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研究生考试传播学专业真题(5年)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考研经验、考研报录比

的经验:明明自己把句子看懂了,也大概理解英语原文,可是就是表达不出来,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问1、单词的意思没有掌握,英语原文的词组没有掌握; 2、对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把握错了,弄错了修饰关系; 3、汉语意思表达的时候不太符合汉语语言习惯。
2、211 翻译硕士英语 更多信息可以咨询企鹅号 191.4025.246
这个科目的两大学习任务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英语词汇的学习;加大对文章主旨和背景知识的了解和 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力上。加强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分和学习。高级英语要十分重视写作能力和阅读理 解能力的提高。
公共课(政治),特聘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老师主讲,一般都具备 7 年以上辅导经验,或具有丰 富阅卷经验。
公共课(英语),特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老师主讲,一般都具备 7 年以上辅导经验,或 具有丰富阅卷经验。
公共课(数学),特聘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老师主讲,一般都具备 10 年以上辅导经验,或具备丰 富阅卷经验。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
专业一 一、名词解释 卢因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社会资本 《人民的选择》 摩尔定律 整合营销传播 二、简答题 社会信息系统的微观,中观,宏观系统 危机传播与风险传播的关系 当前我国新闻客户端的分类 说明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业属性又有文化属性 三、论述题 批评学派的类别,具体倾向和共同特征 理解大众传播与消费主义的关系 举例说明面对突发性事件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
3、448 汉语百科知识与写作 (1)名词解释 这部分重点测验的就是考生平时所积累的常识,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建议广大考 试在这阶段重点查看历年真题,梳理出考试的常考点,将知识点精简化、成串化,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的词很可能今年这个学校考了明年另一个学校再考。
北京邮电大学《617传播学理论》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6. 《人民的选择》、《 研究的三部曲。
》和《
》可以说是 “ 传播流 ”
7. 美国著名新闻学家
提出,
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
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
环境。
8. 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
一一定 曰
考试科目: 617 传播学理论
第 1 页 共4 页
9.
即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 定属性预先分为若
2. 以下概念哪个是米德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A. 组织 B. 个体 C. 思维 D. 行为
3. 下列选项中, 属千控制论模式的是: A. 德弗勒模式 B. 布雷多克模式 C. 申农——韦弗模式 D. 拉斯韦尔模式
4. 蒂奇诺的 “ 知沟 “ 理论提出, 导致 “ 知识沟 “ 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 传播技能的差异 B. 社交网络大小的差异 C. 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D. 学习能力大小的差异
三、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 l民主参与理论 2集合行为 3. 《传播与说服》 4自媒体 5. 拟剧理论
四、 简答题(每小题10分, 共30分) l如何理解传播学和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 2试辨析舆论与舆情的关系。 3试论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
五、 论述题(每小题20分, 共40分) l为什么说一 个网络社区在 一 定意义上就是一 个生态系统? 2美国传播学家乔治·格伯纳曾指出: “ 任何新闻, 同时都是一种见解。” 结合具体实例, 谈谈你对这 一观点的理解。
B. 内容分析
C传播媒介研究
D控制分析
6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在控制实验中构成( ) A. "控制组 ” B. "实验组 ” C. "观测组 ” D. "对照组 ” 7. 《通讯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第一 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
-北京邮电大学传播学真题

附:07-11 真题2007年传播学理论部分:一、名字解释(每小题 5 分,共40 分)1、传播学的中国化2、信息社会3、“ 5V模式”4、拟态环境5、传播制度6、怀特的把关模式7、“上限效果”假说8、文化帝国主义二、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50 分)1、简述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2、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3、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4、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5、什么是“全球传播”?如何理解“全球传播”?三、论述题(每小题15 分,共60 分)1、阐述赖特和施拉姆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理论概括,并作简要评价。
2、阐述资本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中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并作简要评价3、简述近年来新媒介发展趋势的特点,并对互联网媒介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描述。
4、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试论述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和舆论的关系,并作简要分析。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部分:一、名词解释40 分(每小题 5 分)1、大众文化2、大众传播3、网络文化4、互联网5、人际传播6、跨文化传播7、通俗文学8、亚文化二、简答题60 分(每小题15 分)1、互联网的起源2、大众文化的特征3、网络中的传播4、网络文化的特色三、论述50 分(每题25 分)1、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2、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传统的艺术审美之比较2008年传播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40 分)1、传播隔阂2、后工业社会3、讯息4、廉价报纸5 、社会责任理论6、传播媒介7、知晓权8、世界信息流通失衡二、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50 分)1、为什么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简述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
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4、简述1980 年“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大会”决议要点。
5、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 分,共60 分)1、阐述美国的赖利夫妇和德国的马莱克兹关于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的理论,并作简要评价。
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北京邮电大学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请考生注意:O所有答案(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什么是危机传播?
2.什么是网络媒介素养?
3.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是什么?
4.深度报道具有哪些特性?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介伦理带来的挑战。
2.请论述新闻专业主义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是否受到了冲击?是否需要加强?如果是应该如何加强?
三、实务操作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部分高校预备考研的学生们为了占座各出奇招,用“占座锁"、“毒标语“标记各自“地盘",请针对此事件写一则新闻评论。
2.如果你将要在淘宝直播平台向用户推荐任意一款商品(如球鞋、彩妆、电子产品等),请构思并写出你的营销策划方案。
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第1页共1页。
2020-2021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北京邮电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是一个技术、艺术、人文交叉融合的学院。
学院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科技特色,面向数字内容和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培养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领域的创新人才,满足我国文化大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设计艺术学和数字媒体技术三个学术型硕士点以及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点。
从历年真题看来,北京邮电大学真题相对比较基础,很多题目基本都能在书本找到答题,由于学科的要求,所以报考北邮需要多关注网络传播这一块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热点事件的分析,实务需要多练即可一、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招生目录招生院系: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招生专业:050300新闻传播学招生人数:12人研究方向:01 网络文化与新媒体传播02 艺术传播与新媒体03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04 电信传播与新媒体05 新媒体运营与媒介管理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7传播学理论④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二、北京邮电大学考研参考书目617传播学理论《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传播学史》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谢新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大众文化导论》王一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情况(近三年)四、2017北京邮电大学考研真题617传播理论一、名词解释卢因《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社会资本《人民的选择》摩尔定律整合营销传播二、简答题1.社会信息系统的微观,中观,宏观系统2.危机传播与风险传播的关系3.当前我国新闻客户端的分类4.说明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业属性又有文化属性三、论述题1.批评学派的类别,具体倾向和共同特征2.理解大众传播与消费主义的关系3.举例说明面对突发性事件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一、名词解释毒舌BATAPP媒介融合主流媒体电信诈骗二、简答题1.网络语词的构成背景和方式2.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3.奥运会赛事传播的新形式4.电信传播的媒介化趋势三、论述题1.电信传播素养的主要内容和价值2.网红在各个时期的表现特点和传播特点五、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9月份开学后,我纠结过要不要做笔记,也做过几章抄书式的笔记,但是真的太浪费时间。
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北京邮电大学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请考生注意:O所有答案(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新媒介素养
2.新闻客观性
3.两级传播
4.舆论监督
5.媒介依赖
6.涵化理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请简述对千后工业时代的新闻业而言,记者需要具备什么技能?
2.请简述新闻价值要素。
3.如何看待新媒体时代的公民隐私?
4.请简述你对网络暴力的认知。
5.新闻能构建现实吗?请简述。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请论述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2.请举例论述个性化推荐平台的文化传播模式及创新趋势。
3.请论述你对新媒介时代下数字鸿沟现象的理解。
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第1页共1页。
北京邮电大学真题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部分回忆版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部分:一、名词解释 40分(每小题5分)1、大众文化2、大众传播3、网络文化4、互联网5、人际传播6、跨文化传播7、通俗文学8、亚文化二、简答题 60分(每小题15分)1、互联网的起源2、大众文化的特征3、网络中的传播4、网络文化的特色三、论述 50分(每题25分)1、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2、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传统的艺术审美之比较2008年传播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传播隔阂2、后工业社会3、讯息4、廉价报纸5、社会责任理论6、传播媒介7、知晓权8、世界信息流通失衡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为什么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简述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
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4、简述1980年“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大会”决议要点。
5、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阐述美国的赖利夫妇和德国的马莱克兹关于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的理论,并作简要评价。
2、阐述麦克卢汉的传播学说的三个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3、阐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并简要谈谈你对互联网作为一种“拟态环境”的认识。
4、阐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内容及特点,并简要概括其理论意义。
大众文化于网络传播一、回答问题:30分(每小题5分)1、大众文化2、数字鸿沟3、网络文化4、把关人5、意见领袖6、文化帝国主义二、简要回答:60分(每小题15分)1、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它与跨国传播有何区别?2、试分析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3、网络时代的艺术和审美有何新特点?4、在网络中,文化的同质化是如何形成的?三、论述:60分(每题20分)1、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方面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在急剧加速文化的同质化,请就此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2、如何看待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和劣势?3、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现象。
北京邮电大学617传播学理论2016-2019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公信力。
考试科目:617 传播学理论Fra bibliotek第1页 共1页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考 研 真 题 试 卷 (原版试卷)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考 研 真 题 试 卷 (原版试卷)
北京邮电大学
2017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传播学理论
请考生注意:①所有答案(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一律写在答题纸
上,否则不计成绩。
②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5×6=30)
1.卢因 2.《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3.社会资本 4.《人民的选择》 5.摩尔定律 6.整合营销传播
二、简答题(4×15=60)
1.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结构? 2.简述我国当前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分类。 3.试辨析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的关系。 4.为什么说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
三、论述题(3×20=60)
1.传播学批判学派中包含哪些主要流派?其侧重点和共性特 征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邮传播学真题2007传播学一、名词解释(40分)1、传播学的中国化2、信息社会3、“5W模式”4、拟态环境5、传播制度6、怀特的把关模式7、“上限效果”假说8文化帝国主义二、简答题(50分)1、简述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2、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3、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4、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5、什么是“全球传播”?如何理解“全球传播”?三、论述题(60分)1、简述莱特和施拉姆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理论概括,并做简要评价。
2、阐述资本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中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并做简要评价。
3、简述近年来新媒介发展趋势的特点,并对互联网媒介的发展趋势做一简要描述。
4、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试论述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和舆论的关系,并做简要分析。
大众文化一、回答问题(40分)1、大众文化2、大众传播3、网络文化4、互联网5、人际传播6、跨文化传播7、通俗文学8亚文化二、简要回答(60分)1、互联网的起源。
2、大众文化的特征。
3、网络中的传播。
4、网络文化的特色。
三、论述(50分)1、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
2、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传统的艺术审美之比较。
2008传播学一、名词解释(40分)1、传播隔阂2、后工业社会3、讯息4、廉价报纸5、社会责任理论6、传播媒介7、知晓权8、世界信息流通失衡二、简答题(50分)1、为什么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简述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过程。
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4、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5、简述1980年“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大会”决议的要点。
三、论述题(60分)1、阐述美国的赖利夫妇和德国的马莱克兹关于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的理论,并做简要评价。
2、阐述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的三个主要内容,并做简要评价。
3、阐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和环境化”现象,并简要谈谈你对互联网作为一种“拟态环境”的认识。
4、阐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内容及特点,并简要概括其理论意义。
大众文化一、回答问题(30分)1、大众文化2、数字鸿沟3、网络文化4、把关人5、意见领袖6、文化帝国主义二、简要回答(60分)1、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它与跨国传播有何区别?2、试分析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3、网络时代的艺术和审美有何新特点?4、在网络中,文化的同质化是如何形成的?三、论述(60分)1、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方面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在急剧加速文化的同质化,请就此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2、如何看待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和劣势?3、试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现象。
2009年北京邮电大学传播学真题传播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3、传播过程的序列性4、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5、民主参与理论6、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7、“沉默的螺旋”8、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三阶段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传播学的中国化的基本含义。
2、简述文字传播的意义与局限。
3、简述施拉姆提出的“循环模式”和“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4、简述国家和政府对传播媒介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
5、简述卡茨曼“信息沟”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阐述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和盖尔顿、鲁治的新闻选择标准理论,并谈谈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把关”的认识。
2、阐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就大众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影响做一简要评价。
3、阐述当今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的发展对人类世界的影响和对国际传播媒介的改变,并就“文化帝国主义”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一、名词解释(30分)1、人际传播2、费斯延格“人之不协调理论”3、拟态环境4、网络文化5、肥皂剧6、晒客二、简答题(4*15=60需要展开答题)1、网络新闻媒体的特点2、网络群体传播的特点3、请举出三种关于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观点。
4、网络文化对传统艺术与审美形式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三、论述题(2*30=60)1、试论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冲击,并谈谈个人对网络与大众传播未来的看法。
2、试论图像文化的特征,并谈谈网络文化时代的图像文化特点。
一、名词解释1、传播媒介【解答】传播媒介有两种含义:(1)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2)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这两种含义的媒介指示的对象和领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一种意义上的媒介,都是社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2、信息主权【解答】信息主权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本国的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自主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3、媒介控制【解答】指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对传播媒介实行管理规范和监督控制,通常包括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传媒的内部控制等。
媒介控制不仅包含着国家和政府与媒介的关系、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与媒介的关系、广大受众与媒介的关系,而且包含了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竞争和秩序、生产与消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各种复杂的矛盾,因而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4、受众【解答】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
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接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会场的听众,戏剧表演、体育比赛的观众都属于受众的范畴。
5、意见领袖【解答】意见领袖是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者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
意见领袖数量少,但是具有在社交场合较为活跃,与受其影响者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信息的特点。
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他们具有形成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
6、知情权【解答】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又称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知的权利等,在广义上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狭义上说,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
这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7、传播制度【解答】传播制度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控制作用的部分。
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和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8、人内传播【解答】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它是对外部世界的积极能动的反映;它是其它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任何一种其它类型的传播,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等,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而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结果,也必然会对其他类型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简答题(本题含四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对热媒介与冷媒介的认识。
【解答】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
对这两种媒介的分类标准,麦克卢汉本人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只能根据他的叙述推测为:热媒介是指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冷媒介是指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有声电影等。
麦克卢汉的这种分类并没有一贯的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例如就信息的清晰度和所需的想象力而言,无声电影显然比有声电影或电视更为模糊和需要联想;从信息含量而言,作用于多种感官的媒介传递的信息内容显然比作用于单一感官的媒介更为丰富。
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分类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给人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2、试比较大众与公众的区别。
【解答】大众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
这种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点。
在这个时代,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的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已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即所谓“大众”(mass)。
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与既有的群体形态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公众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
公众虽然规模很大而且分布范围广,但这个概念一般指社会上围绕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或问题,通过公开、合理的讨论而形成的能动的社会群体,他们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其行为时有理性的。
因此,卢梭曾把公众称为民主政治的基础,认为公众的意志——“公意”代表了共同体的最高意志,它是不可摧毁的。
3、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解答】“镜中我”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
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来观察、认识和把握自己,形成“镜中我”。
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
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这与他对大众传播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4、试简述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
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
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