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话题 人物-“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8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区别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2、正确看待圆形人物与扁型人物的不同作用;3、能够从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角度分析和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区别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特征;2、能够准判断小说主要人物属于圆形人物还是扁形人物;教学难点1、正确看待圆形人物与扁型人物在小说中的不同作用;2、能够从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角度去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启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四大文学创作体裁中,同学们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小说)那么,大家觉得小说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紧张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设置、美好的情感体验……)文学来源于生活,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活,所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更是以“人”为中心。
今天,让我们共同去探索小说创作中的“人”,去感受这些千差万别的“人”。
二、温故知新在我们高中语文课堂中,认识到很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如祥林嫂、翠翠、林冲等,今天老师随机选择了四位人物——林黛玉、哈姆莱特、窦娥、葛朗台,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对他们四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简要概括这么四个人物的性格、形象林黛玉:谨慎小心、自尊心极强、多愁善感哈姆莱特:单纯善良、复杂多疑、彷徨绝望窦娥:善良孝顺、勇于反抗葛朗台:贪婪吝啬、奸诈狡猾2、请你对这四个人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原因第一种:按照人物的国籍,分为外国小说人物和中国小说人物第二种:按照性别来分,窦娥和林黛玉属于一组,哈姆莱特和葛朗台属于一组第三种:按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单一性,窦娥和葛朗台属于一类,林黛玉和哈姆莱特是一类师总结:通过过讨论可以看出,作家刻画文学作品的人物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呈现给我们的人物性格也迥然不同:有些人物从故事的开端到结局,性格是单一的明确的;而有些人物的性格却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3、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概念在文学理论中,我们将这两种人物称为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7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区别“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3、掌握“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1、区别“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征。
2、能够准确判断小说主要人物属于“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
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2、掌握“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塑造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课前分享导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二、展示教学目标1、掌握“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区别“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3、掌握“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塑造方法。
三、“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和特点1、“圆形人物”性格比较复杂或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
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在深刻的文学作品里,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圆形人物”更能打动我们。
2、“扁平人物”性格比较单一。
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在讽刺小说中,“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四、“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形象分析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征,并说说是“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
娜塔莎马蒂尔德别里科夫葛朗台奥楚蔑洛夫林冲林黛玉曹操祥林嫂孔乙己五、“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塑造方法1、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判断《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属于“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从原文中勾画出能体现他们性格特点的句段,并和同组同学交流、分享。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12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
(一)微信平台/UMU交互平台:教学资源推送
1.教学资料的推送
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相关论文和典型文本每日“1+1”搭配推送,并设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思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各自的价值。
2.自学任务的设计
在自学任务的后期,请学生投票选择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任务类型,并根据自己的选择,完成表格作业。
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梳理前期自学的内容,同时也为课堂上的辩论环节做好准备。
(二)后台交流:自学过程指导与答疑
学生自主预习相关资料并结合“思考题”自由评论,教师通过公众平台管理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0

微课教案《小说中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一、导入: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法中有“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之说,这两个概念涉及到人物的性格,而在我们的写作或欣赏中,对人物性格的领会是很关键的。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圆形人物,什么是扁平人物,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圆形人物(1)引例:我们先回顾一下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里的一个典型人物——王熙凤。
在王熙凤出场这个经典情节里,我们看到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她聪明美丽,能说会道,机敏能干,同时又泼辣霸气,善于阿谀奉承。
我们再联系一下整部《红楼梦》,我们还会发现凤姐还善于玩弄权术,贪权贪利,阴险狠毒,但这样的王熙凤她也有温情的一面。
整部《红楼梦》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多重性格的王熙凤。
(2)定义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非类型人物。
(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圆形人物基本特征是: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
)再比如: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林冲,他的性格是变化着的,在沧州遇旧时:善良安分,忍辱求全听说陆谦的密谋后:打惊大怒,刚直坚强,强烈反抗。
买刀寻敌三五日未得到消息是:松懈,忍耐。
接管草料场之后:随遇而安,小心甚微,逆来顺受,唯恐出事在山神庙亲闻陆谦的阴谋之后:愤怒反抗,杀死富安,差拨,陆谦等人时的表现: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所以林冲也是典型的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在中外文学中数不胜数: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孙悟空,宋江,李逵,曹操,安娜卡列尼娜,娜塔莎,……三、扁平人物(1)引例接下来,我们说说和圆形人物相对的“扁平人物”。
同学们还记得必修五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吗?他把自己全副武装在大大小小的套子里,我们对他的印象只有胆小怕事,顽固守旧。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2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对小说知识有一定了解,对分析人物形象有一定方法,但对人物形象的类型却一知半解。
学生学习小说,不仅要关注小说的内部,还要关注小说的外部——作家写作时的人物刻画(人物类型选择),掌握“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等小说理论,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人物的刻画艺术与作品的魅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内涵与特点。
(重点)2.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分析“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重点)3.比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艺术特色与区别。
(难点)【教学准备】学生根据阅读经验,写出十个小说人物名字。
【教学辅助】多媒体智慧课堂【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高尔基曾说:“文学即人学,人是文学的中心。
”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文学说到底就是研究人的,只不过它是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研究的。
我甚至原意夸张地认为,只有从文学的这个视角去研究人,才能把人研究得最全面、最深入。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因素,是构成故事情节、凸显作品主题的重要支架,而人物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物的性格与品质。
请大家说几个你比较熟悉的小说人物,我们来看看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说比较熟悉的小说人物形象)二、“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知“圆形”,解“扁平”)1.如果从性格品质方面分类,我们可以将这小说人物怎么分类?明确:正面、反面;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
2.有的人物是完全的正面形象,有的人物是完全的反面形象,还有的人物是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完全相反的性格。
这在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看来,一类可以看作是“扁平人物”,另一类可以看作是“圆形人物”。
试猜想:福斯特为什么这样定义?明确:所谓“扁平”,即“物体平而薄”,“扁平人物”即人物形象较为单一;“圆形”即“丰富、丰满”,“圆形人物”即人物形象较为丰富饱满。
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人物不外乎这两类。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9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是人教版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的“人物”话题之一。
这部分的内容很有意思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圆形人物指的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扁平人物指的是性格稳定简单的人物形象。
因此在处理教授内容的时候,我选择先赏析相对简单的扁平人物形象再赏析圆形人物形象。
而为了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赏析方法,我又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文来旧文新识。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变的是情节和态度,不变的是趋炎附势的性格,意在犀利嘲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性格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起伏,矛盾性格的转变凸显了整本书的主题。
在这变与不变中,通过鉴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总结出二者的特点与优缺点。
布置的作业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将课内课外相结合以举一反三,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和阅读效益。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喜欢阅读探究小说,他们在之前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典篇目。
因此本科的旧文新识,目的在于唤醒他们的记忆与读书百遍后的新“义”。
当然一切的新还是要建立在旧的基础上,鉴赏人物形象必须要借助鉴赏方法。
而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恰恰是学生的弱项,常常是理解有误,或概括不全。
通过“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答题思路和方向。
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更可以激发他们自主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他们鉴赏文学作品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欣赏扁平人物和具有“矛盾性格”的圆形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3、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刻地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魅力,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9

教学设计:小说欣赏: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以鲁迅《铸剑》为例教学目标:1. 通过梳理必修教材文本的典型人物,理解掌握 “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概念,初步分辨和概括《铸剑》小说中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形象。
2. 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作家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眉间尺和宴之敖。
3. 通过情境探究,结合主题思想解读作家塑造“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意义价值。
教学方法:讲授法、文本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理论简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师: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所谓的“扁平人物”,也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
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在那些较为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
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
某种意义上,“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但在一些小说,“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温故知新】 梳理和分辨小说中“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师:在学习过的高中课文,哪些小说的人物属于典型的扁平人物?哪些属于典型的圆形人物?学生:2-3名同学举例回答【理论阐释】“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表达效果】某种意义上,“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但在一些小说,“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
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二、鉴赏与探究【知人论世】《铸剑》创作背景师:《铸剑》是鲁迅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原载1927年4月25、5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8、9两期,原题作《眉间尺》,1936年收入《故事新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 话题:人物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之人物鉴赏》教案【任务驱动】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
有人说,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在《战争与和平》和《素芭》两篇文章里,两位作者让我们认识了两位独特的女主人公。
请研读两篇文章,分析你眼中的两位主人公性格特征是怎样的?提示:性格特征+分析娜塔莎(自由奔放的贵族小姐):①纯真活泼、热情善良。
她因为害怕舞会迟到而兴奋、激动,既有一些焦急又体现出她的期待,在为家人准备的舞会的过程中,她花更多的心思考虑他人。
那份青春天真的气息体现在她的身上。
②直率多情、单纯虚荣。
她羡慕别素号娃伯爵夫人是第一个跳舞的人,对安德来公爵的邀请表达感激、快乐,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期望、幸福。
③浪漫冲动、盲目轻信。
她将自己热烈情感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狂喜-恼怒-幸福-惊恐-愤怒-失望的情绪变化中体现她对阿那托尔的感情。
素芭(身残人弃的底层女性):①美丽聪慧、感情丰富、善良温暖。
她虽然不能说话,但是心里明白很多事情。
她一直渴望自己被关爱,她从大自然、从动物身上获得安宁、理解、温暖。
②孤寂痛楚、被人抛弃、命运悲惨。
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她,父母把她当做负担,所谓的朋友也并不真正关心她,丈夫最终把她抛弃。
【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1)列夫·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这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生平经历: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
他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
1851年,以志愿兵身份参军。
结婚后,他安居庄园,过着俭朴、宁静的生活。
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到圆形人物的优点时,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娜塔莎是托尔斯泰心中理想的形象,爱情需要忠贞不渝,这样写不是损害了这个形象吗?”本以为学生会认同我的疑问,结果学生讨论后却回答:与其说娜塔莎爱上了阿那托尔,不如说爱上了爱情,爱上了朦胧、浪漫、美妙的爱情滋味。
接着探讨“写娜塔莎移情别恋,是小说人物发展的必然,还是仅仅为了故事波澜起伏而进行的设计?”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出生活逻辑是安德来离开整整一年,娜塔莎处于寂寞中,再加上阿那托尔的情书和甜言蜜语;性格逻辑是娜塔莎单纯、涉世不深、热情炽烈、追求浪漫、容易为爱迷失。
我介入评论,并辅以图示:以娜塔莎为中心的圆形太极图上,一面是纯真、涉世不深,另一面则是幼稚、不成熟,一面是热情、追求浪漫,另一面则是冲动、盲目轻信,而这一切的性格根源在于她热情炽烈、勇敢地追求、生命就是爱。
两面看似矛盾,实则交融。
再引入狄德罗的名言:“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由此解说“圆形人物”此时我呼应前面问题,学生理解了娜塔莎移情别恋是人物本身的必然,这展现了人物自我的冲突,不仅没有损害,还使人物丰富、立体了。
我用板书总结“贴着人物写:遵从生活性格逻辑,刻画自身内心冲突,写出发展变化过程”。
最后我引用布鲁克斯和沃伦《小说鉴赏》的话“小说要有深度、更动人,就常常要处理人与其自身的矛盾冲突”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心灵的辩证法”的赞叹作结。
觉得比上这一课时学习讨论的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