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大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福建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其嵌入性研究

四、厦 门岛城 市生 活垃圾处 置工 作展望及建议
1采取 综 合处理 工 艺 、
至全 岛 。
目前在垃圾运送过程 中.依然存在垃圾掉落 、 垃圾 渗滤 液 渗漏 和 臭味逸 散 等 环境 污染 问题 。 今后
优化运输线路 .尽量避 开交通干线及交通繁忙路
段. 科学 安 排转 运时 间 . 开城 市 交通 高峰 期 。 错
3投资多元化 , 、 运营市场化 垃 圾 处 理 属 于公 益 事 业 .除 了政 府 财 政 投 入 外、 应拓宽投资渠道 ,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其中。 采 用 B T( O 建设 一 运营一 交 ) T T( 让一 移 和 O 转 运 营一 交 ) 移 等方式 , 使得生活垃圾处理设 施实现投
应 逐渐改 良垃圾 运输 工 具 , 保 密 闭运 输 。同时 应 确
就 目前形势看来 . 仅靠卫生填埋法来处理厦门 岛城市生活垃圾是远远不够 的. 因为卫生填埋法最
大 的 问题 是场 地 选 择 困难 : 尤其 在 厦 门 , 填 埋 场 在 封场 后 再寻找 其他 合适 的填 埋 场地 非 常困 难 . 而现 有的东 孚垃圾 卫 生填 埋场 扩容 后 . 照 目前 的 日均 按 处 理填 埋量 计算 也只 能再 使 用大 约 2年 。此外 , 随
群: 高端道 路 、 新 型集群 和 低端道 路 、 成本 型 集 创 低
2 特点 、
() 1 形成 原 因
福建产业集群的成因主要有 6 : 种 外资企业转
产带 动 型 、 地 龙 头企 业 带 动 型 、 族 式 企 业 集 聚 本 家 型 、 源依 托 型 、 资 传统 技 艺 依 托 型 和地 理 优 势 依 托
福建产业(集群)及产地分布(综合)

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从总体上看,福建产业集群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截至2006年,全省已初步形成近60个大小产业集群,总产值38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2%;其中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10个,产值规模22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在30至100亿元之间的有13个,产值规模960多亿元(详见下表)。
这为福建实施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能看到或感受到,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1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459)2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400)3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308)4闽南石材加工产业集群(258)5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197)6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91)7泉州鞋业产业集群(190)8厦漳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集群(150)9长乐纺织产业集群(149)10福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138)11泉州箱包产业集群(130)12福州塑胶产业集群(118)13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117)14厦门移动通信产业集群(103)15三明钢铁产业集群(101)100亿元以上集群小计(3009)1晋江南安建陶产业集群(95)2福州服装产业集群(94)3莆田鞋业产业集群(83)4厦门电控设备产业集群(74)5闽西水泥产业集群(74)6厦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63)7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60)8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59)9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58)10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58)11南平竹木制品产业集群(51)50~100亿元集群小计(769)1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产业集群(48)2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46)3福州船舶产业集群(16)4福安船舶产业集群(14)5厦船舶产业集群(15)6莆田食品产业集群(45)7福州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44)8晋江东石伞业集群(43)9厦漳搬运机械产业集群(42)10泉州休闲食品产业集群(42)11漳州小家电产业集群(42)12三明林产加工产业集群(41)13南安五金水暖件产业集群(40)14泉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8)15漳州钢铁产业集群(38)16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8)17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4)18安溪乌龙茶产业集群(30)19莆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30)30~50亿元集群小计(686)1厦门钨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28)2丰泽树脂工艺品产业集群(27)3仙游木雕产业集群(26)4安溪竹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26)5南平电线电缆产业集群(21)6三明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7漳州家具产业集群(19)8莆田服装纺织产业集群(18)9南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6)10闽东石材产业集群(16)11永安纺织产业集群(16)12福州医药产业集群(15)13闽侯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15)14长乐冶金产业集群(12)15厦门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集群(11)16长汀服装产业集群(11)10~30亿元集群小计(297)1宁德汽摩配件产业集群(8)2南平乳制品产业集群(8)3闽东水产加工产业集群(7)4闽东茶业产业集群(6)5闽东食用菌产业集群(5)6三明天然药物产业集群(2)7闽东(柘荣)制药产业集群(2)一、中国卫浴行业产地分布概况—福建篇福建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南安、厦门、福州三地为主,主要以生产水龙头、阀门、水箱配件、感应洁具、浴室柜为主。
福建 行业发展现状 数据

福建行业发展现状数据
根据最新数据,福建省的行业发展现状如下:
一、电子信息产业: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电路、通信设备、计算机和消费电子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链。
福建省闽清科技重点园区、厦门软件园等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
二、装备制造业:福建省装备制造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为主要领域。
特别是福建省龙岩市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较为突出,已形成了高端智能制造、五金加工、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
三、食品加工与生物医药产业: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
福建省的茶叶、糖果、水产品等食品加工业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福建省福州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在不断壮大。
四、纺织服装业:福建省的纺织服装业发展较为迅速,形成了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福建省厦门市和泉州市的服装产业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五、旅游业:福建省的旅游业发展较快,福建省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资源,如武夷山、鼓浪屿、土楼等。
福建省的旅游服务也在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六、新兴产业:福建省还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产
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等。
福建省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体而言,福建省的行业发展现状良好,各个产业都在不断壮大和提高竞争力。
福建省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
未来福建省的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福建各市支柱产业分析

。
2015年1-9月宁德GDP三次产业结构构成
GDP
增加值/亿元 902.2
第一产业
140.31
第二产业
460.48
第三产业
301.41
同比增长
8.8%
4.2%
9.9%
8.6%
2015年宁德支柱产业分析
现已形成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发电供电、建材、船舶修造、医药化工共六个 重点特色产业,企业数达91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9.3%,累计实现产值 1513.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6.5%,其中,电机电器、食品加 工、发电供电、建材等四个产业产值过百亿,分别实现产值571.64、427.02、 209.32、130.19 亿元,全年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4家。 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安排转型升级建设项目114个,总投资1880
2015年福州福建百强企业整理
1.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AIO一体机的研发、 制造、销售 ) 2.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3.福州大通机电有限公司 4.明达工业(福建)有限公司(PVC休闲、运动及娱乐产品) 6.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手机锂离子电池、手提电脑电池、电池 充电器、皮套及消费类电子产品 )
业,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3个500亿元新兴产业,高起点高标 准建设石门澳工业园、东吴临港工业园、兴化湾南岸工业园、莆头工业园、仙港
工业园、东峤工业园等6个园区。
2015年莆田福建百强企业整理
1.福建省新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电子计算器、电子表、电子钟、石英表)
2015年1-9月龙岩GDP三次产业结构构成
2015年1-9月漳州GDP三次产业结构构成
GDP
汽车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存在着具有相同行业特性的汽车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的聚集性经济组织。
它不仅复杂地总结出企业间的经济关系,而且也汇集了政府、教育机构和各种服务机构。
汽车产业集群是由以汽车行业为核心的企业及其配套服务机构,以及支撑企业发展的技术、科研、金融、建设等相关机构组成的一个产业集群体系。
汽车产业集群具有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多元的行业结构,并形成了能够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机理体系。
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汽车工业的主流,它不仅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技术和人力等成本优势,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种积极的经济环境。
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
汽车产业集群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手段,改进汽车的性能,提高汽车的性价比,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质量提升。
汽车产业集群将紧密结合汽车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通过优化产品构成、技术创新及质量管理,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
三是消费者服务提升。
汽车产业集群通过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消费者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是资源配置优化。
汽车产业集群将采取各种有效举措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
以上就是汽车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势促进作出重要贡献。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摘要: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
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势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提出的渊源及背景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地理优势,其作为台海两岸最直接的连接点,与香港和澳门也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并且福州、泉州和厦门都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的海上口岸。
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个早就客观存在的概念。
然而,这一客观事实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被认识到,究其原因,是因为福建无论在交通还是意识上都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更多地局限于建设自身。
从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沿海、山区一盘棋发展”直到后来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构建“三条通道的战略构想”,始终都未能抛开局限于福建这个小范围的思想束缚,没有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福建所处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地理位置,从而导致福建近年来与周边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处在被两大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夹击并边缘化的危险之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工业基地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构想。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共包括3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闽东南经济集聚区,是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带,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二部分是内地山区经济推进区,它是山海之间经济交流的枢纽,是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骨架;第三部分是周边经济协作区。
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福建对自身的新的定位,体现了其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刻认识,由此,福建将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中去,将成为推动长三角和珠三角整合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并将有利于中央对台政策的落实和促进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区域产业合作研究——以三明市汽车产业为例

1三 明市 汽 车 产 业 现状 及 在 产 业 合 作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汽车产业被称为“ 工业 中的工业” 是公认的具有高度产业关联 的 . 产业 。汽车产业链几乎 涉及 国民经济所有部 门. 其发展对上下游具有 巨大 的辐射 和拉动效应 , 由此各 国、 各地区都将汽车产 业作为带动本 国或本 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明市是福建省最早发 展汽车 工业 的地 区. 在 15 早 9 7年便在 永安市建 厂生产 “ 福建 ” 牌载重 汽车 。 16 9 5年 .我省 的第一辆汽车和第一辆重 型卡 车就在 永安诞生 。2 0 05 年, 三明市委 、 市政府 重新定位汽车产业的发展方 向, 果敢地做 出了在 永安老基地 建设汽车工业 园的重 大举措 .主要发展 汽车及零部件产 业。 而选址 就在 埔岭。汽车产业要加 速发展 . 必须 引进 大集 团合资合 作, 走产业合作的道路。 正当埔岭汽车工业 园寻找合作伙伴时 , 中国重 汽也将 目光聚焦于正在崛起 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龙头企业的带 动为三 明市打造海西汽车生产 基地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 , 明市 的汽车 三 产业 的发展 目前也面临诸多 困难 11 . 汽车产业结构比较松散 . 关联度低 三 明市汽 车的上 、 下游产业 之间 由于长期 以来 条块分割等体 中、 制性障碍的影响而相互分割 . 自追求 自我延伸与 自我循环形成 的小 各 而全为主的生产体系 , 互相挤 占原料 、 技术 、 资金 、 销售等资源 , 这样 的 行为使得企业难以实现纵向上结构升级 . 同程度 的存在低水平重复 不 建设 , 造成产品档次不高、 竞争力不强 。横 向间企业彼此 内在联 系少 , 缺乏应有 的专业 化分工协作 . 没有形 成产业 的合作 . 产业链接工作薄 弱. 产业间关联度低。多数集群企业生产主要集 中于产业链 的某些环 节尤其是终端 产品生产上 . 同类产 品的市场细分特 征不明显 . 产业 同 构现象严重 , 系列化产品不多 , 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1 . 2零部件基础薄弱 . 车工业 的依存度不够 汽 在我 国汽车零部件的生产 中. 长期存在这样一种状态 :改一个螺 “ 丝钉都要德 国本部批准” 三 明汽车产业也存在这种现象 。 。 究其 原因是 因为不少企业习惯于对外方零部件 的依赖 . 而忽视本身对零部件 的 自 主研发 . 很显然汽车产业要做大做强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 的 因为汽 车零部件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目前三 明市大 多数汽 车零部 件企业技术力量薄 弱 . 产品科技含量 不高 . 缺乏独立开 发能力 , 技术发展缓慢 . 难以满 足汽车更新换代的需要 零部件 企业散 小重低 , 集聚效应不明显 .散” “ 是缺乏完整 的供应链体系 . 很难 出现集 团性汽车零部件企业 ;小”是生产规模小 ,配套范 围小 、出E量小 ; “ l “ ” 重 是重复建设 , 重复生产;低 ” “ 是产业开发水平较低 , 特别是 同步 开 发水平低 。因此 . 三明市汽车整 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企业 空间分 布呈 现
福建产业(集群)及产地分布(综合)

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从总体上看,福建产业集群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截至2006年,全省已初步形成近60个大小产业集群,总产值38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2%;其中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10个,产值规模22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在30至100亿元之间的有13个,产值规模960多亿元(详见下表)。
这为福建实施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能看到或感受到,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1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459)2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400)3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308)4闽南石材加工产业集群(258)5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197)6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91)7泉州鞋业产业集群(190)8厦漳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集群(150)9长乐纺织产业集群(149)10福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138)11泉州箱包产业集群(130)12福州塑胶产业集群(118)13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117)14厦门移动通信产业集群(103)15三明钢铁产业集群(101)100亿元以上集群小计(3009)1晋江南安建陶产业集群(95)2福州服装产业集群(94)3莆田鞋业产业集群(83)4厦门电控设备产业集群(74)5闽西水泥产业集群(74)6厦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63)7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60)8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59)9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58)10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58)11南平竹木制品产业集群(51)50~100亿元集群小计(769)1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产业集群(48)2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46)3福州船舶产业集群(16)4福安船舶产业集群(14)5厦船舶产业集群(15)6莆田食品产业集群(45)7福州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44)8晋江东石伞业集群(43)9厦漳搬运机械产业集群(42)10泉州休闲食品产业集群(42)11漳州小家电产业集群(42)12三明林产加工产业集群(41)13南安五金水暖件产业集群(40)14泉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8)15漳州钢铁产业集群(38)16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8)17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4)18安溪乌龙茶产业集群(30)19莆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30)30~50亿元集群小计(686)1厦门钨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28)2丰泽树脂工艺品产业集群(27)3仙游木雕产业集群(26)4安溪竹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26)5南平电线电缆产业集群(21)6三明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7漳州家具产业集群(19)8莆田服装纺织产业集群(18)9南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6)10闽东石材产业集群(16)11永安纺织产业集群(16)12福州医药产业集群(15)13闽侯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15)14长乐冶金产业集群(12)15厦门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集群(11)16长汀服装产业集群(11)10~30亿元集群小计(297)1宁德汽摩配件产业集群(8)2南平乳制品产业集群(8)3闽东水产加工产业集群(7)4闽东茶业产业集群(6)5闽东食用菌产业集群(5)6三明天然药物产业集群(2)7闽东(柘荣)制药产业集群(2)一、中国卫浴行业产地分布概况—福建篇福建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南安、厦门、福州三地为主,主要以生产水龙头、阀门、水箱配件、感应洁具、浴室柜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三大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作者:吴飞凡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1期
【摘要】福建省汽车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目前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是很高,但由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使得福建未来汽车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在面临机遇与挑战等多种因素之下,应如何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加快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的步伐,总结得出在目前形势下福建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汽车产业集群现状机遇挑战
福建汽车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分别为闽中汽车产业集群(福州市及其周边)、闽南汽车产业集群(厦门市及其周边)、闽西汽车产业集群(龙岩市及其周边)。
其中,闽中汽车产业集群是以东南汽车、福建奔驰为核心,主要生产轿车和轻客;闽南汽车产业集群是以厦门金龙为核心,主要生产大中型客车;闽西汽车产业集群是以新龙马汽车股份公司为核心,主要生产载货车、专用车及“农村用车”。
虽然近几年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环境下,对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在世界范围内,汽车产业竞争激烈的环境当中,福建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因此,如何提高福建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福建汽车产业今后发展的重心。
一汽车产业集群概述
1.1汽车产业集群的定义
产业集群一般是指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
产业集群通常又可称为“产业族群”、“塊状经济”、“产业综合体”、“新产业区”、“空间集群”等。
而所谓的汽车产业集群是指国际上或国内的汽车产业通过地域的邻近性来获得与促进分工效率,同时降低因频繁交易而产生过高的交易费用,最终达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的目的。
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产业都是通过汽车产业集群的方式迅速发展起来的。
特别是世界上最早的汽车产业集群--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以及对世界汽车产业影响非常大的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
而我国目前也形成了多个规模较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如长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环渤海汽车产业集群、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华中汽车产业集群和西南汽车产业集群等。
1.2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
国内外的汽车产业之所以都是以汽车产业集群的方式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产业集群效应。
而产业集群效应是通过集体效率表现出来的,凡是产业集群区域,都有着相邻近的市场、
相互联系的信息网、大量专业化员工和互补产品以及接近公共服务机构,能够获得便利的公共服务等有利条件。
这样会提高社会资本形成与积累的便利性,促使区域内的各个企业社会分工深化、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以及区域内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配置,加快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福建三大汽车业集群发展现状
在国内外的汽车产业都通过汽车产业集群的方式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福建省国资委在2014年披露福建已经形成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分别是以东南汽车、福建奔驰为核心的闽中汽车产业集群、以厦门金龙为核心的闽南汽车产业集群和以新龙马汽车为核心的闽西汽车产业集群。
2.1集群内核心汽车企业的概况
(1)东南汽车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995年11月23日设立于福建省福州市,由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台湾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集团所属中华汽车公司共同组建而成,是迄今为止经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主要生产轿车和轻型客车产品。
除此之外还推出东南DX3新能源汽车。
(2)福建奔驰
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是由戴姆勒股份公司、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和台湾中华汽车三方在福州成立的合资企业,具有台资背景。
成立于2007年6月,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投资区内。
主要生产商务车,是戴姆勒集团在亚洲及大洋洲的商务车生产基地。
(3)金龙汽车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8年,是以大、中、轻型客车的制造与销售为主导产业的上市公司。
主要生产客车和轻客,近十多年来专注发展新能源汽车,例如有纯电公交车、纯电公路车、混动公路车。
目前金龙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的产销量已经达到2500多辆。
(4)新龙马汽车
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成立于1997年4月是福建省生产资质最齐全的整车厂,是福建省三大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之一,已被龙岩市政府列为培育“百亿企业”的一号工程。
现有产品覆盖微客、MPV、SUV三大乘用车市场领域,销往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并外销至秘鲁、玻利维亚、埃及、北苏丹、柬埔寨、加纳、沙特等13个国家。
2.2 福建三大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为2796.8万辆,2018年福建省汽车产量为23.9万辆,仅占总产量的0.85%。
由此可见福建汽车工业的产量较小,整体规模还不够大。
而福建汽车零部件的发展也并不如意,如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动机、变速器等尚未形成完整的配套生产,使总体的规模经济效益偏低,影响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生产和发展。
三福建三大汽车产业集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福建三大汽车产业集群的机遇
(1)政策的支持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其中重点是提出了“将建设海峡西岸汽车制造业基地作为战略重心”。
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这一构想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并载入了中央文件。
可见国家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十分重视和支持。
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国家大力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加强闽台产业对接,促进经济融合。
(2)市场需求的扩大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壮大,国内的市场需求呈现成倍的增长。
据数据显示,2011年度福建省民用汽车保有量为242.2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191.57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为134.64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为118.08万辆。
而2017年度福建省民用汽车保有量为558.23万辆,较2011年增长13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492.88万辆,较2011年增长157%,民用轿车保有量为341.91万辆,较2011年增长153%,私人轿车保有量为318.04万辆,较2011年增长169%。
由此可见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扩大,这对于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大機遇。
(3)新能源汽车的热潮
随着经济发展与交通的完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为控制公共交通污染排放,发展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福建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抓紧这一发展机遇注重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开发。
据《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中数据显示,将于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00亿元,形成福莆宁、厦漳泉、闽西北三大新能源汽车整车基地和宁德、漳州两个动力电池基地及电机、电控等产业龙头企业。
3.2 福建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所面临的挑战
(1)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
目前,中国比较大的汽车产业集群有六个,这六大产业集群都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相关企业上万家,特别是长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在地势和产业结构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而其它一些地区的汽车产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也十分的快。
这对福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2)产业集群的潜在问题
福建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多数都是通过政府的优惠支持政策和省内的廉价劳动力来吸引各大企业形成空间上的聚集,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因此,政府的构成性要大于市场的生成性,因为多数企业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了产业集群。
如此便会导致这种本身缺乏良性运行机制和产业关联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很难形成高度的规模经济效益。
四结论
总的来说,福建省三大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政府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新能源汽车引发的热潮这些可以促使福建省三大汽车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
同时,由于外在的来自于其他具有绝对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和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内在存在的问题,使得福建省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在发展上是挑战大于机遇。
因此,福建省三大汽车产业集群首先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变革,紧抓机遇,灵活发展才能应对各种挑战,缩小与其它汽车产业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借助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政策的实施,从而推动福建省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