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手抄报资料

合集下载

保护未成年手抄报简单内容

保护未成年手抄报简单内容

保护未成年手抄报简单内容
1、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用真诚服务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祖国未来。

3、完善青少年权益保障,倾听青少年意愿呼声。

4、维护青少年心德体智,创造21世纪和谐社会。

5、抵制不良场所,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6、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一】法制口号1、学法护法者智,违法乱法者愚2、手拉手践行法治,心连心共建和谐3、为人守法,为事依法,为公护法,为国弘法。

4、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

5、学法懂法源自一点一滴,守法用法始于一言一行。

6、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处纷争。

7、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8、依法治校,法育未来!9、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10、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二】法律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法律保护着我们,同时我们也被法律约束着。

在此,问一句什么是法,法的作用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法律不单单只是人人都要墨守陈规的一个个规矩,更不是一条条限制人身自由的条例,它的存在同样是为了让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思想或是列举出处事中我们不应有的错误应对方法。

林肯就这样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不要因为一件违背自己道德的事在法网包围之外就肆意为之;不要因为一件违背自己道德的事被见者视而不见就认为此事被所有人的道德所接纳。

法,是所有良好道德与行为的囊括,是帮世人解决矛盾的桥梁,而不是能被人轻易跨过它的界限的装饰品或是“打扰”到我们正常生活的干扰者。

这是一名守法者应有的觉悟。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校中我们何尝没有校规、班规!而在这些条例中,我想大家应有的反应应当是觉得没有一件是会让人觉得做起来很困难的,因为这其中的规则都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做到的或所能养成的习惯,或是说是应有的品德、行为而已。

然而有意违法、违规者,在我的眼中,就是已经抛自身于不顾,放弃一个做人该有的道德理念。

法律,它是一个我们行为的标准,就像是一个生活之中的楷模,尽管或许我们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始终都要学习这位“楷模”所带给我们的道德修养。

因为“法者,乃天下之程式也。

万事之仪表也”执法无论是宽还是严,最重要的是要自身的清正严明。

女童保护手抄报内容

女童保护手抄报内容

女童保护手抄报一、引言女童保护是指保护女童免受各种形式的暴力、歧视和剥削的权利。

女童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她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危险。

为了确保女童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加强女童保护工作。

二、女童面临的挑战1. 教育机会不平等在某些地区,女童仍然面临着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

由于家庭贫困、性别歧视和文化观念等原因,许多女童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使得她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

2. 婚姻早期和青少年妊娠婚姻早期和青少年妊娠是影响女童健康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由于缺乏教育和信息,许多女童在未成年时就被迫结婚,并面临早期怀孕的风险。

这不仅会对她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剥夺她们接受教育和实现自己潜力的机会。

3. 性别暴力和虐待女童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性别暴力和虐待。

这些暴力行为不仅对女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还剥夺了她们正常成长和发展的权利。

三、女童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女童免受各种形式的伤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女童保护工作。

1.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政府应制定并执行政策,确保女童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这包括提供免费教育、鼓励家庭支持女童接受教育,并加大对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投入。

2. 预防婚姻早期和青少年妊娠政府、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对婚姻早期和青少年妊娠问题的宣传和教育。

同时,需要建立法律法规来禁止婚姻早期和青少年妊娠,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3. 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教育是预防性别暴力和虐待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让他们了解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尊重,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

4. 建立保护机制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女童保护机制,包括举报渠道、援助机构和庇护所等。

这些机制可以为受到伤害的女童提供帮助和支持,并确保施暴者受到惩罚。

四、女童保护的重要性女童保护不仅关乎个体的权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女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

中华人民未成年保护法手抄报内容

中华人民未成年保护法手抄报内容

中华人民未成年保护法手抄报内容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道理、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

1、切实维护和大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创建和谐社会,从青少年维权开始。

3、为花季少年维权,让法律彰显尊严。

4、维权如伞,只为人生雨季撑起一方晴空。

5、关爱未成年人,呵护祖国花朵。

6、让法律为青少年维权撑开一片蓝天。

7、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8、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9、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

10、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加快青少年维权。

11、关心和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人人有责。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

法制教育是让人人都知法懂法守法。

下面是的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法制口号1、学法护法者智,违法乱法者愚2、手拉手践行法治,心连心共建和谐3、为人守法,为事依法,为公护法,为国弘法。

4、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

5、学法懂法源自一点一滴,守法用法始于一言一行。

6、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处纷争。

7、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8、依法治校,法育未来!9、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10、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法律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法律保护着我们,同时我们也被法律约束着。

在此,问一句什么是法,法的作用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法律不单单只是人人都要墨守陈规的一个个规矩,更不是一条条限制人身自由的条例,它的存在同样是为了让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思想或是列举出处事中我们不应有的错误应对方法。

林肯就这样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不要因为一件违背自己道德的事在法网包围之外就肆意为之;不要因为一件违背自己道德的事被见者视而不见就认为此事被所有人的道德所接纳。

法,是所有良好道德与行为的囊括,是帮世人解决矛盾的桥梁,而不是能被人轻易跨过它的界限的装饰品或是“打扰”到我们正常生活的干扰者。

这是一名守法者应有的觉悟。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校中我们何尝没有校规、班规!而在这些条例中,我想大家应有的反应应当是觉得没有一件是会让人觉得做起来很困难的,因为这其中的规则都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做到的或所能养成的习惯,或是说是应有的品德、行为而已。

然而有意违法、违规者,在我的眼中,就是已经抛自身于不顾,放弃一个做人该有的道德理念。

法律,它是一个我们行为的标准,就像是一个生活之中的楷模,尽管或许我们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始终都要学习这位“楷模”所带给我们的道德修养。

预防未成年犯罪手抄报内容解析

预防未成年犯罪手抄报内容解析

预防未成年犯罪手抄报内容解析标题:预防未成年犯罪手抄报内容解析引言: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伤害,也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未成年犯罪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文将深入探讨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重要性和有效手段,并提供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以帮助读者对这个问题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正文:第一部分: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重要性未成年犯罪带来的后果远远超出了个人和家庭的范围。

它对整个社会产生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预防未成年犯罪,我们能够维护社会的安宁与公平,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二部分: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多个方面2.1 父母教育与关怀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以避免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2.2 学校教育与心理健康支持学校在防止未成年犯罪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除了传授学术知识,学校还应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适当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3 社会环境与文化影响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未成年犯罪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应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文化活动和社会支持网络,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和意识。

2.4 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政府和立法机构在预防未成年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法律与政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并为犯罪嫌疑人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康复措施。

第三部分:总结和回顾预防未成年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合作。

父母、学校、社会和政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提供正确的教育和支持体系,我们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未来。

观点和理解:预防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深入研究其多个方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该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都需要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网络。

青少年法制手抄报内容

青少年法制手抄报内容

2018年青少年法制手抄报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

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好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广泛开展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手段,也是贯穿始终的基础性工作。

法制手抄报资料:远离青少年犯罪

法制手抄报资料:远离青少年犯罪

法制⼿抄报资料:远离青少年犯罪 远离青少年犯罪 犯罪,它是⼀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但是会让我们流⾎流泪。

不要⾃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犯罪没有关系。

”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

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8种罪的:杀⼈、放⽕、抢劫、投毒、撅⽔、故意伤害造成他⼈重伤和爆炸。

” 那么青少年犯罪有那些原因呢?从主体因素上看,⼀是⾃我控制能⼒脆弱;⼆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

从客观因素上看,⼀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化氛围消极⽅⾯的误导;四⾜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效应的影响。

对我们学⽣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铲除校园犯罪滋⽣的⼟壤。

我们在打击侵害校园犯罪的同时,还应加强⾃我防卫能⼒: 1、提⾼法律意识,提⾼明辨是⾮的能⼒。

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他⼈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作⽃争的勇⽓。

为什么侵害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作⽃争的勇⽓。

⾯对犯罪分⼦的暴⼒威胁,竟然会束⼿⽆策,让他们得逞,原因是他们被犯罪分⼦的暴⼒所屈服。

3、掌握防卫⽅法。

⼀是要看好⾃家门,钱财要妥善保管;⼆是外出要请假,夜⾏要结伴,让同学⽼师知道你去哪⾥,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犯罪分⼦袭击;⼆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应受到保护。

在受⼈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与⽼师、家长、公安⼈员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

让我们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战⽃。

我们要知法、懂法、⽤法,学会利⽤法律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保护法手抄报资料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 1.遇到陌生人来访注意几点:①先不要开门,并检查门是否锁好。

②问来人是谁,来找谁,有什么事。

③无论来人是否说认识你的家人,而你并不认识来人,千万不要告诉他任何事情,更不可让他进来。

告诉来人有什么事可以留言。

④如果来人坚持不走,并以种种借口非要进门再说,请千万不要开门。

必要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邻居或派出所。

⑤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能先开门再问来人是谁。

2.有陌生人打来电话问父母的情况注意几点:①首先问来电话的人是谁,有什么事。

如果你并不认识来话人,请不要告诉他任何事情。

②如果来话人要你父母的电话、寻呼机、手机号码,请不要告诉他,你可以请来话人留下姓名、单位、电话及留言。

③对于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你最好不要让对方知道只有你一人在家。

3.发现家中来了小偷注意几点:①如果你在门外发现家里好像有人在偷东西,请不要大声喊叫,更不要冒然进屋。

②到同学或邻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们。

如果证实家中确实来了小偷,应迅速拨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

③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是:遇到情况不要害怕,不要慌,千万不要自己冲进屋或大喊大叫,以免自己人小力单受伤害。

④如果发现家里有被偷过的迹象,自己千万不要乱动任何东西,要保护现场,以便破案。

4.发现有人在撬邻居家的门注意几点:①如果你发现有陌生人在撬邻居家的门,很可能是来了小偷,这时你不要轻易跑到门口大声喊叫。

②应当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

③如果家里没有电话,可在邻居家门口没有情况时,迅速到附近同学或其他领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并打电话报警。

5.家中突然停电注意几点:①如果家里突然没电了,可能是跳闸或保险丝烧了,也可能提系统停电。

若孩子较小不要冒然去动电闸或换保险丝。

②可以打开手电或使用应急灯。

提醒较小的孩子最好不要点蜡烛,以免引起火灾。

6.家中失火注意几点:①如果是电源插座、电线或电器失火了,应当首先切断电源,再去灭火。

②电器或电路着火,可用水灭火,但一定要将水用力泼出,不要让水连续。

③如果做饭时锅里的油起火了,应该迅速关掉炉火,用锅盖将锅盖上,并将锅端开,千万不可在锅里倒水。

④如果液化气阀门或接口处起火,可用湿毛巾盖在着火处,然后迅速关闭总阀门。

⑤如果屋里着火了,并有很大的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到门口出去,最好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免被烟雾熏晕。

开门时可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

⑥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千万不要跑动,这样会助长火势。

应当用东西抽打或就地翻滚,直到火灭。

⑦如果家中发生了不能自救的火灾,因为孩子小,身单力薄,一定要先报誓,并叫大人来帮助救火,要以自身安全为重。

⑧如果有条件,最好自备家用灭火器,并教会孩子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7.燃气用具漏气注意几点:①如果发现房间里有很浓的燃气(如混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味,千万不要开(关)灯或动其他电器,更不要去动电源开关,也不要马上拨打室内电话,以免发生火灾和爆炸。

②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并尽快将房间的门、窗打开,让房里通风,降低燃气浓度。

③检查燃气用具的开关和管道接口处。

检查时,可以用肥皂水涂在检查的部位,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千万不可用点火的方法去试。

④如果无法判断或解决漏气问题,待燃气浓度降低后,应迅速拨打燃气维修站的电话,通知专业人员尽快来检修。

应当特别注意:当住宅内发生燃气泄漏时,人们往往会立即拨打室内电话找有关部门。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和极其危险的。

因为当人们拿起或放下电话筒时,电话机内叉簧处的接点或铃线圈的衔铁,在瞬间高电压的作用下会产生火花。

而当室内泄漏的可燃气体浓度较高时,一遇到火花便有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为,在发现室内有较重的燃气昧时,在打开门、窗彻底通风之前,千万不要急于拨打室内电话。

同时,也不要使用抽油烟机和排风扇。

未成年人保护法手抄报11.遇到陌生人询问你家的情况注意几点:①如果在路上遇到你不认识的陌生人向你打听家里或父母的情况,或以某种借口(如维修、检查、查电表等等)让你带他到家里去时,你千万不要向他提供任何情况,更不要信以为真,将陌生人冒然往家里带。

②只要这个人你不认识,无论他说什么,你也不要轻信,也不要同他多说话,并迅速走开。

③同时你要对此人格外注意,尽可能不自己独行。

2.横过马路的时候注意几点:①在横过马路时,有过街天桥一定要从桥上走,千万不可翻越路中的栏杆。

②如果没有过街桥,在横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如果没有人行横道,一定要在横过马路前左右看看,在确认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快速通过。

③过马路时千万不要急行猛跑,更不要在路上玩耍、打闹。

④平时应当注意常走的路面情况,如大坑、沟、没有井盖的井等,特别是下雨天(水漫路面)时更应当格外小的。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⑤监护人应当注意: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3.遇到雷雨天时注意几点:①在雷雨天时,千万不要到空旷地方或高处的树下和靠近金属物的地方避雨,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被雷电击中,人会有危险。

②不要靠近一些易导电的物体避雨,如金属架子、旗杆、变压器、天线等。

③在家里,最好不要开电视。

1.与家人走失时①首先不要害怕和惊慌,你可以大喊几声“爸爸(或妈妈)”,如果父母就在附近,他们会听到的;如果没有反应,你最好不要到处乱找,因为这时父母肯定也在找你,互相找可能更不易找到。

②你可以在原地等一段时间,如果还不见父母来,你可以找你走失地(如商场、公园、影院、体育场、车站、码头、机场等)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帮着广播找人;如果一时找不到工作人员,可以找附近的商店、餐馆的工作人员帮忙。

如果你父母有手机或寻呼机,也可以请人帮心心忙与他们联系。

③注意:监护人应提醒孩子,一旦发生走失情况,不要胡乱找人求助,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较多的车站、码头等地,一定要找工作人员、警察或解放军叔叔。

同时,在孩子单独外出(如上学)或带孩子外出(如去公园)时,监护人最好给孩子随身带上《学生应急信息卡》或《儿童应急信息卡》,以备万一。

2.被困在电梯里注意几点:①不要惊慌,试着按几次开门键。

如果没有反应,可以连续按电梯的“红色键”(紧急键)或警铃键(红色或黄色)。

②如果电梯内有电话,也可以用电话通知控制室的工作人员。

③如果电梯内的各种键都失灵了,可用力(用手或将鞋脱下用鞋底)拍打电梯门,并大声喊叫,让外面的人去叫工作人员来处理。

④监护人应当注意:平时在带领孩子乘坐电梯时,应当有意识的地让孩子了解电梯各功能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出外旅游住宿时注意几点:①到了住宿的宾馆、饭店、旅馆,首先应找到除电梯、楼梯以外的紧急出口处,以备万一。

②将所住宾馆的名称、地址、房号、电话总机和分机号码等写在一张小卡片上,然后同《学生应急信息卡》或《儿童应急信息卡》一起带在孩子身上,以备急用。

③监护人平时应当注意:在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不光自己,也要让孩子注意并记住安全出口(或紧急出口)的位置,与防意外发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手抄报2未成年人欺凌事件随后,武汉晚报接到大量读者反馈。

他们因中学时期遭受欺凌,产生心理障碍,人生轨迹被改变,有些人甚至要靠药物维持情绪和行为。

基于此,武汉晚报陆续报道了一系列有关校园欺凌的“陈年旧事”。

昨天,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马丽娅有感于武汉晚报报道,将她花一年多时间完成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发给记者。

这篇5万多字的论文里,根据对银川市331名初中生的调查,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她的调查对象里,有近五成的学生遭遇欺凌时,不愿意向家长和老师求助,有近四成老师遇到求助时选择了“叫家长”。

青少年遭遇校园欺凌时,无法获得专业、有效的外界介入。

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校园欺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身边。

这种现象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某种程度上,这不仅是对受虐方而言,施虐一方同样是受害者。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相互间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矛盾甚至肢体冲突。

这虽然不能给“校园欺凌”现象提供丝毫的合理性,但还是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正确界定“校园欺凌”,如何将其与“闹别扭”“闹矛盾”进行区分。

目前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比较通行的一种是:“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这里的负面行为,既包括殴打这样的硬暴力,也有侮辱、孤立、造谣等软暴力。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校方,在看待这一问题时往往都存在局限。

从报道中也可以看出,忽视乃至漠视孩子的求助,甚至家长和学校间“推卸责任”,无疑都体现了对“校园欺凌”认识的简单化和模糊化倾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杜绝“校园欺凌”的关键,不在于监管制度一类的技术手段,恰恰在于观念的亟待更新。

一方面,一味追求“息事宁人”和过于“上纲上线”都不可取,其间尺度或需要在实际中探索和把握。

但更应谨记的是,如果尚未对这一现象有明确的认识,要正确对待和杜绝更是无从谈起。

教室和操场最易发生欺凌去年9月,马丽娅在银川市3所初级中学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1份。

同时,还对共计20名师生和家长进行了访谈。

问卷以最近一学期为调查时间段。

有111名学生曾经遭受过校园欺凌,有12人每周不止一次受到欺负;有65人曾经欺负过别人,其中有6人每周不止一次地欺负别人。

另外,还有2人既是受欺凌者,同时也欺凌过别人。

根据问卷显示,男生发生欺凌事件次数比女生多,初二年级的欺凌事件高于初一和初三年级。

在这些欺凌事件中,放学后的教室和操场是欺凌发生的高峰时间和地点。

从具体数据来看,65%的欺凌事件发生在放学之后,%的欺凌事件发生在下课之后。

而欺凌发生的地点上,有16%发生在教室,%发生在操场。

马丽娅介绍,教室和操场是人员较多的地方,容易发生矛盾,欺凌者有希望被关注的欲望;放学后之后和下课期间,场所又相对封闭或者僻静,欺凌者不受外界干涉,而被欺凌者则无法摆脱纠缠。

因此,这些时间和地方发生欺凌事件的频率比较高。

另外,厕所和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也具备以上两个地方的特征,也是欺凌事件发生相对多的地方。

在本报之前的报道中,就有一名学生初二期间遭遇欺凌,以至于受害者留下精神分裂后遗症的案例。

受害者就是在操场边的道路上,被多人辱骂、殴打、逼迫下跪,甚至被迫喊对方“爸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