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无线通讯与物联网的互联与融合

无线通讯与物联网的互联与融合

无线通讯与物联网的互联与融合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物联网时代成为了可能。

无线通讯和物联网两者的相互联系和融合不仅使得我们的世界更为智能化和便利化,同时也满足和推动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在现今的世界里,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拥有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系统。

而这些设备的智能和便利之处,大都得益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

物联网是一种新的概念和理念,它通过将传感器、嵌入式芯片和智能终端等一系列设备结合起来,实现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智能化互联,构成一个更加智能和便利的生态系统。

而无线通讯技术则是传输这些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物联网的生态系统里,无线通讯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无线通讯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让这些设备形成一个紧密的物联网结构,实现数据、信息和资源之间的共享和互通。

无线通讯技术可以使得物联网更加便利、智能和高效,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和管理这些设备和系统。

在实际的物联网应用中,无线通讯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和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

其中,WLAN技术是一种基于局域网的无线通讯技术,它主要利用WIFI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WSN技术则是一种实现物联网感知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将传感器和控制元件相结合,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实现对各种物理量的监测和控制。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无线通讯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正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时代的到来,无线通讯技术和物联网的融合将变得更加紧密。

5G网络技术的高速、低时延和大带宽等优势特点,为物联网提供了更加便利、高效和可靠的空间基础设施。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在当今社会,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高清视频流,从短信到即时通讯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研究。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一)5G 技术的广泛应用5G 技术无疑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发展。

与 4G 相比,5G 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多的连接数。

这使得诸如高清视频会议、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等得以实现。

在医疗领域,远程手术和医疗监控因为 5G 的高速和低延迟而变得更加可行;在工业领域,5G 支持的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二)频谱资源的紧张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各种新应用的涌现,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为了满足需求,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正在努力寻找新的频谱频段,并通过频谱共享和频谱重耕等技术手段来提高频谱利用率。

(三)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终端设备。

它们不仅具备强大的通信功能,还集成了丰富的应用程序,如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移动支付等。

智能手机的性能不断提升,摄像头像素越来越高,处理器速度越来越快,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

(四)移动网络覆盖的不断完善尽管在城市地区移动网络覆盖已经相当完善,但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仍然存在覆盖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和运营商正在加大投资,建设更多的基站和扩展网络覆盖范围。

二、移动通信技术面临的挑战(一)能耗问题随着移动通信设备和网络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耗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基站和数据中心的能耗巨大,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如何降低移动通信系统的能耗,实现绿色通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安全和隐私问题随着移动支付、个人信息存储等应用的普及,移动通信的安全和隐私问题日益突出。

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事件时有发生,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浅析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

浅析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

浅析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两者之间的融合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体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发展趋势以及融合的优势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大领域之间的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概念1. 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指各种物品通过内置的传感器、芯片等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互相之间的信息交换、数据传输和智能控制的网络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实时监控、远程操控等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和舒适。

移动互联网是指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互联网系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信息传输和交互。

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到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物联网技术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的新热点。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信息产业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5G技术的逐渐普及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升级,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其带宽、速度和稳定性都将得到大幅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1. 融合的背景与意义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将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多商机和发展空间。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将会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变革。

2. 融合的优势与应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无线网络接入和信息传输的一种新型互联网形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1. 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50亿人,占全球人口的比例超过60%。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

2. 移动应用程序蓬勃发展:移动应用程序(APP)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生活、娱乐、购物、社交等各个领域。

目前,全球移动应用程序的下载量已经超过1000亿次,其中一些热门应用程序的用户数量更是达到了数亿人。

3. 移动支付成为主流: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实现的无现金支付方式。

目前,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移动支付的渗透率已经超过70%。

4. 5G技术的应用推广: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动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25亿个5G用户。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1.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未来,物联网将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2. 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人工智能(AI)是模拟人类智能的一种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未来,人工智能将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实现更智能化的移动应用和服务。

3. 虚拟现实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虚拟现实(VR)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仿真环境,用户可以通过特定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进行沉浸式体验。

3G移动通信系统与物联网创新实验平台建设

3G移动通信系统与物联网创新实验平台建设

Ab ta t:I de o m a he3G ae s f ly ats id by m a ke m a d, a nn a ie e src n or rt ket t lnt u l s ife r tde n n i ov tv xpe i e a a — rm nt lplt
a x cs s T hepr tc e ulss w ha he s u nt a om pr h s v l nd s t m a ialy gr s a nd e er ie . ac ie r s t ho t tt t de sc n c e en i e y a ys e tc l a p v —
江 雪梅 - l ,刘 泉 ,张小梅
( 汉 理 工 大 学 信 息 工程 学 院 ,湖北 武 汉 武 407) 3O 0

要 : 培 养 能 充分 满 足 市 场 需 求 的 3 为 G人 才 , 发 了 3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与 物 联 网 创 新 实 验 平 台 , 建 了 可 开 G 搭
供 学 生 进 行 实 际 操 作 的 3 移 动 通 信 系统 网 络 环 境 。 实 践 表 明 , 平 台 能 够 让 学 生 更 加 全 面 系 统 地 掌 握 3 G 该 G
移动通信系统组 网方式 、 业务 流程 、 网络配置与优化及 空中接 口协议 , 实现 3 G手机设计 、 测试 与维修 、 应用程
I S 1 02 S N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9 6
. . . . . . . . — —

移动通信背景下的物联网实际应用

移动通信背景下的物联网实际应用

I nternet Communication互联网+通信一、引言在2008年,物联网技术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因其独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物联网技术将网络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三种高科技技术充分结合,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高科技的支持,并且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在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物联网技术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也为拓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保障,促使物联网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的技术。

基于此,本文对移动通信技术下物联网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二、物联网技术相关介绍(一)物联网技术的概念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种物体连接在一起的技术,并借助移动通信设备来实现对物体的控制和指令传递,从而构建人工智能下的万物互相联系环境。

在多种传感系统的影响下,物联网技术能够搜集和整理各种物体的相关信息,如物体的形态、行动轨迹、色彩、温度、湿度以及物体的定位等等,通过掌控这些信息来实现对物体的远程操控,从而保障物体被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1]。

物联网技术也是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个典型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智能电器、智能家居设备等连接起来,并将它们纳入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系统中,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实时监控和管理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

例如,可以通过手机连接家庭中的智能空调,在下班前打开空调并调整好室内温度,这样在回家后就可以享受到舒适的室温,避免了回到炎热的家中的问题。

(二)物联网技术的特征物联网技术从其自身的角度来说,是互联网的另一种发展形态,也是一种新型的利用互联网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来实现对相关的通信工程以及万物的远程连接和控制。

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是互联网,因此,物联网具备了互联网的基本通信能力和信息传输能力。

与传统的互联网技术相比,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也得到了拓展,比如延伸能力和互联性更强,可以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将社会中的万事万物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统一的互联网环境。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发展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定义:模拟信号传输,采用频分多址技术 特点:音质差、安全性低、无加密功能 应用:大哥大、模拟信号电视 缺陷:容量小、制式不统一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定义:使用数 字传输技术和 网络技术的移
动通信技术
特点:提供语 音和低速数据 业务,采用时 分多址和频分
多址技术
代表系统: GSM和CDMA
未来展望
5G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5G技术发展现状: 全球范围内5G网 络建设加速,覆 盖范围不断扩大。
5G技术的应用场 景:物联网、智 能家居、自动驾 驶等领域,将带 来更高效、便捷 的体验。
5G技术对移动通 信产业的影响: 促进移动通信产 业链的完善和发 展,为各行业提 供更好的数字化 服务。
未来展望: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应用场景的不 断拓展,5G技术 将进一步推动移 动通信技术与互 联网技术的结合 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发 展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工作 模式
移动社交应用的兴起
移动社交应用的概念和特点
移动社交应用的发展历程
移动社交应用的优势和不足
移动社交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未 来展望
移动支付的普及
移动支付的定义: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资金转移和支付的行为。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短信支付到现在的二维码、NFC等多种支付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 网技术的结合,提供随时随地的互联网接 入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2G到5G,移 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推动了移动互联网 的快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社交、购物、支 付、新闻、娱乐等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出现,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趋势:随着5G、物联 网等技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 深入到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 重要力量。

我国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融合发展策略的研究

我国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融合发展策略的研究

标 准 制定 与测 试验 证工 作
能 ; 接 人层 面 。 在 家庭 网 络 全 面普 业务 便 利性 :融合 将 为 用 户 提供 及 。实 现 3 G网络 和 WL N Bu — A /le
② 中期 (0 8 2 1年 ) 20 ~ 00
更加 丰 富 多彩 的 电信 业 务 ;融合
生 旦蔓 塑 5 7
③提 出 了中国电信 中期
(0 8 2 1 年 )可 能采 取 的融 合 20 ~0 0
固 网和 移 动 网各 个 层 面 的融
信 息网 络
维普资讯

电 1 般 伢 伺 吾
Hale Waihona Puke p 氏 口 L J 研 九 阮
在 现有 的综 合 结 算 平 台 中扩 展 支 现 对 业 务 和用 户 数据 的统 一 存储 单 、 一 客 服 、 一 接 人 、 一 认 统 统 统
2 融合 的需求 分 析 . 报 告 主 要从 四方 面 分析 了融
AC 和 A S WL N 3 Bu T oh3 A /G. le ot/G的多 模 多 过 R S N S 子 系统 实 现 承 载 合 的需 求 。第 一 。从 用 户 的 角度 频 终 端 和数 据 卡 的定 制 、研 发 和 层 面 的鉴 权认 证 和 Q S 理 等 功 看 :融合 将 为 用 户提 供 了更 多 的 o管
策 略 ,主 要着 眼于3 G网络 建 设 初 获 取业 务 ,并 实现 各 种 接 入方 式 期 提 出F 发 展策 略 。 MC 之 间 的无缝 切换 。
2 融 合 可 行 性 .
载据罄茗 用过 的统. 多库鞫 层传 的一在 业送隧 面的承 用方 务萋 爹 户晦G 一网I ,络 警 通卷 数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网是指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 数据处理 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 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 的无线网络。现在谈到的传感网,一般指的是无线传感 器网络(WSN)[2]。 传感网实际上由传感器+短距离传输 模块共同构成。
M2M 是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电信运营商角 度,关注得最早也关注得最多的其实就是 M2M,例如, 中国移动在 2004 年就开始开发 M2M 业务,国外的电 信 运 营 商 , 如 Oragne、Sprint、DoCoMo 都 推 出 了 M2M
1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概念辨析 — —— —— —— —— —— —— —— —— ——
收 稿 日 期 :2011-06-21
目前国际上对于物联网比较广泛的解释是 “物物 相 连 的 互 联 网 ” [1], 在 物 理 世 界 的 实 体 中 部 署 存 在 一 定 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 使之成为“智能物体”,进而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 输、协同处理,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通信。物 联网与通常所讲的传感网、M2M 及泛在网的关系对比 如表 1 所示。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M2M;PLMN
0 前言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又一个网络发展重点,随着 2009 年 IBM 智慧地球、欧盟行动计划和温总理“感知 中国”的提出,国内对于物联网的关注推向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其他与之相关的名词,如泛在网、传感网、 M2M 等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和物联网一起成为热门 概念。 究竟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与挑战,本文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分析、探讨了物联网 的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在这样的技术和产 业背景下,移动通信网的改造建议。
在 3G 网络下, 几乎所有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实 现的业务都可以在 3G 网络上运行。 3G 时代,移动增 值业务朝多元化趋势发展,除了原有的 2.5G 业务(如 短信、彩信、图铃下载、游戏、WAP 和 IVR 等)之外,各 种新的增值业务(视频点播、高速上网、在线游戏和行 业 3G 应用等)也会相继推出。 运营商建设的以 3G 为 主体、以 WLAN 为重要补充的无线宽带数据网将成为 物联网的最佳承载平台。 2.2 运营商物联网发展现状
互联网和物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人与人之 间的信息交互,是一个虚拟世界。物联网则是对现实物 理世界的感知和互联。这几种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可 以用图 1 来大概表示。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泛在网、M2M, 其实都不是一 种全新的网络技术,更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它是在 综合利用现有各种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涵盖了软件、通
感知层: 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 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
网络层: 网络层是在现有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综合使用 2G/3G、有线宽带、PSTN、WiFi 通信技术,实现有线 与 无 线 的 结 合 、宽 带 与 窄 带 的 结合、感知网与通信网的结合。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 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
目前全球各大电信运营商 (如法国 Orange 公司、
26 2011/07/DTPT
周 莹,冷 锦,刘中华 本期关注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发展研究 Monthly Focus
挪威 Telenor 公 司 及 美 国 Verizon 公 司 等 ) 均 将 M2M 提高到战略高度, 认为物联网是未来业务发展的动力 之一,发展目标都是打造端到端的服务能力。
业务, 尤其挪威电信,M2M 业务量占到其业务总量的 40%。 M2M 是物联网的雏形,是物联网在现阶段的主 要形式,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普遍认可的观点。它以移动 网络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为平台, 采用多种方式(SMS/ GPRS/WAP/USSD/MMS 等),通过 行 业 终 端 ,服 务 于 行 业用户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
营和研发中心,参与产业联盟的建设
业联盟的建设
干第二梯队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烟草)。参与产业联盟的建设
邮电设计技术/2011/07 27
本期关注 周 莹,冷 锦,刘中华
Monthly Focus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发展研究
节点的通信特征与人的通信截然不同, 必然对网络带 来压力。同时,对物联网节点的管理也对通信网络提出 了很多新问题。通信网会向着“能支撑物联网应用规模 有序发展”的目标演进。接入单元是将感知的数据传送 到通信网的关键设备, 运营商需要根据网络的要求和 用户的需求,引导设备生产厂商进行开发,并积极推动 产业链发展。 2.3.3 应用层
国内运营商纷纷推出物联网的战略定位和具体规 划[3](见表 2)。
其中,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市场和相关应用开发方 面相对领先, 已经在 M2M 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 果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主推的产品有车务通、电梯运营 管理系统、企业安防监控管理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管理 系统、路灯监控系统、危险源集中监控系统、一卡通、动 物溯源等。 中国联通也有自己的优点,联通的 WCDMA 技术较为成熟,相关终端成本较低,相关厂商多,并且 物联网在国际上已经有可借鉴经验。 中国电信虽然作 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对于物联网缺少技术支撑能力, 但中国电信已经开始搭建 M2M 平台, 拥有自主集成 公司,并且电信的网络能力强,CDMA 制式上行速率较
泛在网也被称作无所不在的网络, 是物联网的发 展远景。 泛在网将 4A 作为其主要特征,即可以实现在 任 何 时 间 (Anytime)、 任 何 地 点 (Anywhere) 与 任 何 人 (Anyone)、 任 何 物 (Anything) 都 能 方 便 地 通 信 , 因 此 其 在内涵上更多的是以人为核心, 关注可以随时随地地 获取各种信息, 几乎包含了目前所有的网络概念和研 究范畴。
泛在网
物联网
传感网
M2M
互联网
移动网
图 1 物联网相关概念关联关系
信、智能计算、自动控制等领域,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1.2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架构可以简单地划分为 3 个层次, 即感
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为物联网提供一些重要的 特性,即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图 2 示出的是 物联网的整体架构,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感知设备、接 入单元、接入网络、中间件和应用。
China;2. Hena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CAAC,Zhengzhou 451163,China)
摘 要: 首先分析了物联网的网络特点和网络架构;然后就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发展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运营商在物联网发展中的策略;最后,总结了移动核心网 的改造需求,并提出基于核心网优化的 M2M 整体方案架构。
应用层: 物联网应用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 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提供丰富的物联网 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
2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策略
2.1 移动通信网是物联网承载的最佳选择 物联网由部署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
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目 的是协作感知、采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 并传送给观察者。从传感网的发展历程看,无线通信网 与传感器网融合是必然趋势。移动通信网络的泛在性、 覆盖的广域性、 终端的移动性以及对终端的智能管理 (位置、时间、服务质量),必将成为物联网发展中最重 要的基础。
应用层包括了中间件和应用。在中间件层面,运营 商可以充分发挥优势, 将结合网络的运营能力开放出 来,提供给应用集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物联网;M2M;移动通信网 中 图 分 类 号 :TN9 1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007- 3043(2011)07- 0025- 05
Abstract:
It firs tly analyzes the traits and architecture of internet of things ,m akes an intens ive s 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PLMN,pres ents the developm ent s trategies of internet of things for telecom operators . Finm ew ork bas ed on the m obile core netw ork evolution.
邮电设计技术/2011/07 25
本期关注 周 莹,冷 锦,刘中华
Monthly Focus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发展研究
概念 传感网 M2M 物联网
泛在网
表 1 几个概念对比
末梢网的关键支撑技术
对象
传感器+近距离无线通信(低速、低功耗)
物-物
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为平台
优,同样在国际上有可借鉴经验。 2.3 运营商物联网发展策略 2.3.1 感知层
感知层的无线传感网技术标准众多, 无论国际还 是国内,都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机构和专业公司在研究, 部分无线传感网技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 有成熟的产 业链,电信运营商没有必要对感知层的无线承载、通信 协议、自组网算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感知层的 研究应当围绕“用”开展,以传感网和通信网的结合为 切入点, 关注异构网络如何实现协同工作以及如何实 现可管理的感知网。 2.3.2 网络层
明确了物联网努力方向,
尚未明确提出物联网在公司战略中的定位,没有对物联网发
转变原有的传输通道型
展制定明确目标,正在尝试推进;已经开始尝试建立开放的
应用,提供端到端的综合 服务,但尚没有具体战略
M2M 业务管理平台
具体规划
制定物联网三步走发展策略,第一步信息汇聚, 第二步协同感知,第三步泛在网络。积极成立运
网络层包含了接入网络和接入单元。 接入网络即 通信网络,要以电信运营商为主进行建设和优化,现有 的通信网络是以承载人与人的通信为主的, 进入物联 网发展的时代,不但会产生大量的通信节点,而且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