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读jun还是yun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商山早行课件上册语文课件

家乡如此的美好,异乡(yìxiāng)如此的艰辛,作者为 何不回乡呢?
知人论世:庭筠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好讥讽权贵,为 执政者所恶,当时士大夫亦抵其“有才无行”,由兹屡举 进士不第。后考中了,但不得志,屡遭贬谪,在异乡做一 些微不足道的小官,最后竟流落而终。写作本诗时,他离 开长安(chánɡ ān),出外宦游,在商洛一带山区跋涉。
商山 早行 (shānɡ shān)
温庭筠
12/12/2021
第一页,共十七页。
初识诗人(shīrén)——温庭 • 本名筠歧,字飞卿,本是太原人。但由于在长安杜陵安了个家,
所以在诗歌中常把杜陵说成他的故乡(gùxiāng)。 • 才思敏捷,八叉手就写成16句八韵,又称“温八叉”。在晚
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 •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 ,人称
鸡声、月都是最能代表早这个(zhè ge)特征的事物。
而茅店、板桥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特色1:选取典型的景物
12/12/2021
第九页,共十七页。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六个名词组成意象: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意象叠加,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早行所见(suǒ jiàn) 的山村画面。
商山早行。本名歧,字飞卿,本是太原人。才思敏捷,八叉手就写成16句八韵,又称“温八叉”。在
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qímíng),史称“温李”,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枯
No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旷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
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后考中了,但不得志,屡遭贬谪,在 异乡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官,最后竟流落而终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
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
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1-2]•人物关系••本名温庭筠别称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字号字飞卿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出生时间约812(或说801、824)年去世时间约866(或说870、882)年主要作品《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苏武庙》《菩萨蛮》等主要成就诗词创作目录1 人物生平▪年幼失怙▪才高累身▪流落而终2 主要成就▪诗词创作▪其他成就3 个人作品4 轶事典故▪科场救人▪悔读南华▪拒爱才女5 历史评价6 亲属成员7 史料记载8 各种争议▪生卒时间▪贬谪事由9 后世研究▪生平考证▪作品研究人物生平编辑年幼失怙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诗人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诗人温庭筠的筠怎么读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温庭筠死后,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
下面是关于诗人温庭筠的筠怎么读,欢迎阅读。
诗人温庭筠的筠怎么读温庭筠(约812~866年),本名岐,后改名庭筠,字飞卿。
多次考进士落榜,一生不得志。
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有《花间集》遗存,被后世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据学者研究,温庭筠是为应科举考试而改名的。
温岐早年名满天下,文采在晚唐诸贤之上,但恃才不羁,得罪了朝中权贵。
如果用本名去应考,肯定落榜,于是改名庭筠。
也有人说,是因为卷入了朝廷政治纷争,而改名应试的。
可备一说。
温庭筠籍贯太原,但幼时即随家客居江东,有学者考证,其寄居地在今无锡一带。
改名一事,就发生在此地。
筠读yún,本指竹的青皮,也泛指竹皮,引申指竹子,还可指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庭筠可解释为庭院中的竹子,温庭筠的寄居地江南无锡一带有在庭院中植竹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温庭筠音乐才华也很高,“善鼓琴吹笛”,庭筠解释成庭院的竹笛声也说得通。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
”可见,古人认为筠读若云。
筠也读jūn,用在地名中,唐代有两个筠州,一在今江西高安、上高、新昌一带,一即今四川南部的筠连县。
从史料看,这两个地方均与温庭筠无关联,应该不是其名筠字的含义。
筠读jūn缺乏依据。
我们认为,温庭筠的筠读yún比较符合实际。
诗词作品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十二首(其二)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感遇十二首(其三)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温庭筠怎么读音

温庭筠怎么读音温庭筠怎么读音温庭筠诗歌风格清新,感人,是唐代著名的词人。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而对于诗人温庭筠的名字的读音,人们存在着争议。
那么到底怎么读呢?快来看看小编整理好的关于温庭筠的读音,欢迎阅读。
温庭筠怎么读音温庭筠的“筠”,读音“yún”,直读若“云”。
理由如下:1、筠,在字典上有两个音:(1)筠,读yún,和竹子、竹器有关均读yún;(2)筠,读jūn:古州名、地名均读jūn。
据此,按照中国人命名的习惯推断,温庭筠的“筠”,读音应该是“yún”,取“松筠(竹)之节”意。
2、筠,在古代韵书《集韵》《韵会》中读“于伦切”,就是取“于”的声母“y”,“伦”的韵母和声调“ún”,读音“yún”;在古代韵书《正韵》读“于分切”,音“云”。
读音也是“yún”;根据当代音韵学研究大师宁继福先生的中原音韵学观点,字头“筠”的声母是“影”,韵母是“真文撮”,声调是“阳平”,四呼是“撮口呼”,读音[iun],就是汉语拼音的“yún”。
别无其他读音。
3、温庭筠,本名岐,字飛卿,唐太原人。
少敏悟,有天才,能走笔成万言,亦善鼓琴吹笛。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记载“吴兴沈徽云:‘温舅曾于江淮为亲表槚楚,由是改名焉。
’”吴兴的沈徽,是温庭筠的外甥,他说他的舅舅温庭筠在江淮一带曾经做过教师,把名字温岐改成温庭筠,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可以推断,善挥毫吹笛的温岐,把竹管(笔和笛)作为寄情之物,以松竹之节勉励自己,更适合温庭云给自己命名时的情怀;温庭筠的“筠”,取竹子、竹器之意,读音“yún”,更加可信。
4、五代的孙光宪《北梦琐言》在卷四、卷二十中,对温庭筠有专门记载,对其名字,就直接读为“云”。
“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
”这是把“筠”读作“云”的直接证据。
也就是说,在我们今天对温庭筠的“筠”,应该读“yún”还是读“jūn”疑惑不休的时候,我们的先辈早就明确的读“云(yún)”了!5、温庭筠生活的的时代(812—866)距孙光宪生活的的时代(901—968),不过百年,孙光宪应该是可信的,温庭筠的“筠”,读音“yún”,直读若“云”是可信的。
诗词中最容易读错的25个字

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李清照
S'J [chdn],通“铲”,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 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 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李清照的这首诗,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 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 皮可见一斑。
惟有绿荷红菌蓉,卷舒开合任天真。
集
----李商隐
凭-
菌蓉[han da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菌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苔,即花苞。
---- 杜牧
凭字两读,一音ping, 一•音bin,此处凭字
-哂
仄读,音bin。凭字仄读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后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接一个具体事物的情况下。
----杜甫
哂,读【shin】,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
-教-
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
潺浚-风波ຫໍສະໝຸດ 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淺。
一一李商隐
——王维
教字两读,一音jiao, 一音jiao,作“使
潺漂[chan yudn ],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 令”的意思时,平声,读jiaoo
-酷 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 杜甫 酷读【P"】,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 声哟!
澈滋水光澈淞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
-Mfi.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氟。
---- 张九龄 氤氟[yin yu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 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温庭筠终身坎坷,不为世用,他在对可钦可敬的侠士精神的赞美中,自有一种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温庭筠(约812~866年),本名岐,后改名庭筠,字飞卿。
多次考进士落榜,一生不得志。
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有《花间集》遗存,被后世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据学者研究,温庭筠是为应科举考试而改名的。
温岐早年名满天下,文采在晚唐诸贤之上,但恃才不羁,得罪了朝中权贵。
如果用本名去应考,肯定落榜,于是改名庭筠。
也有人说,是因为卷入了朝廷政治纷争,而改名应试的。
可备一说。
温庭筠籍贯太原,但幼时即随家客居江东,有学者考证,其寄居地在今无锡一带。
改名一事,就发生在此地。
筠读yún,本指竹的青皮,也泛指竹皮,引申指竹子,还可指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庭筠可解释为庭院中的竹子,温庭筠的寄居地江南无锡一带有在庭院中植竹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温庭筠音乐才华也很高,“善鼓琴吹笛”,庭筠解释成庭院的竹笛声也说得通。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
”可见,古人认为筠读若云。
筠也读jūn,用在地名中,唐代有两个筠州,一在今江西高安、上高、新昌一带,一即今四川南部的筠连县。
从史料看,这两个地方均与温庭筠无关联,应该不是其名筠字的含义。
筠读j ūn缺乏依据。
温庭筠诗词《赠知音》翠羽花冠碧树鸡,未明先向短墙啼。
窗间谢女青蛾敛,门外萧郎白马嘶。
星汉渐移庭竹影,露珠犹缀野花迷。
景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上柳堤。
《赠少年》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牡丹二首》轻阴隔翠帏,宿雨泣晴晖。
醉后佳期在,歌馀旧意非。
蝶繁经粉住,蜂重抱香归。
莫惜薰炉夜,因风到舞衣。
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
裁成艳思偏应巧,分得春光最数多。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地名姓氏生僻字

姓氏多音字一、下面30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其中一个读音做姓氏但也有其他意义二、下面14字有两个读音可做姓氏地名生僻字安徽:砀dang4山,歙she4县,黟yi1县,谯qiao2城(南谯同),枞zong1阳(多音字:枞cong1树),琅琊ya2(来源于滁州附近的琅琊山,不过古代山东东南的琅琊山更有名,还有一个琅琊郡,容易和这个混淆)福建:柘zhe4荣(河南柘城同)甘肃:宕dang4昌,舟曲qv1(多音字,还有很多藏语地名带这个字)广东:番pan1禺(其实广东还有一些生僻字地名如:深圳,东莞,都已经为人熟知)海南:儋dan1州河北:藁gao3城,井陉xing2,蠡li3县,蔚yu4县,任ren2丘(多音字,任县同,不同于山东济宁任ren4城区),黑龙江:阿a1城(不同于山东东阿e1),讷ne4河河南:瀍chan2河,郏jia2县,武陟zhi4,浚xun4县(多音字,jun4),召shao4陵(不同于南召zhao4),泌bi4阳(多音字),济ji3源(古时与山东济南一水相连)湖北:硚qiao2口,黄陂pi2,郧yun2县(郧西同),蕲qi2春,猇xiao1亭,曾zeng1都(多音字)湖南:醴li3陵,郴chen1州(初中学“郴江幸自绕郴山”时才会读),酃ling2县(94年改为炎陵县)江苏:盱xv1眙yi2,六lu4合(安徽六安同),邗han2江(出自邗沟,隋代大运河的一段),江西:鄱po阳(鄱阳波阳改来改去,不过这个对于多数人应该不成问题),铅yan2山吉林:绿lu4园,珲hun2春(因为是长春人,这两个都没问题,但见过其他人读错)辽宁:岫xiu4岩,鲅ba4鱼圈陕西:盩厔(56年改周至),鄠县(64年改户县),柞zha4水,华hua4县(其他地名一般为hua2,如:华宁,华坪)山东:芝罘fu2,临朐qv2,汶wen4上(四川汶川同),郯tan2城,茌chi2平,鄄juan4城,郓yun4城(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单shan4县(多音字),牟mu4平(不同于河南中牟mou2,云南牟mou2定)山西:临猗yi1,繁峙shi4,岢ke3岚,隰xi2县四川:郫pi2县,什shi2邡fang1,阆lang4中(曾为“阆苑仙葩”查过),犍qian2为,筠jun1连(多音字,温庭筠yun2),荥ying2经(不同于河南荥xing2阳)云南:宁蒗lang4,漾濞bi4,勐meng3海(很多傣族地名都有这个字),浙江:鄞yin2州,嵊sheng4州(嵊泗同),婺wu4城(江西婺源同)广西:覃tan2塘内蒙古:巴彦淖nao4尔,扎赉lai4特(吉林镇赉同),磴deng4口新疆:伽ga1师,尉yu4犁(不同于河南尉wei4氏),焉耆qi2。
地名生僻字

古语云:北不识盱眙,南不识盩厔。
(或:西不识盱眙,东不识盩厔。
)说的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困扰于地名中的生僻字,但由于地广人多地名就多,一旦把这些生僻地名取消,又增加了重名的麻烦,而且也会抹杀了很多历史遗产。
作为地理爱好者,我从小就一直遭受着地名的折磨,小学时不认识邯郸,觉得这地方太格路了,难怪别人学不会他们走步。
还有山东莒jv3县,读《上下五千年》齐桓公那一段,常读作:齐桓heng2公,莒lv3国。
中学受到《小石潭记》影响,一直把天津宝坻di3读作chi2。
另外对于浙江台tai1州也是偶然听到天气预报才知道正确发音。
这里简单罗列一下中国县级以上的难念地名,很多是我查了又忘,忘了又查的,也会有一些错误,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安徽:砀dang4山,歙she4县,黟yi1县,谯qiao2城(南谯同),枞zong1阳(多音字:枞cong1树),琅琊ya2(来源于滁州附近的琅琊山,不过古代山东东南的琅琊山更有名,还有一个琅琊郡,容易和这个混淆)福建:柘zhe4荣(河南柘城同)甘肃:宕dang4昌,舟曲qv1(多音字,还有很多藏语地名带这个字)广东:番pan1禺(其实广东还有一些生僻字地名如:深圳,东莞,都已经为人熟知)海南:儋dan1州河北:藁gao3城,井陉xing2,蠡li3县,蔚yu4县,任ren2丘(多音字,任县同,不同于山东济宁任ren4城区),黑龙江:阿a1城(不同于山东东阿e1),讷ne4河河南:瀍chan2河,郏jia2县,武陟zhi4,浚xun4县(多音字,jun4),召shao4陵(不同于南召zhao4),泌bi4阳(多音字),济ji3源(古时与山东济南一水相连)湖北:硚qiao2口,黄陂pi2,郧yun2县(郧西同),蕲qi2春,猇xiao1亭,曾zeng1都(多音字)湖南:醴li3陵,郴chen1州(初中学“郴江幸自绕郴山”时才会读),酃ling2县(94年改为炎陵县)江苏:盱xv1眙yi2,六lu4合(安徽六安同),邗han2江(出自邗沟,隋代大运河的一段),江西:鄱po阳(鄱阳波阳改来改去,不过这个对于多数人应该不成问题),铅yan2山吉林:绿lu4园,珲hun2春(因为是长春人,这两个都没问题,但见过其他人读错)辽宁:岫xiu4岩,鲅ba4鱼圈陕西:盩厔(56年改周至),鄠县(64年改户县),柞zha4水,华hua4县(其他地名一般为hua2,如:华宁,华坪)山东:芝罘fu2,临朐qv2,汶wen4上(四川汶川同),郯tan2城,茌chi2平,鄄juan4城,郓yun4城(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单shan4县(多音字),牟mu4平(不同于河南中牟mou2,云南牟mou2定)山西:临猗yi1,繁峙shi4,岢ke3岚,隰xi2县四川:郫pi2县,什shi2邡fang1,阆lang4中(曾为“阆苑仙葩”查过),犍qian2为,筠jun1连(多音字,温庭筠yun2),荥ying2经(不同于河南荥xing2阳)云南:宁蒗lang4,漾濞bi4,勐meng3海(很多傣族地名都有这个字),浙江:鄞yin2州,嵊sheng4州(嵊泗同),婺wu4城(江西婺源同)广西:覃tan2塘内蒙古:巴彦淖nao4尔,扎赉lai4特(吉林镇赉同),磴deng4口新疆:伽ga1师,尉yu4犁(不同于河南尉wei4氏),焉耆qi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读jun还是yun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温庭筠读jun还是yun 现代汉语词典》上“筠”字有“yún”(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和“jūn”(筠连,地名)两个音。
所以人们对温庭筠的“筠”字有不同的读法。
而以我掌握的音韵学证据来看,温庭筠的“筠”字应当读“yún”。
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人名,“筠”字就可以仿照地名的读法来读。
而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诗人的名字,并且还是个改出来的名字(他原名岐,字飞卿),“庭筠”就应当是个诗意的名字(庭中有竹),“筠”字读“yún”才有文学意味。
我想,用地名当人名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人和地名有某些联系,或是故乡,或是出生地,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地方,或是某个向往的地方;一种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了人名。
温庭筠不可能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人名的。
那么你如果主张温庭筠的“筠”字读“jūn”,还需要找到某些联系作为理由。
但是,以上都是推想,都不如直接去查查唐朝的字典管用,如果能找到唐朝的字典的话。
唐朝曾经有一部《唐韵》,可惜失传很久了。
但是,宋朝的《广
韵》(即《大宋重修广韵》)还在。
我的手里没有《广韵》,但是有《辞源》和《王力古汉语字典》,还有《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
以上这些严肃认真的汉语工具书都转引了《广韵》的反切注音。
据查可知,“筠”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还没有,而在《广韵》中“筠”只有“为赟切”(yún)这一个读音。
也就是说,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ūn”这个读音。
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唐朝的“筠”字读作“为赟切”(yún)。
结论:温庭筠的“筠”字读“yún”。
温庭筠的诗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一作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
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