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孟子》二章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及下册公输孟子二章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及下册公输孟子二章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及下册《公输》《孟子二章》考试题(满分:120 时量:120分钟)谁都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关键在于你是否踏踏实实地走过昨天。

今天的测试,就是对昨天的你一份验证。

尽情挥洒吧!让我们为你喝彩。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题1分,共5分)①、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叙写农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

②《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⑤最近上级任命他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此时人们都说是:“,”。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2、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修改下列语段。

(4分)a离毕业考试不到半年时间了,我逐渐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一心只想多读点书。

b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c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语文水平太低,肚里没几个词,于是拼命读小说、散文。

d然而,我看书只是从兴趣出发,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光看故事大意,不注意提高分析能力和积累词汇,所以收获很小。

e后来,我才发现这种做法并非有问题。

(1)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一词。

(2)文中有一句脱离中心,应删去,这一句是。

(3)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这个句子是句,应改为3、、有人向德国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自己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

门采认真地回答道:“……。

”请你将省略号内省略的文字填写出来。

(2分)4、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2分)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守株待兔精卫填海);执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doc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doc

用现代汉语写岀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 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 — (3)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 所欲有其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患: _______________ )(辟: ________________ )%1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_________________ ) ■%1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_________________ ) ■%1 此之谓失其木心。

(木心: _________________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如使人Z 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 . 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屋舍俨然 ■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 .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 .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孟子》二章课时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顺为正.者(2)贫贱不能移.(3)空乏..其身(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5)出则无敌.国外患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妾妇之道.B.必先苦.其心志C.与民由.之D.生.于忧患4.翻译下列句子。

(1)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有删改)【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2)其母引.刀裂其织引:________6.【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7.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课时训练答案1.(1)准则,标准(2)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3)财资缺乏(4)奋起,指有所作为(5)匹敌、相当2.B3.B4.(1)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导致死亡。

5.(1)常常(2)拿起6.【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7.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与练习答案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与练习答案

文言文《孟子二章》【原文】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孟子二章中考题

孟子二章中考题

《孟子》二章中考阅读真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 10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分)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凭借)2、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4分)3、翻译下面句子。

( 3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

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4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

《孟子二章》中考题汇编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13分)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分)答: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1.北京市(09)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大连市(09辽宁省)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十三、《孟子》二章一、重点实词1. 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___ 同 _________ ,意思: 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原意:惑乱,迷惑,句中意:________________ (2)贫贱不能移.原意:改变,动摇,句中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武不能屈.原意:屈服,句中意: _______________3. 其他重点实词(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岂:_ 诚:_ 得: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丈夫之冠.也冠:_(4)父命.之命:_(5)戒.之曰戒:_(6)往.之女家往:_(7)必敬必戒.戒:_(8)无违夫.子.夫子:顺:_ (9)以顺.为正.者正:_ (10)妾妇之道.也道:_居:_ (11)居.天下之广居.居:_(12)行天下之大道.道:_(13)得.志得:_(14)与民由.之由:_行:_ (15)独行.其道.道:_①丈夫之.冠也②父命之.③母命之.1. 之④妾妇之.道也⑤与民由之.⑥此之.谓大丈夫⑦往之.女家2. 以.顺为正者3. 一怒而.诸侯惧4. 独行其.道三、句子翻译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019 云南曲靖)4. 得志,与民由之。

5. 不得志,独行其道。

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9 湖北荆州)四、内容探究◎理解概括1. 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2.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后“思考探究” )(统编课4. 孟子举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5. 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6.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孟子》二章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24北京市〔09〕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生于担忧,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10.讲明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讲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躯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5大连市(09辽宁省)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9.讲明文中加点的词。

(2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2)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那么( )(3)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2分)答:二、(16分)(一)9.(1)明白(了解、明白) (2)假如(假假设) (3)如此10.(通过这些)使他(们)的心打搅,使他(们)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们)所没有的才能。

(翻译意思对,语句连贯;〝益〞字翻译正确即可)11.受困难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26衡阳市(09湖南省)生于担忧,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19.选出以下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20.选出以下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讲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21.下面对文章内容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本文第一、二段要紧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差不多上在逆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担忧〞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警告人们要有担忧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要紧是从〝生于担忧〞的角度来论证的。

22.本文要紧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困难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2分〕19.B20.B21.D22.例如:〝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②仲尼厄而作«春秋»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⑦韩非囚秦,«讲难»«孤愤»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7济宁市(09山东省)【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咨询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模样。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

8.讲明以下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以下句子。

〔4分〕①生于担忧,死于安乐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专门的地点?那个故事讲明了什么道理?〔3分〕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9.①因有担忧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表达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小孩。

讲明了做任何情况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咨询1分,第二咨询2分,意思对即可〕28辽阳市(09辽宁省)〔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8~11题。

〔10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担忧,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因此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②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因此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⑤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能够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注释】①舍:住屋。

②市:市场。

③贾人:商人。

④炫卖:边喊边卖。

⑤学宫:学校。

⑥俎豆:古代祭奠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奠仪式。

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8.讲明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行拂乱其所为()人则无法家拂士()〔2〕.⎧⎪⎨⎪⎩此可以处吾子也()处江湖之远()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1)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能够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讲明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讲明了孟母具有担忧意识。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担忧,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分〕〔1〕违抗;通〝弼〞,辅佐〔2〕安排;处在〔每空1分〕9.〔2分〕〔1〕如此,人们才会明白,因有担忧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那个地点能够安排我亲小孩了。

〔意对即可,每句1分〕10.〔2分〕围绕〝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来答即可。

11.〔2分〕围绕〝要居安思危,不论是个人依旧国家都要增强担忧意识〞来答即可。

29临沂市〔09山东省〕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乙] 子贡咨询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6.讲明文中加点的字。

〔2分〕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7.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6.①兵器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③军备〔军队〕④信任,信用7.①因此君子不战那么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