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儿童诗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 儿童诗两首 导学案 (8)

五年级语文 儿童诗两首 导学案 (8)

9.《儿童诗两首》导学案教者史林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把握诗意,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教具准备:导学单小黑板导学过程:一、导入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板书课题《儿童诗两首》。

二、理解诗歌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三、感情朗读1.指导学习《我想》(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1)朗读诗歌,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2)细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1.选择背诵诗歌。

2.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9.儿童诗两首快乐我想想象美好自由自在街头阅读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打水仗教后反思:。

9儿童诗两首 导学案

9儿童诗两首 导学案

9*《儿童诗两首》导学案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小组:姓名:本周习惯: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题:《儿童诗两首》课型:略读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能借助拼音读准《我想》中出现的生字“丫”,读记本课词语。

(重点)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3、我能抓住诗歌主要内容,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受儿童诗的特点。

(重难点)【时间预设】导入2′合作学习 10′预展 5′展示探究18 ′达标检测5′【知识链接】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学习流程教与学【自主预习】(诗歌的预习更要多读,熟读才能读出感情、韵律,才能读出和感受到诗歌的美)1、我能读好生字词、诗歌。

任务一★①词语我会读正确:(要读对并且读好,需要的加上拼音!)花苞,万缕阳光,脚丫,汲取,篷帐,柳絮在读之前要注意诗中的语气词:“悠啊(wɑ)悠”、“长啊(nɡɑ)长”、“望啊(nɡɑ)望”、“飞啊(yɑ)飞”中的“啊”的变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我想》。

2、感受诗歌的美。

任务二★①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梦想?我能从具体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美。

梦想:★②有感情朗读《我想》,努力读出诗歌的美。

3、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任务三我从诵读中体会到了这首诗极富韵律美,用词也非常讲究。

我要学习这首诗表达上的特点尝试写一写小诗。

如:我想把安在火箭上。

此任务主要是读,要大声读,拓展:(1)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啊ɑ、o、(ɑo、i ɑo除外)、e、i、ü时,读作“呀”yɑ快去找他啊(tā ya)(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或韵母是ao、iao时,读作“哇”(wa)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 wa)(3)前面音节的末尾重点抓住“安、带、牵、悠;接、伸、汲取、长;装、看、瞧、望”等词语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本周习惯,你看过带着自己的疑问, 牵着自己的梦想。

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课题:9、儿童诗两首学习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课题:9、儿童诗两首学习教案

五年级下册课题:9、小孩诗两首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科目:语文课题:9、小孩诗两首参备人建议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嫩、柳絮、喧杂、梳洗、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经过朗诵课文,感觉小孩丰富的想象力,领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小孩诗的特色。

一、导入1.请人背诵古诗,2.今日要学两首现代诗并且是小孩写的,出示诗题。

二、初读课文,知粗心。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诗文。

2.理解生词。

汲取:汲取。

喧杂:吵闹喧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

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实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往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3.分别写出两首诗的粗心来。

三、理解诗文1.有感情地读《我想》。

小组互读,指正,议论。

2.你感觉小作者作者的想法美在哪 ?从中领会到什么?联合文中的句子谈谈。

3.《我想》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读《童年的水墨画》。

小组互读,指正,点评。

5.这首诗分别描绘了哪三个画面?用小标题写出来。

6.你喜爱哪个画面?为何?联合诗中的语句来说。

7.读了这首诗领会到什么?试用一个词谈谈作者的童年生活。

四、拓展1.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

有小孩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喊泉的奥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我喜爱你,狐狸》。

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人生趣谈》《司马台的砖》《高洪波散文选》《高洪波军旅散文选》。

议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

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小孩文学优异作品奖,散文集《静静话》获全国第三届小孩文学优异作品奖。

2.再收集其余的小孩诗读读,或试着一首小孩小诗。

课后反省: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小孩诗构成。

一首写出了小孩奇特的想象,一首正如题目同样,如水墨画般勾画了三个典型的小孩生活的剪影。

9儿童诗教案

9儿童诗教案

9儿童诗教案
9儿童诗两首教案
《9* 儿童诗两首》教案
执教:_______ 时间:_______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第一文库网(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示范引导(2分钟)
二、阅读学案,明确目标(2分钟)
三、依据学案,自学课文。

(6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质疑问难,归纳共性问题。

(2分钟)
五、自主·合作·探究(10分钟)
【问题一】朗读《我想》这首诗,诗中的孩子有哪些愿望?在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
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问题二】朗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
的感觉?
【问题三】比较鉴赏:默读两首诗,想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六、展示汇报,达成共识(15分钟)
七、学习小结,升华主题。

(3分钟)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两首》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两首》导学案

9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知识链接:1.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2.[注释]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预习任务:1.学习本课生字,能流利朗读诗句。

2.查阅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一、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3.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4.问: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二、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7.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2.齐背诗文。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我来闯关:出示挂图,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组员相互口述)学习收获:知识延伸: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学习重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9_儿童诗两首

9_儿童诗两首

樊城区学校年级小学语文导学案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能熟练、准确地理解本课的生字。

2、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我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难点:体会两首诗的不同的表达方法.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一、用“_____”画出准确的读音。

1.花苞(huā bāo huā pāo huā bān)2.柳絮(lǐu xì liǔ xù lǐu xú)3.喧闹(xīan nào xuān lào xuān nào)4.梳妆(sūzuāng shūzhāng shū zhuāng)二、用“√”标出句子中准确的字。

1.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吸汲)取甜美的营养。

2.(钓钩)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漆膝)盖。

三、用线把诗中孩子们生活的画面同他们的神情连起来。

街头戏水专注溪边钓鱼调皮江上读《水浒传》快乐发展水平★★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2.想刚下水的群鸭,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素养★★★阅读课文片段。

我想把小手()在桃树枝上。

()着一串花苞,()着万缕(lǒu lǜ)悠啊,悠____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yà yā)( )在柳树根上。

( )进湿软的土地,汲(xí jí)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_____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

1. 把文中加横线字准确的读音打上“√”。

2. 把下面五个字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伸牵安接带3. 把下面的短语补充完整。

()的歌声()的营养()的土地()的蓬帐4. 诗中“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把脚丫接着柳树上,表达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9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预习学案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三、导学案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9儿童诗两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9儿童诗两首

★2、从本首诗中找出两个拟人句,抄写或背写在下面: . . ★3、 “黑旋风” 、 “浪里白条” 、 “水葫芦”引号的作用一样,是
【总结评价】本节课,我的收获:
. .
教学资料------导学案
重点抓住“安、带、牵、悠;接、伸、汲取、长;装、看、 瞧、望”等词语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此任务主要是 读,要大声读, 拓展: ,读流利! 读正确 (1) 前一音节收尾音 素是啊ɑ、o、 (ɑo、i ɑo 除外) 、 e、 i、 ü时, 读作“呀”yɑ 快去找他啊(tā ya) (2) 前面音节的末尾 哪些梦想,写的时候标清楚序号。 音素是 u,或韵母是 ao、 iao 时, 读作“哇”
提示: 抓住 “钓竿” , “草 地上蹦跳着鱼儿 和笑声”去理解。
★④《溪边》描写的是孩子们在哪儿干什么?从哪儿能看出来? 这幅水墨画很美,你看到了哪些美的地方?
★⑤《江上》描写了孩子们在哪儿做什么?从哪儿能看出来?
3、感受诗歌表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任务三 ★①有感情读 《街头》 , 能感受到孩子们童年 的快乐, 从哪些词句能感受得到?
本周习惯: 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 题:《儿童诗两首》 主备人: 课 型:略读 审核人: 课时:第二课时
本周习惯,要看,要
【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拼音读准《童年的水墨画》这篇组诗,读记喧闹、膝盖、漾着、扑腾词语.(重点) 这样去做! 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重点) 3、我能抓住诗歌主要内容,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重难点) 【时间预设】 导入 4′ 合作学习 8′预展 5′展示探究 18 ′ 达标检测 5′ 【知识链接】 组诗:组诗是指由表现同一主题和采用相关题材的若干首诗所组成的一组诗篇.每首诗相对完整 和独立,但是每首诗与其他诗之间又有内在的感情联系,每首诗和组诗内的其他诗都成排比列式,格 式相同或相近.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 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 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 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 学习流程 教与学 【自主预习】 (诗歌的预习更要多读,熟读才能读出感情、韵律,才能读出和感受到诗歌的美) 1、我能读好生字词、诗歌. 任务一 ★ ① 词语我会读正确: ( 要读对并且读好,需要的用红笔加上拼音! ) 喧闹、膝盖、漾着、扑腾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童年的水墨画》. 展示时,除了展示朗诵,还要让其他组 2、理解诗歌内容. 任务二 ★①诗歌的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分别描绘了 水墨画. ★②有感情朗读《童年的水墨画》,努力读出三幅水墨画的美. ★③ 《街头》 写的是一个孩子在哪儿做什么?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分别从哪儿看出来的? 哪儿: 做什么: .从这里看出: .从这里看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儿童诗两首
设计人:张艳丽审核人:赵慧时间:2012-2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读出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难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预习导学
1、读一读
(1)我会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这两首诗,做到读通顺,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诗歌的语言太优美了,我想再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

2、说一说
(1) 我知道我喜欢的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2)在小作者那么多愿望中,我要和同桌说说我最喜欢的一个愿望,还要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愿望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童年的水墨画》中,我要和同桌说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还要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诗句读出来。

3、背一背
我要把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读一读,背一背。

4、写一写
这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内容生动,想象力丰富,激发了我极大的学习兴趣。

我也要尝试写一首。

小组交流分享(对学、群学)
班级展示预习成果
学后小结(德育教育)是啊,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

老师希望我们每位同学的小学生活都如诗如画如歌,诗中没有沉迷于网游的;画中没有校园暴力的发生;歌中没有欺诈叛逆的出现,生活中永远充满幸福和欢乐、想象和憧憬。

当堂检测
1、课文填空。

(1)我想把小手在桃树枝上。

着一串花苞,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垂柳把溪水当做,山溪像一样平静。

人影
给溪水绿了,钓竿上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了,草地上蹦跳着和。

2、理解课文填空。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以及对美的;《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