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浅谈午休多长时间适宜!

合集下载

中医五行养生合理调节作息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五行养生合理调节作息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五行养生合理调节作息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作息时间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的作息时间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不同的时间段与五脏六腑相对应,合理调节作息时间可以促进五脏六腑的功能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下面将从早起、午休、晚间等方面,介绍如何根据中医五行养生理论来合理调节作息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一、早起早起有“早晨六时至八时,为人氣之发,是发棄之时也。

”之称。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早起时段对应的是肺脏,它是整个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

早晨六时至八时是肺脏最旺盛的时候,需要通过呼吸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早起的习惯,每天早上六时至八时之间进行户外活动,比如慢跑、散步等,以增强肺部功能,提高免疫力。

二、午休午休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午休的时间段对应的是心脏。

午休可以帮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减轻心脏负担,维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每天给自己留出一个午休的时间段,午饭后进行15-30分钟的午睡,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

三、晚间晚间的作息时间对于睡眠质量和养生很关键。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晚间的时间段对应的是肾脏。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在中医理论中有“夜卧早起积精气,气藏本元脏”之说。

晚间十一时至一时是肾脏最为充盈的时候,此时应该保证良好的睡眠,以促进肾脏的恢复和修养。

另外,晚间也是身体排毒的重要时间段,因此尽量避免熬夜,保证每晚7-8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

从早起、午休到晚间的合理调节作息时间,可以根据中医五行养生理论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时间段的调节,还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其他时间段的作息。

比如,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下午三时至五时是肝脏最旺盛的时候,可以选择进行肝脏相关的活动,比如做一些园艺工作或者进行适度的运动,以提高肝脏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五行养生合理调节作息时间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早起、午休、晚间等时间段的合理安排,可以促进五脏六腑的功能平衡,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健康午睡的时长控制

健康午睡的时长控制

健康午睡的时长控制午睡是一种在中午或下午进行的短暂休息,对于提高身心健康和提升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时间过长或过短的午睡都可能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午睡的时长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健康午睡的时长控制,并提供一些建议。

1. 了解午睡的好处午睡有助于提高警觉性、记忆力和注意力,减轻疲劳和压力。

短暂的午睡可以恢复精力,提供重要的身心休息。

然而,过长或过短的午睡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和睡眠障碍,因此需控制好午睡的时长。

2. 适度的午睡时长根据研究,20到30分钟的短暂午睡最为理想。

这段时间足够让人放松休息,但又不会陷入深度睡眠。

此时,人体进入轻度睡眠阶段,有助于恢复大脑的活力。

长达60分钟的午睡可以获得相似的效果,但可能导致醒后出现短时间的迷糊感。

3. 避免过长的午睡尽管午睡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益,但过长的午睡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身体倦怠、困重和晚上难以入睡。

长时间睡眠可能打乱晚上的正常睡眠模式,导致夜间失眠。

4. 个体差异的考虑午睡的时长在一定程度上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节奏。

一些人需要更短的午睡时间即可恢复活力,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稍长一些的午睡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需求来确定午睡时长。

5. 调整午睡时间午睡的时间选择也很重要。

通常来说,午餐后的午睡时间是比较合适的。

在充饥之后,血糖水平会升高,体温稍微降低,这使得午睡更容易入睡。

此外,避免在晚上太晚的时间进行午睡,以免影响晚间的正常睡眠。

6. 创建良好的午睡环境一个舒适和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午睡。

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或使用耳塞来屏蔽外界噪音。

调暗灯光或使用窗帘来遮挡阳光。

确保床铺舒适,枕头与脖子保持合适的角度。

7. 外界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可能在压力大或身体不适时更需要午睡,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完全不需要午睡。

此外,午餐营养摄入和身体活动水平也可能影响到午睡的需求。

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和感觉,调整午睡时长和次数。

老中医:夏天睡好“子午觉”,养生又养心!

老中医:夏天睡好“子午觉”,养生又养心!

古人讲究“子午觉”,
是因为中午的午时和半夜的子时,
是一天之中天地阴阳的一个转化点。

顺应天时入睡有助于人体养阴、养阳。

午时:日中,11点到13点
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对于普通人来说,
中午吃完饭后小憩片刻
放下体力或者脑力工作,
让自己的气血濡养于宁静之中
对于养心大有好处,
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午睡小贴士:
1、不宜时间过长。

11点到1点之间休息半小时足够。

2、尽量平躺,不要趴着睡。

3、午饭吃后,尽量不要马上睡,忌过饱即睡。

4、如果没有条件午休,
也要让身体处于平静的状态,以利于阴阳的交替。

中医关于午休的论述

中医关于午休的论述

中医关于午休的论述
根据中医理论,午休是中午时分休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被认为有益于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阳气在人体内有一个运行的周期,每天中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休息可以促进阳气的合理运行,有助于身体的调养和恢复。

午休可以提供给身体一个放松的机会,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午饭后人体消化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进行消化,如果不休息,身体会更加劳累,容易引发胃肠道问题。

午休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平衡运行,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

此外,午休还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午休可以帮助平衡阴阳能量,提高身体的整体功能。

午休时,人体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此外,午休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

适当的午休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疲劳,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减少工作或学习中的疲劳感。

在午休后,人们通常会感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午休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午休,人们可以促进身心的平衡,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

因此,中医建议人们养成午休的习惯,定期进行适当的休息,以维护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午休时间多久合适

午休时间多久合适

午休是一门学问,睡多久,怎么睡,对下午的精神状态都有影响。

通常意义上的午休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比较长时间的午休,一般30-90分钟;第二种是回复身体疲劳的短时间午休,一般5-30分钟,恢复体力非常有效;第三种,是较短时间的午休,也就是闭目养神,使得自己很快回复精神的午休。

第一种长时间的午休,需要注意睡觉姿势,千万不要趴着睡,压迫神经,条件允许,最好躺着睡。

这种午休,对于极度疲劳后的体力恢复很有效果。

第二种午休,短暂恢复疲劳,可以坐在椅子上,靠着椅背,慢慢进入睡眠状态,对于恢复精神很有效率。

第三种午休,其实不能算是睡了,我们称之为闭目养神,是迅速但短暂恢复精神疲劳,缓解压力的好办法。

午休好处多多,当你感觉到自己需要午休,说明是身体给予你的信号,希望你遵从它。

首先午休提高工作效率,这不用多说。

它能够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让你下午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午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

身体和大脑都得到了休息,同时,午休还有保护心脏的效果。

专家表示,睡眠时,人的身体会合成蛋白质,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得到一个恢复,起到一个延缓衰老的作用。

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内

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内

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内夏季中午睡上1至2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午睡虽是促进健康的一种良好手段,但也要讲究科学,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因此,午睡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内,否则醒来会很不舒服。

午睡时间太长还会搅乱生物时钟,影响到晚上睡觉的规律。

2.午睡虽然就是打个盹儿,但是绝不能太随意,不要坐着或趴在桌上睡,这会减少头部供血,让人睡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若用手当枕头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眼病,趴在桌上会压迫胸部,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最理想的午睡姿势应该是舒舒服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

3.天气再热,午睡时也要在腹部盖上一点毛巾被或被子,以防凉气乘虚而入。

4.不要在有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

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轻者醒后身体不适,重者会受凉生病。

5.睡前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过饱。

因为油腻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过饱则会加重胃消化负担。

很多人习惯午饭后就睡,这时胃刚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中医从“休息”二字看养生

中医从“休息”二字看养生

息者,呼吸也,肺主呼吸,藏魄,当令之时为寅时,即凌晨300-500时。
综上不难看出,休息时间以午时、丑时、寅时最佳,即11:00-1300,100-500共6个小时。当然我们知道心与小肠、肝与胆、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这个时间确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便休息,以与脏相表里之腑当令时补之,即13:00-1500补100-500,2300-100补1:00-300,5:00-700补300-500调节。实际上日常休息6小时即够,也就是说即心、肝、肺所主的6个小时就可以了,如果因为身体欠佳需加强调养即可加相应腑当令之时。
休息以“心、肝、肺”三个当令时辰为主,那么我们调治失眠时也应由调心、肝、肺着手。
中医从“休息”二字看养生
“休”由字会意,从人依木,依树而立即为休,休者歇也。本意为在树荫下乘凉歇息。“休”还有“美善”意,提示我们“休”就是要“美美地”睡。
“休”与木有关,木属肝,当然休的时间最好是肝木当令之丑时,即晨2300-300时。
“息”,自心也,神也。心藏神,神为心主,当令时为午时,即11:00-1300时。因此,午休最为养神,非常有益健康。
错过心、肝、肺所主之时的睡眠,再补都是徒劳。
很多人问,经常熬夜,白天补补觉不就可以了吗?那么反问他,秋末该种小麦了,你非错几个月违。人体正常休息时间被占用,则此一日休养修复无法进行,长期以往,则身体必然垮掉。
由休息二字亦可得治疗之法
休息有大学问
人体只有休养才能达到生息效果。“息”有“利息” “子息”含义,即生出的“息”是有利、有子(延续)的,这样,人体才能够继续其生命活动。
休息最重要的就是使人神休息,人的元神由魂魄聚合而成,古人认为人身上有三魂七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七魄又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吞贼,主夜间消除身体有害物质;尸狗,主人体睡眠时候的警觉性;伏矢,主分解身体毒素;雀阴,主生殖功能的调节;吞贼,主夜间消除身体有害物质;非毒,主散邪气淤积,如肿瘤等;除秽,主清除身体代谢物;臭肺,主呼吸调节。休息不仅消除体内有害物质,而且使人体正气即免疫力的得以有效恢复。多么的重要啊?!

中医关于午休的论述

中医关于午休的论述

中医关于午休的论述概述午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习俗,也是中医学注重的一个方面。

中医认为,午休有助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来论述午休对人体的益处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午休。

午休对人体的益处调整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的两种对立但又统一的力量,也存在于人体内部。

午休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帮助身体恢复和调整。

午休时,人体大脑得到休息,能够有效地排除疲劳和紧张情绪,使身体重新获得平衡。

促进气血流通中医认为,午休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

午休时,人体处于放松状态,血液循环得以加速,身体各器官得到更多的营养和氧气供应,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缓解压力与焦虑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长时间工作会导致人体产生各种不适症状。

午休可以提供一个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机会,让身体和心理得到放松。

午休时,人们可以休息片刻,放下生活和工作上的烦恼,有助于保持身心舒畅、精神愉悦。

提高工作效率午休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发现,午间小睡可以消除疲劳,提高警觉度和工作效能。

适当的午休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恢复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如何正确进行午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时长午休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午饭后的适当时间,一般为12点至14点之间。

午休时长视个人需要而定,一般建议30分钟至1小时。

创造舒适的环境午休时可以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如卧室、沙发等,以保证休息质量。

可以使用软垫、遮光帘等工具,使环境更加适合休息。

采用适当的姿势睡觉姿势对于午休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选择仰卧、侧卧等舒适的姿势,以放松身体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控制午休时长尽管午休有益于人体,但过长或过短的午休时间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午休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醒后容易出现疲劳感;午休时间过短则不足以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因此,应根据个人情况把握午休时长。

注意午休后的恢复和活动午休后,应适当活动身体,可以进行散步或做一些伸展运动,帮助身体恢复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浅谈午休多长时间适宜!
中医养生文化进万家全国巡回转播!
随着春季的到来,温度也是上升的很快,很多人都是迫不及待的脱下了冬装换上了轻便的春装,但是很多人还是出现了春困的现象,很多上班族上班没有精神,昏昏欲睡,对于到底该如何解决春困呢?对于春困应该如何预防呢?和我们一起去探讨一下吧!
睡得少、脑缺氧致春困!最近,不少市民感觉白天特别容易犯困,我们一起来了解春困的缘由。

春天应相对的'晚睡早起',入睡可以适当调整到晚11点左右,早晨则应该在6点左右起床。

午休不宜超过半小时
首先是春季睡眠时间变短。

中医认为,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寤。

也就是说,当大自然阴气盛的时候,人就要去睡觉,阳气盛的时候人就应该醒来。

春天比冬天日照时间更长,而睡眠时间却会变短。

另外,由于春季气温升高,人体体温随之升高后引发供血机制变化,是'春困'发生的另一个原因。

杨龙表示,春季人体体温有所升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人体的血液分布也会重新分配,皮肤、外周的血液相对增多,使得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会相对减少。

大脑缺氧,心血不足,'春困'由此发生,人容易出现疲劳、常打哈欠。

要缓解春困,中午应该有15-30分钟的午睡,哪怕闭目养神也能减少疲劳。

杨龙说,有的人认为吃完午饭不能立刻睡,其实这是个误区。

吃完饭后胃肠道的血流会增加,大脑供血进一步减少,更加容易犯困,这时候午休也是顺其自然。

不过要注意的是,午休的时间应以半小时为限,如果午睡时间太长,就容易使夜间对睡眠的渴望减少,破坏原有的睡眠规律。

熬夜加夜宵易致肥胖
对于经常熬夜的'夜猫子'来说,春天就更是犯困。

'经常熬夜,对身体机能伤害很大。

'区中医院急诊科医师曾宪岚说,晚上9-11点,是淋巴排毒时间,这个时间需要休息,否则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振。

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出现。

对于习惯晚睡的人来说,最迟也要在凌晨1点的养肝时间进入熟睡期。

长期熬夜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而早上7-9点是小肠吸收营养的时间,'因此常人早饭应在早上7:30左右摄入。

'曾宪岚说,熬夜的隔天,上班或上课时经常会头痛脑胀、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会出现头痛的现象,长期熬夜、失眠对记忆力也有无形的损伤。

'如果熬夜,再配上夜宵啤酒,容易导致肥胖。

'曾宪岚说,晚上8点过后摄入的饮食,身体不能消化,营养不均衡,容易导致肥胖。

除了对身体免疫力的影响,熬夜还可能引起记忆力下降、听力下降、容易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

曾宪1说,熬夜族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也比一般人高,使新陈代谢的压力增加,进而产生慢性疾病。

冷热不定,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易高发,个别患者还会反复出现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此外,从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入手。

年轻人可坚持锻炼,如慢跑、打拳、做操等,但需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适当的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呼吸体
统也是一个有益的锻炼。

老人、宝宝这些抵抗力弱的群体,要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锻炼以室内为宜,室外锻炼最好是在日出以后,空气质量较好的时候。

通过以上有关专家讲解春季养生的原则,大伙是否对春季养生有了很大的感悟呀,春季是一个蓬勃的季节也是一个养生的季节,抓住这个机会,学会养生,在生活中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相信在不久你们一定会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版权声明:文章或视频源于医著或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