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两 地
⑶计算:①昼长
=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 =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经度㈢区时的计算
差 所求地的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
换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 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算
两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 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 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 时区相加。

时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 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
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
间一东一
差;西 ,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判断★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两地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东西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方 入⑵计北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
6 月 22 日; 12 月 22 日;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 P8 图 1.7 )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 燃 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 站 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专业资料分享
Word 格式
1
专业资料分享
格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1。

3 地球的运动(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殊性1.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的物质。

2.恒星:由赤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云:比如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3.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5.月地距离约38.4万km,日地距离约1.5亿km6.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系天体的旋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7.类地行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体积巨大,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天王星,海王星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有关。

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二、地球的历史1.地层及化石的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的概念: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A.时间:距今5.41亿年前,约占地球历史的90%。

B.特点: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到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总论-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球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的生命-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物地理分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类型- 植被的分布与特点- 动物的分布与特点- 生物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和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措施- 水问题的产生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地震的发生与防治- 水灾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防治- 火灾的发生与防治- 自然灾害应对与救援措施第五章全球气候与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层次- 全球气候的分区与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分析- 气候预测与预报方法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第七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口问题的产生与影响- 人口发展战略- 城市化的内涵和特征-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第八章我国的产业格局和问题- 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中国的产业分布格局和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第九章农业的发展与问题- 世界农业发展格局与农业区划-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路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措施第十章第三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第三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问题- 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第十一章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中国区域发展的格局和差异-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区域规划的实施和问题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知识点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概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地转偏向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和分类- 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 地图的方向、比例和图例3. 地图的解读与应用- 等高线和地形图的阅读- 气候图、政区图、资源分布图的解读-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海洋的特征、资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 地貌- 地壳的结构和板块构造- 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和分布- 工业布局的因素- 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 地域联系与全球化- 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发展- 地域联系的形式和意义- 全球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遥感数据的解读和分析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GIS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定位和导航中的应用- GPS技术与地理研究的结合五、地理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自然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 人文环境问题:如城市污染、土地退化2.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政策- 个人和社区的环保行动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教育的关系以上是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的主要内容概述,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一
1.最基本的天体包括: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的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常见的天体系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天体系统的层次可分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的特征。

5.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等条件。

6.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

7.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8.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和耀斑(色球层),它们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

黑子多的年份和区域耀斑也多,耀斑随黑子同步起落。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地磁场)、与地球降水成一定的相关性、产生极光(带电粒子流与高空大气碰撞)。

10.地球自转运动:
(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小时(人们的基本时间单位)
(3)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处都相等,大约15°
每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赤道上线速
度最大。

11.地球公转运动: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恒星年,时间长度365日6时9分10秒。

―(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时间长度365日5时48分46
秒。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

(4)速度:一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速度大;
七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速度小;
12.晨昏线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
入夜为昏线
13.地方时:东早西晚。

1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纬度变化(1)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1)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2)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15.北半球夏半年(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


线
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一年的最大值。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则相反。

16.季节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17.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18.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19.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两者都属于地质作用。

20.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后果: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1.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22.“太阳暖大地,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大气多地面的保温作用降低了昼夜温差。

24.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5.热力环流原理: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同一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太阳辐射
大气 大气削弱 地面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图1-5 图1-6
26.海陆风的形成:白天大陆增温快,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
夜晚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陆风)27.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8.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包括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三圈环流。

29.全球近地面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并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

30.东亚位于最大的大陆和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夏季
冬季
地区季节形成原因风向特征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季风低温少雨东亚
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南季风高温多雨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温和干燥南亚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
西南季风高温多雨夏季
南风)
31.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全年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分布:赤
道及南北两侧
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分布: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
岸。

特征:全年温暖湿润
地中海气候成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分布: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2.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与反气旋等。

33.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叫冷锋,过境时:阴天、大风、降温、雨
雪等天气;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4.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叫暖锋,过境时: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5.水循环按照发生的领域可分为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了四大圈层。

(2)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3)塑造地表形态
(4)促进化学元素的迁移
36.按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海区的洋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寒流。

37.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南纬40度附近海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38.全球大洋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起到降温、降湿的作用。

(2)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
海道渔场、北海渔场,都分布在;而秘鲁渔场的形成则是由于上升补偿流的作用。

(3)影响航运:顺流航运速度快,逆流速度慢;寒暖流交汇处常形成海雾,对航运不利。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了污染的范围,加快了净化的速度。

39.目前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0.人类要实现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必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采取措施。

开源措施包括:修筑水库;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节流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重视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41.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该地工农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

(联系北方干旱)
开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节流: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4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表景观和自然带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

43.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呈东西更替,南北延伸,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

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4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的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45.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