
而保定由于临近京津地区,也具备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京保高速、京沪高铁、京广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使保定与北京、天津和其他重要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进一步推动了保定的经济发展。
再次,就教育发展而言,石家庄和保定都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
石家庄有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保定有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等院校。
这些大学的建立为两市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石家庄还有计划建设的石家庄科技城,将进一步提升石家庄的科技创新能力。
保定也拥有一流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如保定市第一中学、保定市第九中学等,为当地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最后,就旅游发展而言,石家庄和保定都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
石家庄有石家庄市区、赵州古城、太行山等知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保定有涿州古城、莲池景区、安新古城等著名景点,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推进,两市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石家庄和保定都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交通优势;保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
石家庄城市发展总结汇报

石家庄城市发展总结汇报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城市,近年来在城市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总结石家庄城市发展的情况。
首先,石家庄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随着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石家庄成为了雄安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涌入,使得石家庄市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
同时,石家庄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升级,传统的钢铁、煤炭产业逐渐向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这些发展措施为石家庄的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石家庄在城市规划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城市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
石家庄市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加大了投入,注重提升市民生活水平。
城市内大量的绿化工程和建设项目得到了加强,使得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石家庄市政府还推进了城市更新项目,改善了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
这些城市规划措施为石家庄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再次,石家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石家庄市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建设了大量的道路,修复了老旧道路。
同时,石家庄还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石家庄市还注重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的建设。
大量的学校、医院和文化中心的建设,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石家庄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石家庄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石家庄市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改善了环境质量。
同时,石家庄市还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和发展,提升了环保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之,石家庄在城市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经济实力的提升、城市规划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环境保护的推进为石家庄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石家庄今后应继续加强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数十年的,河北省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省:到2001年底,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45种矿产储量、主要农产品产量、玻璃和陶瓷产量、化学原料药产量、公路通车里程、干线公路、铁路货物周转量、地方财政收入、总产值等指标均在全国位居前10名以内,有的还是全国第一……但与此不相呼应的是,河北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更不是一个经济富省,2001年底,反映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的各种指标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在全国位居10位之后,而能够从一定角度反映区域未来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产业化指标则位居20名之后。
展望未来,我省既面临国外经济力量对域内资源和市场的激烈争夺,又面临东部先进省份的竞争挤压以及中西部的加速追赶,可谓形势已极为严峻。
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必须集中一切精力,下大力解决经济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特别是要适时和制定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极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规模、特色和协调发展,以此提高河北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深圳特区的发展实践表明,突出重点区域经济的战略是区域获得广泛的社会生产力要素汇集动力的根本。
随着区域内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的不断聚集,区域市场机遇就会持续涌现,区域发展创新路径也会持续拓宽,先进的产业优势就必然凸现。
而先进的产业优势正是区域经济产生跳跃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报告试图通过系统梳理各区域的产业优势,结合未来市场竞争走向,确定河北省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评价(一)河北省宏观生产力布局演变及其框架从建国起至今,我省宏观生产力布局的落脚点和主导思想几乎都是在强调资源禀赋与地理条件主导下的布局。
解放后,在计划经济时期,河北省基本上实施的是“提高两线”(京广、京山铁路沿线)、“狠抓两片”(黑龙港与坝上)、“建设山区”(太行山和燕山)、“开发沿海”的思路,使得全省几近半数一上的大型骨干基建项目在这些区域落地生根。
1978年开始,河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力布局方针以“两环”为目标逐步演变,经由“山海坝”(1985)、“环京津”(1986)、“以城带乡、铁路与沿海两线展开”(1988)、“一线(沿海)、两片(石廊开放区)、带多点(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建设产业园区、开发区和保税区)”(1992)、“环京津、环渤海”(1993)、“外向带动、两环结合、内联入手、外引突破”(1994),1995年正式确定“两环开放带动战略”。
由于宏观生产力布局的这种自然资源禀赋或地理位置的侧重以及内涵的多变性,尽管在特定时期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终为全省经济发展造成许多不良,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不突出,全省经济缺乏规模特色;二是区域分散力均大于凝聚力,资源资本优化途径不畅,经济中心区域难以形成;三是经济发展的极化作用的发挥缺乏有效载体,致使我省各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始终未得到明晰那提高;四是各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相关性与协调性较差,经济差距拉大,相互带动乏立;五是政策跟进难以及时有效,产业发展形成人为阻碍。
(二)河北省现行生产力布局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经过50年的积累,我省生产力布局初步形成了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界限而各自为战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这种格局的最大特点即在资源和市场上相互封锁、争夺,利益性矛盾和问题较多,区域间的功能协调性几乎无从谈起。
具体体现为如下三个矛盾性特征:1.协作式的相对大经济区域尚未成型多年以来,我省众多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我省已经形成五大经济区各领风骚的结局,即冀东经济区包括唐山、秦皇岛,环京津经济区包括保定、廊坊,张承经济区包括张家口、承德,冀中经济区包括石家庄、沧州、衡水,冀南经济区包括邯郸、邢台,并从各经济区占全省GDP比重、产业的趋同性特色、区域内各增长极的天然地理位置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化的统计和研究,指出五大经济区的各自特点是:(1)冀东经济区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又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2)冀中经济区是我省、经济、文化中心,医药、化工、机械、等都有一定的优势;(3)冀南经济区也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又有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中心市场;(4)环京津经济区以服务京津和接受京津辐射的形式形成了蔬菜、副食基地,高新技术疏散地和区域性中心市场;(5)张承经济区则形成了以旅游、畜牧、食品和边贸中心市场为优势的区域。
从上述可以看出,前三者产业结构的趋同较为严重,在如此近距离的地域内,这种特征若以市场的角度而论不应是健康或良性的;而后两者的产业特色确为独到,但关键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适度的经济规模。
我们认为,大经济区域的内在一体性不是靠以上因素支撑的,而应是靠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较为的辐射带动机制以及较强的相互促动能力。
也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支撑,致使所谓的“五大经济区”在内部各组成单元之间形成了经济发展成果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各单元间功能协调性较差的明证。
比如冀中经济区,石家庄GDP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综合生产率等指标1985年之后大部分在全省前4名内,沧州则大部分在5名之后,衡水则在7、8名之后;2000年,石家庄的人均GDP为11365元,沧州、衡水为7135、7225元;石家庄的财政收入与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377137万元、427.3元,沧州、衡水分别是156046万元、241.3元和91819万元、222.8元。
由此可见,在号称以省会为龙头的冀中经济区,区内的经济实力差异十分悬殊。
令人担忧的是,其同期产业结构却明显趋同,三市所设定的支柱产业中为同一行业的就有化工、机械和电子三种之多。
在其他所谓现有的经济区内,类似问题几乎是普遍存在的。
或许可以这样说,石家庄与唐山完全称得上是全省的经济龙头,但却并非所在“经济区”的龙头。
有鉴于此,“五大经济区各领风骚”的结论有失深入。
2.省级经济发展重心及各地区发展平衡显现刚性化特征首先是省级新的经济增长极“后继乏人”。
自建国以来,石家庄、唐山两市凭借政策、资源优势多年以来在全省经济建设中屹立潮头,除个别市在个别指标方面近来方有冲击潮头之势外,拥有港口优势的秦皇岛与沧州,近临港口与省会的衡水,近环京津的保定等市完全有潜力发展成为省级经济发展重心区域,但从总体上看至今还尚无明显突破迹象,且与强势地区的差距继续拉大(具体数据参见表一、表二)。
表一:河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指标位次变动GDP总量人均GDP 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农民)人均生活费收入80 85 90 95 2000 80 85 90 95 2000 80 85 90 95 2000 80 85 90 95 2000石 1 1 1 1 1 2 1 3 3 2 1 1 1 1 1 1、3 2、1 4、4 4、3 5、3唐 2 3 2 2 2 1 2 4 1 1 3 2 2 2 2 3、4 3、3 2、2 3、2 2、2秦 8 10 9 8 9 3 5 1 2 3 10 7 7 5 7 5、3 1、4 1、3 1、4 1、6邯 3 2 4 4 4 4 3 5 9 8 2 3 4 4 4 4、8 5、8 6、9 8、7 8、5邢 6 6 5 7 6 9 6 10 10 9 7 8 8 7 6 6、9 8、5 7、10 7、9 10、9保 4 4 3 3 3 10 9 9 7 7 4 4 3 3 3 2、- 6、- 3、5 5、6 4、4张 7 8 8 10 10 6 8 6 8 10 6 5 5 8 10 7、10 4、10 5、11 11、11 11、10承 10 11 11 11 11 7 11 7 11 11 8 10 10 11 11 8、5 7、9 9、8 9、11 9、11廊 9 7 7 6 7 5 4 2 4 4 9 9 9 9 8 -、2 9、1 8、1 2、1 3、1沧 5 5 6 5 5 8 7 11 6 6 5 6 6 6 5 9、1 10、7 10、7 6、5 6、8衡 11 9 9 9 8 11 10 8 5 5 11 11 11 10 9 -、6 -、6 -、6 10、8 7、7表二:河北省2000年各地区人均指标比较人才密度指数人均财政支出(元/人)人均固定资产(元/人)人均GDP(元/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人)人均纯收入(元/人)人均财政收入(元/人)劳动生产率(元/人)石 8.93 569.35 4084.56 11356 6443 3158 427.29 49471唐 7.52 581.34 2871.15 13129 6820 3411 400.78 41239秦 9.18 692.71 2987.36 10755 7012 2563 483.73 36323邯 5.77 347.41 2530.21 6537 5356 2575 256.35 33630邢 6.25 317.72 2012.22 5654 4934 2467 194.30 38136保 5.05 378.72 2081.43 6671 6659 2652 255.84 33085张 7.03 494.06 1646.36 5460 4578 1560 203.64 28450承 6.94 434.52 1848.33 4610 5150 1272 174.26 25000廊 6.96 489.76 3909.30 7135 6689 3560 306.90 46857沧 6.32 382.73 2058.12 9794 5548 2518 241.34 42920衡 6.32 368.05 2694.17 7225 5376 2529 222.79 50934以上两表不仅反映了我省宏观生产力布局决策缺乏创新和务实,而且反映了我省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难度依然坚挺,更反映了各市之间各自为战导致的发展脱节。
3.区域之间重复建设严重致使空间效率损失较大1980年以来,我省各地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实际中,大部分地区的二次产业比重却变化不大,且工业行业趋同明显,并呈现出浓厚的重化工业色彩,说明经济发展对资源优势的依赖性过于明显,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通,并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进而使得区域经济效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具体参见表三、表四)。
表三:河北省各地区二次产业比重变化石唐秦邯邢保张承廊沧衡1980 49.9 60.6 32.6 53.7 38.8 34.2 47.9 43.0 38.9 46.9 39.61990 46.8 47.4 31.6 46.2 34.9 36.5 44.5 36.4 48.4 40.6 36.52000 46.5 50.5 36.4 47.6 52.2 4.5 43.4 44.7 51.7 50.1 53.7表四:河北省各地区支柱产业石家庄医药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唐山煤炭石油电力化工冶金秦皇岛建材机械邯郸化工冶金机电建材邢台建材冶金能源机电保定电子建材轻工医药食品张家口机械冶金化工食品能源承德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化工廊坊机电化工建材轻纺沧州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衡水食品化工建材机械电子由于重化工业受原材料约束性较强,致使河北各地区趋同严重的工业结构承担了巨大的整体发展风险,使得河北的整体经济呈现市场风险集中性倾斜,一旦原材料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河北省国民经济的整体市场应变能力就会显示出明显弱势,各地区财政依托基础将随之出现摇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将被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