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5 极地地区6-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极地地区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极地地区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气候变化
-生物适应
-生态系统
板书设计目的明确,紧扣教学内容,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同时,板书设计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在典型例题讲解环节,学生对题目的回答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课后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创设更多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极地资源。
7.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
-气候变化:研究极地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生物适应:研究极地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
-生态系统:研究极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描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
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两极,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其气候特点为极端寒冷、干燥、风力强劲,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如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对全球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其冰雪覆盖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球温度;同时,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全球气候和沿海地区。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极地环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地景观和生态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极地特点,增强学习体验。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运用PPT、视频等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2.教学软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模拟分析极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极地地区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极地地区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极地地区》(第1 课时)通过认识企鹅奇奇和北极熊贝贝的家乡,创设情
奇奇组
贝贝组
课件出示“南极地区”图(小范围),认识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
【默记地图我最棒】
、出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空白图
2、订正答案
【QQ聊天】———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
比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导入气候学习。

【南极地形】
①出示南极洲剖面图
②出示七大洲的平均海拔图
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南极气候】
①出示南极地区气候资料的数据
.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
气温达-88℃以下。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17~18米
【南极科考站站】
展示图片: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展示南极科考项目
【独特风景赏极地】
出示极地冰川、美丽极光、北极熊、海豹、北极狐、驯鹿、因纽特人、企鹅等图片
【合作探究一】
【出示资料】我国南极科考站图
【探究问题】
(1)南极科考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1~2月?(2)泰山站在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合作探究二】
【出示资料】
2:泰山站建筑特点: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双层真空玻璃,朝向不同方向;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整体架空。

【探究问题】
泰山站的建筑特点是为了适应南极地区哪些自然。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教案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教案

年月日课型
【教学重点】
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指出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
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难点】
ppt展示学生以了解的极地知识和有趣的极地冷知识,分为两组,通过举手抢答定输赢
这就是极地地区,也是老师一直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有同学愿意去极地看看吗?
(板书)
第五节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师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指出重难点:
1. 结合两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说明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 结合资料,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比较南、北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点。

(重难点)
3. 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旅游,现在我需要
大家分学习小组,知识竞赛赢家优先选择目的地和资料通过8分钟小组讨论用便利贴记录下
最佳旅游时间
8个以内必备品4个以内旅游项目
并用20字以内描述原因
讲授读图方法图示展示极
地海陆位置,
学习判断南
北极,并能准
确读出围绕
南极
洲的
三大洋,围绕北冰洋的三

学习方法并练习
小组合作
成果展示
必备品1御寒物
必备品2防风装备讨论学习得出南极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自主学习图片欣赏完成旅行中住的问题了解南北极代表动物
过渡衔接通过南极大陆的建筑发散到科考站
学生自主科考时间,科考站。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第1课时)》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极地地区的独特性以及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极地地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地球、大洲、国家等基础知识。

然而,对于极地地区的认识仍然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自然资源等概念还需进一步巩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案例,分析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极地地区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与极地地区相关的案例资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下册-7.5-极地地区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5-极地地区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五节极地地区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指出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重点)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重点、难点)3.说出极地地区的特有动物。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演示。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地球仪,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

师出示几张南极、北极的图片。

这就是神秘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第五节极地地区第1课时独特的自然环境学生观察地球仪,分析、探讨,提出自己的回答:一直往北走会走到北极,一直往南走会走到南极。

生欣赏图片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习兴趣,对陌生的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展示学习目标师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指出重难点: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指出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重点)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重点、难点)3.说出极地地区的特有动物。

生记录思考学习目标要求,明确重难点。

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师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生分学习小组讨论、列举并展示交流。

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考虑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

第六,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教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教案

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五节极地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3.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能力目标: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极地科考的历程,感悟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1.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本节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的最后一课,是《世界地理》的终结篇章。

其主旨是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但仍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把教材中“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框题转化为科普、科考、环保三个主题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设计理念:1.通过模拟科普、科考和环保课三个教学环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状况。

掌握运用极地地区相关地图和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2.学会利用右手定则辨别三大洋的位置和方向。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

3.通过创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预设科普、科考、环保三个主题环节,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4.通过读图、阅读资料等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7.5 极地地区6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7.5 极地地区6
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认识在两极地区 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分析区域内各地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 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 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增加学生的环境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气候
白色荒漠之称)
北极:终年冰封,但与南极相比气温较
低,降水较多,风速较慢
代表动物
南极:企鹅
北极:北极熊

考察内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


极 地 科 学 考 自然资源:南极:矿产资源,固态淡水资源,海洋生物;


北极: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
我国的科考站: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北极:黄河站(2004)
杀等。
1957 年 12 月 1 日——《南极条约》
(2)极地环境保护
1991 年 10 月 4 日——《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
(三)难点突破: 教师讲解极地经纬网地图的判断规律: 1.判断是南极地区还是北极地区: (1)依据中心代号 N、S 来判断。 (2)依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 2.极地地区方向定位: (1)同一纬线上,方向为正东、正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方。 (2)同一经线上,方向为正南、正北;北极点四面朝南,南极则反之。 (3)不同纬线上,靠近北极为北,靠近南极为南;不同经线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 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西。 3.极地经纬网定位: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5课时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极地地区作为一个遥远且神秘的地方,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好奇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极地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极地地区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工具。

3.学生活动准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前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极地地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极地地区如此神秘且引人关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地区
1.判断是南极地区还是北极地区:
(1)依据中心代号N、S来判断。

(2)依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

2.极地地区方向定位:
(1)同一纬线上,方向为正东、正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方。

(2)同一经线上,方向为正南、正北;北极点四面朝南,南极则反之。

(3)不同纬线上,靠近北极为北,靠近南极为南;不同经线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西。

3.极地经纬网定位:
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环境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