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无敌版本)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二)发展观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充满信心,又要克服困难;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三)矛盾观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⑵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

四、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人生观价值观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附:《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①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⑤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据此回答1~3题。 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1。选举法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选举权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又要按照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来看待。原来的8∶1,在当时是合理的,现在的1∶1,也反映了今天的客观现实。这说明(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社会意识总是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步的 D.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案: A 2.修改选举法,符合民主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人民的要求,顺应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 ①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②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④政治法律思想的变化对社会存在有重要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3.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先后经过了一次重新修订、四次修改,及时地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和选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应当说在推进和保障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②社会意识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③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必须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4.2010年教育部招生工作规定中,首次将“加强诚信教育”单独列出,加大了从严治考的力度,并将考生作弊的惩处范围规定为:凡是在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中,任何一场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作弊行为的,都将受到严惩。对青年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其哲学依据是( ) ①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5.2010年,福建省寿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社会比奉献,创先争优当先锋”的活动主题,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巩固和发展了政通人和、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这一现象表明(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 D

2013高考政治真题整理--哲学辩证法部分

2013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辩证法部分(含答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2013全国文综,32,4分)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 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2.(2013课标1,23,4分)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 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3.(2013浙江文综,30,4分)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往往是 人们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这告诉我们 A.对事物的价值要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和运用。 4.(2013安徽文综,10,4分)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答案:D 本题考查考生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5.(2013课标1,19,4分)M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 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

浙江2019高考政治优化复习必修4《哲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派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2019高考政治优化复习 哲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派别 一、判断题 1.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 ) 答案 T 2.(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选考)任何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 答案 T 解析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3.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 答案 T 4.(2018浙江金华期末调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就,但也存在机械性等局限。( ) 答案 T 5.(2018浙江温州适应性考试)“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答案 T 二、选择题 6.(2018浙江天台高二期中)下列选项属于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老子的《道德经》 C.“生辰八字”决定命运 D.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指的是哲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属于具体科学并不属于哲学,A不选;老子的《道德经》对自己的世界观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阐述,B正确;“生辰八字”决定命运并没有体现理论化、系统化,C不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属于世界观,D不选。 7.(2018浙江金华一中高二质检)中国海军在南海捕获一艘美国的无人潜航器。美国军事官员辩称只是用于测量海洋条件。中方军事专家明确指出,这就是水下间谍器。在美国,“美国例外论”思想根深蒂固,总强调对外的目的是为正义而不是谋求世界霸权。从哲学角度,材料体现了( ) ①世界观是对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③人们的活动总是受世界观的支配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D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唯物论、认识论)答案2011.8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解读(唯物论、认识论)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 解析:原理知识要求“唯物论”,设问主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明确唯物论原理的要求,然后结合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进行解答。 答案:(1)自然界是客观的,它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首要的是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是客观,一旦违背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自然面前,人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规律以造福于人类。 (3)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福人类。 2. 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8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选择性,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编制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做好运河的综合保护;(2分)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正确认识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认识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做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2分)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以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认识等正确意识指导运河的综合整治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运河保护的相关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 3. 从意识能动性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创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奇迹?(12分) ①努力发挥意识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科学制定灾区重建的目标和方案,选择19个省市对口支援19个重灾县,极大地促进了灾区的重建工作。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汇八方资源,全力投入灾后重建。(12分) 4. 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沪杭高铁建设根据杭嘉湖平原的地质特点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控制沉降,形成高铁道岔板等技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破解世界级难题。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达到预期的目的。沪杭高铁建设者们自主研发创新,建设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充分发挥了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③可见,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的炼成正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1分) 5. 小胡是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自己制定发展规划和为企业出点子的?(9分) 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小胡从自身的有利与不利的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经过市场调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点子。(3分)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小胡努力学习,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经过市场调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为该企业出点子。(3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小胡经过调查研究,把握市场规律,为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6. 请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的正确性。(12分)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了实践的目的性、有意识的特点,体现了人们的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3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留待实践充分检验。(3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浙江省不仅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而且积极对群众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加以总结。(3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浙江省政府在总结肯定的基础上,予以大胆积极推广,指导实践,推动了浙江的发展。(3分) 7.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6分)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的认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对GDP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3分) 8.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知识,分析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6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经济特区的成就,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3分)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深圳的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1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2分) 9.结合材料回答:(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 (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①材料体现出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1分)②体现出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1分) (2)①自然界及规律是客观的,承认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3分)②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规律(3分)③人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过程中,必须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将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2分)

2014年----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1卷第40题哲学主观题专练含答案

2014年----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1卷 第40题专练 2019年1卷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2)意识是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材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自觉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 2018年1卷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3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09安徽卷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9福建卷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 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4.(09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

2020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08江苏卷7)2020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6.(07江苏卷13)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07全国卷Ⅰ3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 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8.(07年天津卷35)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没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领域中更多地开放市场,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

高考政治: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最新)

高考政治: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价格变化的原因 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 ①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1)原因 答题要素:消费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答题要素:国家(发展经济、宏观调控、收入公平、社会保障、消费环境)+企业+个人 ①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②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③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答题要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信誉形象+社会责任+联合兼并+科学发展+对外开放 ①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人的目的、意志等)②客观唯心(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一句话连成)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 [重点知识默写]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真理的属性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易错点集锦】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2、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 6、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 8、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9、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判断正误】 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认识就是简单重复反复循环。 5、真理每向前超越,就推翻了以前的真理。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 8、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1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11、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1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首先是由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决定。 15、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1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17、可以用客观事物自身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8、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 19、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20、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2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此,只要人们参加实践就能推动认识的发展。 2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2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 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政治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 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 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

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与根本观点 2.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①合理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 a.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态; b.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根据; c.不系统性。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 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四步骤”法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一般地说,“四步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四步骤”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要按“材料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四个步骤进行。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来谈谈“四步骤”法的运用。 例: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制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解答步骤:

一是材料层次化。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层次,把握其要旨。 本题的材料较长,按照题意,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提出和制定了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通过材料的层次化,我们可以理出两大层次:江苏省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制定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这样就把复杂的材料简单化、明确化了,抓住了材料的要旨,为下一步解题打好了基础。 二是层次要点化。即紧扣题意从材料每一层次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每一层次的要点,这是第一步工作的深化和细化。 江苏省为什么要在全国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为什么要制定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原因和意义各是什么?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有效信息的分析,我们不难概括出以下要点:①从原因上看,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②从意义上看,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③“两个率先”的目标和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对江苏全省及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这一步是关键工作,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我们一定要紧扣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层次要点化时,既要抓住材料中每一层次的有效信息概括要点,同时又不能把这些有效信息孤立起来,要立足整个材料,把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4年高考政治总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观题满分答题模板

2024年高考政治总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 主观题满分答题模板 唯物论 1.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的原因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材料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分析材料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分析材料 联系观 2.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分析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分析材料

④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去推动整体的发展。+分析材料 ⑤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分析材料发展观 3.设问模式: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材料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分析材料 ③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同时保持适度原则。+分析材料 ④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分析材料 矛盾观 4.设问模式: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

2023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知识复习汇编(精华版)

2023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知识复习汇编 (精华版) 个问题都给大家标注了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二者的答法是不同的,大问题要想办法压缩点子,小问题要想办法拆分点子,保证每道题的点子在四五个的样子。可能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大家在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些可以答的点子,就归纳写过来。 备注:宋体字为原理,楷体字为方法论。 另外,再次强调,记一下单元标题和课标题,因为有的时候会直接问课标题或单元标题,例如请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回答问题?大家要知道这是第六课的标题,考察的是“认识论”的知识。 二单元主观题(唯物论(或者说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1.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二单元单元标题)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特大问题) 整个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都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结合材料进行筛选。

2.用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标题)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五课标题)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大问题)(第(2)点内容较多,可以适当地拆分开,但内容尽量不要少。)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根据材料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4)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3.用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标题)回答问题(大问题)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及答案

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及答案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及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的 观点。这些思想深刻而丰富,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并提供一些简要的答案。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的核心观点是“仁”,即人道和人际关系的原则。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价值观念 的重要性。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和《中庸》被视为儒家思想的理 论基础。 答案: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核心观点是强调道德 和人际关系的原则,以“仁”为中心。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另一个重要的古代哲学学派。道家强调“道”和“无为”的 概念。他们认为,个人应该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不要过于追 求物质和权力。著名的道家经典包括《老子》和《庄子》。 答案:道家思想强调追寻“道”的概念,认为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方式是至关重要的。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即个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以平静和宁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三、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另一个主要哲学学派。墨家重视利益的平等和公正,主张爱与和平。他们提倡节俭和信仰上帝,并主张反对战争和暴力。墨家的经典之作是《墨子》。 答案: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和平,提倡平等和公正的利益观。墨家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节俭和信仰上帝来实现和平与和谐。墨子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和明确的奖惩制度,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法家经典作品有《韩非子》和《管子》。 答案: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秩序的作用,认为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和奖惩制度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法家主张效忠于君主,通过强权政治来实现社会的统治。 总结: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多个学派。这些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和家庭价值观念;道家思想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墨家思想重视爱与和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秩序。这些思想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多样性。

高考政治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考政治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备考高中政治,需要同学们对高中政治的学问点进行全面的复习,下面为大家带来高考政治哲学测试题,欢迎同学们练习。 高考政治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漫画《属相相冲》中公司的做法( ) .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没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表达了联系的普遍性 2.依据ZGRM银行公布统计数据,20XX年GJ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当然是综合国力的表达,有利于提高国际支付能力,不过巨额的外汇储备也会给经济、政治带来不利影响。这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要坚持进展的观点看问题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要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 D.主次矛盾在肯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同志指出:"初次安排和再安排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安排更加注重公平',回答3-4题。 3.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 ①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

②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互相依存 ③效率与公平是无条件地联系的 ④有效率就会有公平,重公平就会出效率 .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我D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给我们的启发有( ) ①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实行不同的解决方法 ④合理解决一方为另一方的进展制造条件 .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20XX年5月24日~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举行。中美双方围绕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沟通。针对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动乱及两国在贸易等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中美两国适时调整了战略与经济政策,最终达成了基本涵盖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的四点重要共识。这说明( ) .矛盾在事物不同的进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C.在矛盾特别性原理的指导下讨论矛盾的普遍性

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专项练习题 1.(2023·江苏南通·一模)经常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何苦折腾?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当年,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周总理喊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曾经激励着无数的少年努力向前,不断进步,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作家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书读得越多,心胸越大,视野越宽。一个人读书越多,胸怀越是广阔,也就越能理解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好。 钱锺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写一篇关于“读书成就美好人生”的演讲稿。 2.(2023·全国·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外部需求不足等困难挑战,在新的赶考路上,福建针对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给出了新的答案:未来五年,奋力打造富强、创新、活力、幸福、绿色、平安“六个福建”“六个福建”回答了时代之问,描绘了未来的关好图景,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奔赴“诗和远方”。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六个福建”为什么能精准锚定,驱动福建奔赴“诗和远方”。 3.(2023·江苏·统考二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H企业从创立之初就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为企业的文化根基,坚持成就客户、开放进取、自我批评、至诚守信等理念,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团队合作、低调务实、时时刻刻危机意识为灵魂的企业文化。企业重视员工的文化培训,使企业文化得以延续和继承。卓越的企业文化推动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底线思维是H企业转危为安的重要秘诀。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影响,H企业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为摆脱困境,企业坚持底线思维,将发展目标定为“活下去”,同时往“活得好”的方向发展,全线收缩甚至关闭边缘业务,聚焦核心主业。同时企业还创新发展渠道,将生存基点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上来,加强金融科技和智慧家居的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企业始终没有放弃在半导体领域方面的研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后,H企业摆脱困境,恢复了正常运营。 结合材料,从辩证法角度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坚守底线思维,让企业活下去、活得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