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问答题总结(教材研讨题总结)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问答题总结(教材研讨题总结)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问答题教材研讨题总结全册精心整理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课本问题参考答案P3:一套住房包括哪些基本结构和系统?答:基本结构:门、窗、柱子、墙壁、房梁等;基本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煤气、供暖、电路、网络宽带等系统。

在住房建造过程中,哪些工作阶段最重要?为什么?答:建造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都必不可少,但关键是设计。

P7: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答: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工程建设过程是十分艰辛、十分复杂的,尤其是尖端工程的建设,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突破重大难关等来实现工程目标。

完成—项工程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工作阶段?答: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

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工程建设需要科学技术支持,工程的需求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假如让我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哪些工作呢?答: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等。

P9:通过参与设计塔台的项目,我们有什么感受?答:设计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

设计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计划怎么解决?答:塔高不够,增加高度;不够安全,增加护栏;材料不够用,使用框架结构等。

我们对工程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答:工程要统筹考虑、协调平衡多种制约因素,具有复杂性;改进贯穿工程建设各个环节。

Pl2:我们的设计方案完备吗?是否考虑到了各个因素?答:完备,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或不完备,没有考虑抗震能力等。

我们的设计方案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吗?打算怎样进一步调整?答: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如适当缩小塔底,节省材料等。

P14:对照评价表,我们认为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会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在哪些方面会出现问题?答:我们认为在高度、抗震能力、顶端承重方面表现较好,在抗风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11、蚜虫和它的幼虫都是草岭的天敌。

()12、物质都是由晶体组成。

()13、苍蝇在光滑竖直的玻璃上不被滑落与它的翅膀有关()14、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科学书上的图片获得信息是一样的。

()15、晶体颗粒较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

()三、连线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袁隆平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列文虎克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培根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2、将下列昆虫特征与它的身体结构连起来。

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不滑落内侧蟋蟀的耳朵扁平的细毛蝴蝶身上的小鳞片复眼蝇脚昆虫的嗅觉触角四、科学探究。

(共30分)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14分)()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2、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视野(变小)。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6、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六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简答复习题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答:人类的祖先是由古猿经过用手长期劳动,下肢能直立行走后进化成人的。

2、关于人类的祖先,你还有哪些要提问的问题?答:如:人类的祖先吃什么?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人类的祖先住在什么地方等问题。

3、面对运用各种方法所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该怎样做?答:运用各种方法所搜集到得资料,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有的可以作为证据验证我们的猜想,有可能不符合我们的猜想。

因此,需要把搜集到得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

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4、你知道女娲造人的传说吗?请你讲讲吧?答:古时候,有一位神仙名叫女娲。

她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感到很孤独,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捏成一个个小人,吹口仙气,小人就活了,都叫做女娲妈妈。

女娲为了人类不会绝种,边让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繁衍后代5、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出猿人的生活方式的呢?答:科学家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人类祖先的骨骼化石及遗留痕迹来推测猿人类的生活方式。

6、很久以前,非洲原始森林里的古猿是怎样生活的?答:距今大约1500万年前,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古猿。

后来,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随之减少,其中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并用石块、树枝等天然工具获取食物和防御敌人。

7、科学探究是怎样的过程?答:科学探究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8、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9、请你对不同肤色人种在世界的分布给出一种解释。

答: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例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人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这就是各种不同肤色的种族在世界各地分布状况的一种可能解释。

第二单元:绿色社区调查1、什么是绿色社区?答: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共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之简答题汇编【必考】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之简答题汇编【必考】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之简答题必考1、瓦楞纸板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因为瓦楞纸板中间的结构是W形,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所以瓦楞纸板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

)3、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4、山路为什么修成“S”形?【因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修成“S”型虽然延长了行驶的路程,但它却能减小斜面的坡度,使车子更容易地爬上去。

】5、“称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是什么?【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省力的原理(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6、请列举自行车上的简机械。

【自行车运用了杠杆(如:刹车、车铃的按钮)、轮轴(如:把手、脚蹬)、斜面(如:螺丝钉)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这些简单机械起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

】7、横梁是平放好还是立放好,为什么?【横梁立着放好。

因为这样放增加了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所以横梁立着放好。

】7、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请解释拱形承重的秘密。

【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8、请列举生物体中的拱形。

(如:人体中的肋骨、足弓、头骨等,贝壳、乌龟)9、请说说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或者说高塔不容易倒的原因。

【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风阻小;4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10、细细的麦杆为什么能够支撑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呢?[秘密是麦杆是空心的,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相应的就增加了它的抗弯曲能力,所以麦杆虽细也能支持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

]1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有什么优缺点?答:优点: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强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熟悉微小世界的紧张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用。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XXX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简答题:1.请您写一写放大镜下的昆虫有哪些秘密?(5年1考)答:(1)昆虫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2)昆虫的眼睛分单眼与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3)昆虫的耳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4)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的形状与生的位置也各不相同。

2.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5年1考)答:①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②细胞就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③细胞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④细胞就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⑤细胞就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⑥细胞就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单位。

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不?举三个例子说明。

答:微生物对人类有利。

例如:(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用菌等食品,(2)人类利用微生物蒸馒头、酿酒,(3)人类利用微生物提取出各种抗生素与药品,保护人类健康。

3.写一写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答:一、取镜与安放 :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与物镜。

二、对光 :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瞧到白亮的视野。

4.如何正确的使用放大镜?答: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与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把放大镜防止眼睛前,移动物体,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5.怎样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答: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与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6.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①采集标本②培养③制片。

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答:细胞就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与死亡。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就是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引起的。

7.您知道哪些微生物,把它们的名字写出来?答:我知道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35、说出几种我们周围物质发生的变化?(至少写出4种)答: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如: ①煮饭的时候,米变成了米饭;②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③自然界中的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④雨后路上的水慢慢地变成了水蒸汽消失在空气中。

8、传染病的流行与微生物有关,请问微生物都就是有害的不?请简单说出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就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与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当然有些微生物就是有益的,比如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与葡萄酒。

最早就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她细菌地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利用乳酸菌发酵发酵,可以大量生产乳酸菌奶饮品;一部分微生物能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称为环保微生物。

8.您用什么方法测过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答:(1)把放大镜放在书上,数数放大镜下能瞧到的最长一排字的字数,再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字,直到字被放得最大而仍然清晰,再数数放大镜下一排字的字数,然后把两个数字相除,得到的商就就是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2)先测量书上的字或格子有多宽,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字或格子,直到放得最大而没有模糊,再量量放大镜下的字或格子有多宽,用放大后的宽度除以原来的宽度,就得出此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9.您一定认识了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吧!您就是怎么知道的?①瞧书②老师告诉我的③自己观察发现的我的收获:(1)昆虫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2)昆虫的眼睛分单眼与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3)昆虫的耳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4)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的形状与生的位置也各不相同。

第二单元10.怎样防止铁生锈?说说其中的道理?(5年1考)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与干燥。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

11.您知道的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哪些?怎样来判断物质就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5年2考)答:①发光、发热②改变颜色③产生气体④生成沉淀物。

瞧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就是判断就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12.简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就是形态、体积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13.我们应该如何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互联系就是怎样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没有物质生成的就是物理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

判断一个变化就是何种种、变化要根据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能简单地根据变化的现象来判断。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互联系就是互相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产生。

14.写出制作简易显微镜的四个步骤。

答:(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与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就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15.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不?举三个例子说明。

答:微生物对人类有利。

例如:(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用菌等食品,(2)人类利用微生物蒸馒头、酿酒,(3)人类利用微生物提取出各种抗生素与药品,保护人类健康。

第三单元16.什么就是太阳系?答:太阳系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17.请写出获得月球的有关信息资料。

(至少3点)答:(1)月球没有大气层。

(2)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月海。

(3)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于7月21日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18.月相的变化就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不?它就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答:月相的变化并不就是月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而就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月球就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瞧到的月光就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就是从地球上瞧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瞧到的月相亮面的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19.日食与月食就是怎样形成的?当月球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瞧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瞧不到,于就是就发生了日食。

当地球运动到太阳与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在地球上的人只能瞧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瞧不到,于就是就发生了月食。

20.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答: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现象不会发生。

夏季的星空中,有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它就是由哪几颗星组成的?答:天津四、织女星、牛朗星。

21.倘若晴朗的夜晚在野外迷路了,我们可以借助什么辨认方向?22.答:如果夜晚在野外迷路了,我们可以借助北极星来辨认方向,因为北极星总就是在正北的方向。

23.撞击说”就是关于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原因的一种猜测,其主要内容就是什么?答:经过人们长期观察发现在包括地球在内的一些行星与许多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类似月球上的“环形山”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加容易、猛烈与频繁。

所以,月球上的“环形山”就是由于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24.什么叫做月相?答: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25.什么叫做星座?答: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瞧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区域,根据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她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26.现在人类用什么方法认识宇宙?答:人们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与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进行观察,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把人与仪器送到宇宙空间或其她星球上,探索更多的宇宙秘密。

27.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就是什么?答: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8.怎样找到北极星?北极星在北半球就是最著名的恒星,但它并不就是最亮的,所以并不容易发现。

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就是北极星。

29.请您用书本上学到的对信息处理的方法来您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通过别的星座来找到它不?答:(1)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正在西北方的半空中,斗柄指南。

用勺底两颗星之间长度延长约5倍处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2)也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

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对下面这些内容进行科学地整理。

第四单元、30.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您应该怎么做?(5年2考)答:我们现在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有:①垃圾与水污染、②大气污染、③白色污染、④物种灭绝速度加快、⑤全球气候变暖等。

我们应该这样做:①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与回收。

②节约用水。

③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④保护野生动物。

⑤少开车,多乘坐公交车。

31.回收垃圾的好处有哪些?(5年1考)答:(1)回收可再生资源。

(纸张、废金属、等资源可回收利用) (2)有利于处置有毒有害物。

(如废电池等) (3)有利于利用资源。

(如有机垃圾可制成肥料) (4)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5年1考答:①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②森林破坏严重,使得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下降。

32.“白色污染”就是指什么?有哪些危害?怎样减少“白色污染”?答:白色污染就是指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少领取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买菜时带上菜篮子、布袋子;在单位或学校就餐,自带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

一部分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您就是怎样重新使用的,举例说明。

答:买菜用的塑料袋可以再次用作垃圾袋;瞧过的旧报纸用来擦玻璃;不再穿的旧衣服可以改做拖把或鞋垫等33.减少垃圾的办法有哪些?答:减少垃圾的办法有:(1)减少丢弃:如减少使用纸袋、塑料袋与一次性筷子;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不过度包装物品。

(2)重新使用:对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进行从新使用。

比如可以把废弃的包装绳用来捆扎物品、搓绳子。

把废弃的玻璃瓶洗干净用来装其她物品。

把塑料袋用来装垃圾。

34.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您同意这句话不?您就是怎样理解的?答:同意。

生活中一些瞧似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就能变废为宝, 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