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吊筋及附加箍筋

合集下载

基础梁附加箍筋和吊筋怎样计算?

基础梁附加箍筋和吊筋怎样计算?

基础梁附加箍筋和吊筋怎样计算?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基础梁的附加箍筋和吊筋怎样计算。

基础梁的附加箍筋和吊筋,都出现在基础主次梁相交处,如图1是附加箍筋的示意图。

图1图2是基础反扣吊筋的示意图。

图2注意:附加箍筋和吊筋,一定会出现在基础主梁上,基础次
梁不会有附加箍筋和吊筋。

—1—
基础梁反扣吊筋计算
反扣吊筋的计算图,如图3所示。

图3图3中,吊筋在施工时候,因为上下钢筋很密,不会和上下纵筋在一排,这样保护层就会大一些,但是,我们预算不考虑这些因素,只扣两个保护层完事。

有了图3,我们很容易计算出吊筋的长度。

吊筋长度=b+50×2+(hb-C底-C面)/sin60°×2+20d×2如果图纸没有特别说明,角度默认就是60度。

吊筋根数,不用计算,图纸会给。

— 2—
基础梁附加箍筋计算这是附加箍筋计算图,如图4所示。

图4大家注意,附加箍筋是在正常箍筋布置的基础上,另外加的
附加箍筋,图3中的蓝色部分就是正常箍筋。

附加箍筋的长度计算和正常箍筋一样。

附加箍筋的根数,不用计算,图纸会给。

“鲁班钢筋预算版”中关于吊筋与附加箍筋的设置

“鲁班钢筋预算版”中关于吊筋与附加箍筋的设置

“鲁班钢筋预算版”中关于吊筋与附加箍筋的设置二种方法:一、1、先在属性定义里:梁——吊筋——定义一种吊筋,设置好各个参数:吊筋根数(默认为2根),直径(默认为B16),上部平直段长度(默认为20d),下部弯起段角度(经验证默认为45度),次梁两侧附加箍筋根数(默认为每侧3根),吊筋下部水平段长度(默认为次梁宽度+100)。

2、在命令栏里找到:梁——吊筋布置——选择定义好的吊筋——在图形里选择需布置此吊筋的区域(也可选择整个图形),弹出以下界面:可根据需要点选里面的对勾选项。

注意:a、即使没有识别支座的梁,用此命令也可以在梁交叉点处生成吊筋及附加箍筋。

b、附加箍筋默认在主次梁交叉处每侧计算3根,共6根,直径及长度默认为与主梁内其它箍筋相同。

c、如果只有附加箍筋而没有吊筋,在吊筋的属性定义里把吊筋的“2B16”改为“0”即可。

二、用“对构件进行平法标注”命令对梁筋标注,在输入下部筋时,出现以下界面:在这个界面的“吊筋”栏里输入这样的格式:2C16#250+2C18#200+1+1表示的意义:2C16#250:根数+直径+ # 号 + 次梁宽度(2根C16的吊筋,用于250宽的次梁搁置点处)后面的“+1”代表该主梁的该跨有一根次梁两侧需加设附加箍筋(默认为每侧3根);若写为“+1+1”则表示该主梁的该跨有2根次梁两侧需加设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共有6*2=12根;若写为“+1+1+1”则表示该主梁的该跨有3根次梁两侧需加设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共有6*3=18根。

举例:输入“2C16#250”,表示该主梁该跨内有2根C16的吊筋,吊筋吊住的次梁宽度为250,且在吊筋两侧每侧默认设置3根附加箍筋。

输入“2C16#250+1”,表示该主梁该跨内有2根C16的吊筋,吊筋吊住的次梁宽度为250,除了此吊筋两侧每侧默认设置3根附加箍筋外,“+1”表示在此跨的另外一个位置还有一处设置6根附加箍筋的位置,则此跨共有附加箍筋12根。

在主梁内的次梁两侧各附加3组箍筋

在主梁内的次梁两侧各附加3组箍筋

在主梁内的次梁两侧各附加3组箍筋,其直径肢数同主梁箍筋,间距50 如何设置
在主梁内的次梁两侧各附加3组箍筋,其直径肢数同主梁箍筋,间距50 如何设置
这就是次梁加筋,在原位标注是可以使用自动生成功能生成,也可以自己在原位标注中直接标注。

在主梁内的次梁两侧各附加3组箍筋,其直径肢数同主梁箍筋,间距50 ,可以不用设置,画好梁后,在提取梁跨时,在弹出的原位标注的相应的表格中直接输入就行了。

在主梁内的次梁两侧各附加3组箍筋,其直径肢数同主梁箍筋,间距50 如何设置
用自动生成吊筋设置
选中主梁,采用梁平发表格输入法在需要设置的跨输入次梁宽度以及次梁加筋 6 即可;
或者统一在计算设置中的框架梁以及非框架梁中的箍筋与拉筋中有一条: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输入6 即可;
但在绘图时要严格按照先画主梁然后再绘制次梁,在识别后才可起效,如画错一处主次梁顺序也不生效。

施工技术与造价知识荟萃10-附加横向钢筋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施工技术与造价知识荟萃10-附加横向钢筋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施⼯技术与造价知识荟萃10-附加横向钢筋的作⽤及构造要求内容介绍:附加横向钢筋主要有附加箍筋和吊筋两种,本⽂通过分析梁在集中荷载作⽤下的内⼒情况,阐明梁附加横向钢筋的作⽤以及构造要求,并提出在施⼯和造价管理⼯作中的注意事项。

⼀、受集中荷载作⽤的梁的内⼒分析:在房屋结构体系中,通常楼⾯板承受“⾯荷载”,次梁承受楼板传递的“线荷载”,主梁既要承受楼板传递的“线荷载”,同时还要承受次梁传递的“集中荷载”。

1、杆件内⼒分析:简⽀梁集中荷载内⼒图上图为集中荷载在简⽀梁中的剪⼒图和弯矩图,在集中荷载两边,有最⼤剪⼒;在集中荷载作⽤点,承受最⼤弯矩。

简⽀梁均布荷载内⼒图上图为线荷载在简⽀梁中的剪⼒图和弯矩图,⽀座两端产⽣最⼤剪⼒,在跨中产⽣最⼤弯矩。

简⽀梁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下的内⼒图通过内⼒叠加,就得到了同时受集中荷载和线荷载的剪⼒图和弯矩图。

以上是简⽀梁的内⼒分析,⽽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简⽀梁,都是超静定的连续梁。

连续梁的A、B⽀座为刚性连接,不能转动,存在负弯矩。

因为负弯矩的存在,造成梁内⼒重新分布,⽀座处的剪⼒会减⼩,跨中的弯矩也会减⼩,但内⼒⽅向不会变化。

在钢筋混凝⼟楼⾯梁中,构件内的剪⼒主要由箍筋承担,弯矩在梁受拉区产⽣的拉⼒由下部钢筋承担,弯矩在受压区产⽣的压⼒由上部钢筋和混凝⼟承担。

荷载决定内⼒,内⼒决定配筋。

2、梁上表⾯作⽤集中荷载的内⼒分析:在钢筋混凝⼟楼⾯梁中,构件内的剪⼒主要由箍筋承担,弯矩在梁受拉区产⽣的拉⼒由下部纵筋承担,弯矩在受压区产⽣的压⼒由上部纵筋和混凝⼟承担。

荷载决定内⼒,内⼒决定配筋。

在结构⼒学中,假定杆件是没有厚度的,集中荷载作⽤在杆件的上表⾯(压)和下表⾯(拉),结果都是⼀样的。

这是源于对材料性质的简化:连续均匀、各向同性。

⽽混凝⼟不具有连续均匀、各向同性,荷载作⽤的梁上表⾯和下表⾯或中部有⾮常⼤的不同,如下图:集中荷载作⽤在梁上表⾯作⽤⼒在上表⾯,荷载在整个梁截⾯内成⼀定⾓度扩散分布,整个扩散⾓度的⼤⼩由材料的“刚度”决定,叫做“刚性⾓”。

“鲁班钢筋预算版”中关于吊筋与附加箍筋的设置

“鲁班钢筋预算版”中关于吊筋与附加箍筋的设置

“鲁班钢筋预算版”中关于吊筋与附加箍筋的设置二种方法:一、1、先在属性定义里:梁——吊筋——定义一种吊筋,设置好各个参数:吊筋根数(默认为2根),直径(默认为B16),上部平直段长度(默认为20d),下部弯起段角度(经验证默认为45度),次梁两侧附加箍筋根数(默认为每侧3根),吊筋下部水平段长度(默认为次梁宽度+100)。

2、在命令栏里找到:梁——吊筋布置——选择定义好的吊筋——在图形里选择需布置此吊筋的区域(也可选择整个图形),弹出以下界面:可根据需要点选里面的对勾选项。

注意:a、即使没有识别支座的梁,用此命令也可以在梁交叉点处生成吊筋及附加箍筋。

b、附加箍筋默认在主次梁交叉处每侧计算3根,共6根,直径及长度默认为与主梁内其它箍筋相同。

c、如果只有附加箍筋而没有吊筋,在吊筋的属性定义里把吊筋的“2B16”改为“0”即可。

二、用“对构件进行平法标注”命令对梁筋标注,在输入下部筋时,出现以下界面:在这个界面的“吊筋”栏里输入这样的格式:2C16#250+2C18#200+1+1表示的意义:2C16#250:根数+直径+ # 号 + 次梁宽度(2根C16的吊筋,用于250宽的次梁搁置点处)后面的“+1”代表该主梁的该跨有一根次梁两侧需加设附加箍筋(默认为每侧3根);若写为“+1+1”则表示该主梁的该跨有2根次梁两侧需加设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共有6*2=12根;若写为“+1+1+1”则表示该主梁的该跨有3根次梁两侧需加设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共有6*3=18根。

举例:输入“2C16#250”,表示该主梁该跨内有2根C16的吊筋,吊筋吊住的次梁宽度为250,且在吊筋两侧每侧默认设置3根附加箍筋。

输入“2C16#250+1”,表示该主梁该跨内有2根C16的吊筋,吊筋吊住的次梁宽度为250,除了此吊筋两侧每侧默认设置3根附加箍筋外,“+1”表示在此跨的另外一个位置还有一处设置6根附加箍筋的位置,则此跨共有附加箍筋12根。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及吊筋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及吊筋

20 159.9 319.9 479.8 639.8 195.9 391.8 587.7 783.6
4
22 193.5 387.1 580.6 774.1 237.0 474.1 711.1 948.1 25 249.9 499.8 749.7 999.6 306.1 612.2 918.2 1224.3
12 43.2 86.4 129.6 172.7 52.9 105.8 158.7 211.6
14 58.8 117.6 176.3 235.1 72.0 144.0 216.0 288.0
16 76.8 153.5 230.3 307.1 94.0 188.1 282.1 376.1
300MPa 18 97.2 194.3 291.5 388.7 119.0 238.0 357.0 476.0
8
56.5 100.5 157 226 265 402 422 628 905 1232 1608 2036 2513 3041 3927 4926 6434 8143 10053
9
63.6 113.1 177 254 299 452 475 707 1018 1385 1810 2290 2827 3421 4418 5542 7238 9161 11310
25 208.3 416.5 624.8 833.0 255.1 510.1 765.2 1020.3
钢筋级 别
钢筋直 径 (mm)
1

弯起角 α=45° 2根 3根 4根 1根
度 α=60° 2根 3根
4根
12 57.6 115.2 172.7 230.3 70.5 141.0 211.6 282.1
不同根数直径的计算截面面积(mm2)

梁吊筋及加密筋解析

梁吊筋及加密筋解析

梁吊筋及加密筋解析
梁的结构设计中,梁吊筋和加密筋都是用来增强梁的承载能力
和抗弯能力的重要设计元素。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梁吊筋。

梁吊
筋是指沿着梁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钢筋,它们的作用是增加梁的受拉
能力,减少梁在受力时的挠度和裂缝。

梁吊筋一般设置在梁的底部,可以帮助梁在受到外部荷载时抵抗弯曲和拉力,从而保证梁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

梁吊筋的数量、直径和布置方式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工
程要求和设计标准来确定。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加密筋。

加密筋是指在梁的受拉区域设
置的钢筋,它们的作用是增加梁的受拉承载能力,防止梁在受力时
出现拉裂和破坏。

加密筋一般设置在梁的底部,与梁吊筋相互配合,共同增强梁的受力性能。

加密筋的数量、直径和布置方式也需要根
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标准来确定。

总的来说,梁吊筋和加密筋都是为了增强梁的受力性能而设置
的钢筋结构,它们在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设置和布置梁吊筋和加密筋可以有效地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
抗弯能力,保证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来合理地设计和设置梁
吊筋和加密筋,以确保梁的受力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能够安全可靠地使用。

附加箍筋配筋面积计算公式

附加箍筋配筋面积计算公式

附加箍筋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附加箍筋是一种用于增强梁、柱等构件抗弯和抗剪性能的重要构造措施。

附加箍筋的配筋面积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参数之一,其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介绍附加箍筋配筋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附加箍筋配筋面积的计算公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抗弯和抗剪。

首先,我们来看抗弯情况下的附加箍筋配筋面积计算公式。

在混凝土梁的设计中,为了增强其抗弯能力,通常会在受拉区设置附加箍筋。

附加箍筋的配筋面积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A_s = \frac{M_u M_0}{0.87f_yh} \]其中,\( A_s \) 为附加箍筋的配筋面积,\( M_u \) 为设计弯矩,\( M_0 \) 为混凝土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_y \) 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h \) 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在抗剪情况下,附加箍筋的配筋面积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A_v = \frac{V_u V_0}{0.87f_yd} \]其中,\( A_v \) 为附加箍筋的配筋面积,\( V_u \) 为设计剪力,\( V_0 \) 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f_y \) 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d \) 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以上公式中的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构件的几何尺寸进行调整,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附加箍筋配筋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计算附加箍筋的配筋面积,可以有效增强结构的抗弯和抗剪性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同时,合理计算配筋面积还可以减少钢筋的使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要求和设计参数,结合相关的规范和代码要求,合理选择附加箍筋的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确保配筋的施工质量和工艺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工程量计算书
工程名称:厂房算量
钢筋简图
7.bmp
10.bmp
13.bmp
16.bmp
19.bmp
钢筋工程量计算书
计算表达式
构件名称:梁吊筋及附加箍筋 构件位置:吊筋及附加箍筋 共1处。 梁附加吊筋(2C22): 侧面梁宽=300,梁高=1250
:厂房算量
件 重量kg
梁附加吊筋单根长度=0.3+0.1+2*(1.25-0.05)/sin60)+40*0.022=4.051 梁附加吊筋(2C22)重=2*4.051*2.984054[钢筋比重]=24.177 梁附加吊筋(2C22): 侧面梁宽=300,梁高=800 共7处。 梁附加吊筋单根长度=0.3+0.1+2*(0.8-0.05)/sin45)+40*0.022=3.401 梁附加吊筋(2C22)重=2*3.401*2.984054[钢筋比重]=20.298 梁附加吊筋(2B12): 侧面梁宽=300,梁高=1200 共1处。 梁附加吊筋单根长度=0.3+0.1+2*(1.2-0.05)/sin60)+40*0.012=3.536 梁附加吊筋(2B12)重=2*3.536*0.8878176[钢筋比重]=6.279 梁附加吊筋(2B12): 侧面梁宽=300,梁高=1250 共15处。 梁附加吊筋单根长度=0.3+0.1+2*(1.25-0.05)/sin60)+40*0.012=3.651 梁附加吊筋(2B12)重=2*3.651*0.8878176[钢筋比重]=6.483 梁附加吊筋(2B12): 侧面梁宽=300,梁高=800 共11处。 梁附加吊筋单根长度=0.3+0.1+2*(0.8-0.05)/sin45)+40*0.012=3.001 梁附加吊筋(2B12)重=2*3.001*0.8878176[钢筋比重]=5.329 梁螺纹钢d<=20---合计 梁螺纹钢d>20---合计 1 24.177
7
142.083
1
6.279
15
97.24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58.615 162.137 166.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