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报道与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合集下载

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VS
推动社会进步
新闻工作者应通过报道科技创新、环境保 护、教育普及等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推动 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CHAPTER 05
新闻工作者如何履行社会责 任
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媒体作用
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工作者应始终以真实、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新闻,维护 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递正能量
在报道中积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树立先 进典型,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困难群众发声,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加强自我约束,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不受利益诱惑和权力干扰,保持 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关注和报道社会问题 ,新闻工作者能够激发公 众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推 动社会的进步。
传播正能量
新闻工作者有责任传播积 极、正面的信息,鼓舞人 心,激发社会的正能量。
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创新与引导能力的提升
创新报道方式
01
在新时代,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报道方式和方法,如
数据可视化、直播等,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社会责任是他们必须承担的义务之一,以确保新闻报道不 会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新时代新闻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新时代新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信息泛滥、媒体竞争 激烈、新闻真实性难以保障以及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下降等 问题。
同时,新时代也给新闻工作带来了许多机遇,例如新兴媒体 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不 断提高等。
贴近群众
新闻工作者应贴近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 ,传递党的政策、方针和重大决策,提高群众的政治觉 悟和文化素养。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工作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社会的瞭望者、信息的传递者,其言行和报道对社会舆论、公众认知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其在从事新闻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首先,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每一篇报道、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基于确凿的事实,不得虚构、夸大或歪曲。

这意味着新闻工作者要深入调查、多方核实,确保所呈现的信息准确无误。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为了吸引眼球、追求点击率而制造假新闻的现象,这无疑是对职业道德的严重践踏。

其次,新闻工作者应保持客观公正。

在报道中,不能带有个人偏见、情感倾向或利益诉求,要平等对待各方观点和利益。

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外部压力而偏袒某一方,而是要以中立的立场呈现事件的全貌,让公众能够自主地进行判断和思考。

另外,新闻工作者还需遵守保密原则。

在采访过程中获取的机密信息、个人隐私等,必须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这不仅是对被采访者的尊重,也是维护新闻行业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社会责任是新闻工作者更高层次的使命和担当。

新闻工作者应当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积极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新闻工作者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通过深入的调查和报道,揭露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违法违规行为,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比如,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贪污腐败等问题的曝光,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

同时,新闻工作者还应当关注民生问题,反映民众的呼声和诉求。

为弱势群体发声,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报道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此外,新闻工作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还有责任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媒体如何平衡新闻报导的客观性与社会责任

媒体如何平衡新闻报导的客观性与社会责任

媒体如何平衡新闻报导的客观性与社会责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舆论的引导者,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如何平衡新闻报导的客观性与社会责任,是媒体行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新闻报导的客观性是媒体的基石。

它意味着新闻工作者应当以中立、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去收集、整理和呈现信息。

这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不受个人情感、利益集团或者政治倾向的影响,如实反映事件的真相。

只有保持客观,媒体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成为可靠的信息来源。

然而,仅仅追求客观性是不够的,媒体还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意味着媒体要考虑新闻报道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不仅要传递真实的信息,还要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媒体在报道某些敏感话题时,如犯罪、灾难等,需要谨慎处理,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例如,在报道犯罪案件时,不能过度渲染犯罪细节,以免引发其他人的模仿或者造成公众的过度不安。

同时,在灾难报道中,也要注重传递救援和互助的正能量,而不是仅仅聚焦于破坏和损失。

另一方面,媒体应当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积极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通过深入调查和报道,揭示社会中的不公、腐败等现象,促使相关部门采取行动,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比如,对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改进。

那么,媒体如何在实践中平衡客观性与社会责任呢?首先,媒体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

他们应该秉持真实、准确、全面的原则进行报道,严格核实信息来源,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经得起推敲。

同时,要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够判断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其次,媒体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审核制度。

在新闻发布前,进行多轮审核,确保报道既客观又符合社会责任的要求。

对于可能引发争议的报道,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估。

再者,媒体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

倾听公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根据反馈不断改进报道方式和内容。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摘要纵观历史,新闻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闻工作者不但是党的代言人,宣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充当着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们能够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政府部门,同时又将政府对于群众的惠民政策反馈给群众。

新闻媒体是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那么新闻工作者就是维系这架桥梁畅通无阻的辛勤工作者。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各阶层在权力、地位、财富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也频繁发生,社会弱势群体在面对一些有权力地位的人对他们造成的不公正待遇,他们无力对抗,或许只能选择沉默。

而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向社会公众揭露事件的原态,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这样才能对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新闻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公正;公信力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002-021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

社会责任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对事实、受众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

在采访和写作时,很多情况下,报道本身的技巧并不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才会摆脱狭隘眼界的束缚,跳出就事论事的藩篱,站在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时代精神。

2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2.1 在思想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3方面内容:1)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2)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3)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浅谈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新闻事业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和传播价值观念的媒介,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新时期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仅是新闻报道者,更是社会意识的代表和引领者。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递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新闻记者扮演着观察者、记录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他们应该及时、准确、客观地传递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信息。

面对众多的信息来源,新闻记者需要通过深入挖掘、理性的分析以及准确的报导,满足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同时避免造谣、传谣等错误行为。

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新闻记者需要始终保持警惕的眼光,发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潜在的危机,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引导公共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

作为社会的守护者,新闻工作者需要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避免巨头垄断、商业利益驱动和舆情煽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与新闻媒体的独立性。

三、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新闻不仅仅是对当下事件的报道,更重要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铭记和文化传承。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需要体现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延续性,不仅要追踪事件发展的历程,还要把握撰写角度和方式,让它成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同时,寻找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根源,努力传承中华文化遗产,让新闻文化有更大的社会效应。

四、敬畏生命,关爱社会新闻事业是一项人性工程,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还包括敬畏生命和关爱社会。

在面对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时,新闻人应当感同身受,把关注点放在遇难者及其家庭上,并尽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此外,新闻人也要把握社会情感的脉络,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及时报道和传递信息。

总之,新时期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忠实于事实,而且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为社会、为民族作出贡献。

唯有坚守媒体伦理,推崇新闻价值,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才能做到新闻传播和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新闻工作者要坚守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要坚守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

3恪守职业道德 。稿件 做到真 实感人
永远 坚守新 闻真 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维护新 闻真 实性 永远是新 闻行业 的铁律 。要捍卫新 闻的真实性 ,就要恪守新闻职业道 德 ,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以 “ 真实、准确 、全面、客观”为新 闻 报道 的基本原则 ,决不能为了吸引受众 ,追求轰动效应,而触犯新 闻 真 实这一职业道德底线 。不可否认 ,当下社会物欲横流,由于受到商 业利益 的诱惑和驱动,一些无 良媒体记者无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传 播不准确 的甚至虚假新闻,既严重损 害了广大读者的合法权益,也严 重损害 了媒体 自身的公信力。如新 闻界就有不少这样的方面教材 :一 些媒体公然刊登 女记者与狼共穴 、 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 、 郎平越 洋 电话采访 等假新闻;还有少数媒体炒作所谓 国产啤酒甲醛超标 的 假新闻,介入行业 恶性竞争,给 国产啤酒 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又3 1 2 0 0 2 年6 月2 2 日下午3 时3 0 分左右 ,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 区O #脉王全全井发生特大爆炸 ,3 8 名金矿矿 工不幸罹难 。 时隔一年多 ,2 0 0 3 年9 月l 5 日,新华社报 道称 : “l 1 名新 闻记 者 在采访事故过程 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 宝 ,存在 严 重 的 经济 违 纪 行为 。 ” 9 月2 6 日,新华 社再次详细公布 了l 1 名涉 案新 闻记者名单 。分别 是 :新华社驻 山西分社的部宝红、安 小虎 、王东平、谭旭, 《 山西经 济 日报》 的苏勇、 《 山西法制报》的刘玉柱 、白建芳、阎珍寿, 《 山 西 生活晨报 》的魏停 、樊 武杰 、郭龙 。 l 1 名 涉案记者受贿 金额合计 7 . 4 6 万元人民币。 这么多从 中央到地方 的新 闻记者 因为没有恪守职业道 德,没有 坚 守新闻的真实性,因为一念之贪而锒铛入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4结语 . 综上所述 ,我们要 吸取反面教训 ,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 闻 和 “ 有偿不闻 ”行为,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利用新 闻 报道发泄私愤 ,不 以任何名义索取 、接受采访对象或利害关系人 的财 物或其他利益 ,不向采访报道对 象提 出工作 以外的要求。要更加 自觉 地接受党和人 民群众的监督,开门办媒体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 真 对待群众批评 ,真心诚意地 改进工作 。要坚持 自律与他律相 结合 ,建 议主流媒体开办监督岗,对虚假报道 、 “ 三俗 ”现象、以权 谋私等严 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舆 论监督 。自觉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珍 惜 自己的名节操守,以实际行动捍卫新 闻工作者的良好形 象。

新闻工作者思想总结

新闻工作者思想总结

新闻工作者思想总结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是报道和传播新闻,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客观的信息。

作为新闻工作者,他们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要保持独立的思想和价值观,并秉持着崇高的职业道德。

下面是对新闻工作者思想的一个1000字的总结: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客观公正的思想。

客观公正是新闻工作的核心原则之一。

新闻工作者要以事实为基础,以真实、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尽量避免个人主观意见的介入。

他们应该搜集全面的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准确地反映事件的经过、背景和影响,为公众提供真实的资讯,让公众能够凭借新闻的指引来形成独立的判断。

新闻工作者应该保持对权力的监督和质疑的思想。

作为第四权力,新闻工作者承担着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的职责。

他们应该提出挑战,并质疑那些可能侵犯公众权益的行为或政策。

新闻工作者应该关注公共利益,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报道揭露社会中的不平等、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象,推动社会进步和公正。

他们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冷静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被外界势力和利益所左右。

新闻工作者应该尊重事实的思想。

真相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该秉持真相至上的原则。

他们应该对事实进行严谨的核实和验证,避免夸大、曲解或歪曲事实。

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他们应该做到分辨真伪,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他们应该准确地传达真实的情况,让公众能够了解到真相,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要具备独立自主的特点。

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他们应该自主选择报道的话题,独立确定报道的方式和角度。

他们应该在不受任何政治、商业或其他势力干扰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并展现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应该拥有追求真理和公正的勇气,对真相的发现和报道不妥协,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应该有责任感和社会良知的思想。

新闻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和福祉。

他们应该关注社会民生,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为人民发声,提供公众关心的内容。

谈新闻界的责任意识

谈新闻界的责任意识

谈新闻界的责任意识【摘要】新闻界的责任意识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中,新闻从业者需要既保障信息传播的自由与客观性,又要承担社会责任,避免过度渲染和不准确报道。

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传播的基石,道德规范的遵守是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新闻报道对公众舆论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媒体应建立严格的自我监督机制,确保内容的合法合规。

提升新闻界的责任意识,不仅可以保障公众获取真实、客观的信息,还可以提升媒体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

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责任意识,促进媒体自我监督机制的建设,是当前新闻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闻界的责任意识、新闻自由、社会责任、真实性、客观性、道德规范、公众舆论、媒体监督、社会意义。

1. 引言1.1 新闻界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新闻界的责任意识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在提供信息的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做到言之有据,不偏不倚,以维护公共利益和推动社会进步。

新闻界的责任意识是新闻行业的灵魂所在,是新闻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石。

新闻界的责任意识在维护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自由是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从业人员可以为所欲为。

他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公共利益为重,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和政治化,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在新闻传播中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方面,新闻界的责任意识更显得至关重要。

新闻报道应该坚持事实真相,不渲染不夸大,不编造虚假信息,真实客观地呈现事实,让公众能够获得客观准确的信息。

新闻界的责任意识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新闻从业人员始终保持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引导舆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是新闻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新闻报道与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摘要科技新闻区别于普通新闻的特点是科学性,坚持科技新闻报道的科学性是新闻实践的客观要求,更是新闻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意识的要求。

科技新闻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解惑释疑,群众才会欢迎。

关键词科技新闻;社会责任;科学素养;科学性;科技信息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03-01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首要原则,科技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类型对真实性要求更加严格。

向受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科技新闻是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要社会责任。

科技新闻是指报道公众关注的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科技前沿最新动态,科技界的重大突破,重大科研项目领军人物的介绍,国家关于科技发展方向的大政方针,自然界的新物种的发现和神奇有趣的自然现象等等。

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最新科技成果的日益普及,并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科技新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对于政治新闻、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等类型的新闻报道,科技新闻除了具备新闻基本特点和要素之外,还要求其受众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中国科协组织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这一数
字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在所有与科学相关的信息中,与公众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更受关注。

2010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被调查者关注度最高的科技信息是“医学与健康”方面,选择比例为82.7%。

上面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了我国公民对日常生活相关的科技信息感
兴趣,有科普知识方面的需求。

但是同时由于受到自身的科学素养的限制,公众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与实际的理解能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国家的繁荣昌盛,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科学精神的普及。

所以,科学普及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是事关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全局性问题。

科技新闻报道在宣传科技新政、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供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各类传媒的科技新闻报道对传播最新科技成果、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认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些科技新闻如“嫦娥一号”探月、“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上天、地震减灾、三聚氰胺、日本核辐射等等,通过各类传媒的及时准确报道,几乎家喻户晓,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科技新闻确实产生了重要社会作用,成为公众获取科技新知的重要渠道。

但另一方面,部分媒体的科技新闻报道也出现过不少问题和失误,追根溯源,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新闻工作者没有能够认真看待自己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和工作作风不够严谨。

科技
新闻报道的新闻事件,必须有充分科学依据和符合事实真相。

从新闻事实的现象、本质到细节,都要真实可信,经得起推敲,来不得一丝一毫的虚假和夸大。

今年3月份,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了9级大地震,从而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物质泄漏事故,我国媒体在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事件真相的同时,还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分析了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的成因,同时还大量地介绍了有关抗震防震知识及核电站原理等科普知识,并在新闻报道中及时报道每天的权威科学检测结果,让公众全方位、多角度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和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消除公众的恐惧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真正肩负起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公众更加迫切需要及时地获取各种准确的科技信息。

及时准确的科技信息,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生机和繁荣。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与全球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条科技信息救活一个企业、一条科技信息安定人心的典型事例屡见不鲜。

科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受关注程度,将直接影响科技进步的速度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

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军事农业频道、经济频道,利用大量的频道资源和播出时间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军事和农业科技知识和大量的农经信息,这些科技信息不仅开阔了受众的视野,也为群众的自主创业、农民致富搭建了
良好的科技信息交流平台。

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也是科技新闻和科技信息的受益者。

人类社会发展的车轮从来就未曾停止过,科学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进入信息社会后,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极大的发展,伪科学却并没因此而消失,而是经常披着科学的外衣,出现在公众面前。

新闻工作者怎样分辨新闻事件是科学还是伪科学,从什么角度和以什么方式对事件进行报道,对于科技报道的从业人员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信息获取的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广大新闻工作者日常工作面对大量科技信息,去伪存真,拨云见日显得更加重要。

在“华南虎事件”、“人体特异功能”等几起影响较大的伪科学案例中,伪科学的制造者往往使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江湖骗术进行各种表演,并借助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传媒进行传播,对不明真相的群众误导和欺骗,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所以,科技新闻除了要具备真实性和客观性,还要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意识。

科技新闻区别于其它类型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技报道的灵魂。

科技新闻、科技新信息的传播,必须符合自然科学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失去科学性的“科技新闻”将失去它的根本新闻价值,甚至会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影响媒体在广大受众心目中的形象。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新闻报道的科学性,是维护新闻严肃性和新闻单位及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维
护受众利益的需要。

这就要求科技新闻工作的从业人员除了要像其他新闻工作者一样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高度的新闻敏感性,而且还要具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和较高的科技素养,了熟悉和掌握相关行业的有关政策,采取严肃的、对受众负责的态度科学、真实、准确、通俗易懂地传播科技新闻,传播普及科技知识。

新闻工作者只有坚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科技新知识、新动向,坚定不移地遵循党的新闻报道方针,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郑保章,刘乃仲.试论科技新闻传播如何实现社会化及大众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2]陈光.科技,还是新闻?——浅谈科技新闻的传播立场[j].新闻前哨,2003(9).
[3]饶芳,刘晓浏.重大科技新闻事件的议程设置分析——以《科技日报》为例[j].科普研究,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