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0000-计算机桌面系统维护操作规程-V1.0
最新ISO20000技术服务方案1

I S O20000技术服务方案1IT服务管理体系技术服务方案(V 1.0)目录第一章 IT服务管理体系介绍 (1)1.1IT 服务管理项目实施背景 (1)1.2ISO/IEC20000:2011 简介 (2)1.3客户收益 (3)第二章 IT服务过程的建立与实施 (4)2.1概述 (4)2.2服务内容 (4)2.3服务实施流程 (4)第三章服务进度及费用安排 (5)3.1服务进度安排 (5)3.2提供的培训 (6)3.3费用 (6)第四章 IT 服务管理项目管理 (7)4.1项目组组成 (7)4.2非现场服务方式 (7)第一章 IT服务管理体系介绍1.1IT 服务管理项目实施背景1.1.1什么是IT 服务管理IT服务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定义。
世界IT领域的权威研究机构加特纳认为,IT服务管理是一套通过服务级别协议(SLA)来保证IT服务质量的协同流程,它融合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管理活动以及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许多流程的理论和实践。
IT服务管理领域的国际权威组织IT服务管理论坛(itSMF)则认为,IT服务管理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它通过整合IT服务与企业业务,提高了企业的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讨,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ISO20000对IT服务管理提供了简洁明了地定义,即IT服务管理就是“管理服务以满足业务要求”,这个概念直接明确了IT服务管理的目标是必须满足业务的要求,而服务管理的内容则落在其定义的十三个过程及其管理的管理。
同时ISO20000鼓励在交付被管理的服务时采用综合的过程方法,以满足业务和顾客要求。
1.1.2为什么要实施基于ISO20000 标准的IT 服务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现在的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和快速地对其业务进行管理和变革。
ISO20000简介

ISO20000简介1什么是ISO200001.1 ISO/IEC20000是第一个关于IT服务管理体系的要求的国际标准,它秉承“以客户为导向,以流程为中心”的理念, 并强调按照PDCA(戴明质量环)的方法论持续改进组织所提供的IT 服务。
1.2 ISO/IEC20000帮助识别和管理IT服务的关键过程,可以实现服务运营的输入(Inputs)和生产流程(Process)的标准化,从而最终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提供质量稳定(Consistent Quality)的IT服务,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保证提供有效的IT服务满足客户和业务的需求。
1.3 IT服务三要素包括信息系统、支持,以及质量规范。
IT服务以信息系统(IS, Information system)为依托,通过信息系统使信息从人、流程、技术三个维度得到控制和支持,从而满足对于IT服务的质量要求。
1.4 ISO20000共分为两部分➢ISO/IEC2000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rvicemanagement Part-1:Specification(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标准规范,认证要求)➢ISO/IEC2000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rvicemanagement Part-2:Code of practice(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最佳实践)2ISO20000产生原因和重要意义2.1 遵循相关的服务管理标准(如ISO20000)可以实现服务运营的输入(Inputs)和生产流程(Process)的标准化。
只有将过程标准化了,才能保证最终的服务质量和成本符合预定的标准,才能实现过程控制,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
目前,全球的IT服务业正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外包化,如何控制这个IT服务的整体风险(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提高IT的整体服务水平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而ISO/IEC20000就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指南。
ISO20000落地中的运维管理

( 数据输出 , 2) 方便迁移或灾难恢复等
用途 。
正在进行的开发工作
正在进行优化工作 , 完善 已有 的功 能 , 例如 , 在监视界 面上显示报警 的具体类 型 , 而不仅仅 是报警级别 ,方便管理人员 了解
3服务器监控 .
特殊系统报警 自动发 布相关公告 ,例 如停 电 、设备 当机 、服务 中断等。
9 系统 日志 .
系统提供 了报警功能 ,分 为一 般报警 和严重报警 , 并显示报警 时间和数量 , 有 并 分类报表显示 ,方便管理人员 了解 网络 在
一
( ) 1 记录人员登录情况 以及修改配置 、
( ) 要监控所有网络设备。 1需
( 有类似pt的图形显示 、 2) r g 数据表统 计和显示功能 。
( 3)有类似 w a em p网络天气 图功 et r a h
f r l
图 1运维监测系统结构
能 , 全网拓扑图与流量监控结合 , 能够 将 并
分区域监 控。 ( 艉 供更加有效的局部实时监控功能 。 4
I T服务 的基础是 I 础设 施的运维 , 校实际情况 的运维监测系统就 成为 了高校 化系统 , T基 包括监控功能 、 资产 管理 、 报修和 I0 0 0 S 2 00管理体 系的实施 ,大大促进 了中 信息化 的必需 品。
国人民大学 网络 与教 育技术 中心管理 工作 的标 准化 、 范化 、 规 专业化 。 同时 中心领导 实施 I0 0 0 标准的过程 中,同步实施 了 S 200
( 需要监控所有 服务器 。 1) ( ) 2 有集成 的图形显示 、 数据 表统计 和
显示 功能。
() 2 提供过期归档数据的查询和展示 。 功能 ,以及初步的统计 、报表 、 警功能 , 报 ( )方便管理和查询 ( 引 、搜索 ) 3 索 。 已经在实践中发挥 作用 。
iso20000-计算机维护服务流程-V1.0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计算机维护服务流程文件编号:SM-03006[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本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本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
]1.分发控制2.文件版本信息3.文件版本信息说明文件版本信息记录本文件提交时的当前有效的版本控制信息,当前版本文件有效期将在新版本文档生效时自动结束。
文件版本小于1.0 时,表示该版本文件为草案,仅可作为参照资料之目的。
目录1总则 (1)2职责 (1)3规定 (1)4附则 (5)5附件 (6)附件1:计算机维护服务流程图 (6)1总则1.1为规范公司(以下简称信通公司)计算机维护服务过程,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用户计算机桌面系统在日常工作中正常运行,实现客户满意目标,特制定本服务流程。
1.2本流程适用于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工具软件系统、桌面网络应用、桌面计算机安全等进行维护的过程。
2职责2.1全体系维护人员负责维护公司本部、客户方的计算机桌面系统维护工作。
3规定3.1服务要求3.1.1工作要求1.值班人员应答客户时,应语气亲切、态度和蔼,语速适中,吐词清楚,用语简练,表达正确;2.维护人员现场维护过程中,要使用文明用语,详细了解用户故障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
维护人员应以客户利益为重、要有敬业精神。
3.1.2时间要求1.维护人员应在接到故障报修后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一般情况下:a)公司本部,要求在接到故障报修后30分钟之内到达现场;b)其它外拓服务单位,要求在接到故障报修后2小时之内到达现场。
2.维护人员在现场维护操作中应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时间内及时解决问题:a)一般问题4小时内解决;b)如需变更,48小时内解决;c)如有重大故障,组织相关专家会诊,并向用户进行解释。
3.1.3保密要求维护人员应对用户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做好保密工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规范[24页]
![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规范[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a9df46648d7c1c708a145fc.png)
文件编号:ITSM-L1-0001版本号:V1.0受控状态:受控密级:内部公开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规范XXXX有限公司编写人:编写日期: 2007.01.16 审核人:审批日期: 2007.01.16 批准人:批准日期: 2007.01.16 发布日期:2007.01.18 生效日期: 2007.01.18目录Ⅰ版本说明 (4)Ⅱ文件说明 (4)Ⅲ前言 (5)1简介 (6)2范围 (7)3术语和定义 (8)3.1 可用性 (8)3.2 基线 (8)3.3 变更记录 (8)3.4配置项(CI) (8)3.5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 (8)3.6 文件 (8)3.7 事故(Incident) (8)3.8 问题(Problem) (9)3.9 记录 (9)3.10 发布 (9)3.11 变更请求 (9)3.12 服务台 (9)3.13 服务等级协议 (9)3.14 服务管理 (9)3.15 服务提供商 (9)4管理体系要求 (10)4.1管理职责 (10)4.2 文件要求 (10)4.3 能力、意识和培训 (10)5.1服务管理的策划(Plan) (11)5.2实施服务管理并提供服务(Do) (12)5.3 监视、测量和评审(Check) (12)5.4 持续改进(Act) (13)5.4.1策略 (13)5.4.2改进管理 (13)5.4.3 活动 (13)6新服务或变更服务的策划与实施 (14)7服务交付过程 (15)7.1 服务等级管理 (15)7.2 服务报告 (15)7.3服务连续性及可用性管理 (15)7.4 IT服务的预算及财务管理 (16)7.5容量管理 (16)7.6 信息安全管理 (17)8关系过程 (18)8.1 总则 (18)8.2业务关系管理 (18)8.3 供方管理 (18)9解决过程 (20)9.1背景 (20)9.2事故管理 (20)9.3 问题管理 (20)10控制过程 (21)10.1 配置管理 (21)10.2 变更管理 (21)11.1 发布管理 (23)Ⅰ版本说明版本日期作者备注V1.0 2007/1Ⅱ文件说明本套中文版文件是同行多名朋友利用业余时间自行翻译和整理的。
ITSM-2-CM-01-配置管理流程手册

编号:ITSM—2—CM—01版本号: V1.0受控状态:受控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ISO20000体系文件配置管理流程手册版权声明和保密须知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无论通过电子形式或非电子形式.Copyright © 2011 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文档信息版本记录目录1文档介绍 (4)1。
1编写目的 (4)1.2适用范围 (4)2制定依据 (5)3术语定义 (5)4职责 (5)5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1流程介绍 (6)5。
1。
1流程解释 (6)5。
1.2流程执行策略 (6)5。
1。
3流程相关定义 (7)5.2角色及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1概要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2.2详细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维护标准流程规范

系统维护标准流程规范
1. 概述
本文档旨在制定系统维护的标准流程规范,旨在确保系统的稳
定性和正常运行。
本标准流程适用于所有系统维护工作。
2. 流程步骤
2.1 系统维护计划制定
- 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等方面。
- 确定系统维护的频率和时间,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和稳定性需
求确定维护周期。
- 制定系统维护计划,包括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
2.2 维护前准备工作
- 针对维护计划中确定的维护内容,准备相应的工具、设备和
材料。
- 提前备份系统数据,确保维护过程中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 通知相关人员和用户,提前告知维护时间和可能的系统中断。
2.3 维护过程
- 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系统维护工作。
- 确保维护过程中操作规范,严格按照维护流程进行操作。
- 监控系统维护过程,及时处理可能的异常情况。
2.4 维护后工作
- 测试系统是否正常运行,验证维护效果。
- 恢复备份的数据,确保数据完整性。
- 维护记录归档,包括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维护结果等信息。
3. 质量控制
为确保系统维护的质量和稳定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加强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
- 建立维护评估机制,定期评估维护工作的效果和满意度。
4. 附则
本文档由系统维护部门负责制定和更新,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以上为系统维护标准流程规范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系统维护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IT系统维护的操作规程

IT系统维护的操作规程1. 概述IT系统维护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活动。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步骤和准则,以确保在维护过程中能够保持业务连续性,减少系统故障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2. 维护前准备在进行IT系统维护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工作:2.1 确定维护计划: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使用情况,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并提前告知相关人员;2.2 备份数据:在维护之前,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位置;2.3 检查设备:检查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维护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必要的干扰;2.4 准备工具和文档: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文档,包括系统维护工具、操作手册等。
3. 维护步骤以下是进行IT系统维护的基本步骤,但具体操作细节可能随系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1 关闭应用程序:在进行系统维护前,先关闭所有相关的应用程序,防止数据冲突和丢失;3.2 通知用户:提前通知用户系统将要进行维护,并告知维护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影响;3.3 停止相关服务:停止与系统维护相关的服务,如数据库服务、网络服务等;3.4 检查系统日志:仔细查看系统日志,了解系统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情况或错误信息;3.5 执行维护任务:根据维护计划执行相应的维护任务,如软件更新、硬件检修、安全漏洞修复等;3.6 测试系统功能:在维护完成后,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3.7 重新启动服务:启动之前停止的相关服务,确保系统恢复正常;3.8 通知用户:维护完成后,通知用户系统已恢复正常,并说明维护所做的工作。
4. 维护记录与评估在进行IT系统维护的过程中,应及时记录相关操作和维护情况,并进行维护评估:4.1 记录维护内容:详细记录每次维护所进行的操作和所采取的措施;4.2 维护报告:编写维护报告,总结本次维护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4.3 维护评估:根据维护报告对维护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5. 安全与风险管理在进行IT系统维护的同时,要注意安全和风险管理:5.1 权限管理: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可以进行维护操作,避免人为错误或恶意破坏;5.2 数据保护:在维护过程中,加强数据保护措施,防止数据的丢失或泄露;5.3 安全更新:定期更新系统的安全补丁,及时修复已知安全漏洞;5.4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IT系统的风险评估,针对潜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计算机桌面系统维护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M-03005[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本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本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
]1.分发控制2.文件版本信息3.文件版本信息说明文件版本信息记录本文件提交时的当前有效的版本控制信息,当前版本文件有效期将在新版本文档生效时自动结束。
文件版本小于1.0 时,表示该版本文件为草案,仅可作为参照资料之目的。
目录1 总则 (1)2 规定 (1)2.1计算机桌面维护总体要求 ------------------------------------------------- 1 2.3 --------------------------- 新安装计算机桌面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操作规程72.4 ------------------------------ 计算机桌面系统硬件故障诊断及更换操作规程152.5 ----------------------------------- 计算机桌面系统故障诊断、处理操作规程172.6 -------------------- 计算机桌面系统用户硬盘故障诊断及数据恢复操作规程212.7 --------------------------------------------- 计算机桌面系统病毒诊断、处理242.8 ----------------------------------------------- 计算机桌面网络应用操作规程262.9 ---------------------------------------------------------------------- 相关记录283 附则 (28)1 总则1.1 为了规范计算机桌面系统的维护工作,保障客户计算机桌面系统故障及时的得到解决,确保客户计算机桌面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特制订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用户以及实施部负责维护的客户单位计算机桌面系统维护工作。
1.3 本计算机桌面系统指内部用户以及实施部负责维护的客户单位的计算机桌面系统等,包括桌面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工具软件系统、桌面网络应用、桌面计算机安全等内容。
1.4 公司全体维护人员在实际的维护工作中,严格按照维护工作流程和本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规定2.1 计算机桌面维护总体要求2.1.1 用户服务要求a. 用户服务指对员工个人办公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b. 维护人员现场维护过程中,要使用文明用语,详细了解用户故障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c. 现场服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用户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做好保密工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端正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d. 维护人员在现场维护操作中原则上要求以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内部用户,要求在接到故障报修后30分钟之内到达现场。
其它外拓服务单位,要求在接到故障报修后2小时之内到达现场;e. 维护人员对用户计算机的维护操作必须填写相应的工作单即“维护服务工作单”并请用户填写“用户意见”及签名,工作单应该归档长期保存,以备查验,并定期进行统计。
2.1.2 维护操作要求a. 硬件维护操作要求1.严禁带电插拔电缆及部件,严禁带电移动设备;2.严禁用湿布擦拭设备,防止因液体流入而发生的触电和故障;3.维护人员进行维修需要打开机箱操作时,必须佩带防静电手链,防止设备电路被击穿和人身的安全;4.遇设备外壳带电、打火、异味和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
b. 维护人员在现场进行维护操作过程中,必须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为前提,在进行格式化硬盘、重新定制系统等涉及到用户数据安全性操作时,必须提前做好用户的数据备份,经用户的确认后才能进行进一步操作。
c. 安装用户应用系统、数据库等系统时,必须做好用户数据存贮方案,将用户数据的存贮区域设置到用户特定的数据盘区域,避免一旦操作系统遭到破坏能够有效的保护用户的数据。
d. 维护中发现用户计算机硬盘设备损坏,必须尽最大努力恢复用户数据,同时必须与用户说明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应,根据用户数据的重要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的,必要时可送外进行数据恢复。
e. 为了及时的解决用户计算机桌面系统的故障,保证用户正常有序的日常工作,针对一些现场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故障,在做好用户数据备份的前提下,及时的采用“计算机桌面系统维护应急方案”,如:“备用机替代”方案、“系统快速镜像安装”方案,解决。
从而缩短解决故障的时间。
2.1.3计算机桌面系统安装标准a.磁盘分区标准1.根据硬盘的实际容量大小进行分区,分区标准为三个分区(C、D、E),其中C(system)为系统程序分区,D(program)为用户应用系统、数据库等系统以及用户数据存贮区,E(user_data)为用户数据备用区;2.对于40G硬盘,分区大小设置为C: 10G、D: 10G、E: 20G;3.对于80G硬盘,分区大小设置为C: 20G、D: 20G、E: 40G。
4.对于160G硬盘,分区大小设置为C: 40G、D: 60G、E: 60G。
b.系统镜像标准1.针对用户桌面计算机相对比较集中的型号,分别对系统进行镜像,将不同机型的镜像文件刻录到光盘,保证所有维护人员各自拥有一套镜像文件的工具盘。
针对一些现场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故障,在做好用户数据备份的前提下,及时的采用“系统快速镜像安装”方案解决问题;2.各型号桌面计算机按照如下标准进行镜像:(一)计算机桌面系统软件配置标准2.2 新配置计算机、外设安装操作规程2.2.1 打开计算机及外设包装箱,按照验货单检查设备的型号、配置以及配件是否齐全。
2.2.2 在未接通电源前,安装计算机显示器的底座以及各连接线,链接鼠标键盘以及打印机等外设。
2.2.3 检查各链接线及设备的链接正确无误后,接通电源并按下列顺序开机,观察指示灯的状态。
a. 按下计算机主机电源。
b. 按下显示器开关。
c. 接通各种计算机外设的电源开关。
2.2.4 开机后根据系统的提示按下相应的“按键”进入系统的“BIOS”设置中,检查计算机系统的配置、设置计算机系统的启动选项。
2.2.5 正常启动操作系统、设置网络参数、安装系统补丁程序、安装企业防病毒系统以及按照“计算机桌面系统软件配置标准”安装其它应用软件。
2.2.6 按照“磁盘分区标准”使用工具软件将计算机硬盘分成3个区(C、D、E),用于存贮不同类型的数据。
2.2.7 记录计算机设备的编号、维修服务号、IP地址、用户使用信息建立相应的用户使用档案。
2.3 新安装计算机桌面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操作规程2.3.1操作系统安装操作规程a. 新配置计算机(已预装操作系统)对于新购置的计算机,一般都预装操作系统WinXP,分区格式为NTFS或者FAT32,只有一个分区,预装Norton杀毒软件。
1.设置网络连接,IP地址、网关、WINS、DNS,接通网络。
2.打补丁和卸载Norton。
a)根据计算机预装的操作系统相应的安装WinXp SP2的补丁程序。
b)安装IE6 SP2补丁。
c)如果新配置的计算机系统预装了使用期限为三个月Norton杀毒软件,需要把它卸载。
改装瑞星企业级防病毒系统。
3.分区a)安装分区软件(例如PartitionMagic V8.05)并运行。
b)按照“磁盘分区标准”根据硬盘的实际容量大小分为三个区,分别为C(system)、D(program)、E(user_data)。
c)按照硬盘的盘符顺序进行调整各分区盘符。
d)分区完成后,重启计算机。
b. 新配置计算机(未预装操作系统)1.光盘安装a)对于新配置计算机不属于“系统镜像标准”的统一配置机型,采用光盘方式进行安装操作系统。
b)按照“计算机桌面系统软件配置标准”、根据用户要求,选择要安装的操作系统:Win2000/WinXP。
c)插入相应的安装光盘,从光盘安装相应系统。
d)进行相应的网络连接、参数配置、补丁程序、分区等步骤2.镜像安装a)对于新配置计算机属于“系统镜像标准”的统一配置机型,采用“系统镜像”方式进行快速的安装操作系统。
b)确保镜像文件已经准备好,拷贝到当前硬盘或者在光盘上。
c)用Ghost程序把镜像文件恢复到系统盘。
d)进行相关网络设置。
c. 已有计算机3.备份数据a)如果该机无法启动,则把硬盘拆下接到测试机上,把用户数据备份出来;如果还能够启动,则把C盘数据备份到其他盘上。
b)备份邮件数据。
c)备份邮件通讯录。
d)备份我的文档。
e)备份收藏夹。
f)备份网络设置。
g)备份用户数据时,如果原系统是Win2000或XP,需要区分不同的用户,需要备份的是用户当前所用的用户的数据,可通过C盘上Document and Settings目录中的账户目录来确定。
如果确定不下来,把所有账户下的数据都备份,同时需要用户的确认。
4.光盘安装a)对于新配置计算机不属于“系统镜像标准”的统一配置机型,采用光盘方式进行安装操作系统。
b)按照“计算机桌面系统软件配置标准”、根据用户要求,选择要安装的操作系统:Win98/Win2000/WinXP。
c)插入相应的安装光盘,从光盘启动。
d)安装缺省设置进行安装。
并进行网络连接、补丁、分区等相应步骤。
5.镜像安装a)对于新配置计算机属于“系统镜像标准”的统一配置机型,采用“系统镜像”方式进行快速的安装操作系统。
b)用DOS盘重新启动,从Ghost恢复镜像文件;c)进行相关网络设置。
d)重新启动后即可进入系统。
6.恢复用户数据a)机器名、组名设置,恢复IP地址设置,设置邮件账户。
b)恢复邮件数据、地址簿数据、我的收藏夹、我的文档等数据。
c)数据恢复后必须经过用户的确认。
2.3.2应用软件安装操作规程a. 安装瑞星杀毒软件;1.信息内网计算机打开http://10.1.26.243,外网计算机地址为http://10.1.240.207下载并安装瑞星2007企业级防病毒系统;2.检查更新地址是否正确。
3.检查病毒代码是否最新版本;4.检查瑞星使用的策略是否正确。
b. 安装Office20031.登陆文件服务器,安装Office2003程序;2.把word、EXCLE发送桌面快捷方式;3.运行office程序检查是否安装正确。
c. 安装方正Apabi Reader阅读器、方正字库及java虚拟机。
d. 根据用户的要求安装压缩/解压软件。
e. 根据打印机的型号安装打印驱动程序并进行打印测试。
f. 信息内网计算机安装北新源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及LANDesk8.6管理套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